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巴比松画派—他们栖居“枫丹白露” 为何成为印象派的前奏?

巴比松画派—他们栖居“枫丹白露” 为何成为印象派的前奏?

◆《渔夫 日落》柯罗 1865-70

在中国艺术中,“地域文化”是个有趣的现象,文人们大多以一地为聚集,往往会形成一个特殊的艺术群体,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依存,而各有地方特色。甚至有时,这个标签甚至比艺术家本人还要著名,如吴门画派、扬州八怪、娄东画派,而在更大的范围,还有着南画、北画之论,直至现代依旧存在。

西方艺术史中,亦有一个以破村落为聚集点,但却影响巨大艺术流派:巴比松画派。

他们在那聚集的原因,可以用一个中国画名词概括:师法自然。

巴比松画派—他们栖居“枫丹白露” 为何成为印象派的前奏?

◆《池塘》 杜比尼

巴比松位于法国巴黎南部。因为在著名的枫丹白露森林进口处,以风景优美著称。米勒的一个学生曾这样描述它:“巴比松是一个地道的乡村。那里既无教堂和公墓,也无邮政所和学校。没有小铺,也没有任何商贩;没有社交生活的中心,甚至没有乡村小酒馆,只有两家小客栈,在夏季供画家租用。”

巴比松画派—他们栖居“枫丹白露” 为何成为印象派的前奏?

◆《 Le printemps - Spring》 杜比尼

条件的简陋并不妨碍它成为新思想和新方法的起源地,从柯罗,到该画派的每一位重要人物:卢梭、迪普雷、迪亚兹、米勒、杜庇尼等,都曾在这里写生、常住,并留下自己的传世名作。他们对自然的探索、对外光的重视、对风景画的革新,为艺术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印象派绘画诞生的先行者。

那么,在巴比松画派之前,风景画又是怎样的境地呢?

巴比松画派—他们栖居“枫丹白露” 为何成为印象派的前奏?

自文艺复兴后, 风景开始逐渐从人物画的背景这一职位,逐渐解脱出来,成为独立的画种。但依旧没有摆脱对古典沿用与模仿。在当时的新古典主义风景画中,他们更像是在“生造”一个理想的自然,选景构图、描绘对象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而后在自己头脑中臆造出一个组合来,从而表达出理想的画面,如画一棵树,他们将不顾及这棵树本身的面貌,而是将其塑造的上下左右分布平衡,但现实自然中极少有这种完美的树。

在1855年的官方沙龙闭幕式上,保守势力的代表,法国美术大臣富尔德依旧宣称:“艺术如果为了追求新的现实主义的原则,忘记了大师们的美和传统的纯洁而崇高的领域,它就会走向自我灭亡,现实主义只想刻板地模仿自然中最缺乏诗意和崇高的东西”。

巴比松画派—他们栖居“枫丹白露” 为何成为印象派的前奏?

◆《雨后的城堡》柯罗

因此,巴比松画派以前的法国风景画更像是在套用公式作画,而忽略了现实去追求这个所谓的纯洁而崇高。

臆造之下,没有任何真实可言。

1824年,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清新自然的风景画作品在巴黎大受欢迎,也使得法国艺术家们反思风景画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巴比松画派形成的一个种子。北方弗兰德斯的画家们,得益于高度发展资产阶级的需求,历史上头一回开始创作纯粹的风景画,这也为巴比松画派提供了参考。这正是波德莱尔的结论:近代法国风景画的兴起,受益于北方的自然主义传统。

巴比松画派—他们栖居“枫丹白露” 为何成为印象派的前奏?

而在政治上,19世纪法国数次起义与镇压,使得彼时的巴黎充斥着战争的悲惨与恐怖统治,黑死病肆虐,也使得这些画家厌倦了不安定的都市生活。于是巴比松成为了他们的桃花源。

他们走出画室,在阳光下描绘真实的自然,成为一个隐士。

巴比松画派—他们栖居“枫丹白露” 为何成为印象派的前奏?◆《梦特芳丹的回忆》柯罗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柯罗,他的《梦特芳丹的回忆》也成为了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作。蒙特芳丹是巴黎北部的一片森林,柯罗对哪里的美景印象深刻,这幅画以回忆的形式将其展现出来。整副画平静而又生机盎然,没有了神话、宗教,人与自然前所未有的融为一体。柔和而富有生命力的景色令观者身临其境,对光与色的捕捉为后来的印象派绘画起到了启示作用。

巴比松画派—他们栖居“枫丹白露” 为何成为印象派的前奏?

