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经常听很多人说真正聪明的人很少交朋友,你怎么看?

梓晨一君


我是尹璨,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学习心理学、自我成长,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加入我们,实现精神自由!


讲到聪明,大家标准都不一致。

人是群居动物,都有社交需求。人活着需要认可,需要交流,无论聪明还是愚笨都是需要朋友的。


然而,并不是同一物种就可以相交,人人都会挑拣,人人都在选择。把物质生活放在首位的人选择社会地位与自己同一层次的朋友,把精神世界放在首位的人选择干净纯粹的朋友,把智慧或勇气放在首位便会选择智慧坚韧的朋友。


人类往往会去寻找同类,如果说一个人很少交朋友,那么,要么他的同类太少,要么他不善与人相交。 “真正聪明的人”究竟怎么定义姑且不说,但这种人大概很难找得到,那么遇到另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并成功交友的几率应该更小了吧。高人常隐居,如果说“真正聪明的人”是陶渊明那个样子的话,可能终其一生都难遇见第二个陶渊明了吧。


我们为什么要交朋友,除了精神上的社交需求之外,在物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朋友。人常说多个朋友多条路,遇事需要有人分享与分担,需要人帮一把。孤独的反义词是连接。与社会之间的连接,对于“真正聪明的人”而言可能已经不再需要通过与人群直接沟通这种方式了。这样他对朋友的需求就不那么强烈了。他们对朋友的要求也会变得贵精不贵多,人生一两个知己足矣。



好像有这么一句话,抗拒人群的人缺乏生命,抗拒独处的人缺乏灵魂。物理上的暂时缺席,说明精神上的持久在场。真正聪明的人其物质生活如何不能确定,但其在精神上应该是足够强大甚至强悍的。


这一类人是否都如陶渊明般想要隐世,我不清楚,但想要知道谁是他的朋友也不容易吧。能够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应该是没有把自己归入“真正聪明”这一类属,也没有把自己归入他们的朋友,那么,你不是他的朋友,他们交朋友交的多少又从何得知呢?


关于华大
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室,始于2003年,专注心理咨询、心理培训、企业EAP。300多名富有实战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团队,600余名志愿者服务团队,30门电话组成的免费公益心理服务热线向社会提供服务。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你好,我是周小鹏,爱我们学院创始人,心理咨询师,专注解决婚恋情感心理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交朋友满足了一个人哪方面的需求?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交友满足了归属和爱的需求。人是社会性动物,一个人的时候难免寂寞。排解寂寞的方式,就是有朋友可以陪伴。但是真正聪明的人,真的像大家描述的那样很少交友吗?也对,也不对。



还得看看什么是真正聪明。先不说绝对的智商论,而是假定真正聪明的人,都是清楚自己需求和目的的人,因为清楚自己的需求,所以他们不会迷茫,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而是把宝贵而有限的时间用于自己的追求。我见过很多在学校里非常优秀的学生,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是,不会把大量时间花费在交友这件事情上。他们会追求自身进步,会去报班考证,会去做实践活动,会去参加各种比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一个小组团队中,他们会带领团队做好任务。因为个人魅力和能力,会赢得大家的尊重,信任和钦佩。如果有聊得来的人,他们也不会刻意避开友谊,但这都是自然形成的结果,而不是刻意为之。所以,他们的朋友,都是在自我追求的道路上获得的同道中人,或者是欣赏认可他们的人。在这个层面来看,他们的确很少交朋友。



另外,因为真正聪明的人,往往会取得非同一般的成就。由于他们的成就需求已经获得充分满足,以至于他们并不是那么在意孤独寂寞这些感受。或者说,真正聪明的人,也是可以从各种兴趣中获得乐趣的人。因为他们的聪明,使得一般人的玩乐对于他们而言,过于无趣。而他们的乐趣,又可能会曲高和寡。所以,这也会导致他们不会把精力花在普通的交友上。真正聪明的人,还对人性认识深刻。如果说友谊存在价值的话,也必定是符合二八定律的。



去看看自己的朋友,真心实意的有多少?真正聪明的人,也许只是把有限的时间投在少量但真心实意的友谊上面,而不是去结交更多的人。毕竟,每结交一个新人,都是需要时间成本的。虽然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但真正聪明的人,内心是有一杆秤,去衡量成本和收益。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会在追求自己理想的道路上,结识一些志同道合,或者认可欣赏他们的人。通过一些共同的追求而成为挚友。他们往往不会专门花费时间来交友。

咨询婚姻恋爱问题,欢迎关注私信小鹏姐姐哦!


