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李強首次以這個組長身份主持召開會議:科技創新要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大力突破!

李強首次以這個組長身份主持召開會議:科技創新要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大力突破!

CFIC導讀:

李强首次以这个组长身份主持召开会议:科技创新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大力突破!

上海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6月20日上午舉行。市委書記、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組長李強主持會議並強調,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上海的重大使命,全市上下要更加自覺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思想統領上海科創中心建設,聚力抓好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聚力推進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聚力打造更優創新創業生態,努力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應勇,市委副書記、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尹弘出席會議並講話。

李强首次以这个组长身份主持召开会议:科技创新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大力突破!

李強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為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指明瞭方向。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思想上來,統一到總書記對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指示要求上來,不折不扣把黨中央對科技事業的戰略部署落到實處,不斷把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推向前進。

李強指出,要瞄準關鍵核心技術這個主攻方向,努力承擔更大責任、發揮更大作用。強化戰略導向和目標引導,按照國家需求,在關係根本和全局的科學問題上大力攻關,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大力突破,在協同創新上探索走出一條新路,打造自主創新的戰略高地。上海不僅要成為科技成果的策源地,更要成為科技成果應用的重要基地。要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針對存在的短板和痛點,加大科技成果應用轉化力度,構建完善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平臺,更好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李強指出,要大力推進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繼續提升集中度和顯示度,提高創新要素集聚濃度,努力拿出標誌性的科技成果。積極推進各個科創承載區建設,推動形成分類佈局、錯位發展的良好態勢。要加快打造更加優良的創新創業生態,不斷提高創新的便利性、寬鬆性、包容性,增強自身特色,提升對各類創新資源的吸引力。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完善人才政策,改進人才服務。大力推動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推動長三角成為最具活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李强首次以这个组长身份主持召开会议:科技创新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大力突破!

應勇指出,科創中心建設事關上海未來,要在更加聚焦、更加做實、更加開放上下更大功夫,推動各項工作早出成果、早見實效。張江科學城、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要迅速做實做強、做出影響。全市各區、高校和科研院所要找準定位,在重大科技專項和平臺、承載區建設中更好發揮作用。要把科創中心建設各方面主體和力量動員起來,形成合力、共同推進。要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抓推進,明確責任分工,加快推進已經確定的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共性技術研發與轉化平臺建設,積極爭取承接一批新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加快集聚一批中央企業、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研發中心。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舉措,吸引國內外的頂級科學家、科研團隊和各類人才在滬開展科研、創新創業,厚植上海科創中心的人才優勢。

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成員翁祖亮、諸葛宇傑、彭沉雷、許寧生、林忠欽、鍾志華、施爾畏等出席會議並講話。上海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市科委、市委組織部、浦東新區、張江實驗室先後彙報了科創中心建設相關工作。

主政半年,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如何“再塑上海”

“上海要怎麼樣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和“上海拿什麼參與全球競爭”,是李強思考最多的兩大問題。“面向未來,必須對上海發展進行再審視、再明確、再提升。”

李强首次以这个组长身份主持召开会议:科技创新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大力突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

撰文 | 常正尚

4月28日,“五一”假期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剛率領上海市代表團結束對雲南學習考察的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當天下午回到上海後,接連出席了兩場重要活動: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隨後又會見了全市勞模先進代表。

到4月29日,李強在上海工作已滿半年。2017年10月29日,黨的十九大閉幕第4天,剛剛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的他由江蘇省委書記調任上海,執掌這座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

“我將始終保持‘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的敬畏之心,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牢記為民宗旨、堅持勤政實幹。”李強在當天上午召開的上海全市領導幹部會議上作任職發言時說。

對於上海,中央寄予厚望。2013年3月,曾在上海工作過的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他所在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說,希望上海的同志立足全局、突出重點,深入探索中國特色、時代特徵、上海特點的科學發展之路,

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科學發展先行者。此後4年的全國兩會期間,他每次下上海團時,都強調了“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這一戰略定位。

去年12月,國務院下發《關於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覆》,原則同意《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批覆提出,努力把上海建設成為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李强首次以这个组长身份主持召开会议:科技创新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大力突破!

