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唐伯虎等人,如何認定諸葛亮的躬耕地?

南陽傳媒


作為一名諸葛亮躬耕苦讀地研究愛好者,更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襄陽人,我來理性的說說情況。



用幾百年後的文學作品來論證歷史很可笑

對於詩歌文人在歷史的問題上的表述,大多為人云亦云,多以想象為主,並無考證。特別是在諸葛亮躬耕苦讀地這一問題上缺乏對行政區域變化和地名更改的研究,而且這些詩詞都是在諸葛亮去世幾百年之後的作品,雖然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但沒有任何史學價值。如果這些能當作史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如果這些成立,是不是就可以用蘇軾(蘇東坡)的作品來證明古赤壁戰場在哪?顯然文赤壁自己都知道這不符合歷史記載,以求真務實的思想態度正確看待歷史,而現在某些城市為了自己城市發展這點小利,就要違背中國歷史的事實,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評價這些人。如果非要我用一句話來說,我只想引用孔子的一句話:“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宛城改名南陽引起文人誤解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躬耕於現在的襄陽隆中地區(古南陽郡鄧縣隆中地區),當時的史料記載很詳細,諸葛亮躬耕苦讀期間從未到過宛城(今南陽市),之所以後代文人說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僅僅是因為宛城在隋朝時改名為南陽,其實現在的南陽市和以前的南陽郡根本沒有太多聯繫。查閱當時歷史文獻就很清楚,只要提到現在的南陽市都是統一用“宛”字稱呼,而提到“南陽”二字的時候沒有一次是指宛城,恰恰是指當是南陽郡除去宛城以外的地方。宛城改名南陽縣之後,不少人以為以前歷史書上寫的“南陽”就是當時的南陽縣,其實大錯特錯。你能說現在的韓國就是我國古代的韓國嗎?你能說現在日本的東京就是我國宋朝歷史書上東京嗎?我就想問一句:是不是所有和你父親一樣名字的人都和你媽睡在一個床上?沒有常識就會鬧出笑話!




瞭解某一時期歷史必須看某一時期歷史學家作品或者後代史學家作品,文學作品只能重點研究文學價值,把文學作品當作史料研究,已經本末倒置了,更別說這些文學作品還是事情發生幾百年後寫的。如果現在有人說諸葛亮躬耕苦讀在南陽市,是不是過幾百年後這些話就會被某些南陽人當作史料拿出來證明諸葛亮躬耕苦讀地在現在南陽市?顯然又會鬧笑話!

歡迎大家邀請我回答與襄陽有關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襄陽甜,我用自己所能讓襄陽在頭條上甜起來!


襄陽甜


《只可模仿,無法超越》——青年諸葛亮躬耕隆中,以耕讀的方式待時而動,最終捕捉到機會,建立了不朽的功勳。諸葛亮躬耕模式,成為士人理想的成功模式。到了唐宋,諸葛亮的躬耕,開始受到特別的重視。唐朝尊姜太公為武成王,以歷代良將為十哲象坐侍。“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魏晉南北朝人物眾多,唯諸葛亮一人被選其中,可知在唐人心目中,諸葛亮高人一等。

唐代文人中,最推崇諸葛亮者屬杜甫,他在蜀中生活9年,共寫了11首關於諸葛亮的詩,這在詩歌史上非常少見。僅公元766年,寫諸葛亮的詩篇達到一年九首:《詠懷古蹟》、《武侯廟》、《八陣圖》等。杜甫一生功名事業心極強,因此對那些風雲際會、三國時建功立業的人物特別欣羨。三國時‘三顧茅廬’的風流佳話就成了他心向往的理想境界。

但諸葛亮所創造的躬耕模式,只可模仿,難以超越。諸葛亮的才智難以複製,更重要的是,諸葛亮自身所具備的儒家高尚人格,更是難以複製。因此,後代士人仿效諸葛亮躬耕者,不可能達到其境界,也難以超越其成就。


文天下任俊


南陽人談躬耕地的一大特色就是強行把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南陽”等同於今天的南陽市,蠻橫的拒絕承認古代南陽與今天南陽市行政區劃不同這一客觀史實!


實際上文學作品中涉及諸葛亮的“南陽”,都來自於諸葛亮《出師表》中“躬耕於南陽”的表述,指的自然是東漢時期的南陽郡。自古以來“南陽”的概念都一直隨行政區劃的變化而發生演變,從最初的南陽地區、南陽郡、南陽縣、南陽府到今天的南陽市。而其所屬地域也是古今面目全非。

如《後漢書》記載“南陽郡,秦置。洛陽南七百里,三十七城。”

東漢時南陽包括三十七個城,而今這些城中有約40%不屬於南陽市。東漢南陽郡的葉縣、魯陽縣,今天就屬於平頂山市,不屬於南陽市;泌陽縣,今天屬於駐馬店市,不屬於南陽市;隨縣今天的湖北隨州市,不屬於南陽市;武當縣,今天湖北十堰,不屬於南陽市;而陰縣、酇縣、山都縣、鄧縣、蔡陽縣等地就是今天襄陽的谷城、老河口、隆中、樊城、襄州、棗陽等,都不屬於今天南陽市,但都是東漢南陽郡範圍!是它們共同創造了古代南陽的文化,自然也要共享古代南陽的文化遺產!