周小鹏


也不是很少交朋友,越是聪明的人,在社交上花的时间越少。因为他懂得:人脉不在别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

很多时候,真正使我们劳累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无效的社交”。


什么是“无效社交”?

下面这个场景也许算个代表:你跑到一个聚会上,跟一群陌生的人嘘寒问暖,全程笑脸相迎,满屋子客套话,互相絮絮叨叨,敬酒、扫微信、留电话号码,但是三天之后就记不清对方是谁……

仔细想一下,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都被这种“无效社交”占用了。

所谓“人脉就是钱脉”,是当今最大的荒言。

真正的牛逼,是看你能吸引多少人、影响多少人。你自己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没有用。

因此:你自己的层次,决定了你所处的层次。你永远只能和同一个层次的人在一个圈子。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去结交别人,不如努力的提升下自己。

我们正在从外求变成内求,外求就是求资源、求渠道、求关系、求人脉,到头来却发现就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内求就是将自己精力都放在应该做的事上,将你的特长发挥到极致,自然就会把别人吸引过来,然后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就是“求人不如求己”的真正内涵。

有时候,我们为了拓展所谓的人脉关系,在台面上忍气吞声、一味的的去讨好和顺应,这样下来的结果是,把最好的脾气给了别人,把最坏的情绪给了家人和父母。

得罪别人,会让自己失去利益,所以我们不敢;而得罪亲人,他们却不会伤害你,那么成本却近乎于零,所以我们恣意妄为。

你的家人最懂你生活上的艰辛,所以才去忍你、让你,纵了你的蛮不讲理和骄横跋扈。人生有无数种失败,这是最悲情最苍凉的一种。

这个社会只会越来越现实,谈感情太假了,不如直接谈利益。既然每个人都是奔着目的而来,为何不能打开天窗说亮话?直奔主题,合则来,不合则去。

所以,未来的社会是不需要社交的。凡是存在的距离,都是合理的,我们不需要刻意走近或走开,只需做好自己,该走近的早晚都会走近。

未来最珍贵的东西是时间,切勿随便耽误别人的时间,也切勿随便浪费自己的时间。有点闲暇的时间,就不要去应酬了:多年不见忽然联系,肯定是用到你了才想起你;事先没有预约,忽然请你吃饭,说明你只是某一个饭局的凑数的人。切记啊:没有任何人值得你去应酬!

有点时间多读读书,多陪陪家人,使自己身心愉悦,生活丰富多彩。修身养性,岂不快哉?

最后再提醒一下:请把你那些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你喜欢的事或者人上,将你该做的、擅长做的事做到极致,你的世界会精彩很多!





交友一般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第二个是拓展自己的人脉。聪明人交友少也是出于这两个方面。

1、 高处不胜寒

聪明的人不是不善于交友,而是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和自己不在一个认知高度的人一起做朋友,这消耗他们的精力,也让他们觉得很没有意义学习不到心的东西,聪明人之间的交往是你来我往的,互相有切磋也有学习,因为对方有自己欣赏的地方,才会吸引聪明人的目光,所以优秀的人经常也是聚堆的,因为他们有更多共同语言和互相欣赏的地方,和不聪明的人交往,对于他们的交友投入来说是不对等的。

2、 自己就是最大的资源

优秀且聪明的人,会把提升自己的能力,把自己变成最大的资源,因为自己足够优秀,也就有足够的魅力吸引到同样优秀的人,自己身边就会聚集一些同样聪明的人,这个时候再花费交际时间去拓宽自己的人脉对于他们来说是无用的,因为自己就是别人渴望结交的最大的人脉资源。足够优秀的他们,对于朋友的要求也就更高,能成为他们需要的资源的人,必然也是拥有强大专业能力并且聪明的人。