上海

“上海是一座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在中國近現代史特別是我們黨的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上海用自己的改革探索和創新實踐不斷給全國以啟示,以至成為全世界看中國的一個窗口、一面旗幟。”在全市領導幹部會議上,李強說。

他表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上海要繼續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的貢獻,“我們全體同志一定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強化歷史擔當,始終瞄準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撲下身子真抓實幹,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各項目標任務,不斷開闢上海發展的新境界”。

作者注意到,自履新以來,“上海要怎麼樣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和“10年、20年後,上海拿什麼全球參與競爭”是李強思考最多的兩大問題。“面向未來,上海要當好新時代排頭兵、先行者,必須按照黨的十九大精神,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的指示要求,

對上海發展進行再審視、再明確、再提升。”他曾表示。

如今半年已過,李強給這座雄踞長江入海口的東方大都市帶來了怎樣的改變?

改革開放再出發:“上海要怎麼樣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

甫一履新上海,李強的行程滿滿。

2017年10月30日,也就是履新後的第二天,他便前往黨的一大會址所在地——黃浦區五里橋街道調研基層黨建工作,推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11月1日,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嘉興南湖紅船後的次日,他先後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和市委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並研究部署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貫徹工作。

11月3日,他率隊瞻仰了中共一大會址、中共二大會址和中共四大紀念館,重溫入黨誓詞,銘記奮鬥歷程。“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是一座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面對新時代要求,我們要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初心和本色,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政治自覺、踐行黨的宗旨、強化使命擔當,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上海應有的更大貢獻。”李強說。

李强首次以这个组长身份主持召开会议:科技创新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大力突破!

2017年11月3日,在李強領誓下,上海市領導同黨員代表一起重溫入黨誓詞

11月8日,他正式開啟對上海市情的“把脈之旅”,首站選擇在了在改革開放史上具有標杆和樣本意義的浦東新區。“浦東是全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現代化建設的縮影,在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李強在調研時說,要充分認識浦東在全局、大局中的特殊位置,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找到實踐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著力點、發力點,在新的更高起點上再出發,以更大的責任擔當、更好的精神狀態當好排頭兵中的排頭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為上海乃至全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注意到,自此之後,“改革開放再出發”成為李強口中的“高頻詞”。顯然,在改革開放即將迎來40週年之際,如何推動身為中國最大工商業城市的上海再出發,是這位曾親歷了“民營經濟大省”浙江改革開放全過程並擔任過浙江省長的新主政者思考的重要命題。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始終是中國經濟“中流砥柱”的上海,是一座因改革開放而重新振興的城市。上世紀80年代,由於在改革開放各個領域的步伐上都落後一拍,這個被稱為“中國計劃經濟堡壘”的共和國“長子”轉身艱難,經濟增長幅度持續低於全國水平,工業和財政收入滑到谷底,一度引發了“上海沉淪”的擔憂。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佈開發開放浦東,掀開了上海開埠以來最為壯觀的景象。“浦東奇蹟”使上海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棋局中,從“後衛”躍升為“前鋒”,進而再度成為中國經濟成長的龍頭。

據上觀新聞客戶端報道,

李強多次在不同場合提醒上海乾部想一想,這座因改革開放而成就的城市,“要怎麼樣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

今年1月2日,新年的首個工作日,李強調研了上海的改革開放工作,並主持召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座談會。

在改革開放迎來40週年之時,將新年的第一場活動主題定為“改革開放”,李強釋放的信號不言而喻。

“上海有今天的發展,依靠的是改革開放,下一步發展要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他說,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指示要求,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信心和決心,堅定不移做深做透改革開放這篇大文章,努力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突破,以優異成績迎接改革開放40週年。

與此同時,以李強的此次調研為起點,上海拉開了為期一年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當新時代排頭兵、先行者”大調研的序幕。

對這場規模空前的大調研,李強要求,應當始終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既要問需,也要問計”。“坐在辦公室裡都是問題,走下去就都是辦法。”他說。上觀新聞客戶端評論認為,

