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天龙八部大反派鸠摩智为何被人称赞?

潘欣冉




首先必须承认的一点,大部分人称赞鸠摩智,是因为TVB97版《天龙八部》中这个角色的扮演者李国麟老师的精彩演绎,是他掀起了人们对鸠摩智这个人物的热情。李国麟老师对这个角色的拿捏程度称得上是完美,他对这个角色表演的创新也让这个角色的形象更加凸显丰满,把鸠摩智表面一口仁义,内心阴险奸诈,狂妄自大的人物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用他表现征服了观众,也让观众爱上了这个可爱的大反派。



其次也只有李国麟版的鸠摩智造型真正还原了原著中的装扮形象。其他剧版中这个角色的扮相基本上都是凶神恶煞的造型,与原著大相径庭。我们从原著中金庸先生在鸠摩智这个人物的外貌,不吝笔墨的描写就可看出鸠摩智是个名符其实的美男。

身穿黄色僧袍的僧人,年纪五十岁不到,布衣芒鞋,绝无半分与众不同之处,但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便如是明珠美玉,自然生辉。
老人(无崖子)叹道:“好容貌!好容貌!当真不在师妹(李秋水)之下,老夫便年轻二三十岁,也比不上你。”
鸠摩智虽芙蓉为面,秋水为神,肌如冰雪,韵如处子,称得上风华绝代。
此时他雪肤似旧,花貌依稀,却全无平日的庄严端正,但盛怒之下,虽失去了转轮圣王的三十二相、百千种好,却平添了几分宋玉悲感、潘岳秋思,宛然便是人间的绝美男子。

看到原著的这些描写,脑子里自然出现的就是李国麟老师的鸠摩智形象,因此也必须给这版《天龙八部》以李添胜导演为首的制作团队,特别是造型师一百个赞👍其实在羽菱君心目中,这一版中一众演员,不单是李国麟老师的鸠摩智,其他角色的出色演绎也是其他版本难以企及的,原著基础上的剧情改编也十分到位和流畅,被大众一致奉为经典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还有这个人物让人讨喜的一个原因是鸠摩智虽然是个大反派,但其实他并不是“恶”,而是“坏”。恶跟坏是不同的,像云中鹤这种人就是恶,鸠摩智的坏源于他对武学的痴迷,他为了得到武功绝学虽然不择手段,诡计多端,但他却始终没杀死过一个人;上一秒还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下一秒却可颇具精妙的为自己解围,这种反差常常令人捧腹。说他坏的可爱一点都不过分,他的这点坏跟后世的韦小宝也是有的一比。不知各位看法如何,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羽菱君,个人观点,为你解惑,不正之处,敬请指出,洗耳恭听,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最近,《天龙八部》中的反派鸠摩智在网络上人气很高,受到网友们的追捧。我认为,这一现象与97版《天龙八部》中鸠摩智扮演者李国麟老师的精彩演绎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李国麟赋予了鸠摩智之一角色生命力。

李国麟的鸠摩智,梳着丸子头,大耳垂肩,穿着异域风格的服饰,帅气又可爱。鸠摩智外表庄严肃穆,内心却十分逗比,表情极其丰富,堪称活的表情包。

李国麟老师演技高超,十分敬业,塑造了鸠摩智这一经典形象,可惜的是事业并不如意,似乎现在只能四处走穴。而那些不知所谓的偶像明星、流量明星,却能拿着极高的片酬,占据着我们的荧幕,演着极烂的偶像剧,真是令人感叹啊。

而金庸原著中的鸠摩智,其实也是个可爱的反派,酷爱装逼,又经常被打脸。

在书中,鸠摩智还没出场,就极尽装逼之能事。天龙寺众僧收到鸠摩智的一封信,是用白金镶嵌在金笺之上,做工精美,尽显大轮明王的奢华。

接下来,鸠摩智闪亮登场,伴随着一阵柔和的檀香,跟着一声若有若无的梵唱远远飘来。鸠摩智可以说是强行自带出场音乐了。

书中写鸠摩智的外貌: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便如是明珠宝玉,自然生辉。段誉向他只瞧得几眼,便心生钦仰亲近之意,俨然是一位有德高僧。

