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说日本车是移动棺材?日系车皮薄真的是为了吸能吗?日系车油耗低是因为轮胎小吗?

猛蹬28大杠


我是一名汽车维修从业人员,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后参加维修工作已经10.年了!希望用专业的经验回答朋友们提出的汽车问题,对于汽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我,并向我私信提问…


其实说实话,坐汽车维修这么多年,也维修过非常非常多的事故车,对于日系车来说的话,在碰撞事故中,我可以说在小型到中小型的碰撞事故中

,日系车车内乘坐人员的安全系数还是比较高的

但是小中型的事故中,为了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日系轿车的整体车身变形是非常厉害的,也就是对于车身的损害是非常大的,说直白一点,也就是说日系车铁皮非常薄,非常轻,所以遇到碰撞事故,他的全部机舱受损退缩非常严重,也就相当于直接把我们碰撞的力量吸收到车身前部和尾部,以此来保证车内乘员舱的完整性,车内人员的安全

所以我们其实可以看到日系车的发动机机舱前部装配零件都是比较少,非常稀疏,而且它的整体结构非常少,从发动机机舱的两根纵梁(纵梁其实非常单薄,很容易碰撞变形)、到减震器顶包、水箱框架


日系的轿车很少使用四方架式前桥的,这类前桥能够大大的提升发动机舱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但是成本会增高许多
日系车的发动机车底结构多为这种半封闭式的前桥,也就是在发动机前部是没有连接整个车体结构的,这样在汽车碰撞的时候前部损伤非常大
,但这也就是日产车所说的碰撞吸能区域,还有房子在前部碰撞的时候将发动机撞入车内导致车内人员受伤

油耗

而这位朋友问到的油耗低,是不是因为日产车使用的轮胎比较小
,但说实话,日系车使用的轮胎普遍都比较偏小偏窄,这样确实能够在一定情况下带来省油的效果,因为轮胎比较窄,接触面积比较小,

这样带来的滚动阻力就会减小,导致我们日系车的车体比较轻盈,而且方向比较轻

日系车省油,还有就是因为整体车身较轻的原因!


汽车风云榜


只有大众托才这样说。凡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汽车都是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日本车在美国卖得不错,日本车好像不敢糊弄美国政府,相反只有大众敢忽悠,所以被罚十几亿美金。在国内单车冠军是国产五凌面包,相当单簿,碰撞肯定达不到五星,怎不见人喷?因它与大众没有直接竞争,故无人喷,事实上五凌面包也是安全的,否则路上能见到这么多面包车?否则开此车的人……(此处省略)

再说皮簿问题,其实小车铁皮厚簿相差不大(不信网上可查),只是大众油漆厚一点到是真的,新手往往看外表,大众油漆做的好,外表好,故新手买大众的多。就像我妹子,前几年刚买车时,有点划丝就补漆,我说没必要,车就一代步工具,就像八几年买辆自行车,下雨天过后就要上油,现在还有人这样做就是神精病,车道理也一样,当然豪车除外,老手一般不注重油漆,表面整结即可,小伤无所谓。有文化的人都知道,车的安全靠骨架,网上可查公认皮簿的日产轩逸与大众郎逸对撞视频,轩逸完胜。安全有两种,驾车人安全主要靠车骨架,还有就是行人安全,即车撞人,软的还是硬的撞人好,智商正常的人都能区别。有些人很奇怪,宁愿修人也不愿意修车(车是保贝),其实最好不要修人,修人后果很严重。正常老手都认为宁愿修车。

好搞笑,轮胎窄能少烧点油,因行驶磨擦阻力小,但影响不大,车厂还必须考虑行驶平稳性等因素。节油主要靠提高发动机效率,变速箱传动效率及换档逻辑,还有汽车外型阻力等等因素,是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技术,绝非像大众吹的加个涡轮就能省油那样简单。


dbwj


移动棺材这样偏激的表述,听听就好了。日本车在各大碰撞测试中的表现一向不差,甚至经常名列前茅。如果说碰撞测试表现优异的日本车是“移动棺材”那么0星的海外版五菱宏光是什么呢?

