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是什么原因让刘邦最终下定决心拜韩信为大将军的?

在汉朝历史上,不名一文,士兵出身且默默无闻的韩信,凭什么就让刘邦如此放心封他为大将军,让韩信一夜之间闻名天下,震惊诸侯,一飞而冲天呢?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是什么原因让刘邦最终下定决心拜韩信为大将军的?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却得不到任用。不得已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后经萧何保举拜为大将军,而韩信也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刘邦彭城之战失败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又平定了魏国。

随后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了赵国。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汉五年,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是什么原因让刘邦最终下定决心拜韩信为大将军的?

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萧何誉他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垓下,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理兵书,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事实上,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内在的强大逻辑作为基础的。而在我看来,刘邦决心拜韩信为大将军,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是什么原因让刘邦最终下定决心拜韩信为大将军的?

首先,刘邦相信他自己度人的眼光。刘邦一生征战,他最大的特长就是发现人才,利用人才,并且向来都是得心应手。比如郦食其,陈平等人都是主动前来投奔刘邦的,他都用得不错。

特别是曾经任项羽部队军官的陈平,前来投奔刘邦后,属下告密说陈平贪污,刘邦调查清楚后,不但不赶他走,而且还大大重用。而陈平也不负刘邦所望,一生出谋划策,做了十件大事,件件都是青史留名,而在陈平的帮助下,刘邦后来才赢得了诸多胜利。

其次,刘邦发现韩信的确有过人之处。尽管说当时萧何推存韩信的时候,刘邦还没有见过韩信。然而相信当时萧何一定告诉他韩信的过人之处,而韩信的过人之处就是对整个天下有着大局观,并且胸有成竹。

是什么原因让刘邦最终下定决心拜韩信为大将军的?

而后来拜将坛上韩信跟刘邦的对话也可发现,韩信指出项羽十败又指出刘邦十胜的原由,的确不凡,让刘邦心中大喜,并觉得与韩信相见恨晚。

再次,刘邦相信萧何的眼光和意见。在刘邦的团队当中,有两个人为人最为谨慎,一个是萧何,一个就是夏侯婴。之前夏侯婴已经推荐过韩信一次,可见韩信的确有过人之处,说服了做人谨慎的夏侯婴。更让刘邦惊奇的是,向来不轻易推荐人才的萧何都以命相搏极力推荐韩信为大将军,萧何都如此欣赏韩信,他刘邦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呢?

最后就是一个理由是,当时汉军当中,刘邦一直空缺大将军这个职务,必须尽快填补这个职位,而当时又没有合适的人担任此职位,由此刘邦听从了萧何之言,决心拜韩信为大将军!

是什么原因让刘邦最终下定决心拜韩信为大将军的?

刘邦当时为什么不提拔周勃、樊哙、灌婴等人填补这个空缺呢?那是因为刘邦看出他属下的这帮兄弟对战场缺乏一个大局观,没有连百万之兵,扫横天下之才能和气势。

而他当时情况紧迫,跟随他入汉中的军官及士兵都纷纷逃亡,他必须尽快突围东出,不然将来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光杆司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拜韩信为大将军,就是下定决心赌一把。

赌了可能会赢,如果不赌永远都不会赢。所以通过综合考虑,刘邦决定赌一把才拜韩信为大将军。而事实上,他这一把又赌对了。

总的来说,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首先自然是因为萧何的推荐。事实上,当时刘邦并不真正了解韩信的军事才能,重用韩信,其实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但因为是萧何的推荐,刘邦还是毫不犹豫让韩信成为大将军,这显然是给足了萧何面子。换句话说,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显然也是为了彻底征服萧何。

是什么原因让刘邦最终下定决心拜韩信为大将军的?

在当时的背景下,刘邦被项羽赶到蜀地,一时间前途未卜,很多将士都趁机逃跑,对于刘邦而言,最害怕的事情,恐怕就是萧何的离开,所以在韩信这件事上面,刘邦是给足了萧何面子。

我们可以想象,萧何不论跟着谁打工,也绝不可能受到这种待遇,因为这种信任和重用,除了刘邦,恐怕没有人敢给。项羽虽然管范增叫干爹,但如果范增让项羽起用一个不知底细的新人当大将军,项羽恐怕也不会听从的。在这种背景下,萧何肯定也会感动得死心塌地跟着刘邦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