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冷戰時期的核航母,維護保養就是上4S店

今天要寫一寫一個已經不算新聞的事情,就是上個月初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提到的要將航母的部署週期問題。按照馬蒂斯的設想,航母的部署週期將從現有的8個月,縮短到3個月的時間,而這個部署週期的由來,其實是美國海軍“優化”航母部署形式的現有模式。

冷戰時期的核航母,維護保養就是上4S店

▲ 也不知道馬蒂斯這個主意是怎麼想出來的

撇開70年代以前建造的常規航母不說,自1968年開始建造和逐次服役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現役航母編隊的全部主力。雖然福特級首艦已經服役了,但是由於其還沒有調試到完全可用於海外部署的狀態,因此現在而今眼目下,尼米茲級仍然等同於美國可用的航母的全部。

冷戰時期的核航母,維護保養就是上4S店

▲ 以前是尼米茲級代表美國航母,在福特形成戰鬥力以前,那就是尼米茲級就是美國航母

從上世紀70年代首艘尼米茲級服役到現在,該級艦一共經歷了5次維修週期的修改,分別是1994年以前,也就是冷戰時期的“設計維修週期”模式,1994年到2003年的“增量維修計劃”模式,2003年到2006年的“艦隊反應計劃”模式,2006年到2014年經過延長的“艦隊反應計劃”模式,以及2014年至今的“艦隊反應優化計劃”。

冷戰時期的核航母,維護保養就是上4S店

▲ 這就是美國核動力航母在冷戰時期標準的“設計維修週期”模式

這些計劃詳細一個一個說起來會比較瑣碎,但是整體的發展精神和思路基本是一致的:一艘航母在服役以後,其所處的狀態無非是兩種:在海軍官兵手中,以及在船廠工人手中。在冷戰時期的“設計維修週期”模式下,航母的使用就是這樣一個二元狀態。一艘航母在海軍官兵手中經歷一個18個月長的使用週期,其中6個月是部署狀態,隨後航母回到船廠做一個為期幾個月的基地級維修,這個維修的時間視航母所處不同的使用週期又長又短,從三個月到;兩年不等,隨後完成維修的航母交還給海軍官兵,一切週而復始……大概來說,這個狀態和我們一般開車一樣,買的汽車會有一個建議的保養里程,當你的車開到一定的公里數之後,就要把車交給4S店進行週期性的保養工作。

冷戰時期的核航母,維護保養就是上4S店

▲ 4S店的保養也分小保養、大保養什麼的,複雜程度從換機油到換一大堆不等

不過在航母使用中,雖然每個使用週期都18個月,但是由於航母在每次使用之後,其整體艦況都處在不斷老化之中,而簡單的“有限可選維修”(為期3個月)以及稍微複雜些的“塢內有限可選維修”(為期5.5個月)對這種老化只能有所緩解,因此在每4個維修週期中,都需要安排一個“複雜大修”(在第4個週期耗時18個月,第8個週期)。一個完整的循環需要經歷209個月,也就是接近17年半,歷經8次部署行動。之後一切再循環開始,按照一艘航母的服役時間看,即使一切順利,一輩子大概也只能經歷3次這樣的循環。

冷戰時期的核航母,維護保養就是上4S店

▲ 一般來說,進船塢的維護是航母養護中的基本操作

這個方法基本上和一般的水面艦艇的修理節奏差不太多,但是在美國海軍手裡航母一多,就在使用中感覺頗有不合理之處。在航母維修期間,艦員們因為沒有航母可供訓練或部署,因此其對航母的操作和維護技能水平在這一時期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每隔7年一次的兩次複雜大修由於時間長達18個月甚至24個月,這對艦員的熟練程度甚至團隊的完整帶來的影響都幾乎是毀滅性的。畢竟離開航母3個月可以看做是給艦員們放個假;’離開半年可以趁機去軍方的相關機構考個證充充電。

冷戰時期的核航母,維護保養就是上4S店

▲ 人往高處走,水才往低處流呢,能提幹什麼的才不要在航母上幹呢

但是離開航母一年半甚至兩年,這對於大多數海軍官兵來說就足以發生很多事情了,別說什麼考證了,兩年時間足夠人生髮生許多事情了。在美國海軍的實際經驗中,這時候的艦員團隊變化可謂極其巨大:不少軍官可能到了升職調崗的當口兒,自然要離開航母各奔前程;不少水兵也會因為其技能或者其他需要被調到其他艦艇上或者因為其職業選擇退役……這一切都導致航母在完成複雜大修返回作戰部隊時,需要補充大量人員到原本的接艦部隊,這些新來的官兵與原有艦員本就不屬於同一集體,面臨著重新磨合、統一訓練的協同性問題,加上即使是留守的老兵也長期沒有接觸戰艦進行全面的訓練,處於操作水平的低估;恰好這時的海軍艦艇又進行了複雜大修,艦上大概率進行了部分現代化改進,增添了不少新設備,又處於系統複雜程度的高峰;如此一來,航母在這次大修之後的恢復訓練時間和強度必然要加大,但按照美國海軍的安排,這一次任務週期仍然只有18個月。

冷戰時期的核航母,維護保養就是上4S店

也正是基於“設計維修週期”模式的種種不合理之處,導致美國海軍在冷戰後開始了對航母任務週期的調整,更新的“增量維修計劃模式”也就呼之欲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