3、 需要更多时间提升自己

聪明的人是拥有更多思维体力的人,这些人能快速进入专注的状态,对于他们来说专注的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出去交友更有趣,也能让自己收货更多成就感,所以交友对于他们不是必需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己能力上,让这些聪明人越来越优秀。

以上


心理咨询师四四


为什么真正的聪明人很少交朋友?在有书君看来,主要因为聪明人这个群体的特质与普通人不同,导致了他们与众不同的交友观念。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1,高智商,2高欲望,3,高认知。

一,高智商。聪明人在人群中天生就是孤独的。同样一件事,状态,属性,背后本质在自己的眼中纤毫毕露,本来这些在自己心里已经明镜似的,但还得听一遍周围人的熙熙攘攘,东一句西一句地分析出一些片面看法来。去解释吧,未必大家都能听得懂,不认同的话甚至要陷入无休止无意义的辩驳中;不解释吧,只能继续忍受着他们凡人的浅层观点。

有书君有一个朋友,他就是同龄人中典型的聪明人,别人搞不定的客户,他过去聊上一会儿,基本上都会被顺利拿下;复杂的办公室政治,他能举重若轻地应对;本来或难处或尴尬的人际关系,他能游刃有余地轻松化解。但是,他在工作圈内没有一个深层交往的朋友,因为别人根本跟不上他的思维:聊天时能不能聊下去完全取决于他,他只要把脑袋降维,就能和所有人聊天,但是一旦大家进行到深度交流时,他思维的深度与速度也不得不恢复到正常水平了,然后,接下来的画面就是——他说,大家听。谁要贸然去接着聊自己的观点,一般会被他接下来鞭辟入里,直击本质的见解给碾压地抬不起头,在常人看来只是不够深度的认知,会在他面前直接显得浅薄。而对他来讲,周围没有一个能跟自己同台论剑的人。

聪明人的八核脑袋,在劝告(教育)人时往往采用和谐说辞(话里有话),以保证既能达到目的,又不损伤对方的颜面,但有时候这种表达稍微深一下,往往也不能如愿:当他们有目的地说完一句话后,周围人接收到信息后不自知,还继续认真地回答话语表面的意思,这个时候,聪明人只能心里表示很无奈,微笑着走开。

平时沟通有障碍,想教他们教不会,久而久之,自然就离人群越来越远,看似独行特立,其实是在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二,高欲望。心理研究发现:聪明人的欲望往往远高于普通人,而达到欲望需要依靠两大必要因素:精力和时间,所以对他们来说,需要精确计算精力和时间这两项极其重要的成本。每一项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在他们心中都有着明确的计量。那么,面对普通能力普通人脉的普通人,聪明人因为要达到高目标,或者说完成高欲望的满足任务,则会表现出势利的一面,即:对将来事业没有帮助的人尽量不投入时间交往。这些时间需要宝贵地分配给商业知识,创业项目,投资人,结交对他们来说数量不多但质量要高的商业人脉。

三,高认知。往往真正的聪明人会更能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以及更能看透生命中各种事物的重要性。聪明人中,即使不把时间安排给目标和欲望,但相比于把很多的时间都放在结交普通朋友上,他们更明白应该把宝贵的时间分配给家庭、生活、高价值高意义的事情上。比如读书,与其去听一群不同频率的朋友闲谈长短,真不如静下心来去读两本哲学著作,领悟智者慧言;翻两卷宋词,品缱绻情愫,唯美意境。对他们来说,更能诠释一句话: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不过有书君在这里同时要说明的是:聪明人并非是不愿主动交朋友,也不是分配给所有朋友的时间都很少,其实人都是有交流意愿和需求的,如果能遇到与自己相同频率的朋友,当然也会顿感酒逢知己千杯少,会愿意长期互相出现在对方的生活里。两个脑沟壑里闪着同样火花的人,会很享受势均力敌的感觉,同频共振的默契。正如吴蜀合作时期的诸葛亮与周瑜:羽扇纶巾,会心一笑间,共看樯橹灰飞烟灭……

