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长达百年的《金瓶梅》研究薄弱环节是什么

本文作者黄强

在《金瓶梅》的研究中,有关思想、艺术、作者、成书等研究方向仍然占据主流,文化乃至更广阔的方面相对薄弱。我赞同吴敢先生在《金瓶梅风物志·序》中说的观点:“因为长达百年的开掘,该说的话行将道尽,给人难乎为继的感觉。譬如《金瓶梅》作者研究,如果没有新的文献发现,如果不用新的方法将全部已经用过的史料重新排列组合,确实再说也是白说。但《金瓶梅》文化研究,或者再分出一支《金瓶梅》传播研究,不仅是金学的延续,更是金学的新生。”

长达百年的《金瓶梅》研究薄弱环节是什么

【图32,《金瓶梅》文化论著】

《金瓶梅》研究在新时期出现过繁荣,中国金瓶梅学会也曾是开展学术活动最为繁荣的国家一级学会。在进入新千年之后,中国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浮躁期,《金瓶梅》研究及其《金瓶梅》学会,也曾一度出现内忧外困的状况,好在金学同仁依然团结,《金瓶梅》的研究活动仍然在曲折中前行。

长达百年的《金瓶梅》研究薄弱环节是什么

【图33,黄强在十三届广州金瓶梅国际会议上发言】

因为工作与兴趣的关系,我很少参加其他学会的学术活动,而从1997年开始至今的十多次《金瓶梅》国际、国内研讨会几乎是每次参加,共提交了26篇论文。不为评职称,不为炒名气,只是耕耘不问收获。因为喜欢《金瓶梅》这本书,以及由这本书折射的明中叶至晚明时期广阔的时代风貌,文化背景,市井风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情是寂寞的朋友。少了功利性,少了浮躁心,甘于寂寞,不甘平庸,才能把学术做新、做深、做好。

长达百年的《金瓶梅》研究薄弱环节是什么

【图34,第七届国际清河金瓶梅会议】

最后要感谢王汝梅、吴敢两位金学前辈的赐序,给拙著增色;感谢王平、董国炎、赵兴勤、孙秋克、许建平、张进德、霍现俊、史小军、曾庆雨、李桂奎、王昊、胡衍南、杨彬等金学同人,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赵超老师的推荐,因为有他们指导和帮助,我才能有所进步。

长达百年的《金瓶梅》研究薄弱环节是什么

【图35,黄强与黄霖、王平、王枝忠、霍现俊,2005年9月于河南开封】

三月的南京,时令已过立春,乍暖还寒。夜深人静时,正是笔者伏案工作的最佳时间。凌晨,暂停敲击键盘,稍作休息,开窗更换一下室内的空气,夜间很凉,月光暗淡,小区住户的灯光几乎都关掉了,人们进入了梦乡,可是我却无倦意。这十多年,著作一本本出版,几乎都是利用夜晚的时间,有人问我不辛苦吗?我回答冷暖自知。等到书稿变成铅字,翻阅新书的感觉真好。抚摸新书让我陶醉,那是汗水凝聚的成果,那是辛劳换来的喜悦。一本书稿完成了,又开始构思下一本,始终走在研究之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喜欢做这样的事,习惯忙碌的节奏,这对我来说,不是苦,而是享受。

长达百年的《金瓶梅》研究薄弱环节是什么

【图36,黄强著《金瓶梅风物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

黄强黄不息继2016年,再度入选2017年年度文化头条号。

黄强,字不息。知名服饰史学家、金学家,多年来致力于金瓶梅文化、中国服饰史等研究,已出版《另一只眼看金瓶梅》《趣民国》《文人置业那些事》《服饰礼仪》《消失的南京旧景》等著作15本。

《金瓶梅风物志》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当当网、亚马逊、京东等有售。收藏版签名钤印毛边书,孔夫子网有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