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快去營業廳查查你名下有多少手機號,小心上失信黑名單!

文 | 藍河

作為一個普通小老百姓,安在君本來對自己名下有多少電話號碼這個事情是沒什麼概念的。因為按照慣性思維,無非就是有需要就註冊,用不上了就停機,停機久了運營商可能就收回了,也沒想過自己會“被開通”一些並不知情的電話號碼。

不過這兩天安在君倒是對這件事產生了強烈的好奇,而事情的原因是這樣的。

圖片上傳中

這張圖是朋友W在前幾天發給安在君的。W是北京人,由於工作的需要,他在四月初去北京移動的某營業廳站點想要在自己名下開通一張副卡,結果被營業廳的工作人員告知,同一張身份證名下最多隻能開通五個電話號碼,而他已經超額了。

W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議,他記得自己明明只在很多年輕辦理過一張副號,而由於常年不用早已棄置,但即便如此他也最多辦理過兩次號碼,那剩下三個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工作人員告訴W,除了兩個是北京移動的號碼外,另外三個則是通過廣東營業廳辦理的廣東移動的電話號碼。而根據工作人員提供給他號碼的照片來看,除了第一個是自己一直在用的手機號,第二個是那張被棄置的副號以外,剩下三個就是自己從未見過所謂的“廣東號碼”了。

W告訴安在君,他從2000年畢業後一直留在北京,而現在一直使用的電話號碼正是在那個時候辦理的,除此以外他從未去過廣東,更沒有遺失和外借身份證的經歷,所以這三個廣東移動號碼,顯然是通過非正常渠道註冊在自己名下的。

於是W填寫了註銷號碼的申請單,並要求工作人員給到自己調查的結果,為什麼自己名下會憑空多出了三個電話號碼。

快去營業廳查查你名下有多少手機號,小心上失信黑名單!

大概一個月之後,營業廳的工作人員告知W,三個廣東移動的號碼已經被註銷成功,但是關於這三個號碼的註冊細節和調查結果,到底是誰通過什麼途徑在什麼地方進行的辦理,工作人員則表示不方便予以提供。

如果W執意要求,則需要再向當地營業廳申請,通過北京移動聯繫廣東移動調查原因,但具體結果無法給到一個準確答覆。

電話實名制形同虛設

其實這是一個細思極恐的事情。

W當時跟安在君(AnZer_SH)所提出的最直接的擔憂就是,這些莫名多出的號碼會不會對自己產生不良的影響,有沒有可能存在失信行為,有沒有詐騙記錄。

而安在君認為,W的擔憂不過是事件衍生出的表象威脅,最核心的問題則在於,如果這些號碼是在2013年9月1日國家正式生效手機實名制以後辦理的,那可能就不單單只是實名程序可以被輕易跳過那麼簡單了。

在實行手機實名制之前,一張身份證能辦多少個號碼並沒有明確規定,但各家運營商為了搶佔市場,往往會爭相放號,誰放得越多,獲得的利益就越多。

但是國家在2013年9月1日電話實名制之後,規定了用戶在辦理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寬帶業務、無線上網卡的入網、過戶等業務時,應提供真實身份信息,以自己的名稱、產品、品牌等文字標識為手機號碼進行註冊。

換而言之,運營商在受理用戶的業務時,也必須嚴格按照實名制的要求,確保是用戶本人持有效省份證件,才能夠予以辦理。

那是不是可以斷定W的三個手機號是在2013年電話實名制之前被辦理的呢?其實也不一定,因為要知道,在電話實名制生效之後,凡是在未經本人實名辦理的手機號碼,通常會被運營商告知並進行相關的登記或註銷操作。而W在此之前從未接收到任何的通知,所以不排除號碼是於電話實名制後通過實名制途徑辦理的可能。

這一般存在於兩種情況:一個是身份證件曾經有過丟失,或是身份信息洩露;二是通過非法途徑辦理號碼,比如僅需提供關於身份信息的照片,不需要本人持有效證件到場。

但W表示從未丟失過身份證件,雖然可能會存在信息的洩露,那麼這種情況下,非法途徑辦理或是業務員沒有按照規範流程辦理的可能性比較大。

此前,廣西南寧的一名“滕先生”就遇到了和W類似的情況。根據當地營業廳調出的監控來看,當時是一名拿著和“滕先生”身份證信息相似的男子來辦理開號業務,在機器掃描該男子身份證無法識別後,男子以自己“趕時間”“急需辦理”等為由求情,之後工作人員便沒有按照規定操作,而是對該男子身份證進行了肉眼辨識和比對,並掃描複印了身份證等材料,隨後給該男子一次性辦理了3張流量卡。

同時也有業內人士告訴安在君,三大運營商需要解決收入增長、新用戶增長和實名制限制下開號量萎縮之間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完成指標,可能會出現在用戶不知情或沒授權的前提下,借用已有的身份信息進行開號開卡,跨過實名開卡的紅線,非法完成表面的業績增長。

這些強開的號碼,有些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後,被運營商註銷,有些則會任由其欠費停機。更有甚者,會被以低廉的價格販賣到詐騙集團手中,從而成為了電話詐騙的武器。

政策形同虛設以及內部員工監守自盜產生的後果,最終也都將由用戶來買單。

快去營業廳查查自己有多少手機號吧

W給安在君看了自己填寫的號碼辦理告知書

圖片上傳中

“本人持本人身份證原件”“入網號碼必須實名登記”這幾句話顯得是那麼的諷刺。而“號碼產生的所有費用將影響您的個人信用記錄”這一條更是讓這些通過非法途徑開通的手機號碼對用戶潛在的威脅無限放大。

既然表面上對於用戶辦理號碼的流程是那麼的規範,用戶申請註銷號碼的過程還那麼複雜,那為為什麼實名認證的防線還能夠被輕易的繞過,政策的落地沒有對行業的亂象起到任何的約束,箇中原因耐人尋味。

W很困惑,他不知道是該再次申請追查原因,還是應該向工信部投訴或是當地機關報案,也不知道相關部門是否會受理。

《居民身份證法》裡對身份證的法律責任有詳細規定。其中第四章第十七條規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者使用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的,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由公安機關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或者處10日以下拘留。

第十八條規定,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另據相關規定,身份證一旦丟失或者被別人盜用,造成財產、名譽受損等情況,冒用者及審查部門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丟失證件者不用承擔任何責任,並有權通過相應的渠道向有關部門追償。

法律專家表示,在違背個人意志的情況下,任何個人信息的披露都屬於對隱私權的侵犯。個人信息所有者應當有充分的知情權和決定權。用戶授權商家使用信息,是出於所購買的產品或服務有需要,這樣的授權是有範圍的,一般雙方協議中也會有相關條款約定。如果商家在未經用戶同意的情況下將個人信息再授權給其他人使用,顯然是不合法的。

當然,用戶也要切實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比如在填寫表格的時候,或者需要身份證複印件的時候,可以在上面註明用途和時間,這樣做雖然不能做到萬無一失,但是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發現個人信息被洩露並造成嚴重後果的,要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藉助公安的力量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安在君隨後也分別聯繫了電信(10000)、移動(10086)以及聯通(10010)三家運營商的工作人員進行了諮詢,工作人員表示,通常出現用戶名下多出手機號碼的情況,往往是由於系統異常或是工作人員操作不當導致。而用戶可以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前往當地營業廳對自己名下的手機號碼進行查詢,如果發現有非本人辦理的號碼,可申請進行註銷。

所以,如果不想有一天莫名成為詐騙分子的幫兇或失信人員,就趕緊去營業廳一查到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