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如何理解如今國漫普遍借鑑日漫的現象?

這得看借鑑定量在什麼價值上了,是“抄襲”還是“致敬”你要說像小四那種,基本可以定性為抄襲了“我可以賠償,但我不道歉”還有像最近大火的《頭號玩家》那種雖然屬於至今,但人家也是付了錢的至今,還有像《黑天鵝》這樣的分鏡頭借鑑,這種就說不好了,而借鑑並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是借鑑了有什麼目的才去借鑑或者抄襲的,而不是這件事的本身。

如何理解如今國漫普遍借鑑日漫的現象?

致敬類型的純粹是根據創作者喜好所加上去的,一些類似彩蛋的東西,在一些遊戲中,創作人員很喜歡在裡面加各式各樣的彩蛋,很多都是來源於其他的作品,而這些加了,就是玩的,人家主創喜歡;而抄襲類的就很簡單了,看看小四,抄了那麼多,洗了那麼多的稿,現在啥都有了;而借鑑的界定就比較複雜了,有沒有借鑑的必要也是個問題,有屬於這樣的情況,當一個人在創作的時候,思路突然斷了,絞盡腦汁也想不起來,於是看看別人的作品,突然知道怎麼寫了,接觸到別人的創作思路,於是便融合到自己的創作思路中,雖然細節像,但主線思路是自己的,這種借鑑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主線也有幾分相似可以說是過度了,但不到抄襲的範疇,我個人對這方面是深有感觸的。

如何理解如今國漫普遍借鑑日漫的現象?

先不說可以不可以借鑑,我們來談談為什麼去借鑑,日本動畫剛起步的時候,還借鑑了不少中國文化創作的經驗,後來中國的文化內容逐漸失去了活力,而日本產業則風生水起,就單以能不能借鑑來說,人家以前都借鑑過我們,我們為什麼不能去借鑑別人,只不過要把握好一個度,一旦過度,就不是借鑑了,是抄襲了。

如何理解如今國漫普遍借鑑日漫的現象?

我國的文化產業,經歷大斷層後,正逐步走向正規發展,先不說能不能去借鑑,而是必須要去借鑑,或者說已經去借鑑了,不過國內大部分人借鑑的還是迪士尼的那一套,日式動畫法,他們似乎並不怎麼感興趣,人家現成的經驗拿過來用,我們自己文化內容產業的發展能少走許多的彎路,人家實際活生生的案例就放在哪,不去學習經驗,借鑑的人才有毛病,但目前也有過度借鑑,的問題,中國畢竟不是國外,借鑑別人的經驗,也需要本土化的策略,就比如日式腳本,直接轉換成中文拿過來用,不是很尷尬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