但事实情况是,普通朋友易找,好朋友难觅,知音更是难上加难。当他们发现大多数会是低质量的交流时,话不投机半句多,自然也就放弃了,等到什么时候遇到和自己智力相当的人,再重新开启自己的沟通模式。所以最终大家看到的结果就是:聪明人好像很少交朋友,是的,他们只结交几个有共鸣的良师益友。


有书快看


中国人的朋友关系大多都会演变成利益关系,还不要说有的人广交朋友纯粹就是为了建立人脉关系,方便利益交换。聪明分很多种,那些钻营人脉的人,你不能说他不聪明。只是此聪明非彼聪明。

所谓聪明的人很少交朋友。

一是因为很难交到知心朋友。很多看似关系很密切,其实也都是酒肉朋友。尤其中国人朋友关系缺乏距离尺度,今天称兄道弟,明天可能就是最大的仇敌。关系太黏糊,边界模糊,就会对对方期望过高,非分之想太多。一旦得不到满足或者一方失去地位,那种明显可以感到的世态炎凉就会让自己的心理也失去平衡。我以为互称先生最合适,既客气又有距离感。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清楚当中的边界是最好的。那种无话不谈的朋友往往都是历经岁月和事件之后才能真正建立的。朋友一定是危难时帮你,而不是平时给你利益。

二是、这种聪明的人,一定是有知识有思想有精神追求的人。这样的人,交朋友不仅需要知心,还需要能有精神、思想、学术方面的交流。这种能有共鸣,能懂自己的人少之又少,上哪交去?

三是、这类人很喜欢独处,一定得有大量时间用来独处,因为独处可以把思维空间放在思考问题上。连清静都是一种需求,干嘛要去交朋友。

四是、在中国有交集就有是非,如果一个人不愿让自己把精力花在处理应对是非上,自然也就会尽量关闭发生交集的大门。想说话还不如跟陌生人说呢,因为陌生人没有是非这件事。


國病


这个问题非常符合古人说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

我想通过谈谈空热量食物对人的危害来谈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人很多都有“三高”现代病,与我们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食品加工技术也不断进步,空热量食品就是通过层层加工的食物,只有热量没有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所以人吃了之后会产生肥胖,导致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病的产生。

所以聪明的人会远离这些食品。

同样,有些所谓的朋友就像空热量的食物,不会给你带来精神上帮助和支持,只会让你有无尽的麻烦,所以聪明的人会远离这些空热量的人。

但是人总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存在,只不过在结交朋友非常注意情投意合,不太喜欢物质化的朋友。


煮茶闻书香


之前我忘了哪个微信大号发表过一片文章,题目大致是:我在进步最大的时候最不合群。

wo发誓,这绝对不是我自己公众号的文章(虽然我自认为我的文章质量也很好,嘿嘿😁),真的只是看到这个问题,想起来了而已。而像题目中的问题大概用一句古语就可以概括,那就是“高处不胜寒。”

这是在古代可能存在较广的一种情况,智商超高也身居高位,惹人妒忌和猜疑,碍于身份,没有贴心的朋友。

但是到我们现在社会上对聪明人的定义似乎很宽泛,以前聪明大多指智商,现代社会算是把情商等各种商都算进去了。



现代社会中,大多职场上的所谓聪明人其实都很爱交朋友,而且他们的事业似乎也成长的比一般人容易得多。

这类人不仅仅是智商,情商也很高,“上下通吃”,无论是她的上级还是下级,他们都能把关系梳理的很融洽,而他们真正要交的朋友,通常更小,更精华,更有针对性。因为他们目标明确,感性和价值观都很成熟。他们了解自己什么样的朋友能帮助自己,什么样的朋友能互相成就。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句话虽然有点难听,但大多数时候是没错的,精英阶层,富裕阶层毕竟还是少数,跨阶层的共同语言实在是太少了,认知不同就很难相容。

就像我在文章前面提到的那篇文章:我在进步最大的时候最不合群,因为进步了,认知层次也就划分开了。



还有一种聪明人也通常不太合群,李敖大师在《读书人》节目里,口吐真言:「我是单干户,不与朋友来往,但是我自己很用功,每天工作 16 个小时。」

像他们这种人,风采出众,个性太强,学识渊博,地位居高,根本没必要可以合群。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方向认知的无比清晰,即使交朋友,也得入得了他们法眼,你们马云认识几个部门经理,他也不一定都能答得上来。