为夺六脉神剑剑谱,鸠摩智一人敌六,其武功之高,令人仰视,十分有武学宗师的逼格。不料他装逼不过三分钟,立刻被段誉六脉神剑所震慑,可谓光速打脸了。

不过鸠摩智虽然是个反派,什么事他都要来插一脚,四处捣乱。但是鸠摩智从来没有杀过人,可以说是反派中的一股清流了。

鸠摩智其实佛学造诣很高,他的原型是前秦高僧、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的鸠摩罗什。鸠摩智只是争强好胜之心太胜,才沦为反派。最后他几十年的内力被段誉一朝吸空,反而因祸得福,去除了好胜之心,因此大彻大悟,成了一代高僧。


梦露居士


这个问题很好玩,与其说鸠摩智被人称赞,不如说他是个有趣、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未必大家都称赞鸠摩智,但他身上的确有不少值得人学习的东西。

一、执著武道,百挠不折

鸠摩智那就是一个武痴,比起《神雕》中的武痴金轮法王,鸠摩智更纯粹,他虽然挂着吐蕃国师的称号,其实真没为吐蕃做多少事,唯一称得上大事的,就是陪着打酱油的吐蕃王子去西夏选附马,还中途大彻大悟,自己跑了。

其他时间,他全是在为自己找武功秘笈,或是拜访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像在大理他跟枯木大师以及段家一堆出家高手打,在燕子坞又跟慕容家一群外围喽啰打(小说里其实还是有高手),在少林寺还去打和尚,别人觉得他是踢场子,但说实话,以一国的国师去庙里打架,这算踢场子?分明是自降身份,在自辱啊!

究其根本,鸠摩智不在乎降不降身份,他在乎的是提高武技。

他虽然偷了别家的秘笈,但他也确实发挥出更高的威力,这是一个武学奇才,只是为达目的有点不择手段,不符合正派规则 。

二、天真烂漫,无暇他事

小说里鸠摩智天真的特点还不十分突出,但电视剧里,得益于李国麟老师,那份独属于高僧的天真烂漫真的表现得淋漓。

这样的鸠摩智,有点类似《水浒传》里的鲁智深,看似粗鲁,实则天真。

他心思纯粹,一心想着武学,不贪财,不爱慕权势,也不眷恋美色,与只打熬筋骨的梁山好汉们何其相似?

鲁智深吃肉喝酒,还打打杀杀,他的和尚师父却说他有大智慧,将来能得成正果。

鸠摩智也一样,之前种种世间迷惑,当他破除执念后,精深的佛法自然显现。

说到底,他们都是心思纯粹的人,才能专注一件事。

三、演员搞笑,演出神髓

出演鸠摩智的李国麟老师,特别好玩地将搞笑元素加到角色身上。

像水上船漏了,段誉阿珠要逃走,鸠摩智要使"火焰刀",却被对方嘲笑,赶紧拍灭手掌上的火,那种不会水的旱鸭子,被迫下水的小慌张:救命啊!

又比如跟乔峰对掌之后,明明退后卸力,他可以毫发无伤,但为了撑面子,硬是没退,结果出门就吐血。明明比乔峰略逊一筹,偏自吹自擂说是平手,乔峰不计较,他也不脸红。

挑战少林寺,自称学会少林七十二绝技,其实是偷偷用小无相功催动,被虚竹揭破后,慌张跑走,就像被当场抓包的"摧方便面辣手":我没捏,不是我!我就是无聊了!

正因为鸠摩智身上有许多反差萌,观众才慢慢觉得,这个反派有点好耍,非常吸引眼球。

至于说他是反派的问题,不是有万能的男主吗?打反派是他们的事情啊!我等屁民,跟着看戏就好啦!