對上海來說,2018年,“再出發”之年,也是“大調研”之年。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正需要一次極具改革精神的大調研來形成共識與合力。

1月27日,在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閉幕大會上,李強再次表示,我們對改革開放40週年最好的紀念,就是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將改革進行到底”的重要指示,拿出“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決心、勇氣和行動,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

‘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小平同志當年講的這句話曾經振聾發聵。現在,我們不能因為日子比較好過、發展的壓力似乎沒那麼大,而產生鬆口氣、歇歇腳的想法;也不能因為改革攻堅的難度大、開放提升的要求高,而產生等一等、拖一拖的想法。”他說,40年改革開放把上海帶上了新高度,而此時,推進改革開放“不能有‘中場休息’,也不能搞‘技術暫停’”,“必須清醒看到無論深化改革還是擴大開放,都有機遇的窗口期,有的甚至稍縱即逝,錯失了一個機遇,往往帶來一個時期的發展被動”。

上海“改革開放再出發”,具有特殊地位的浦東新區無疑是重中之重。為上海貢獻了近三分之一經濟總量的浦東,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風向標和試驗田,更是上海加快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等“五個中心”的主戰場,而設在這裡的中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業已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新名片”。

對浦東,李強重視有加。在去年11月8日首次調研時,他分別走訪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行政服務中心、張江國際創新港,聽取深化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情況和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規劃建設的彙報,希望浦東“勇當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標杆”和“當好排頭兵中的排頭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李强首次以这个组长身份主持召开会议:科技创新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大力突破!

2017年11月8日,李強調研浦東新區

今年1月23日,他在上海兩會期間參加浦東新區代表團全團審議說,“浦東要始終保持敢為人先、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全力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上海的發展已經站在一個較高的平臺上,不能因此而滿足懈怠,失去前進的動力,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永不滿足的精神狀態迎接未來挑戰,“改革開放再出發,浦東要率先再出發”。

2月13日,他赴浦東張江就加快科創中心建設進行調研。他指出,要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提出的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的指示要求,集聚更多一流大科學設施、高水平研發機構、高層次人才,提升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場效應”,推動更多體現國家戰略的重大科技佈局,全力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4月18日,浦東開發開放28週年之際,李強再赴浦東新區調研。“浦東是靠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發展起來的,”他說,浦東要勇當新時代改革開放新標杆,站在新一輪對外開放最前沿,奏響深化改革攻堅最強音,爭當改革開放實幹家、開拓者,

“開放是上海最大的優勢,浦東要堅持開放為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被上海視為“再出發”的另一張王牌,是將於今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個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是黨中央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一項重大決策,是我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一個重大舉措,也是今年我國的四大主場外交活動之一。4月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專門推介進口博覽會,稱它“不是一般性的會展,而是中國主動開放市場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動”。

在今年初以“改革開放”為主題的首場調研中,李強專程來到位於虹橋商務區核心區的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察看有關場館使用和改造安排,瞭解進口博覽會各項籌備和配套保障工作進展。他說,深化開放合作,關鍵要做深做精一批功能性載體平臺,做出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今年重點是和商務部等一同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充分發揮其作為推動新一輪對外開放重要載體作用。

李强首次以这个组长身份主持召开会议:科技创新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大力突破!

上海國家會展中心

4月17日,上海召開“決戰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200天全市動員大會”。會上,李強全面闡述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之於中國尤其是上海的重大意義,並對辦好博覽會提出具體要求。

“舉辦進口博覽會是我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是全面提升上海新一輪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載體,也是全面提升上海城市整體形象的重大契機。”他強調,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上海必須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務,要舉全市之力做好各項籌備工作,確保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取得圓滿成功。

營商環境的“革命性再造”:用公務員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

去年10月31日,世界銀行發佈《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這份自2004年起開始發佈的權威年度報告,從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證、獲得電力、繳納稅款、獲得信貸等10個維度,對全球190個經濟體的營商環境進行了評估和排名。

