04.06 西游记中孙悟空对哪个师父感情比较深

《西游记》中行者的两个师傅:菩提祖师与唐僧,一个可以看做是我们小学、初中、高中一路带我们上来的老师。一个相当于是是我们工作以后的部门领导,我们也会叫他老师。

这两个老师,孙悟空对哪个感情比较深呢?

西游记中孙悟空对哪个师父感情比较深

一、菩提师父:亦师亦父

孙悟空对菩提祖师就好像孩子对自己的父母,菩提祖师给了他姓名和他新生,从此野猴王脱胎换骨成了真正的大圣。

祖师对你很好,给你取了名字。名字,一个代号而已。正是这个代号,却让你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有了第一次认知。也正是这个代号让你从猴怪进化成了火爆猴。

祖师很厉害,于是你也很厉害,厉害到可以凭借一己之力纵横三界四海。祖师让你走,你哭了,但是你不懂为何哭了,只是感觉永远见不到这个慈祥的师父了,后来你才明白,永远真的是永远,不是一辈子,而是永远。

后来,你有了新的师傅,一路悲欢离合。但在你心情甚好或极差时,你总会梦见一个白色的高大身影:今晚三更来我房间哟,这种事就不要跟你师兄们讲啦~然后笑着醒来。

但是,这个师父只教会他本领,没教会他做人。

二、唐僧:救命之恩的师傅

唐僧虽然肉眼凡胎毛病一大堆,但跟孙悟空毕竟也算有救命之恩,还是朝夕相处的,唐僧还给了悟空一个可以在取经路上祛除心猿的机会。

唐僧相对而言是猴子的领导,而且顽固固执,不通人情。悟空对他更多的是怕,怕唐僧不要他了,取不到西经,进不了编制,永远是个妖。保不定哪天就被天庭或者佛派灭了。

取西经本就是不是猴子本意,只是说被压在五指山底的无奈之举。你保唐僧取经,我就给你编制,还你人身自由。不想去取,可以,继续在山底下压一辈子吧。

西游记中孙悟空对哪个师父感情比较深

有说真假美猴王其实是猴子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就是为了告诉唐僧,告诉如来,把我惹火了我六亲不认别怪我,通过这一出,唐僧肯定会收敛很多,我们从真假后的取经路可以看出唐僧对猴子已经不是原先那样动不动就赶走或者念紧箍咒了。

一路过来十几个寒暑,感情肯定有,但是猴子应该还是只是把唐僧当做一个领导,一个可以保证自己进编制的师傅罢了。

试想一下,你闯了一个滔天大祸,后果非常可怕,这时你第一时间想起了两个人,一个是你要去求助的人,一个是你要保护的人,你认为你对谁感情更深?

《西游记》中女儿国男人去了能哭出声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部作品,咱先不谈这部作品有多知名和多伟大,至少有一件事是世界上其余任何一部作品都无法比拟的,那就是这部作品绝对是“养活”人做多的作品,甚至许多人就靠“啃它”就盆满钵满,名利双收,对的,它就是《西游记》。

没有人陌生《西游记》,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部建立在大唐初年“玄奘西行”这个历史事件上所拓展开来的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但是不同于以真实历史背景为蓝本的演义小说,比如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种七分实三虚的小说,《西游记》里面的虚构部分是其主体,甚至占到了八成上下,这些全部需要靠作者的想象力去完成,可是在想象之中,作者还是有借签了一些真实的历史背景,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西游记》中哪些故事是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的呢?