元二使安西


因为鸠老师可爱啊。

放眼整个天龙八部,那个不是苦大仇深,随便说几个。

乔峰,自从被人揭露是契丹人,打击一个接一个,帮主位子丢了,知道自己不是汉人,知道自己爹妈死了,好不容易爹回来了去做和尚了,自己爱的人也死了,空有一身武功有何用。

段誉,自己爱的每个女人都是自己的妹妹,最后发现自己居然还不是爹的儿子,自己的亲爹居然是最大的仇人,你说气人不气人。

慕容复,一直喜欢自己的表妹被拐走,自己爹最后还玩自己一把,复国大业屡屡失败。

虚竹,算命不错的,但自己一心要做和尚,结果却破戒,最后发现自己的亲生父母居然是方丈和四大恶人之一的叶二娘,搞的自己养父母双双自尽,也是造化弄人。

男的是这样,女的更是没好下场。

阿朱挂了,阿紫更是没得到乔峰的爱,最后自己眼睛都挖出来,死的很悲惨。

还有什么李秋水啊,天山童姥之类,自己要的一辈子都没得到。

所以,整部天龙八部本来是个大悲剧,但是!但是!

鸠摩智老师,靠一己之力,将整部天龙八部从悲剧氛围扭转回来。

纵观书中各类人物,唯有鸠摩智老师,在始终得不到少林武功时,仍然保持着乐观心态,在屡次被段誉、虚竹打脸之后,仍然不改喜欢立flag的性格,使读者在沉痛之余,还能苦中带笑,提升了阅读体验,才使《天龙八部》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所以说,对这样的鸠摩智老师,你怎么能恨的起来,这样的反派简直反的可爱,反的潇洒,反的洒脱。人气高点不是很正常嘛。


我是ChrisQu,关注我,可以看到更多有趣又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交流讨论。


C叔聊历史


《天龙八部》可以说是金庸笔下最成功的武侠巨著之一了,翻拍之后一直也被众多观众奉为经典,在天龙里面没有固定的主角,每个角色都刻画的很彻底,乔峰的江湖恩怨,段誉的爱恨情仇,虚竹的开挂人生,都是为人津津乐道的,但是里面有一个反派,却始终让人恨不起来他就是鸠摩智。

鸠摩智之所以被称为反派,多半还是因为他虽然是一个出家人,但也是到处搞事情,稍微有名号的他都要去挑战一下,没啥名号的都不愿意理睬对方,不过结果一般都是比较惨的,基本他挑战的人都没能打赢,只是嘴上图个开心,每次都是很有自信的对战,先放狠话,然后再用自己的武功告诉对方,我根本打不赢你,也是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人,鉴于他根本没做过什么坏事,只是单纯的想证明自己,所以也是个人畜无害的角色。

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对武学的痴迷,让我们崇尚武林的中游历的人对他始终都是抱着尊重的态度,虽然是反派,但是对武学的痴迷程度已经到达了疯狂,就和慕容博萧远山一样的人,放下了家庭,只为一睹武功的最高境界,待在少林寺那么多年,他为了学习武功,甚至放下尊严和比他差的人称兄道弟,每次都说中原武林没人,每次都是被教训的很惨,不过他选的人基本都是一流的高手,打不过也很正常。

综上所述,鸠摩智让人恨不起来的原因就是他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只是到处招惹是非而已,再加上对武学的痴迷程度,也算是个可爱的反派。


古今历史观文


鸠摩智是真小人

没错,鸠摩智作为反派人物却让人不是非常的厌恶。同样在天龙八部,比如正派的慕容复是让人讨厌的。会造成读者这种感觉,乃在于纷纷扰扰的武林中其实只有四种人:真君子,伪君子,真小人,假小人。而慕容复虽然作为江湖上响当当的慕容世家,根正苗红的贵族后裔,跟乔峰齐名的南方高手,但却是一个伪君子,反过来鸠摩智是个小人、坏人没错,但是似乎相对起来磊落了一点。这也是读者会有给予这个人物部分称赞的原因之一。