至于为什么铁皮薄,这个没得洗,完全就是因为要控制成本。

日本车企,控制成本的意识大多很强,从大部分日系车型都只有驾驶座一键升降就可以看出。

但是,铁皮在能够在威胁人身安全的碰撞中,保护作用和纸无异。因为,我们所看到的“铁皮”都是覆盖件,并不影响车身结构。

把铁皮扒开,真正决定车身强度的是上面这些,而这些钢材的强度都有明确的标识,并不是简单以厚薄来判断的。在这些钢材上,即便是日本车企也,也做不了手脚。当然,这些这也是他们能在碰撞测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基础。

上图为飞度的车身钢材结构图,A柱和下边梁的强度都达到了1500Mpa,而作为豪华品牌的一汽奥迪,官方公布的最高强度(即整个车身有一块钢材达到该强度就算)也只是大于1000Mpa.

至于题主提到的轮胎小的问题,我们看到的轮胎的规格都是类似205 55 r17,其中r17表示这个轮胎轮胎是17寸的,55表示这个轮胎的扁平比,这两个综合起来可以决定轮胎这个圆大不大,而205则表示胎宽。

而我们都知道和地面接触的有胎纹的那一面,接触面是一个长方形,接触面积越小,阻力就越小,阻力越小当然就越省油。这个长方形的长取决于有多少下压力和轮胎的气压。这个与工况和用车习惯有关,而宽是由轮胎的规格直接决定的。

所以如果为了省油应该降低胎宽。

我们来看看同级别有代表性的日系和其他品牌车型的轮胎规格:

1、凯美瑞VS迈腾

2018款的凯美瑞采用了3种不同规格的轮胎,分别是:205/65 R16、215/55 R17、235/45 R18

而2018款的迈腾同样采用3种不同规格的轮胎,分别是:215/60 R16、215/55 R17、235/45 R18

可见除了低配的16寸轮胎,其余的规格完全一致。

2、飞度VSPolo

2018款的飞度全系都采用了同一规格的轮胎:即185/60 R15

而2018款的polo采用了两种规格:185/65 R14、185/60 R15

胎宽完全相同,POLO的尺寸甚至要更小一些。

3、思域VS凌渡

现款的思域采用两种不同规格的轮胎:215/55 R16、215/50 R17

而2018款的凌渡采用了三种不同规格的轮胎:205/60 R16、225/50 R17、225/45 R18(顶配GTS才装备,售价已达22.89万)

思域两种规格胎宽都是相同的,215的胎宽正好介于凌渡高配和低配之间。

所以,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日系车轮胎根本不算小,是不是为了省油也就无从谈起。

如果说轮胎小为了省油的,我这里倒是有一个典范:

(图片来源见水印)

宝马I3,前轮155/70 R19,后轮175/60 R19,这才是真正为了省油。哦不对,也可能是省电……


巴巴汽车


第一个问题太傻逼,不回答。

第二个问题,皮薄和吸能没有关系。所谓的皮,牵涉的设计包括空气动力学(降低风阻系数)和外观设计(好看与否)。他的厚度对安全并没有卵的关系,而且能把这个皮做的很薄降低车重,也是所有车企在努力的方向。

如果大家理解的皮薄是日系车一撞就变形的话,那确实和吸能设计有关。图中画红圈的部位是保护乘客最后的防线,所以无论是日系车还是德系车,都最重视这块钢架的强度。所以其他部分的车架都是用来溃缩,吸收碰撞的动能,来降低对车主车厢受到的冲击。而大家所看到的德系车不怎么容易变形,对安全也没什么帮助,而且在修车时也占不到便宜,因为直接坏了一点,那整个保险杠就是要换掉。这是我亲身经历,我是别克,追尾了一辆日系车,我的前保险基本没怎么变形, 但是有伤,而那辆日产,尾箱完全变形,但是走了保险,开出来的修车费用,我的是6500,他是5000.所以这个吸能设计只是车企个人喜好。

第三个问题,轮胎小可以降低油耗,但是油耗低的原因太多,日系车更多的省油原因,还是来源于对发动机技术和变速箱匹配的优化。无论是车重还是轮胎,还是风阻系数,对于油耗的提升,完全比不上发动机热效率2%的提升力度。下面放一张图,非常省油的中级车阿特兹。

19寸大轮毂


一车不挂


现在网上不少网友一直在吐槽日系车的安全性差,认为日系车的皮薄是为了吸能。而且还有不少日系车的事故图片来证明他们的观点,那么日系车真的如他们所说,是个移动的棺材吗?

