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是什麼決定了常州房價的走勢?地價or市場?還是單純是它?

2017年,常州全面恢復土地供應,這一年在國土局公示的37宗重點供地項目中,實際僅有16宗地塊成交,但每一場土拍都吸引了眾多一線品企的參與,可以說每一次都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2018年三四月結束,主城區四宗優質地塊也如期公告出讓,依然是在多家房企的競爭中落定。

如:藍翼飛機制造廠地塊有10餘家房企爭搶,還未開拍就達最高限價;教科院附中地塊有11家房企競爭,限時報價9秒就觸發熔斷,環華物流地塊也吸引了6家房企的關注,不出意料的熔斷後現場競拍

如今,對於已經公告的水投1號地塊、常高技地塊、淹城南側地塊,也已經有業內曝出,金地等數十家房企都將參與。

每一場土拍都在點燃常州樓市

如果說常州房價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當前12000-13000元/平的剛需門檻價,可以說地價的逐步攀升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之前也寫到過雖說地價不一定決定房價,但房價的構成要素中土地成本佔據了相當一部分的份量。

就比如,去年常州土拍的地塊樓面價大抵都在7字頭上下,如今那些早動手的地塊也已經開盤或者即將開盤,但沒有那個樓盤房價在剛需的承受範圍內,例如:金科保利北郡最新開盤價17000-18400了、即將開盤的萬科弘陽君望甲第預計15000-16000、華宇常寧府預計18000、美的國賓府預計17000以上、碧桂園壹號天璽預計15000左右……

單純從樓面價來看,去年土拍的這些地塊的售價大都是樓面價的三倍到四倍,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在土拍放閘以來,大牌房企要麼通過一線拿地,要麼通過合作開發的模式進駐常州,因為這個市場是有利可圖的。

板塊輪動效應 這一波常州有幸“中招”

有經濟學家分析了國內近20年房地產市場的變化趨勢,發現這20年的房價走勢實際上是存在板塊輪動效應的。前十幾年或者前幾年,市場上房價突飛猛進的主要是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中排名靠前的,現在這些城市的房價大都處於高位運行,上漲的空間不足,也就意味著炒作的成本也很高。

那麼,對於“企業”而言,資本逐利是其生存下來的具備要素,所以品牌開發商看中了正在強勢崛起中的常州。當然,這也是常州的經濟實力、地域優勢、人口基數,以及未來城市的發展潛力等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截止目前,常州這一波土拍中成功引入的外來品企有:碧桂園、金科、美的、光明、華宇、金茂、中梁等,且碧桂園已有7個項目(含新盤、新地塊),金科兩個,美的兩個,光明合作開發進駐,華宇一個、中梁三個、金茂一個。

優質的土地才是最原始的資本

此外,也是上面提到的,如今的一線以及強二線城市,房價已經在一個較高水平了,所以,還是那句話常州“空間大”,數據更好說明,2016年9月以前整個常州住宅成交均價在7字頭左右,這才18個月的時間,常州房價已經在12500元以上,且還在上漲按照淹城南地塊的樓面價15618,常州還有空間。

壓軸的總是最後登場。所以這一點才是最根本的因素,常州有著優質的土地資源,如果沒有土地,也就沒有房企的搶地大戰,沒有房企進駐,自然市場也就平淡無奇,所以優質的土地資源才是關鍵。

按照今年常州重點供地35宗地塊的計劃,如今各大區域還有下列地塊等待競拍或者掛牌:

是什麼決定了常州房價的走勢?地價or市場?還是單純是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