鸠摩智的小国心态

北宋时期,吐蕃作为西部的一个政权部落,地处偏僻的西藏,气候高冷,人烟稀少,作为护国法师的鸠摩智,他肩上承担的代表吐蕃来华夏中心区域,传播吐蕃的国法,而此时的大宋帝国人口经济文化已经达到鼎盛时期,武林中更是高手如云,人才济济。鸠摩智作为一个小国来到大国的外来者,心态里自然是自卑和胆怯的,这个我们可以从电视剧里看出来。鸠摩智上少林挑战时,虽言辞上挺狂妄的,但是在出手和·动武方面都是非常保守的。还有就是挑战北乔峰南慕容的时候,更是心惊胆战。相信细心的读者可以看的出来的。而从他的所作所为可以明显的看出,他对中原的武林文化是非常仰慕的。

鸠摩智的崇武心态

鸠摩智一生孜孜不倦,所做的一切最终只有一个目的:为了追求武者的最高境界。他不是单独为杀而杀,为仇恨而仇恨,更加没有故意害人的心机和企图。他之所不断挑战中原武林人士,引起不少血案,在于要在大宋的武林扬名立万,从而使自己摆脱小国的自卑心态,同时,为了中原武林的宝典,为了武学的进步和造诣,他可以说到达了痴狂,疯癫的地步。正是这种过分沉溺练武而不择手段的心态,造就了他被定性为反派的一面。

鸠摩智的佛者心态

鸠摩智本身藏传佛教的高僧,是佛法的宣扬者,但是他却屡屡对战中原少林,违背了佛法贪嗔痴恨的根本。最后扫地僧的佛法宣讲点化了他:“唯有佛法越高,慈悲心越深的的人才能练就越高层次的武功·”鸠摩智最后领悟到了·武学最高境界的真正定义,也明白了自己只身入宋落得灰头土脸的孽报,乃是在于自身舍弃了最根本的佛法修养,一味追求武功技术的进步。

这个人物也给了我们现在教育很多启迪:一味的学习知识和技术,缺少文化和品德的积淀,让你天赋再高,再聪明也是会走入歧途,就像鸠摩智一样。

总结起来,人们之所以会给鸠摩智这样一个反派不少称赞,是因为他只是一个误入歧途的本性不坏的“”不良少年“”而已。人们愿意给他一个改过自新重归正道的机会。这也显示我们社会的读者更多对人物给予理解和包容。绝不是单纯以好人和坏人来划分,可以说更加理性了。


只读帖不评论


虽然是反派的角色,但是却没有干着伤天害理的事情,鸠摩智一生只痴迷于武学,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一听到哪里有高深莫测的武学,跟打了鸡血似的,一定要上去较量下,如果战败,必然恭恭敬敬的跟人家学。

鸠摩智为何是反派?

鸠摩智是吐鲁番国师,也注定了反派的命运,吐鲁番一向做我我华夏的附属国,跟着华夏正统对着干,那肯定是不道德的。



鸠摩智的可爱之处

鸠摩智几乎挑战完了中土武林高手,最佩服乔峰,乔峰的音响一响,就是他战败之时。他最鄙视的就是慕容复,看不上他,为乔峰鸣不平。

鸠摩智更喜欢装逼,例如被乔峰三下五除二打的吐血,还故若镇定,不让人看出来,说自己有事提前走了,等有空了再好好大战三百回合。其实呢?偷偷溜走了,都被打爆了,还不走就露馅儿了!还大战个毛线啊。



鸠摩智耿直谦虚

无论跟谁说话都称小僧,这点比较谦虚,值得表扬,不盛气凌人,不欺负弱小。作为天龙八部的武林人士,他已经可以排名前几了。

鸠摩智痴迷武学

他为了学到少林寺的武功绝学,更是卧底30年。最终自己可以单挑整个少林寺(扫地僧除外)

所以这么一个耿直谦虚可爱的反派自然不会让人讨厌,还给角色平添了许多色彩!


