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房地产变天了,2018年钱荒会再现!

不可思议!67%的网友【 关注 】亿房网后,都买到房了!私信回复

【购房】,带你进购房群。


[摘要]2002年我们货币供应量只有16万亿,去年年底到167万亿。因为我们长期持有宽松的货币政策,现在将转向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一直是宽松,一旦转向稳健,就出现钱荒,资金紧张。

“中美贸易战”的战火持续升温,中国的产业结构面临全新的调整与升级,中小民营企业该如何发展?

日前,长沙博商会邀请到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杰教授以未来机会与风险为核心,解析中美贸易战以及十九大后民企发展新思路。

如果说,十九大和两会宣告了中国进入新时代,并描绘了中国的未来蓝图。

那么魏教授此次演讲更是为我们梳理其中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不管是对于理解国家意志,还是企业成长,亦或是个人投资,都具有前瞻性意义。

虽然文章较长,但是魏杰教授的分享

深入浅出,条理清晰,诙谐幽默,干货满满。博商湖南同学会特整理成文,以飨各位博商企业家。

以下为魏杰教授演讲内容:

非常高兴今天下午和诸位有一次分享。

我看这次给我出的主题是关于中美贸易战以及十九大之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思路这样一个主题。我想围绕这样一个主题和大家沟通这样几件我认为需要沟通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关于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下一步的走势。

这次中美贸易战不是我们要打,是美国要打。美国要打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贸易赤字太大,我们的顺差太大。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对美国出口的总量是五千多亿美金,美国对我们的出口是1300亿美金,所以美国的逆差是4000多亿美金。

我们的顺差是4000多亿美金,所以美国认为他们的利差太大。所以要求中国要解决这种贸易逆差的问题。

其实中国是比较理性的。对中美贸易逆差很大的问题,一直表示非常的关注。其实我们也不希望有这么大的比例。这么大的顺差,我们其实是想实现贸易平衡。所以美国提出以后,中国提出来的方案是在想能不能积极的来解决个美国贸易逆差太大这个问题。

中国有两个建议给美国,第一个是希望美国对中国扩大出口,对中国出口大逆差相对就会缩小。希望美国可以对中国加大出口。其实我们想要的产品来得越多越好。

第二个建议就是希望美国放开中国往美国的投资。因为中国往美国投资的话,我们就不一定需要往美国出口产品了。我们到美国投资,美国有税收,也有就业。我们也获得资本收益。实际上是双赢的。能解决中国对美国出口太多的问题。

中国提出积极解决的贸易顺差两个建议,美国不干,美国非要采取另外一个办法。要动用关税,对中国开征关税。提高对中国的产品关税。减少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这个问题虽然可以减少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但是比较消极,对双方都不利。

美国这样做以后,中国宣布,奉陪到底。

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桌面上的理由是这个理由:美国对中国出口贸易少,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大,逆差大。

所以要打贸易战。另外还有两个不能拿到桌面上的原因,第一美国现在特害怕中国下一步换成中国的2025规划。中国一旦实施2025规划,两国之间就不是互补的关系,而是竞争的关系。

所以他要想办法阻止2025规划。防止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所以也要打贸易战,这个他拿不出来。

第二个原因就是美国老防着中国,怕中国成为世界老大。而且老干不赢中国,还要触及他底线。

因此中国的发展美国他总是会想办法阻止你。比如说中国十九大已经提出来,中国将建设现代化强国。要成为世界现代化强国的话要拥有金融话语权。美国是二战以后才拿到金融话语权。

美国之所以有金融话语权的重要原因就是拿美元与石油挂钩。世界的所有石油交易都用美元结算才能交易。

这个红线谁都不能碰,谁碰美国就收拾谁。比如萨达姆宣布石油可以用其他货币交易就导致了杀身之祸。

而中国不仅要挑战,而且3月份在上海宣布成立石油期货交易所。我们正式宣布,上海石油交易所实行人民币交易。石油生产国可以直接拿人民币在上海买黄金。所以许多产油国已经行动起来,用人民币作为交易。这下完全出不了美国的底线了。将来可能还会触动更深的底线。所以对中国一定会动手。

另外一个害怕中国实施2025规划拿到技术话语权。因为一个强国在世界上没有技术话语权,你不可能成为强国。很显然,这两个原因足以触碰美国底线,所以必须打贸易战。以上是中美贸易战的原因。也是我们探讨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给大家讨论的问题就是建议我们民营经济要放弃高增长高负债的模式,把这个模式要转向务实高效的发展模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

中国在宏观上在去杠杆,什么叫去杠杆就是去负债。杠杆就是告诉我们,大家负债太高了,要降低负债。中国的杠杆太高了,目前我们的杠杆是GDP总量的250%。

如果中国不去杠杆,继续让杠杆上升。有学者推算,当我们杠杆率达到270%的时候,中国会爆发一场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可以使中国的经济倒退5到10年。

所以中央要坚持去杠杆。一定要在未来的三年内保证杠杆降下来。在中央降杠杆的模式下,你那个高负债的模式就没办法玩下去了。

最近有两大对策,第一控制现有债务增长, 第二,控制好两个政策,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我们第一次在党的报告里把它写进去,就是防范金融风险,必须控制好这两个政策。

首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怎么控制?就是从宽松的货币政策,要转变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另外一个政策是宏观审慎政策。

首先是控制好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控制的目标提出,将实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的基本属性。过去长期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发行量太大了。

2002年我们货币供应量只有16万亿,去年年底到167万亿。因为我们长期持有宽松的货币政策,现在将转向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直是宽松,一旦转向稳健,就出现钱荒,资金紧张。去年导致不小利益群体要求松动货币政策。十九大报告和两会再次强调坚定不移的实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我看有人写预判,不能再抱有幻想了,只好自己拯救自己,大量抛售资产

