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王藥師帶你認草藥-紫蘇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

文人都喜歡用“光陰荏苒”來形容時間在不知不覺間流逝,那你知道“荏苒”其實是一味中藥嗎?本期,藥師就和你一起聊一聊這個“荏苒”。

王藥師帶你認草藥-紫蘇

“荏苒”一詞最早出自漢·丁廙妻《寡婦賦》“時荏苒而不留,將遷靈以大行”,其中“荏”指的就是紫蘇這種植物,又稱“荏苒”。紫蘇分紫葉蘇和綠葉蘇兩種,在植物學中屬於同一物種的兩個變種,中國人習慣將紫葉的稱為紫蘇,綠葉的稱為白蘇(也有說法“荏”指的是白蘇),兩者外形、生長習性基本相同,最主要的區別就是葉的顏色不同,紫蘇相比而言氣味更濃郁,藥性也較強,入藥時以紫蘇為佳,以下介紹所說的紫蘇也特指是紫葉蘇。每年春夏,紫蘇開始茂盛,入冬後枯萎,文人就用荏苒形容在植物枯榮之間,時間漸漸地流逝,《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就寫到:“玄德回新野之後,光陰荏苒,又是新春”,相比“乖乖隆滴咚,日子過得真快,又要過年了”這種白話的確顯得文藝範了好多。

王藥師帶你認草藥-紫蘇

紫蘇

王藥師帶你認草藥-紫蘇

白蘇

紫蘇在中國種植應用約有近2000年的歷史,主要用於藥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葉(蘇葉)、梗(蘇梗)、果(蘇子)均可入藥,嫩葉可生食、作湯,莖葉可淹漬。明代李時珍曾記載:“紫蘇嫩時有葉,和蔬茹之,或鹽及梅滷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湯飲之”,可見紫蘇在中國人的飲食中很常見。日式料理生魚片時,有時就會見到幾片蘇葉,正宗的大閘蟹做法必不可少的要放上兩片紫蘇葉,江浙部分地方炒螺螄時也會放進兩片紫蘇葉,端午節掛在門頭上的辟邪植物除了艾葉菖蒲,部分地區還會加上一把紫蘇。

王藥師帶你認草藥-紫蘇

王藥師帶你認草藥-紫蘇

紫蘇,為一年生的草本,屬於唇形科的植物,具有唇形科植物的幾個主要特徵:莖方形,葉對生,花冠為二唇形,因含有揮發油而具有較濃郁的香氣。在全國各地均有分佈,有栽培的也有野生的,植物高30公分至1米,葉片兩面紫色或下面紫色,莖上密佈長柔毛,8-11月開花,白色或紫紅色,輪傘花序在頂端組成穗狀。

紫蘇入藥最早記載於《名醫別錄》中,被列為中品,分為紫蘇葉、紫蘇梗、紫蘇子三種,功效各不相同。其中紫蘇葉歸屬於辛溫解表藥,紫蘇梗屬於理氣藥,紫蘇子屬於止咳平喘藥。

紫蘇葉,性味辛、溫;功效為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嘔惡,妊娠嘔吐,魚蟹中毒。

王藥師帶你認草藥-紫蘇

紫蘇葉

紫蘇梗,性味辛、溫;功效為理氣寬中,止痛,安胎;用於治療胸膈痞悶,胃脘疼痛,噯氣嘔吐,胎動不安。

王藥師帶你認草藥-紫蘇

紫蘇梗

紫蘇子,性味辛、溫;功效為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用於治療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秘。

王藥師帶你認草藥-紫蘇

紫蘇子

【雙調】清江引

元·劉時中

春光荏苒如夢蝶,

春去繁華歇。

風雨兩無情,

庭院三更夜,

明日落紅多去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