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人生还需要知道“不想要”

这两天读了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的一篇《在这个充满选择的社会当中,最难的就是学会放弃》一文,让人颇有茅塞顿开之感,他说:“我们的社会很浮躁,造成我们不知道要什么。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但是我知道我不想要什么,这一点非常好。”相信他就是一个十分懂得“不想要”什么的人,否则他不会坚持十几年滴酒不沾,他不会几十年坚持做人的底线不行贿不受贿,他的传奇人生和他的人生哲学肯定是密不可分的。

“不想要”是对目标的一种深化


但凡出来工作的,都应该是明白的工作对于生活的重要性的,知道自己要工作,要养家糊口,要解决温饱问题,没有工作就没有了收入来源,一切就没有了保障。此时从金钱层面出发,可以督促一个人去工作,但战线一长、时间一久,很可能就陷入一种“打工”的心态。

什么叫打工的心态?最典型的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按部就班地撞啊撞,让我撞我就撞,不让撞就不撞,反正工资正常发放。这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都是低层次责任感的表现。这样的工作状态极度缺乏活性,会让人变得短视,变得懒散,甚至变得平庸,失去竞争力,最终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中被淘汰。

这时,如果内心拥有对于被淘汰的畏惧感,自己就会明白,金钱并不是够吃够喝就够了,解决了温饱还要追求小康,实现了小康还要追求财富自由,财富自由了还想立个一个亿的小目标……这样就会激发自己内心追求更高工作状态、树立更远大目标的意愿,从而激励自己走向更高层次的责任感,变得活跃、积极、主动,变得有创造性起来。再也不总是需要老板来安排工作,自己会主动扩展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营造好自己的工作生态。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居安思危”的哲学思辨

“不想要”是一种创业的姿态


一直以来,小米创始人雷军最喜欢说的就是创业心态,猎豹移动CEO傅盛也强调“打工得有创业的心态,不然浪费的是你自己”,360创始人周鸿祎也强调“不以打工者心态去工作”……大佬们如此强调创业姿态,是因为他们深知与之对应的“打工姿态”的要不得。

没有人愿意自暴自弃浪费自己,因此他们用创业心态来提醒大家:这不光是对工作的经营,更是对自我的经营。而经营自我这家“公司”本身是毕生的工作,是人最终的落脚点。小米团队的成功是创业心态的最好佐证。时至今日,小米MIUI系统功能如此之多,研发团队规模如此之大,但仍基本保持了创立初期那种一周一更周五上线的频率步调,创业之志可见一斑。

优秀的人才团队,搭配充足的时间密度,使其工作成果收益呈指数级增长。这种从一而终的锐意进取姿态最终让小米团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雷军自己也说,“今天的成绩,除了大势,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进取之心”。

一个快速发展中的企业需要的是进取,需要的是创业精神,就好比当初的小米一样,这样的企业也需要进取的员工,需要有创业精神的员工,没有哪个企业会想要只会“按部就班”撞钟的规矩和尚。

“不想要”也是一种产品的思维


人有时候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模糊不清,但对自己反感的东西却往往很明确。不想要的东西是“痛”的,“痛”的东西更容易产生需求。从痛苦反思需求,这样的需求来源往往更直接、更精确。

我们不想要“闭关锁国”,所以我们改革开放;我们不要落后,不想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富国强军;我们不想要啤酒肚、水桶腰,所以我们经常运动锻炼健身;我们不想要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所以我们加倍地努力去工作。同时从痛点出发,可以指引我们的产品朝着用户体验更佳的方向去发展,更有利于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很多时候,

同等条件下,人对痛苦的感知能力更强烈,因此对人产生的推动作用也会更强。从这个角度思考产品的思维方式,相信会是一个值得养成的思维习惯。

在工作甚至人生的道路上,如果把“想要”比喻成地图,那么“不想要”就是方向盘,看准地图,把准方向盘,才可以把车开得又快又稳,任何时候都迷航,不掉向,进而开出激情,开出新天地。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88d441d7ffb6

來源:简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