这种高负债需要宽松货币政策支持,一旦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中性的政策,就运转不了。不少集团开始抛售资产,因为知道已经不可能回到宽松货币政策。

如果继续宽松下去,总有一天会引爆金融风险。金融风险一旦爆发,经济增长最少倒退五年到十年。

所以慢一点不要紧,只要不爆发风险就可以。现在和过去不同,现在一爆发风险,不可收拾。所以宁可慢一点,也不能爆发风险,所以绝不会松动货币政策。

我估计2018年还会出现钱荒,资金紧张。央行当流动性太紧张时,可能调整一下,满足一下发展的需要,但绝不会恢复到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货币政策是稳健中性。

大家绝不能抱过去的幻想搞高负债高增长的模式,这个在中国已经过去了。因为我们把防风险提到了首要位置。这是货币政策,要有清醒的认识,叫稳健中性。

另外一个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什么叫宏观审慎政策?和西方一个经济学家有关系。西方有一位很活跃的但非主流的经济学家,叫明斯基。他1985年写过一本书,叫《稳住不稳定的经济》。这本书对宏观审慎的基本理论已经提出,但没有太大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他的理论成功预计到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这本书一下就火起来了。

宏观审慎政策要强调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叫顺周期理论。经济发展是顺周期时,人们一般没有风险意识,盲目扩张、加杠杆、负债。导致整个社会杠杆率太高。所以政策强调顺周期必须去杠杆。

因为顺周期人们盲目容易加杠杆,会导致下一轮金融风险。我们为什么对这个要点有共识?因为中国顺周期40年,1978-2018。高速增长40年,改革开放刚好40年,顺周期的40年。

在顺周期过程中,大家没有风险意识,盲目扩张、盲目加杠杆,整个杠杆太高。如果不去杠杆,会引爆下一波金融风险。

未来几年内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去杠杆,整个社会的杠杆率必须降下来,因为杠杆率太高了。整个社会杠杆太高,就会引爆下一轮金融风险。我们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去杠杆,包括企业杠杆、个人杠杆也包括政府杠杆。宏观审慎政策一个要点,顺周期必须要去杠杆。

宏观审慎政策第二个要点,防止市场之间得传染病。这个市场生病了,会传到别的市场,一旦市场之间得了传染病,就会引爆金融风险。

宏观审慎强调在市场之间要打隔断,你得病了不能传染给别人。比如说房地产市场,一旦出现房价大跌,传染给银行、实体经济、个人,金融风险就爆发了。要给房地产市场打隔断,你出问题了不能传染给别人。

隔断是一个重要办法,今年对房子抵押和土地抵押要做新规定。不做新规定,某年房价暴跌会传染给银行,给别人,金融风险就爆发了。比如说银行一般原则上不接受房子抵押,如果要抵押,现在按现有价格80%给你放贷,未来可能按30%给你放贷,按风险来计算给你放贷量。

在土地抵押上,借别人的钱买的地一律不能抵押,只有拿自己的资金真金白银买的地能抵押,而且也要按照风险来计算可以抵押的量。一旦抵押,房地产出问题就传染给别人了。

再比如说资本市场,股价暴跌一下影响别人,要隔断。隔断的重要办法,股票质押要做新规定。如果不做新规定按照现在质押,有人躺着中枪。现在规定大股东把股票往外抵押,不能超过抵押率的60%。

有人把自己的股票的97%质押,引爆金融风险。股票质押今年有新规定,不能像过去一样,最后出了这么大事。这是防止市场之间得传染病,要在市场之间打隔断。这是宏观审慎政策的重要观点。

宏观审慎政策,第一,顺周期时必须去杠杆;第二,防止市场之间得传染病。在市场之间要打隔断,不能你生病传染给别人。2018年这些工作陆续会展开,对宏观审慎政策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要进行操作的东西。

第二个策略,控制债务。

债务分三种:第一种,个人债务。

我们原来以为个人债务不高,因为中国的国民性格,一般不会借钱消费,存钱的欲望很高。十九大开会期间,央行周小川同志有一个发言,反复强调要注意个人负债率上涨太快的问题。

我查了一下,个人负债率上升确实太快。2015年个人负债率是GDP总量的30%,到2016年底上升到45%。一年上升15个百分点,确实太快。现在估计个人负债率在50%以上。上升太快的重要原因是房贷上升太快。

2018年的政策是抑制个人负债率过分上涨,主要要约束房贷的上升。我估计2018年个人房贷将继续严格控制。2018年稳住债务的第一句话就是抑制个人负债率过分上涨。个人负债率上涨最快的是房贷,所以一定会严格控制房贷。2018年底控制房贷的政策会比2017年更加严厉。

第二种债务,企业债务。企业债务明显偏高,已经是GDP总量的167%,远远超过红色警戒线。但民营企业负债不高,主要是国有企业负债高。中央提出企业去杠杆的重中之重是国有企业,对企业债务的问题重点是解决国有负债太高的问题,民营企业负债率不高。

三件事可以反映决策层要下大力气降低国有负债:

第一件事情是联通混改,联通非国有资本已经超过国有资本,国家丧失了绝对控股权。但国家宁可丧失绝对控股权也要把负债降下来。

第二件事东北特钢,东北特钢破产重组,第一是宣布我们不再搞刚性兑付,中国未来不会有保本的理财项目。这个信号就告诉你,你跟国有企业借钱也要注意了,也可能还不回来。这个情况谁还敢跟他借钱。

点击“了解更多”,小亿带你看更多优质楼盘详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