所謂營商環境,是指做生意的容易程度,其重點在於監管環境是有利於推動商業活動抑或抑制商業活動。作為世界銀行對中國內地營商環境評價的樣本城市之一,權重高達55%的上海部分指標稍顯尷尬:開辦企業包括7個環節,需耗時22天;施工許可全過程審批涉及的環節多達23個,耗時279天、成本7.6%;新設企業獲得電力平均時間145天,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僅列第98位。

上海的營商環境如何,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中國內地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排名中的位置,也關乎著中國參與新一輪的全球競爭。2017年7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研究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擴大對外開放問題。

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時要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

作者注意到,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報告恰好發佈於李強調任上海後的第3天,而優化營商環境也是他主政上海後,在經濟領域力推的第一件大事。在履新的一個月內,他密集調研了浦東、徐匯、松江、楊浦、嘉定等區,每到一處,“企業怎麼發展”和“政府如何作為”是他非常關注的兩大問題。

“企業是市場主體,促進轉型、提升能級,關鍵是調動企業主體的積極性、能動性。”他表示,要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下功夫,千方百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千方百計降低創新創業成本。

去年11月24日,李強主持召開十一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這是他履新上海之後的首次市委深改組會議。此次會議聽取了上海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相關工作彙報。會議指出,良好的營商環境對上海面向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必須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深入瞭解市場主體的“痛點”,找準工作切入點,切實提高改革的針對性和精準度,通過制度創新,充分激發社會活力,不斷提高城市競爭力和軟實力。

12月1日,針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李強又專門進行了調研。他強調,營商環境是重要軟實力,也是核心競爭力。要把制度創新作為主攻方向,在“放管服”改革上下更大功夫,著力營造更加良好的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李强首次以这个组长身份主持召开会议:科技创新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大力突破!

2017年12月1日,李強調研優化營商環境工作

“優化營商環境,關鍵是深化政府自身改革。”他對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提出了三點要求:

一要放得更徹底、更到位。政府發揮作用,是要“更好”而不是“更多”。二要管得更科學、更高效。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削足適履”,要保持一種包容審慎的態度,幫助他們成長壯大。三要服務更精準、更貼心。政府要千方百計為企業提供良好服務,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甘當服務企業的“店小二”。讓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用公務員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企業的“發展指數”。

推進“放管服”改革尤其是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是李強在浙江和江蘇任職期間就高度重視的工作,而作為“強調政府部門和機關幹部要像店員接待客人那樣服務好企業和基層,建設服務型政府”形象表達的“店小二”一詞,亦從起源地浙江流傳於江蘇。“現在區域競爭已從拼資源、拼優惠向比環境、比服務轉變,”他曾表示,“誰在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上的力度大、效果好,誰就可能推動發展贏得新優勢。”

在就任浙江省長伊始,李強著手抓的第一件事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他希望以此為切入點和突破口,縱向撬動政府自身改革,橫向撬動經濟社會各領域改革,“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與民間活力的‘加法’”。

之後,這項工作逐漸被完善為“四張清單一張網”,即行政權力清單、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清單、政府責任清單和浙江政務服務網,它們分別從限制政府權力、賦予市場自由、減少微觀干預、打造陽光政務、強化政府責任等5個維度,搭建起政府履職的基本制度框架,勾勒出浙江推進政府自身改革的“路線圖”,成為了浙江推行簡政放權的代名詞。

李强首次以这个组长身份主持召开会议:科技创新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大力突破!

2014年6月25日,時任浙江省長李強點擊開通政務服務網

擔任江蘇省委書記時,李強將“不見面審批(服務)”作為“放管服”改革的重中之重,要求政府工作人員甘當服務企業和群眾的“店小二”,使其“不推一扇門,不見一個人,辦成所有事”,併力爭實現“3550”目標——企業3個工作日內註冊開業、5個工作日內獲得不動產權證、50個工作日內取得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證。

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業已成為江蘇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去年12月上旬,李強率領上海市黨政代表團赴安徽、江蘇、浙江學習考察時,便專程前往江蘇“不見面審批(服務)”的總樞紐——江蘇政務服務中心“取經”。

