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破滅的低價幻覺:“低臺跳水”殺傷大!

本刊作者 陶丹

“十個便宜九個愛,還有一個在等待”,這句在A股流傳多年的股諺形象表達出散戶投資者貪便宜、喜好低價股的心理。筆者還記得在寫字樓的電梯裡聽過兩位股市小白的對話,其中一位說她買的股票5元,另一位說她買的只有3元多,第一位不禁驚呼:“那我豈不是買虧了?”儘管許多股民也知道炒股不能光看價格,但潛意識中還是有買“白菜價”的心理,對低價股情有獨鍾。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大部分散戶的資金較少,被最低100股的買入門檻限制了機會,對低價股有一種親近感;另外,價格的高低相對其他指標比較直觀,也更具有視覺衝擊性,所謂“同樣的資金可以買更多的股票”。還有投資者認為,同樣的價格上漲絕對值,低價股的漲幅比高價股要大,像2元股上漲1元是50%的漲幅,而10元股上漲1元只有10%的漲幅。因此,對低價股的喜好是A股散戶群體多年來根深蒂固的投資習慣之一,牛市中更有“消滅10元股”的口號冒出,既是主力資金藉機炒作低價股的藉口,也是低價股具備較好的“群眾基礎”的表現之一。

破滅的低價幻覺:“低臺跳水”殺傷大!

低價股群體年內表現疲弱

不過在今年,A股的低價股不僅普遍沒有像樣的表現,更出現了所謂的“低臺跳水”的現象,不少看似已經中線超跌、絕對股價進入低價區的低價股,經常冷不丁大幅殺跌,向下破位,跌跌不休。如ST大控,股價從2015年最高的9.05元一路調整到今年初的2.5元附近,累計跌幅超過7成,跌穿2014年2000點附近的價位,和2008年大熊市的低點相去不遠,看似已經跌無可跌;加上年報扭虧成定局、摘帽有望,一些喜好低價股博弈的投資者“逢低買入”,但此後股價卻持續下滑,本週跌破1.70元已經比2.5元再度下跌3成以上。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筆者統計了股價低於2元的“一元股”在年內的走勢,無一例外全部下跌,更全面跑輸滬深300指數(見附表)。除了*ST保千、*ST華信分別從相對較高的10元、7元附近下跌之外,不少個股在2017年底就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低價股”。如目前的第一低價股中弘股份,2017年的收盤價就只有1.94元,但2018年內依然大跌將近4成;包鋼股份去年收盤價只有2.46元,今年依然大跌3成以上。正所謂“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破滅的低價幻覺:“低臺跳水”殺傷大!

除了少數因為大比例送股導致股價降低的個案外,大部分“一元股”是股價下跌之後的結果,整體低價股群體年內的表現依然疲弱。以通達信的低價股指數為例(見附圖),截至6月14日該指數在2018年內重挫20%,而同期滬深300指數只下跌了6.39%,上證50指數下跌6.61%,上證指數下跌7.95%,很明顯低價股群體遠遠跑輸大盤。相比之下,A股的幾大高價股,如貴州茅臺、長春高新、洋河股份、歐派家居等,都在年內取得了正收益。可以說,A股“低價幻覺”的破滅,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破滅的低價幻覺:“低臺跳水”殺傷大!

“低臺跳水”殺傷大

低價股為何會成為散戶的“殺手”?基本面是最大的問題。除了少數銀行股、鋼鐵股之外,低價股普遍業績不佳。截至6月14日收盤,剔除停牌的15只“一元股”中有多達9只是ST股,其中更有7只是*ST股,今年繼續虧損將面臨暫停上市,市盈率和市淨率“雙低”的僅有永泰能源一家,但其估值水平在同行業的煤炭股中只算位居中游,並不突出。在目前A股國際化程度加深,日益重視價值投資和“性價比”的情況下,這些低價股在主流機構眼中實際上並不“低價”,甚至還有大幅高估的嫌疑,參與的興趣自然不大。

另一方面,許多低價股雖然絕對股價低,但總市值並不低。在“一元股”中,總市值最低的*ST安泰也將近17億元,而最高的包鋼股份則高達770多億元,在全部3500多家A股公司中排名第94,是名副其實的“大盤股”。而年內股價重挫超過7成和8成的*ST華信和*ST保千,總市值也分別超過36億元和33億元。龐大的總市值不僅成為重組改變基本面的掣肘,更增加了遊資炒作的難度。

更值得投資者關注的是,在市場持續擴容之後,資金可選擇餘地增加,新的優質股對新增資金的吸引能力遠超低價老股,存量博弈的格局下低價股的資金水位不斷降低,自然會產生“低臺跳水”的現象。隨著未來A股同美股、港股等境外成熟市場的接軌,長期存在一批無人問津的低價殭屍股也並非不可能。而相比高漲幅、高價位、高控盤的“三高股”,這些已經大幅下跌過的低價股對散戶的殺傷力其實更大。因為喜好低價股“白菜價”和試圖抄底的心理作祟,不斷低位加碼買入,很容易形成“越跌越補、越補越套”的惡性循環,在溫水煮青蛙的過程中賬戶市值損失不斷擴大。因此,投資者絕不可忽視低價股的投資風險,看似安全的“低價”並不會讓你的賬戶踏實,反而可能是低價幻覺之下請君入甕的又一陷阱。像在今年2月底3月初強勁反彈的幾隻低價股,如蓮花健康、申華控股、*ST慧業等,都無一例外在近期的下跌中將漲幅幾乎吞吃殆盡,甚至再度創出新低。

當然,在眾多低價股當中也有一些基本面比較優秀的,只是因為股本巨大混跡於低價之列的藍籌股,如銀行股中的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光大銀行等,這些個股雖然近期表現平平,但並不能因此而掩蓋其投資價值。不管如何,只看價格投資的時代已經過去,尋找基本面優秀價值被低估的品種才是王道,“低價幻覺”破滅的同時,正是價值投資的新生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