东岳历史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鸠摩智作为一个反派能够被大家喜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物身上鲜明反差,这里分享一下我对鸠摩智这个任务的一些认识:

第一,虽是反派,但行事光明磊落。

鸠摩智思维很单纯、很单一,总结起来就是分五步走:搜罗武功秘籍—学会上乘武功—单挑武林高手—打败重点门派—最终扬名立万。基本原则就就是在不择手段的基础上恪守底线。


什么是不择手段?就是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学会武功,要不来就换,换不来偷,偷不来就抢,比如用基本武功秘籍换天龙寺六脉神剑,比如抓走段誉威胁他背六脉神剑心决,比如上少林寺藏经阁偷学武功,这是鸠摩智作为“反派”的觉悟,也是其之所以“反派”的原因——没有主角的“伟光正”。


什么是恪守底线?就是堂堂正正地打败对手、对付门派,所以鸠摩智不会做一些大奸大恶的事情,殃及无辜、祸及家人、投毒暗器、毁人名声这些手段根本没有,来的上门叫嚣、找地单挑,时不时为了激怒对手,来点嘴炮。虽然大部分时候,鸠摩智站在主角们的对立面,但是比起慕容复这样道貌岸然、玩弄阴谋诡计之流想必,鸠摩智所做的行为,是受人尊敬的。


以上两点,构成了鸠摩智令人可敬的基础

第二,醉心武学,却老是不务正业。


鸠摩智的身份是吐蕃国师,乍一听,就是牛气冲天、权势通天的样子,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例如元朝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五祖八思巴,贵为国师,不仅是帝师,同时管辖藏区佛教事务和军政事务,地位极其尊贵。


再来看鸠摩智,作为国师,主要做了两件事:


要么不干正事儿。除了一次陪着吐蕃王子选西夏驸马之外,鸠摩智便是天天出去自己一个人跑到外头学武功、高决斗,打着公家文化交流的名义,夹带着个人目的寻衅滋事。尤其在藏经阁那一段,跟着慕容博瞎起哄、叫嚷着瓜分中原,且不说单方面将吐蕃卷入这种纠纷,是否符合吐蕃国的利益,光是“光复大燕”这一计划就完全成不了计划,对于萧峰能够为宋、辽两国百姓着想的崇高想法,此时的鸠摩智和平时一样,完全看不出作为一名国师的觉悟。


要么干掉价的事儿。鸠摩智贵为国师,也是德高望重之人,加上能够保护吐蕃王子选驸马,足见其地位不低。按照这样的设定,鸠摩智也算是有背景的大反派,可人家却是事事亲力亲为,绝不假手他人,比如抓着段誉千里赴江南、一路上逼着段誉教武功,比如几十年如一日的去藏经阁偷看经书,比如习惯耍嘴皮、到人别人地盘一定要大肆羞辱一番,这些看似不符作为国师的涵养,但也反应其心思单纯一面,不然也不会经常被段誉羞辱、戏弄,段誉教他倒着练少泽剑,没有一点怀疑,说干就干,硬是走火入魔给练成了!


段延庆、慕容复之流心怀春秋大梦,求而不得,最后机关算计,令人可悲。反倒是鸠摩智,身居高位,拥有一切,却醉心武学的成就,这种身份上的反差,意外让人好笑,这就构成了鸠摩智可爱的基础。

第三,自是甚高,可总被主角打脸。


上面已经讲到,鸠摩智对武学极度痴迷,但同时天分极高的,所以武功修为也是极高,可是却总是被人啪啪打脸,常常是刚吹完牛逼或展示完牛逼,当场被人揭穿,搞得窘迫不已。


最著名的就是,鸠摩智被萧、虚、段三大主角各种打脸。


段誉方面,基本就是“相爱相杀”“缠绵悱恻”。天龙寺的出场不可谓不惊艳,在打败几大高僧情况下,却发现一个毛头小子学会了六脉神剑,逼得只能抓了段誉逼问简谱,尤其最后内力也是被北冥神功吸得干干净净,真可谓“成也段誉,败也段誉”。



虚竹方面,鸠摩智利用小无相功催动少林武功,却被虚竹立马识破,“底裤”当着少林同仁的面被扒的干干净净,说不过人家最后还打不过人家,没了面子,也没了里子都没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萧峰方面,鸠摩智贡献了其一生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名场面”,明明被这位自带收音机的男人打成心绞痛、内出血,可是这面子不能丢,还得过过嘴瘾,自我宣示打成平手,借着表扬萧峰表扬自己,最后狼狈的样子着实令人心疼。