西游记中孙悟空对哪个师父感情比较深

1:洪荒世界四大洲

在《西游记》刚开始的时候,就介绍了整本书的世界观,丢下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四个地名,其中花果山正位于东胜神洲里面。由于在接触《西游记》之前,除了特定的学者和僧人们意外,应该很少有人去研究佛教史,所以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个世界观是吴承恩完全虚构的,答案当然并不是啦。

在佛教的传说中,包括最早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佛教发展史中的一个时间段(虚构))都有着佛教世界拥有四大部洲(东西南北每个方位各一洲)的说法,其中对应守护神正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四大天王。其中东胜神州又叫做东毗提诃洲,《长阿含经》说,“本州的众生人身殊胜,因此以身胜为名。“啥叫做“人生身胜”呢?其实就是容易脱胎成圣,所以孙悟空所降生之地就在东胜神州。

其中我们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的是,在佛史设定里面,地球所在的是南赡部洲。

2:女儿国

《西游记》中所提到的国家有很多,比如说宝象国、乌鸡国、朱紫国等,其中八成的国家都是虚构的,但是依旧还有一些国家是采用的化名方式,比如《西游记》说比丘国也叫泥婆罗,而尼婆罗正是如今尼泊尔在唐朝时候的名称,当然在小说里这只是为了地理定位所用,内容则是完全虚构的了。再比如说天竺国,也是唐朝时候我们对现在印度的称谓。那么有没有一个国家是你认为它不存在,其实它是真实存在的呢?有,那就是女儿国。

不过你先别高兴的太早,女儿国可不是全部都是女人,你也不要以为只要走到女儿国,就可以有无尽的艳福好享受,恰恰相反,你要是真跑到女儿国去,估计没两天就哭着回来了。因为在那里,男性的地位特别低。

在《西游记》中,女儿国又叫西梁女国,其实它的原型正是公元六、七世纪活动在四川阿坝州(四川西北藏区)的东女国。《新唐书》说它,“俗轻男子,女贵者咸有侍男”,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在这个国家里面,奉行的是“女尊男卑”的政策。而且根据记载,东女国的国王是女的,大臣是女的,那么男的干嘛呢?在外面打仗(服兵役)的,全部都是男的。

现在,你还想去女儿国么?

3:斗战胜佛

我们都知道,在《西游记》的结尾,由于取经得成大道,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和尚被封为八宝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马(白龙马封为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为误传,原着中白龙马既无名也无法名。毕竟猪八戒和沙和尚都没封为菩萨,白龙马更加不可能了)。

那么这五个封赏有什么问题么?

其实在佛教里面,没有净坛使者、没有八宝金身罗汉,没有八部天龙马的封号,却有旃檀功德佛和斗战胜佛,也就是说吴承恩使用了两真三假的组合。根据《大宝积经》记载,旃檀功德佛是三十五佛之一,能够消去过去生中,阻止斋僧的罪业,说白了就是劝人悔过,确实非常适合唐僧。

《西游记》中女儿国,历史上真实存在,可男人去了能哭出声而斗战胜佛也同样为三十五佛之一,号“与世无争,一念纯粹、一心清净”,也算是合适。当然了,我们知道孙悟空的原型是唐朝名僧—车奉朝和印度史诗神猴—哈奴曼拼凑体,再加上最后的斗战胜佛,不得不佩服作者吴承恩。

4:《西游记》的作者

什么,《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么,这不是全中国人都知道的事情么?其实,这都是近代才被确认的说法。

从最早版本的《西游记》问世直到1920年,期间三百年,所有的版本上写的都是朱鼎臣编辑或者是华阳洞天主人、更或是丘处机,胡适则直言讲是“是明朝中叶以后一位无名的小说家做的”。不过清代的学者吴玉搢在他的《山阳志遗》中首次提出了吴承恩就是《西游记》作者的事情,只是这一事也没有任何论证。直到后来鲁迅确认吴承恩为《西游记》作者之后,才正式统一其为《西游记》的作者,只是学界依旧为此争论不休。

那么吴承恩到底是干啥的呢?根据记载,他以诗文为长,绘画和书法也颇有名气,算是全才人士了,可惜科举不利,到了60岁才混了个副县长(浙江长兴县丞)做做。嘉靖年间的诗人称其为“李太白、辛幼安之遗也”,可谓是非常高的评价了。

所以我们看到《西游记》不同于《水浒》和《三国》,他们是真实套虚构,而《西游记》则是虚构套真实,不仅魔幻,更是现实,这才是它的成功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