车辆的安全性一直是厂商最为注重的性能,如果一辆车它的安全性不达标,消费者是肯定不会去买账的。这个道理,我估计日系车是不会不明白的。关于车辆到底安不安全,我觉得网上的键盘侠说了不算,至少要有数据才行。以美国公布的2018年IIHS的碰撞成绩来看,日系车所占的比重还是相当大的。这个碰撞测试独立于任何盈利机构之外,所以说它所公示出来的成绩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斯巴鲁以及丰田旗下的多款车型都获得了较好的评级。

但有人就会说了,既然碰撞测试成绩那么好,为什么还会有那么严重的事故呢?其实一辆车在事故时所受损伤的大小,与当时的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就算全球安全性最高的车,也不可能保证你在事故时,车辆没有任何的损伤。想要真正的安全,那么司机的安全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还有就是日系车的油耗是因为轮胎小吗?准确的说,不是。日系车出色的燃油经济性与其发动机的性能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各种技术的加成,在保证燃油经济性的同时也能让日系车有很好的性能,这是由于日本国情所导致的。讲真的,与轮胎大小的关系不是太大。


高氏观市


我觉得评价任何车辆的安全都要客观,先抛开与日本的民族情感不谈,下面用事实说话日本车到底安不安全。

评价车辆安全国际公认的标准就是NCAP(NCAP是英文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的缩写),即新车碰撞测试。随便在网上找几款日系畅销车的测试结果,并没有数据显示日系车不安全。





在很多交通事故的图片中,我们看到日系车的车身损毁严重,便会因此得出“车辆不结实”的结论,而这一点也是公众对于汽车安全的一个误区。在发生碰撞后,车身前部需要吸收撞击产生的巨大能量,车身此时的“损毁”即是对能量的吸收产生的结果,这样撞击后的能量得以通过车身分解传导出去,而尽可能少地传导给车内人员,以减轻对车内人员的伤害。这是弃车保人。

另一方面,汽车安全设计不仅仅保护车内人员,同时应该考虑车外行人的安全,这也是为什么保险杠一般都是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原因。


至于日系车油耗低,一方面是通过轻量化设计省油,另一方面,日系车本来就热衷于小排量和混合动力的设计改进,相反美系车喜欢大排量。

虽然对日本这个国家没什么好感,但是谈到造车技术,还是要客观评价。


攻城狮专业侃车


您能问出第一个问题,说明你对汽车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认知。切勿单纯从几张照片上,或者别人嘴中去判断一辆车的安全性。比如我们看到一辆车出现事故后,如果车身结构的损伤比较大,有的甚至解体了,我们要从几个方面去分析为何会这样!而不是单纯是去评判某个汽车品牌的安全性,因为您可能想象不到当时发生了什么!

1:车辆之前是否有过比较大的事故和撞击,导致车身结构变形?

2:车身结构在之前有没有焊接的情况,如果有,是否在专业维修店维修的?

3:车辆目前的情况,是否是撞击的第一现场?或者第一次撞击的位置?

4:车辆在撞击或者被撞击时的速度有多快?

5:车辆第一次被撞击的是什么位置?

在没有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之前,下任何结论都没有依据和说服力。

一:铁皮薄厚与车辆安全没有直接的关系

日本车如果真像您说的那么不安全,那么不堪一击,是个移动的棺材,是怎么卖到全世界的?这么多日本车企是怎么做到与世界接轨的?很多人会带有民族情节的去评论日本车的安全性,但是一码归一码。有些人甚至会把买日本车的消费者骂的狗血临头,莫非这些人从来没买过跟日本有关的任何东西?相机?家用电器?食品?如果有的话,为什么一定要揪住日本车不放呢?

首先我想说的是,车辆的安全跟铁皮薄厚没有直接关系。而是跟车架、防撞梁、以及所用的材质有直接关系。支撑我们车辆驾驶室的主要靠A.B.C柱(部分SUV和MPV车型还有D柱)的横向和纵向支撑力。那么当车辆发生翻滚的时候,主要看A.B.C柱所用的钢材结构以及材质,如果钢材和结构足够坚固,在车内成员都系安全带的前提下,并且撞击力度,在可承受安全设计力度的范围内,可以将车内人员的伤害降到最低。

现在很多日本以及欧美品牌的车型上,在A.B柱的位置车都采用了强度很高的热成型钢板。这种钢材在950°的高温下一次冲压成型,然后迅速冷却,让钢板的硬度更强。热成型钢板的屈服度可达1000mpa,每立方厘米可以承受10吨的压力。

