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現幻覺的機制被揭開

幻覺是精神障礙如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特徵,它主要依賴於過量的紋狀體多巴胺;但關於多巴胺失調和幻覺知覺之間的潛在認知機制尚不明確。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具有幻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經常聽到他們期望聽到的聲音。事實上,幻覺可能是健康人群中常見的一種極端的感知失真。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現幻覺的機制被揭開

依據貝葉斯模型,我們對當前事物的感知,是對先前經驗和當前感覺輸入的最優化結果,如果在此過程中,先驗被賦予了過多的權重,那麼就會產生感知偏差,比如錯覺和幻覺。 對於先驗的過權重可能起源於由神經遞質比如多巴胺調控的增益控制過程。

為了測試這種多巴胺依賴的幻覺增益控制機制,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CUIMC)和紐約州精神病研究所(NYSPI)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具有不同程度幻覺的未治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個體,利用PET、fMRI成像手段 ,通過藥理學方法來控制多巴胺的水平,並結合行為任務,測試被試的幻覺感知變化(具體任務為在不同確定性水平下,判斷聽覺刺激的持續時間)。

結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傾向於以一種更接近他們預期的方式來感知聲音,即使是在感官預期不太可靠,或者是健康參與者的幻覺也減弱的時候。在服用多巴胺釋放藥物後,這種頑固地聽到預期的傾向會變得更糟。在多巴胺釋放增加的參與者中、以及具有更小的背側前扣帶回參與者中,這一趨勢更加明顯。

圖1 健康個體的不確定性感知調節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現幻覺的機制被揭開

圖2 精神分裂症患者感知偏差與幻覺的關係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現幻覺的機制被揭開

圖3 感知不確定性與多巴胺的關係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現幻覺的機制被揭開

幻覺的產生與感知偏差呈現高度相關,這反映出在不確定條件下,出現了不恰當的增益期望。同時,這種偏差也可以通過苯丙胺藥物控制多巴胺的釋放水平產生,並且也與背前側扣帶回容量呈現高度相關關係。

多巴胺的升高可能會導致一些患者更多地依賴於預期,從而導致幻覺。這些發現概述了一種新的多巴胺依賴機制,它可用於生理條件下的感知調節,並進一步表明這種機制可能會導致在超多巴胺能狀態下出現幻覺;這也有助於解釋為什麼針對多巴胺的治療可以緩解這種狀態。

CUIMC臨床精神病學助理教授兼NYSPI研究精神病學家Guillermo Horga博士說:“我們的大腦利用以前的經驗來產生感官預期,以幫助填補聲音或圖像失真或不清晰時的空白。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這個過程似乎被改變了,導致了極端的感知失真,比如聽見的聲音。此外,儘管這種幻覺常常被阻斷多巴胺的抗精神病藥物成功治療,但它的原因一直是個謎,因為神經遞質和大腦區域通常不與感覺處理相關。

所有人都有一些感知失真,但這些結果表明,過量的多巴胺會加劇我們扭曲的認知。新型療法的目的是通過靶向多巴胺系統或與感知處理調節相關的下游通路(可能包括背側前扣帶皮質),來改善情景信息的處理。

這項研究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2018)雜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