經過近2個月的精心準備和謀劃,2017年12月22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開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大會,這是李強履新後,上海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召開的第一個專題推進會。在這個被李強稱為“超規格會議”的大會上,他詳細闡述了自己對優化上海營商環境的系統思考和構想,

直言“上海的營商環境非得有一種‘革命性的再造’”。

“上海能有今天的成就,關鍵一條就是抓住改革開放特別是浦東開發開放的重大機遇,著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贏得了發展先機。”李強從全球、國內以及上海自身發展三個層面分析了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性。

他指出,進入新時代,上海肩負新的使命,也面臨新的競爭,“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唯有拿出‘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決心和勇氣,才能贏得新優勢、掌握主動權”。要切實增強緊迫感,著眼於提升城市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把優化營商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堅持不懈、久久為功,為上海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上海要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增強吸引力、創造力和競爭力,必須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不斷提升制度環境軟實力,努力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他提出,當前要重點抓好三個方面工作:已有強項要更強更優;短板弱項要提升補齊;特色亮點要打響品牌。

“政府是制度供給的主體,實現制度供給新突破,最關鍵的是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對這場“刀刃向內”的改革,李強強調,該放的權要放得更徹底、更到位,把經濟管理權放到離市場最近的地方,把社會管理權放到離老百姓最近的地方;該管的要管得更科學、更到位、更高效,以事中事後監管為原則,事前審批為特例;服務要更精準、更貼心,政府公務員要強化服務意識,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

“有好的環境,項目自然會來;環境不好,企業來了也要跑掉。”他說。

此次會議公佈了《上海市著力優化營商環境 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行動方案》主要內容。該方案從投資貿易便利化自由化、市場運行秩序、創新創業環境、政府經濟治理水平、法治保障等5個方面,提出了力度空前的30項改革任務,目標是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把上海打造成為貿易投資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務管理最規範、法治體系最完善的城市,爭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此輪上海優化營商環境過程中,作為具體抓手的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成為最亮眼的大招。

所謂“一網通辦”,即指政府面向市場主體和市民的服務事項做到一網受理、只跑一次、一次辦成,並逐步實現協同服務、一網通辦、全市通辦。今年3月23日,李強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專門聽取全面推進“一網通辦”加快建設智慧政府工作方案和組建市大數據中心相關情況的彙報。他把“一網通辦”稱作上海需要全力打響的“政務服務品牌”,以此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群眾和企業的獲得感。

重構上海發展戰略優勢:“10年、20年後,上海拿什麼參與全球競爭?”

2017年12月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的第二天,上海舉行全市黨政負責幹部會議,傳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據上觀新聞報道,李強專門要求與會者“看遠一點”,想一想“10年、20年後,上海拿什麼參與全球競爭?”

之後,在多個重要場合,他反覆提及這個話題。李強的這一發問,被媒體冠之以“新時代上海之問”。

“上海之問”背後,是這座以“追求卓越”為城市精神的國際化大都市對未來發展的自我再審視。一方面,在全國的發展格局中,上海地位特殊,肩負著重大任務和使命。李強曾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上海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其使命不只體現在自身發展的水平上,更重要的是服務全國大局,代表國家參與全球合作競爭。

另一方面,隨著新一輪城市競爭的加劇,身為“標兵”的上海與“追兵”的差距正逐漸縮小,有些領域甚至已被超越。以GDP為例,2017年,上海GDP突破3萬億元,在中國城市方陣中位居首位,但增速6.9%的比較優勢卻並不算突出。同時,在互聯網、戰略性新興產業、城市活力、創新能力、民營經濟等方面,上海亦存在不少隱憂。從去年底起,以上述短板為論據,探討和反思上海發展路徑與前景的文章在網上時有出現。

作者注意到,對於網上關於上海的議論,李強頗為關注,他至少在3個不同的場合進行了回應。“這體現了人們對上海的關心和期盼。”他說。

他特別談到:“大家都在討論上海有沒有BAT,阿里巴巴全球也就只有一個,感嘆這個不如去發現和培養成長性好的科技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讓產業政策、人才政策更多關注這些優秀企業。”