二:决定车辆安全性的因素有很多

当然,虽然同样是热成型钢板,也有所不同。比如300万和30万的车,在钢材的使用和厚度上是有区别的。客观的说,我们不能要求30万的车,在安全方面达到300万的要求。因为在碰撞之前,和撞击的一瞬间,决定于安全性的,不仅仅只有车架和使用的材质。这与主动安全系统、被动安全系统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说完车顶,我们说车头和车尾。车头和车尾一般都会有横向的防撞钢梁和纵梁。但是横向和纵向物体,对于力度的支撑也让是不一样的。这点大家应该都能理解,我就不过多赘述了。由于车身结构的不同,目前有些车尾没有横向防撞钢梁,但这并不代表就不安全,因为吸能盒和吸能区,也在撞击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很多日系车都采用了溃缩式车身,以及发动机下沉技术。很多高端车,发动机后方的位置,还有行人撞击保护区。吸能式车身在撞击的一瞬间,通过溃缩技术,可以让撞击的物体,最大程度上得到缓冲。如果撞击力度比较大,气囊打开后,车辆继续溃缩,发动机就会自动下沉。因为发动机比较重,下沉技术可以防止发动机被挤压后,冲破防火墙,进入到驾驶时内,导致驾驶室变形,从而影响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三:保持安全车距和安全车速

无论是主动安全还是被动安全,都是相对的。只有遵纪守法,保持安全车距和安全车速,并且文明驾驶,才能最大程度上杜绝事故的发生。什么车抗的住以120km/h以上的速度撞击一个静止的物体?别说汽车了,坦克也够呛呀!

我也想在此给回答问题的汽车达人们一些建议,我们作为汽车达人,对自己说的话要负责任,切勿用几张图片来误导网友。应该有最起码的原则和底线,共勉,谢谢!


岩哥侃车


从普通百姓的角度去看,一般也就是买A级车和B级车最多了,先来看一下,2016年IIHS碰撞测试的结果,最值得推荐的安全的A、B级车型都有那些

而没有上榜的车型:

从IIHS的结果看上去,是不是很意外?日系车除了没有换代的车型之外,几乎都上榜了。而我们一向认为耐撞的美系车,却有这么多款车型没有被推荐。而法系车PSA集团更是几乎全军覆没了。

如果只是从几个车祸视频去看的话,就断定日系车皮薄不安全,那恐怕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啊。

不过,我们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虽然说卡罗拉碰撞安全方面做得不错,但是也别奢求卡罗拉的安全性能能够越级和宝马7系比。

而老款车型也不能够和新款车型比较,毕竟已经是过时的产物,可比性不大。

究竟日系车耐不耐撞?安不安全?为什么不看美国IIHS的权威测试而去听几个民科看几个视频就去否定呢?


自驾计划


1、日本车斯巴鲁有一个广告创意就是一句话:“车没了,人还在”!

2、汽车铁皮对于高速碰撞来说就是易拉罐,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另外也没有证据显示日本车皮薄。吸能设计是世界普遍认同的设计。

3、日系油耗低是因为变速箱与发动机的匹配,同级别日系并不一定比德系轻。


众口说车


首先,你问的这个问题就不对,再我看来,如果说把一辆车,或者是一个品牌的车比喻成棺材,首先得有条件,比如说前面十字架,后面十字架,上面是个大黑盖,这个车才叫棺材!其次,日系车真的就皮薄吗?和什么车比?你看看大众的新捷达,普桑,这种车多重,在找找同价位的日系车,对比一下,相差不了几斤吧,还有,在我们国家,抛开历史仇恨不说,国产车里面用日本发动机或者日本技术发动机的占市场的一半甚至更多吧,这就证明这是个成熟的技术,值得我们学习和使用,还有,买日系车的人也不在少数,看看销量就知道,你这样侮辱日系车主不怕被骂吗?你的亲戚,朋友,同事,就没有一个买日系车的?能把自己的亲人,朋友,或者熟人都不放过的人,我看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最后,中国人都不是傻子,钱是自己挣的,买什么车自己心里有数,少在那拿名族情怀来否定一款出色的产品!中国人买的日系车都是中国人自己造的,都是东风,一汽,广州,等国产大厂造的,就算偷工减料,也是咱们自己的大厂偷工减料!咱们不冤枉谁,事实就是这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