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為新能源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科學有力保障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黨委書記、院長謝秋野就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有關情況答記者問

4月10日,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在電力規劃設計總院(以下簡稱“電規總院”)掛牌成立。成立儀式後,電規總院黨委書記、院長謝秋野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專訪,對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的建設背景、職能作用及發展目標進行了深入細緻解析。

《中國電力報》:為什麼要成立全國新能源電力消納監測預警中心?

謝秋野: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壯大清潔能源產業,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我國新能源發電在快速規模化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消納利用不充分、區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新能源產業發展瓶頸開始從技術裝備和開發建設能力約束,向電力系統消納能力和運行機制等方面制約轉變。未來新能源發展的核心是通過系統優化實現新能源與系統的協調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新能源綠色、低碳、低邊際成本的價值。

為新能源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科學有力保障

新能源發電項目與電力系統運行耦合的機理相對複雜,傳統的僅依靠事後監測調控的宏觀統計方法已經難以滿足新能源快速發展的形勢需要,亟需建立全面科學準確的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體系,提升事前預警能力,科學預測評估未來新能源消納水平,有針對性的提出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建議,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能源綠色發展的部署要求,按照國務院關於解決棄風棄光問題有關工作部署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要求,國家能源局決定建設“全國新能源電力消納監測預警平臺”,旨在建立科學化常態化的新能源產業監測預警機制。

全國新能源電力消納監測預警中心是在國家能源局管理和指導下建立的公益性、開放式、專業化的信息平臺。中心將在廣泛收集電網企業、新能源企業以及相關諮詢機構定期發佈的監測數據的基礎上,綜合各方意見,全面客觀反映全國新能源發展和消納狀況,並通過電力規劃數據滾動分析,對未來新能源發展和消納前景進行系統性研判。考慮到電規總院在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保障等方面擁有著良好的基礎,國家能源局決定將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的建設、運行和管理等工作交由電規總院承擔。

為新能源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科學有力保障

《中國電力報》: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將如何服務新能源發展?

謝秋野: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將對全國各地區新能源消納狀況進行按月監測、按季評估、按年預警,對各地區新能源併網、發電、消納等情況進行常態化月度監測,對電力市場交易中的新能源佔比、跨省跨區通道輸送新能源佔比,以及系統調峰能力等進行定期專項監測。在此基礎上,運用科學方法與手段,定量預測研判季度、年度及未來1~3年各地區新能源消納前景,提出各地區棄電率、棄電量、利用小時數等新能源消納指標預測結果,並對消納受限原因進行分析,為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優化新能源發展規模和佈局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中國電力報》:下一步,全國新能源電力消納監測預警中心將重點開展那些工作?

謝秋野:全國新能源電力消納監測預警中心將根據國家能源局要求,重點按照以下思路開展工作:

一是開發完善科學準確的分析預測模型,建立新能源消納評估綜合指標體系。針對目前大規模分散的、出力隨機波動的新能源發電特性,儘快開發完善適應性更好、精度更高的全時域、多區域聯合優化仿真模型,為科學準確預警提供技術支撐。同時,從系統的運行效率和經濟性最優的角度,提出新能源消納所涉及的不同地域範圍、時間範圍和消納環節的一系列綜合指標,來全面衡量一個地區新能源消納利用水平。

為新能源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科學有力保障

二是建立多方會商的工作機制,搭建開放共享的信息平臺。監測預警平臺擬採用多方會商形式,組織地方能源主管部門、電網企業、新能源發電企業和相關諮詢機構,對新能源消納預警初步結果和消納受限原因等共同進行分析研判,充分吸納各方意見,形成促進新能源消納的共識;在遵守相關信息安全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電網公司、新能源發電企業、相關諮詢機構將通過平臺實現數據的互聯共享。平臺研究成果經國家能源局審核後,採取適當方式向社會發布。

三是做好與現有可再生能源信息統計體系的協調銜接。目前,相關技術諮詢機構已經承擔了部分新能源項目的信息統計報送工作,形成了常態化機制,為建立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機制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在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渠道和數據的基礎上,平臺主要側重於從電力系統整體角度,對未來新能源消納趨勢進行分析研判。因此,我們希望與相關技術諮詢機構加強合作,共同為全國新能源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服務。

目前,電規總院充分調動全院的精英力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成立了專業化的團隊,將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持續為新能源行業管理和行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為推動我國能源行業健康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