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最好的时机在什么时候?

最好的时机在什么时候?

说起时机,可能会想到的是 恰当的时间做恰当对的事。

还有一个说法是天时地利与人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如果做事具备了这些条件, 简直如鱼得水。

可是,即使知道这些,有时遇到事情还是不知道怎么下手。

面对这些问题,我想说的是: 只要开始了,就有机会把它做的更好。

一般如果决定做一件事,首先会问自己:

1.想要什么?

2.目前有什么?

3.能做的是什么?

这三个问题很关键,就像一个导航一样,直接导向问题。

不容易偏失,坐标清晰明确,从小处着手。

有时候在做选择时容易把自己难住,用问题把自己缠来绕去的晕头转向。

究其原因 不知道想要什么,像无头苍蝇,更不知道如何下手。

举一个特别小的例子:写文章

写文章,是我喜欢做的事情,知道了我想要的是什么,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有什么,这个也比较简单。

有公众号,有台电脑,有记事本,基本需求已经满足。

第三个问题:能做的是什么?

能做的就是 有时间就写文章。

但是在没有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可能会想,我一没文采,二没文化,三没文字功底。

这些问题都是提前预设好的,甚至会想,到底写什么呢?

好像也没什么可以写,微信里这么多关系,会不会让人取笑。

看看 一个写文章都可以罗列出这么多问题,而且还会持续的罗列出很多问题出来。

这样,一件事情,还没有开始做,就已经被许多否定的问题给阻碍掉了。

这个时候 就很有必要的问自己一个问题:

是真的想要写吗?如果是真的想写,这些问题是阻碍我不写的客观原因吗?

显然不是,那既然不是这些,干嘛要提前预设这么多的问题出来,先做起来再说吧。

于是,狠下心,开始写文章,一直写到了今天。

之前预设的问题不是没有出现,有些问题还是没有预想到的,可还是写了起来。

只要出发,任何时候都不晚,大多时候总是喜欢提前预设问题来阻碍自己。

归根结底多数问题是在于不自信与太过在意别人的眼光,害怕自己做不成,做不好。

犹豫不决来回拉扯最消耗的是自己。

一件复杂的事情,就是把简单的事情持续的做下去,做到细致 做到入微处。

知行合一并不仅仅是指修行中的至高境界,它适合每一个人,知行合一的另一个层面来讲就是不拖延。

越是大智慧,越靠近生活。

知道自己内心想做什么,就去行动,去做,不拖延,不思前想后的考虑着种种问题。

不是说做事就是拍拍脑袋就去做,不是这个意思。

前提是符合了前面提到的三个基本标准,想要什么,有什么,能做什么。

如果符合了这些标准,那就去做,知道易行就是一种智慧。

好事多磨,对我来说,不是不磨,只是不会磨太久,一直在磨而不做。

知言易行,言行如一,有劳而作,知行合一。

是在告诉我们把手头的事做好,一件件的完成。

做完会发现,生活可以有条不紊,不紧不慢,心里少了许多挂碍。

再回到健康角度来讲,如果心里没有装着太多未完成的事,身心也都是轻松的,也就没有了太多挂碍。

这不就是自在的人生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的是已经做到一定成程度了,只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不是说什么也不做。

只等东风来了再做 那样太被动了。

没有行动支撑,风来了 立马就过了,风来了,也容易被吹跑。

最好的时机就是:只要想做,就先做起来,一点点的完善,不断的学习升级。

一件看上去复杂的事情,都是从简单的做起的,简单做好了,难也就不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