但是今天一些南陽人罔顧事實,可笑的將古代南陽郡限定在今天南陽市範圍,卻又把今天南陽市以外原南陽郡的名人如劉秀、諸葛亮等強行劃歸南陽市,其目的不外乎是給在河南省日益邊緣化的南陽找一點歷史上的安慰罷了!

說白了就是篡改歷史,自欺欺人!


具體到唐代有名的幾篇文學詩詞,其中的“南陽”都來自諸葛亮《出師表》的“躬耕於南陽"!就是指東漢南陽郡。

比如,李白的《南都行》提到的今陝西丹鳳縣的“武闕”關;今天屬棗陽的舂陵白水鄉劉秀;新野縣殷麗華;今天襄陽萬山的“漢女傳說”;葉縣“紅陽城”;南召縣的“白河灣”,這些肯定不是指唐代南陽縣,而當時唐代南陽郡被撤銷,只有鄧州!很顯然李白《南都行》寫的就是東漢時期的南陽郡,這和東漢張衡的《南都賦》完全一樣!

某些南陽人完全不顧詩中描繪的事實,只盯著“臥龍客”一句,武斷的翻譯成“客居臥龍崗的諸葛亮”!搞笑諸葛亮有劉備三顧茅廬,那裡會感嘆“誰識”?更沒有“愁鬢斑”啊!其實這裡李白是把自已比作客居他鄉的諸葛亮:“誰能賞識象臥龍一樣客居他鄉的我啊?悲歌長呤愁白了我的頭髮!”

除了李白的詩以外,劉禹錫名篇《陋室銘》也一樣是指東漢南陽郡!“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從古文對仗工整的要求就能知道,“西蜀”是指蜀郡,是郡一級單位,那麼對應的“南陽”會是南陽縣嗎?搞笑吧,蜀郡對應的自然應該是南陽郡才對啊!那麼會是唐代南陽郡嗎?呵呵,絕不可能!唐肅宗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改南陽郡為鄧州,此後不再設置南陽郡。而劉禹錫生於公元772年。可見劉禹錫出生之前就沒有南陽郡了!《陋室銘》指的只能是東漢的南陽郡!

綜上可知,文學作品中的“南陽”就是指東漢時期的南陽郡!

但南陽人不管這些,只要古代叫南陽的就是今天南陽市!為什麼他們會如此霸道、無賴、不顧史實呢?原因很簡單要搶諸葛亮躬耕地,卻苦於沒有任何史料作依據,只能靠文學作品中的“南陽”湊數啊!利用多數人不瞭解古今“南陽”行政區劃的演變來碰瓷來搶躬耕地!可惜1800年來,史書都連續不斷的記載著“劉備三顧諸葛亮於隆中”!甚至包括從明代以來的南陽曆代地方誌也不得不承認,“隆中是亮家”,“隆中是三顧地”!而臥龍崗只不過是“築居以象”隆中而已!

南陽方面越是用文學作品的“南陽”為自己提氣,反而越證明自己心虛和底氣不足,恰恰說明臥龍崗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假貨!


飄逸的歷史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這是中國傳統文化對文人與政治關係的高度概括。對的。近代的一位政治大家對此又做了進一步的補充:別說三年,就是三百年,也不成。不發動群眾,閉門造車。OK,一語中的。工人老大哥,農民兄弟,做起事來很團結。你叫他們說道理,講理論,不會的。不像那些所謂的文人,理論家們,頭頭是道,要人們,社會能接受他們的思想觀點。不理解,接受,就梗瘩在胸。思想觀點符合扣上一點現實,就得意喧之。不著調,躲得遠遠的。失蹤了。諸葛不是文人,也不是理論家,他僅是一個三國時代政治軍事家吧。文人們牽強附會地拉來充實自己的政治癮。這,至多是兩條並行的鐵軌,不搭界的。


縈旭


不是諸葛亮自己說的嗎?他們不過是對典故加工了一下而已。詳見諸葛亮的《出師表》,而且歷來講述諸葛亮的文字資料也不少,有心人想了解一下也不難。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

有不同觀點的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是堂堂呀


這個問題,大約只有歷史學家能說得清楚。



赤江散人95767146


襄樊連小說裡面虛構的″郭靖、黃蓉都敢放入歷史名人錄裡,更別說諸葛亮了!改山名,改鎮名,改市名,市長帶隊五去北京攻關人教社改教科書…又商請中風一年多,剩半條命的地理磚家譚其驤題個"南陽管過隆中"立碑…這都是不久前發生的真事!誰在造假?


南陽傳媒


詩人怎麼說。大家看了自有評判,有人說南陽郡和南陽市不以樣。這說法很不對,從古至今名子有差別,但是地方是不會變的。不光是南陽很多地方一樣,襄陽。古時叫襄陽後改襄樊,地方變了嗎?北京叫北平地方變了嗎,南陽郡和南陽市有人要它分開是別有用心。


用戶wgq1212


李白哪裡人?哈薩克斯坦的!諸葛亮哪裡人?山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