但柯罗大器晚成,直至50岁时拿破仑三世在沙龙上收购了他的作品后,方才成名,陆续有求画者前来,价格也因此一路飙升,但他本人怕是不在意钱,从小优渥的家庭条件,也是他能专心从事风景画的物质基础,这一点上,他比农民米勒要幸运的多。随着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柯罗振臂高呼,同情革命,以八十岁的高龄加入了革命者的行列。

巴比松画派—他们栖居“枫丹白露” 为何成为印象派的前奏?

◆《Ville d'Avray Camille》 柯罗 1835/1840

巴比松画派—他们栖居“枫丹白露” 为何成为印象派的前奏?

◆《俄尔普斯带领欧律狄克走出沼泽》 柯罗

在中国最具知名度的米勒,亦是巴比松画派的一员,出身于农民家庭的他,在来到巴比松定居后,一边做画一遍从事农业劳动,自然将目光放在了之前少有人关注的农民身上。

比如著名的《拾穗者》、《晚钟》。

巴比松画派—他们栖居“枫丹白露” 为何成为印象派的前奏?

◆米勒《拾穗者》

与其他艺术家不同,定居后,他完全把自己当做一名农夫,劳作之余,以艺术家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人们,对农民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充满了深沉的爱。他会在原野里长时间的沉思,观察,而后把他们概括为草图,带回家创作。

如著名的《拾穗者》画面中的三位妇女如同三座庄严的纪念碑,以往洛可可艺术那些蜂腰细腿、打扮入时的女性相比,这显然才是人类最本真的美感——勤劳、谦卑、忠诚、善良,这是任何装饰华丽的外表都无法装点出来的。米勒的美学,就是这在这些所谓精英群体看来粗陋卑微的农妇身上,找到最纯净无暇的美,因而被评论家称为平民的“命运女神”。

“我生来粗鲁,不善于奉承,无法接受巴黎创作的客厅艺术,我生为农夫,死了也是农夫,一生居住在自己的土地上,从来不想离开半步。"

巴比松画派—他们栖居“枫丹白露” 为何成为印象派的前奏?

◆米勒 《晚钟》1857–59

巴比松画派—他们栖居“枫丹白露” 为何成为印象派的前奏?

◆米勒 《羊圈》

写生是巴比松画家们的关键词,他们在自然光下对景写生,而后以写生稿为基础,进行再创作。他们的创作经验,以求获得真实新鲜的感受和使画面色调响亮起来的艺术主张和实践,给欧美风景画家,包括印象主义画家以重要启示。

巴比松画派—他们栖居“枫丹白露” 为何成为印象派的前奏?

另一位代表人物是卢梭,他的家境没有柯罗那样优越,早期追随舅舅开始学画,开始是以古典艺术为主,但随着他1831年和32年两次去诺曼底的旅行写生,令他投身风景画,立志成为“祖国的艺术家”,因而周游法国各地写生,描绘不同地区的特征与风景,直至1847年开始定居巴比松。

巴比松画派—他们栖居“枫丹白露” 为何成为印象派的前奏?

《白霜》卢梭

卢梭的画不同于柯罗,他不太喜欢表现辽阔的远景,而失去关注眼前的事物。为了在大自然中发现光与色的不同,他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去同一个景点描绘、观察,这成为后世印象派画家的标准做法。

而他前往巴比松定居,也是因为作品的现实性和背叛学院派古典绘画的处理手法,使他屡遭沙龙评委的拒绝,从而下定决心远离僵化保守的巴黎艺术届,投身自然。

巴比松画派—他们栖居“枫丹白露” 为何成为印象派的前奏?

如果与后世的印象派绘画相比较,巴比松的艺术家们们是非常客观的,尽可能地真实反映自己看到的自然,而印象派绘画受巴比松的影响,也在户外写生,但更为关注的是光与色的瞬间变化,而不甚注重形体的塑造。

巴比松画派—他们栖居“枫丹白露” 为何成为印象派的前奏?

◆《晨光女神的舞蹈》 柯罗

可以说,巴比松画派在19世纪,用画笔重新发现了法国的自然。如果没有他们的探索,很难想象后来印象派如梵高、高更、塞尚等人在光与色上取得的成就。

巴比松画派—他们栖居“枫丹白露” 为何成为印象派的前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