嘴上一口一个“小僧”谦虚,心里可是谁都看不上、瞧不起,鸠摩智的傲娇,造就了其一系列啼笑皆非的结果,最终效果就是“表面铁憨憨,心里暖宝宝”,不害人、不作恶,当个天下第一就这么难么?这样待遇试问谁不同情,谁不怜惜,而凡此种种便构成了鸠摩智令人可怜的基础


因此,对鸠摩智的可敬、可爱、可怜,最终演变成对这个人物的称赞和喜爱。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天龙八部》是金庸老先生用佛家内核说的众生故事,谁都会被贪嗔痴裹挟,谁都会被无常命运所支配,结果就是“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鸠摩智作为其中的一员,无疑是幸运的,虽然也陷入了对武学的贪嗔痴的漩涡,但是最后却机缘巧合、走出苦海,脱离或者看破了脱离了爱别离、求不得、恨长久等种种苦恼,放下了过去种种,顿悟了新智慧,开启了人生新境界,最后换得朗朗晴天、了无牵挂,对比其他人物的经历的种种一切,鸠摩智的结局令人欣慰、令人舒畅。



不过,许多人喜欢鸠摩智,或许是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试问,谁没个装X失败被打脸的时候?

谁没个执着一件事但却干不好的时候?

谁没个感慨过去种种荒唐的时候?

可这林林总总的小错,终究被克服了,人生的路不也是一段一段的走下来么?

最终和鸠摩智一样,故事有意思,结局还不错





另外,鸠摩智能有这么令人称赞的形象,也和tvb李国麟的老师演绎有莫大关系,看过浙江卫视《天龙八部》剧组再聚首那期,看到鸠摩智一出场,瞬间就泪目了,这个可爱的人物不仅承载了许多人的童年,更是承载了许多人无奈、奋力等当下。



茅已洄


鸠摩智老师为什么被人称赞,而大家不是很讨厌他呢?其实我觉得他很励志,也有点可爱,段誉、虚竹他俩都像是游戏中的BUG一样,只有鸠摩智呀、乔峰他们是正儿八经练出来的,就像我们现在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有了成就一样,虽然是反派,但是很值得赞扬和同情的,尤其是港版的鸠摩智刻画的淋漓尽致,角色演绎的很到位。

我们都知道电视剧为了可以更快的推动剧情的发展,往往会在剧中安排一些反派角色,这些反派角色一直都是和主角作对他们往往也是直接被定义为坏人,但是有一些反派角色虽然老是在和主角唱反调,但是就是不讨厌他,甚至有一些观众还挺喜欢这些反派的,而且喜欢的点也不是这个人最后被洗白了,而是这个人虽然做事不太正派,但是却也有他自己的追求让人无法否定。其中天龙八部的鸠摩智就是这类人物的代表了,现在很多人在谈到鸠摩智这个人物的时候,都没有用一些不好的词来评价他,还觉得他某一方面值得很多人学习。

天龙八部的版本可以说是非常多,但是公认最经典的就是97版的其中经典的鸠摩智形象也是在这一版之中,由TVB老戏骨李国麟老师来扮演,也是因为他出神入化的演技把鸠摩智这个角色演绎的惟妙惟肖,即使到了现在还是没有一个版本的鸠摩智可以超越他这个经典。

其实关于鸠摩智的形象金庸在原著中就是把他描写的是一个美男子,年龄也是接近中年这样看来鸠摩智应该不是什么凶恶的形象,而是看着还是比较斯文俊俏的,李国麟老师的扮相还是算比较接近原著的,而且鸠摩智是一个异域的和尚,也就是说他是一位出家人,出家人应该看破红尘一切没有执念,但是鸠摩智偏偏对于绝世武功怀着执念,这样也形成了一种反差感,在增加了戏剧张力让观众对这一人物产生了了解他的兴趣。

