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詳細財務分析理論

詳細財務分析理論

財務分析是以會計核算和報表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為依據,採用一系列分析技術和方法,對企業等經濟組織過去和現在有關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經營活動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狀況等進行分析與評價,為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經營者及其他關心企業的組織或個人瞭解企業過去、評價企業現狀、預測企業未來,做出正確決策提供準確的信息或依據的經濟應用科學。財務報表是財務分析的重要手段。

財務分析理論概述

在會計學與相關學科的細心轉換中,財務分析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財務分析不僅是一門獨立的邊緣性學科,而且將成為一個獨立於會計學和財務學的專業。會計技術與會計報表的發展為財務分析的發生與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財務分析的基礎是財務報表,財務報表的基礎是會計技術,財務的分析是財務報表的繼續或利用。

財務分析應用領域的發展:財務分析開始於銀行家-投資領域的財務分析-現代財務分析領域比如資本市場,企業重組,績效評價,企業評估等

財務分析技術發展:比率分析,標準比率,趨勢百分比,現代財務分析技術例如預測分析,實證分析,價值評估,電算化分析等。由靜態分析到動態分析,從內部分析到外部分析。

財務報表分析的基礎方法:水平分析,垂直分析,趨勢分析,財務比率分析

財務分析的目的受財務分析主體和財務分析服務對象的制約,不同的財務分析主體進行財務分析的目的是不同的,不同的財務分析服務對象所關心的問題也是不同的。財務分析的主體主要包括投資者、債權人、經營者、與企業經營相關的企業以及國家行政管理與監督部門。

(1)企業的投資者進行財務分析的最根本目的是看企業的盈利能力狀況,因為盈利能力是投資者資本保值和增值的關鍵。但是,為了確保資本保值增值,他們還應研究企業的權益結構、支付能力及營運狀況。

(2)企業的債權人進行財務分析的主要目的,一是看其對企業的借款或其他債權是否能及時、足額收回,即企業償債能力的大小;二是看債權人的收益狀況與風險程度是否相適應,為此,還應將償債能力分析與盈利能力分析相結合。

(3)經營者進行財務分析的目的是綜合的和多方面的。他們的總體目標是盈利能力。在財務分析中,他們關心的不僅僅是盈利的結果,而是盈利的原因及過程。其目的是及時發現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並採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使企業不僅用現有資源盈利更多,而且使企業盈利能力保持持續增長。

(4)與企業經營有關的企業主要指材料供應者、產品購買者等。他們進行財務分析的主要目的在於搞清企業的信用狀況,包括商業上的信用和財務上的信用。

(5)國家行政管理與監督部門進行財務分析的目的,一是監督檢查各項經濟政策、法規、制度在企業單位的執行情況;二是保證企業財務會計信息和財務分析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為宏觀決策提供可靠的信息。

‚財務分析框架及步驟

企業財務分析由兩個部分組成:基礎分析和綜合分析也就是從絕對值和相對值兩個角度對公司財務進行量化分析其目的。從資本結構和資產結構瞭解企業風險,從利潤構成和成本構成了解企業經營,從收益質量和投資融資瞭解企業資金

基礎分析

一、絕對分析法:基本項目差額分析法是股票投資者進行財務分析的具體方法之一,即以數字之間的差額大小予以分析。它通過分析財務報表中有關科目絕對數值大小差額,據以判斷股票發行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主要是分析下列企業成長數值的大小:

① 淨值的初始變化=賬面價值=股東權益=資本總資產-總負債

② 營運資產的初始變化=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長期負債+資本)-固定資產

③ 速動資產的初始變化=流動資產-(存貨+預付費用)=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應收票據+有價證券

④ 發放股利的初始變化=(本年收益+累積盈餘)-(保留盈利+已撥用的保留盈餘)

⑤ 普通股股利的初始變化=發放股利-優先股股利

⑥ 銷售毛利的初始變化=銷售收入-銷售成本

⑦ 營業純利的初始變化=銷售毛利-營業費用=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營業費用)

⑧ 稅前盈利的初始變化=營業純利+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⑨ 稅後盈利的初始變化=稅前盈利-所得稅=本年淨收益

⑩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初始變化=期初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期末企業主營業務收入

通過對上述數值的差額分析,投資者便可以獲得對一個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效果的初步認識。

綜合項目的比率分析

三種財務比率指標為:

償債能力指標,包括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 營運能力指標,包括應收帳款週轉率、存貨週轉率; 盈利能力指標,包括資本金利潤率、銷售利稅率(營業收入利稅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

其目的是分析企業財務安全性、尋找具有持久獲利能力的公司、從點到面——全面綜合使用

(一)償債能力分析

(1)流動比率

公式:流動比率=流動資產合計 / 流動負債合計

意義:體現企業的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流動資產越多,短期債務越少,則流動比率越大,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 也可以稱為信用比率. 分析提示:低於正常值,企業的短期償債風險較大。一般情況下,營業週期、流動資產中的應收賬款數額和存貨的週轉速度是影響流動比率的主要因素。

(2)速動比率

公式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合計-存貨)/ 流動負債合計

保守速動比率=0.8(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賬款淨額)/ 流動負債

意義:比流動比率更能體現企業的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因為流動資產中,尚包括變現速度較慢且可能已貶值的存貨,因此將流動資產扣除存貨再與流動負債對比,以衡量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3)資產負債率

公式: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 / 資產總額)*100%

意義:反映債權人提供的資本佔全部資本的比例。該指標也被稱為舉債經營比率。

(二)運營能力比率

(1)存貨週轉率

公式: 存貨週轉率=產品銷售成本 / [(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存貨的週轉率是存貨週轉速度的主要指標。提高存貨週轉率,縮短營業週期,可以提高企業的變現能力。

(2)應收賬款週轉率 定義:指定的分析期間內應收賬款轉為現金的平均次數。

公式:應收賬款週轉率=銷售收入/[(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2]

意義:應收賬款週轉率越高,說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說明營運資金過多呆滯在應收賬款上,影響正常資金週轉及償債能力。

(3)營業週期

公式:營業週期=存貨週轉天數+應收賬款週轉天數 ={[(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360}/產品銷售成本+{[(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2]* 360}/產品銷售收入

意義:營業週期是從取得存貨開始到銷售存貨並收回現金為止的時間。一般情況下,營業週期短,說明資金週轉速度快;營業週期長,說明資金週轉速度慢。

(4)總資產週轉率

公式:總資產週轉率=銷售收入/[(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意義:該項指標反映總資產的週轉速度,週轉越快,說明銷售能力越強。企業可以採用薄利多銷的方法,加速資產週轉,帶來利潤絕對額的增加。

(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企業賺取利潤的能力。不論是投資人還是債務人,都非常關心這個項目。在分析盈利能力時,應當排除證券買賣等非正常項目、已經或將要停止的營業項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別項目、會計政策和財務制度變更帶來的累積影響數等因素。 排除融資和投資問題

(1) 主營業務利潤率

公式:主營業務利潤率 =淨利潤 / 主營業務收入*100%

意義:該指標反映每百元銷售收入帶來的淨利潤是多少。表示銷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2) 銷售毛利率

公式: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 銷售收入]*100%

意義:表示每一元銷售收入扣除銷售成本後,有多少錢可以用於各項期間費用和形成盈利。 (3)資產淨利率(總資產報酬率)

公式:資產淨利率=淨利潤/ [(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100%

意義:把企業一定期間的淨利潤與企業的資產相比較,表明企業資產的綜合利用效果。指標越高,表明資產的利用效率越高,說明企業在增加收入和節約資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則相反。

(4)淨資產收益率(權益報酬率)

公式: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 [(期初所有者權益合計+期末所有者權益合計)/2]*100%

意義:淨資產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投資報酬率,也叫淨值報酬率或權益報酬率,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是最重要的財務比率。

(5)企業商品盈利能力分析

公式:銷售成本利潤率=產品銷售利潤/產品銷售成本*100%

營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產品銷售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100%

意義:反映的是企業產品的利潤與成本的關係,反映企業成本的轉嫁能力。

步驟:

1.確定企業所處特定產業(或行業)的經濟特徵

2.確定企業為增強競爭優勢而採取的戰略

3.正確理解和淨化企業的財務報表

4.運用財務比率和相關指標評估企業的盈利能力與風險

5.為管理決策作出相關的評價

ƒ財務風險分析分析依據及其指標

分析依據及指標

償債能力指標如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產權比率、利息保障倍數;

經營能力指標如存貨週轉率、應收賬款週轉率、經營週期、存貨週轉天數、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總資產週轉率;

盈利能力指標如銷售淨利率、總資產報酬率、淨資產報酬率、資本收益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