他们的朋友圈可能会更窄,因为层次越往上圈子一定是越小的。

还有马云创业的时候朋友多吗?也不一定,因为马云在当时来说,是人群中的异类,他在做的是大多数人不会接触的,所以在创业时他的朋友也不会很多,因为这不仅是认知差,是价值观都不同了。

所以,真正的聪明人不是很少交朋友,而是他们跟多数人已经深处不同的圈子了,跨阶层的社交,大多是无意义的社交,所以他们显得朋友很少。


席越


想起两句诗,一句是李白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一句是岳飞“知音少,弦断无人听”。


看来,自古都是这个理,真正聪明的人很少花时间来交朋友。



何谓聪明?耳聪目明即谓聪明。善于听取,擅于辨察。所以,真正聪明的人,都是知进退、懂取舍、能务实的人,他们最知道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1、聪明的人懂得时间的珍贵,不做无效社交


什么是无效社交?是指那种无法给你的精神、感情、工作、生活带来任何愉悦感和进步的社交活动。


关于无效社交,网上有句话说得好——


你跟他吃饭你总不开心,你跟他处事你总是吃亏。你跟他待着你总觉得累。


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在一个聚会上,和一些不太熟悉的人,或者叫不上名字的人互相恭维、问好,说一些“你累、我累、众生皆累,生活不易”的场面话。


从开始吃饭、假笑到聚会结束,怎一个累字了得!


2016年8月网上有一张“霸屏”的图:“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整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


这样的社交并没有什么用,交朋友是为了拓展人脉,是想在自己需要帮助时,得到别人伸过来的手。


但是你好像忘了重要的一点: 只有平等,才能互助!


如果你不够优秀,人脉是不值钱的,它不是追求来的,而是吸引来的。只有等价的交换,才能得到合理的帮助。


人脉的基础是你的“被利用价值”:你的利用价值越大,他就越会帮你。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去做无谓的社交,而是把时间花在提高自己的个人价值上。


2、聪明的人交友谨慎,讲究三观契合


所谓羽毛相同的鸟儿一起飞,聪明的人不是不喜欢交朋友,而是不喜欢和你交朋友。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三观一致才能成为朋友。我们因为从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不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就有所不同。


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观一致的人成为朋友,就会有共同语言,在某些观点,价值上有一致的认可;

在一起相处的时候,能对共同感兴趣的事情,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与见解,志趣相投,相谈甚欢。


可是如果三观不一致,就感觉非常别扭,常会有鸡同鸭语的感觉。谈话常常陷入尴尬,在意的事情不在一个点上,即使面对面交流,也觉得是隔了千山万水。


有一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无论我告诉你什么道理,当你的心智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或者接近的水平时,你是不会理解这个道理的,或者你以为你知道这个道理,其实你不知道。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交友谨慎,三观一致,讲话不累。


3、静水流深,聪明的人大多都能“自燃”


知人者智,知己者慧,静水流深,静待花开。聪明的人都知道,人,生而孤独,内心强大的人都懂得和自己交朋友,无须外求。



法国孤独诗人普吕多姆写过一首诗,题目是《银河》。


————

星星,你为什么这样忧伤?

星星回答: 我们孤独……


每一颗星都远离姐妹们,

你却以为他们都是近邻。


……


它的烈焰放出满腔热情,

默然消失在冷漠的太空。


每颗心都发光,离姐妹很远,

尽管看起来近在身边。


而它——永恒孤独的它

在夜的寂静中默默地自燃。


普吕多姆是世界上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最喜欢他的这句诗:

“我们孤独……每个姐妹看上去很近,但其实很远 ! ”


因为有书君喜欢写文,常常喜欢一个人待着。有一次朋友问我:“你每天静静地写文,不觉得孤独吗?”


我反问她:“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你就感觉不孤独吗?”

并不是某颗星星孤独,而是所有的星星都孤独。星星们回答“我们孤独……”,这是多么震撼而又伤感的画面啊!