为什么说他是反派,因为他对于武功的痴迷已经到了狂热的地步了,而且为了得到一些高深的武功秘籍也是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是看过原著的都知道,就算鸠摩智这样痴迷绝顶的武功秘籍也是没有因为这个而杀过人,这点就是非常难得的。而且他做的一切都不是以害人为目的,只不过他太热爱武学了,而且他的武功也算是在剧中一流的,基本上是可以和慕容复一个水平的。

鸠摩智虽然为了自己的武学梦,而变得不择手段,但是他在武功尽失之后也是大彻大悟,明白自己追求的不过是一时的执念罢了。其实我们可以学习他那种对于自己热爱事情的执着,,但是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因为过分痴迷而迷失了自己。


下午世界


鸠摩智是《天龙八部》中的反面角色,位列一僧二挂三老四绝中的四绝之位,武功绝高,智慧非凡,是天龙中人气极高的人物。

鸠摩智确实是一个反面人物,他为了学习绝顶武功,几次三番偷袭段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样的行为虽然不光彩,但是却也不是不能被人谅解,因为所有人都可以看出,鸠摩智对于武学是真正的痴迷。而且鸠摩智身上还有很多优点,这些优点完全可以把缺点掩盖。

一、智慧非凡。

鸠摩智凭借小无相功,使用出少林七十二绝技,虽然有点取巧,但也是鸠摩智聪明绝顶的体现。和虚竹大战时,鸠摩智更是把少林七十二绝技使用的行云流水,大宗师风范可见一斑。

鸠摩智智慧非凡,不仅仅体现在武学上,也体现在佛学上。

鸠摩智在天龙寺时,一语道破枯荣大师修习的枯禅来历,枯荣心中暗暗称赞鸠摩智是真正的博学,可见鸠摩智对佛学有极深的造诣。

在枯荣大师焚烧六脉神剑剑谱后,鸠摩智凭借一点点的蛛丝马迹,就判断出本尘就是保定帝,这份随机应变的机智也很厉害。

二、对武学的极度痴迷。

这是鸠摩智最大的缺点,同时也是最大的亮点。

鸠摩智修习火焰刀有成后,就远赴大理,用少林寺七十二绝技交换六脉神剑剑谱。为了得到六脉神剑剑谱,鸠摩智无所不用其极,各种偷袭、心计层出不穷。

可偏偏天不遂人愿,六脉神剑被段誉这个不爱武学的人学会了,只能说造化弄人。

鸠摩智挑战少林,也是为了印证自己的武学修为,不过这次遇见的虚竹,却是比段誉更厉害的人物,只能说鸠摩智运气不好。

三、拿得起放得下。

鸠摩智大半生都在追求武学至高境界,勤修苦练也好,不择手段巧取豪夺也好,都是因为他热爱武学,极度痴迷武学。

在枯井中,鸠摩智毕生功力被段誉吸走,对于常人来说这是一个很难接受的结局,可是鸠摩智在功力丧失的那一刻,不但没有懊恼,反而大彻大悟,心中的执念,说放下就能放下,可见鸠摩智,是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人。后来鸠摩智把对武学的痴迷转移到佛学上,终成一代高僧。

四、人物自身所带的喜剧因素。

这也是这个人物最有意思的地方,在天龙寺出场时,华丽端庄,一副有道高僧的模样,结果,被刚学会六脉神剑的段誉,打的手忙脚乱,狼狈逃串,巨大反差所带来的喜剧效果,让人忍俊不禁。

少林寺中,鸠摩智同样是信心满满,不把天下英雄豪杰放在眼里,要以一己之力挑了少林。可偏偏遇见了虚竹这个虎头虎脑的小和尚,反反复复只使用一招黑虎偷心,就打的鸠摩智满头大汗,这脸打的啪啪响。

鸠摩智是金庸先生根据历史人物鸠摩罗,所杜撰出来的,同样的聪明绝顶,智慧非凡,最终的结果都是成为了一代高僧。天龙中最出彩的两个人物,我认为除了萧峰外就属鸠摩智了,任何一部天龙八部的电视剧,只要演员能把这两个角色演绎好,那么这部电视剧就一定会被观众喜欢。这两个人物,就像是天龙的骨架,只要能撑的起来,整部电视剧就能达到一个不同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