李強的這番態度,體現了他一貫的務實作風。在他看來,上海無需也不應該有過多不必要的糾結,當務之急是瞄準未來的優勢,及時奮起、精準發力。

面積6340.5平方公里的上海,資源稟賦分殊,16個下轄區各有各的長項。李強在赴各區調研“把脈”時,“立足優勢”和“突出特色”是他強調最多的兩大關鍵詞。“不要什麼都做。一個區域的發展,要從最有條件、最有優勢的領域入手,不斷髮揮優勢、突出特色,增強競爭力。”他說,讓優勢更優、特色更特、強項更強。

2017年12月11日至12日,李強主持召開上海市委學習討論會。在這個上海市委時隔兩年再度召開的務虛會上,履新1個半月的李強第一次集中、系統地就上海的全局和發展取向提出構想。

李强首次以这个组长身份主持召开会议:科技创新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大力突破!

2017年12月11日至12日上午,中共上海市委舉行學習討論會

“要牢記上海發展所走過的不平凡歷程,深刻認識肩負的歷史使命,在新的時代座標中堅定追求卓越的發展取向。”李強說,面向未來,上海要當好新時代排頭兵、先行者,必須按照黨的十九大精神,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的指示要求,

對上海發展進行再審視、再明確、再提升。

他提醒,上海需要“把過去已經取得的成績作為奮發進取的起點”,“遠沒有到躺在太陽底下休閒的時候”。“我們應該有壓力。”他說,特別在網絡時代,優勢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稍不留神,既有的優勢就會弱化、就會失去,甚至變成發展的包袱”。

李強表示,面對激烈的全球競爭,上海要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必須構築具有強力支撐作用、難以被人取代的戰略優勢,重點是“四大優勢”,即彰顯功能優勢、增創先發優勢、打造品牌優勢、厚植人才優勢。

“構築戰略優勢,既要長遠謀劃,作出長期努力,更要立足當前下功夫,儘快打響上海品牌。”李強說,一是打響“上海服務”品牌,提高服務經濟能級,增強經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二是打響“上海製造”品牌;三是打響“上海購物”品牌,抓住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重大機遇,把上海建成人人嚮往的購物天堂;

四是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用好用足豐富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上海的寶貴資源,大力發展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文化產業。

對於排在上海“優勢再造”首位的功能優勢,李強力推的第一項工作是長三角一體化,並在上海組建了旨在完善長三角合作常態長效體制機制的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長三角一體化如果不能實現,上海建成‘五個中心’、建設卓越全球城市也就無從談起。”曾先後在浙江、江蘇工作,深諳長三角兄弟省市各自優勢與特色的他表示。

已躋身國際公認的六大世界級城市群的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也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點。其所涵蓋的江蘇、浙江、安徽和上海等三省一市,地域面積35.9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億,分別佔全國的1/26和1/6,經濟總量19.5萬億元,佔到全國的近1/4。習近平總書記擔任浙江省委書記和上海市委書記時,就高度重視長三角一體化,赴中央工作後,他對此依然念茲在茲,明確要求上海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進一步努力促進長三角地區率先發展、一體化發展。

在履新之初,“長三角一體化”即已進入李強的施政視野。他赴與江浙接壤的上海郊區松江、嘉定等地調研時,就要求當地更好發揮區位優勢,在長三角協同發展上要有新作為。

去年12月6日至7日,為與兄弟省市共同謀劃做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文章,他率領上海市黨政代表團在2天內密集訪問了安徽、江蘇、浙江3省,這是他履新之後,首次開啟赴外省的“學習考察之旅”。“上海同安徽、江蘇、浙江等長三角兄弟省市聯繫緊密,合作基礎紮實,合作潛力巨大,願與各地共同努力,進一步深入探討、凝聚共識、拿出舉措,不斷將新時代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向深入。”李強說。

李强首次以这个组长身份主持召开会议:科技创新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大力突破!

