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北宋汝窑葵花洗

推荐这篇文章是为了让广大官迷真正了解汝瓷,好多藏友都说汝瓷的是玉质感的,但是却忽略了汝瓷的玻化程度,宋代距今经过1000年左右,现在说说汝瓷的脱玻化程度。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这个碎片我在之前文章中多次提到过,清凉寺出土的,从残缺的部位能看出来釉薄,开蝉翼纹,久经岁月后看起来润润的,但是不能说他没有玻化程度。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里面的是历史的包浆,人为是做不出来,下面给你们看下北京古玩市场见到的做旧的所谓古董,新手应该看不出来,老玩家一眼就能看出来,上面沾了好多白色物质,在经过高温烧制,这上面的东西是扣不下来的。

有些地方做的确实很像,拿回去给烧窑的师父看了看,还说真像真的,毕竟烧窑的不是做鉴定收藏的。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下面进入正题:

汝瓷的脱玻璃化现象在出土汝瓷中是明显存在的;我没有能力把北京故宫汝瓷和台北故宫汝瓷进行镜下观察,但我同样深信脱玻璃化现象在传世汝瓷中也是明显存在的。

但由于烧成时间比较短,脱玻璃化现象在新仿汝瓷中并不存在。因此有无脱玻璃化现象是鉴定真假汝瓷的一条重要标准。

在瓷器的烧制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组成釉的各种物质逐渐进入熔融状态,这个过程成为玻璃化过程。当瓷器烧到一定程度后要逐渐冷却,瓷器出窑。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故宫汝窑

这时的瓷器釉的内部结构基本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在自然环境中呈亚稳定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釉的内部结构会不断自动地进行调整,由无序的亚稳定状态逐步向有序化稳定状态转变,这个过程就是脱玻璃化过程。瓷器的脱玻璃化过程是漫长而又缓慢的,瓷器从烧成开始就进入缓慢的脱玻璃。

瓷器釉面的脱玻璃化过程进行得快慢与瓷器最初烧成时的温度关系比较密切。当初瓷器的烧制温度越高,釉中的物质流动性越好,熔融得越均匀,玻璃化程度就越高,则后来的脱玻璃化过程进行的越缓慢。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故宫汝窑

反之,当初瓷器的烧成温度比较低,釉中的物质流动性比较差,熔融得不太均匀,釉的玻璃化程度不高,则后来的脱玻璃化过程进行得较快。

下面几张图为最近新烧制的汝瓷的釉面放大30倍的照片。从照片可已看出,釉面底部在冷却过程中,明显有白色物质析出,有的呈条带状,有的还在气泡周围形成了一个白圈。

釉的底色为灰蓝色,气泡晶莹剔透,釉面透明度高,白色析出物的界限比较清晰。这应该是新仿汝瓷的一个特征。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况是在釉面中结晶出一簇一簇的晶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多在烧成温度比较低,玻璃化程度差的月白色、青灰色釉中出现,同时还伴随有其他的侵蚀现象。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在脱玻璃化过程中,釉下物质结晶出许许多多微小的晶体颗粒,布满釉中,且不均匀分布,或呈絮状分布,或依附于气泡,形成朦胧的晕圈。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就像冬天当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气会凝结成冰晶,弥漫在空气中。由于这种冰晶对光线有散射作用,使空气的透明度降低,显得雾气腾腾。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这种冰晶还总是喜欢依附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或者依附树枝及其他固体物质而结晶。

下面是一片天青色汝瓷的镜下特征,白色絮状物质,朦朦胧胧,不均匀分布,这是因为经过漫长的岁月,许多细小的晶体颗粒在釉下生成,这些晶体颗粒对光线有折射、散射作用,使釉面有一定程度的失色、失透,所以才产生了朦朦胧胧的感觉。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许许多多的细小晶体颗粒依附在气泡周围,由于细小晶体颗粒的折射、散射作用,使气泡上像涂抹了一层牛奶,模模糊糊,周围还有白色的晕散,像风天月亮周围出现的晕圈。这是出土的天青色汝瓷的一个重要的微观标志。

汝瓷专家赵青云老师认为:“汝窑御用品,以玛瑙作釉,更出现特殊色泽,器表釉层莹润,开片密布。

于胎呈香灰,釉内又闪红斑,更富有诗情画意,若在阳光下照射,利用折射原理,对准焦距,用30倍放大镜观察,就会出现惊人的奇观,红斑犹如晨日出海,又像彩虹悬挂,或似阳光普照,犹如夕阳晚霞。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上海博物馆藏汝窑

真可谓器官万变,妙趣生化。”根据笔者的观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与釉中渗入玛瑙关系不大(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加入玛瑙熔融与加入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的石英熔融区别不大),而是汝瓷在长期的脱玻璃化过程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小晶体颗粒,细小的晶粒有的呈絮状不均匀分布在釉中。

有的依附在气泡周围形成白色的晕圈,它们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所以在光的照射下,会形成各种各样绚丽多彩的奇观,就像太阳光照在云上,由于云中细小冰晶的折射、散射作用,会形成彩虹、火烧云以及其他各种彩云一样。

青绿色汝瓷由于烧成温度比较高,釉面的玻璃化程度比较高,所以后来的脱玻璃化过程进行的比较缓慢。釉中的白色絮状物、气泡周围的晕圈均不太明显。

知识贴 关于汝瓷脱玻化

小结:在30----50倍的镜下,气泡晶莹剔透,釉面透明度高,白色析出物的界线比较清晰,这是新仿汝瓷的一个特征。

而脱玻璃化过程中,在釉中形成了大量细小晶体颗粒。由于大量细小晶体颗粒或呈白色絮状不均匀分布,或在气泡周围形成乳白色晕散,釉面朦胧模糊是出土汝瓷的重要微观标志。”这是专家说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