生活中,我们认识那么多人,我们看上去很近,但又有几个人真正懂你?我们之间的真正距离,或许比星星之间的距离还远。


我们的心灵生活的世界,不就是一个冷漠寂静的太空吗?这个太空中,看不见别人,只有自己。

我们那永恒孤独的心灵,在夜的寂静里,默默自燃,直到烧尽。


其实,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一部分人不承认,另一部分人还不知道。


聪明有智慧的人,之所以很少有交朋友,是因为他们并不寂寞,他们内心丰盈,从不外求。


一个人如果太花时间交朋友,其实说明他是一个很空虚,沉不下心来做事的人,当你接受孤独、享受孤独,并且专注做事的时候,你就是和自己做朋友。做好自己,和你同频的人自然而然就会来到。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如今人与人相处,听是最多的就是“人心叵测”,昨天还在一起胡吃海喝,搬脖子搂腰,今天当你遇到难处,想跟他们借点钱,门都没有,变脸比翻书还快,你掏心掏肺的对待他们,到头来什么都换不来,说白了自己不行,连亲兄弟都会嫌弃你。


抱怨的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朋友不是交出来的。

聪明的人为什么很少交朋友呢?

1、真正聪明的人很少交朋友,因为他们懂得时间很贵,最好的时光用来提升自己。

上学的时候,班级有个学霸,平时很少与同学们来往,有什么热闹,人家连看都不看一眼,当时觉得这个人真另类,太不合群。


早晨到班级除了课间休息,很少见他离开座位,像个木头人似的,一天只知道学习。

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付出与收获永远果然成正比,高考那年,大部分人都落榜了,只有他考入了名牌大学。



几年后我们陆续走进了小大企业,只有他被分配到政府机关某部门,当上了国家干部。

令人羡慕的工作,当然是平时努力的结果,原本以为有了这么好的工作,可以尽情的享受了。


可是人家仍不放弃学习,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深度工作,提高业务水平,不到一年的时间,破格被提拔为科长,经过长足发展,如今他已经是副县级的干部了。


由此可见,真正聪明的人根本没时间交朋友,他们懂得时间很宝贵,最好的时光时刻用来提升自己,这样才能笑对人生。

2、真正聪明的人很少交朋友,因为他们知道,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接下来,还来说我的那位同学,后来,他提升副县长后,更没有时间搭理我们,总感觉他越来越牛,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有什么了不起的,挣钱又不给我们花,当官了都这副德行,装呗。

虽说如此,可是不管谁张罗聚会,首先要看他有没有时间,他有时间大家自然都有时间,左约右约的,终天人家安排点时间;



你看吧,个个前呼后拥、虚头巴脑的,他说东没人敢说西,就好像大家都靠他活着似的,不知道怎么捧好了,有他在场的时候,个个都抢着埋单,似乎埋完单立马可以成为他的好朋友。

别看平时各种八卦,见了面不知道怎么巴结人家才好,从各种仰视的眼神中不难看出厉害的人比天天在一起鬼混的要强得多。


因为现在的人都喜欢与厉害的人交往,一来,他们人脉广,办事能力强,指不定哪件事就能借上光;


二来,跟他们在一起,你会学到很多,包括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你都会学到很多;


三是,和有能力的人交朋友会感到很光彩,也是一种炫耀的资本。

所以说,真正聪明的人不但不需要刻意去交朋友,人们会想方设法靠拢你。

3、真正聪明的人很少交朋友,因为他们更加清楚,只要自己优秀,就会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

身边有这样的一群人,经常听他们说今天与哪位大领导一起吃过饭,明天又和哪位明星有过交际,无论你提到谁他们都弄得很熟的样子;


让人误以为他很有本事,人脉广,可真正你找到他头上,他会各种推托,会说“真不巧,某某人刚出差”等等,岂不知与那些大人物只是一面之交,不可能成为朋友的。


有这样一句话,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到什么样的人。只要自己优秀,不愁吸引不到优秀的人,根本无需刻意去交朋友。

这里提醒大家,不要误认为吃请客送礼就能交到朋友,把那些无效社交。



比如说朋友圈点赞、喝酒吃饭、微信闭聊的时间都用来学习,用来提升自己吧,人脉不在别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已的身上。


哲学家周国平曾说:“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


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


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