2017年12月6日至7日,李強率上海市黨政代表團赴皖蘇浙學習考察。這是代表團在南京考察江蘇政務服務中心

今年1月24日,在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發揮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城市作用,推動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專題會議上,李強圍繞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要怎麼看、怎麼幹、近期做些什麼等3個方面,向委員作了詳細介紹。

“區域合作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城市群正成為推動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一體化發展理應成為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李強表示,要充分認識上海未來的發展離不開加強區域協同,增強全球要素配置能力離不開區域協同發力,要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邁向全面深化的階段。

3月6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全體會議上,李強再次釋放長三角一體化的重磅信號。“我們將通過三省一市的共同努力,把長三角建設成為全國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引領示範區、全球資源配置的亞太門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他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說。

而對“四大戰略優勢”中壓軸的人才優勢,上海亦在當下如火如荼的“人才爭奪戰”中“放大招”,冀望以人才優勢引領上海競爭優勢。

今年3月23日,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面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的形勢,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支撐。”李強說,“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誰擁有一流人才,誰就擁有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

3天后,上海召開人才工作大會,發佈了意在形成對全球高峰人才的“磁吸效應”、打造“人才夢之隊”的《上海加快實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動方案》。上觀新聞客戶端的報道稱,冠之以“上海市人才工作大會”的,這還是歷史首次。此前,類似規格的全市性“人才工作會議”,也是隔多年才召開一次,上一次是在2010年。

李强首次以这个组长身份主持召开会议:科技创新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大力突破!

2018年3月26日,上海市人才工作大會舉行

會上,在將近80分鐘的講話中,已在多個場合不吝表達對人才極度渴求的李強對引才、用才、留才等問題進行了全面動員和部署。

“上海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李強說,抓人才是上海構築戰略優勢、打造戰略品牌、實現戰略目標的第一選擇和最優路徑,要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努力建設世界一流的人才發展環境,讓上海成為天下英才最嚮往的地方之一。

“上海的發展,從來都是靠人才。有什麼樣的人才,城市就有什麼樣的競爭力,有什麼樣的未來。”李強表示,上海發展正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當前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渴求人才,特別是卓越人才。他坦言,面對激烈的人才競爭態勢,“上海的同志不能不以為然,認為‘不是上海稀罕人才,而是人才稀罕上海’。”

李強表示,上海“必須有引才聚才的強烈危機感和緊迫感,推出‘動真格’的舉措”;各級官員都應當具有“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一把手”們更應對此樹立足夠的重視,“尋覓人才要求賢若渴,錯失人才要有切膚之痛”。

針對被李強稱為“構築戰略優勢構想落地的梯子”的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等“四大品牌”,4月24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力打響“四大品牌”推進大會,並在會前印發《關於全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和“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4個專項三年行動計劃。

李強指出,“打響品牌”四個字,“打”就是要有措施、有行動,“響”就是要在國內外叫得響,“品”就是要質量高、品質好,“牌”就是要有競爭力、影響力。

城市品質再塑:城市要有溫度,有繡花式的管理

位於上海徐彙區淮海中路1842-1858號、猶如一艘軍艦樣式的武康大樓,是上海極富傳奇色彩的著名地標建築之一。它原名諾曼底公寓,始建於1924年,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匈牙利籍建築設計師鄔達克設計,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樓,大樓底層採用騎樓樣式,外觀為法國文藝復興式風格。趙丹、王人美、秦怡、孫道臨、鄭君裡、王文娟等滬上文藝界名流,都曾在這裡居住過。

今年初,這棟大樓成了上海媒體報道的熱點,不過並非因為它的歷史底蘊,而是因為其密如蛛網的架空線。當時,李強在一次講話中說,“建築是可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但雜亂的架空電線、不鏽鋼防盜窗、外掛空調機、路邊各式立杆,使許多優秀建築“很難讓人閱讀”。他專門提及武康大樓,說自己做過觀察:這棟知名歷史建築要找到一面不被電線杆、架空線、空調外機遮擋的立面,已經很難了。

李强首次以这个组长身份主持召开会议:科技创新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大力突破!

武康大樓

武康大樓的例子,折射出了城市管理中“繡花功夫”的重要性,尤其對上海這樣的全國乃至全球聚焦的超級明星城市來說。上海不僅是中國經濟體量最大的城市,它在2017年末,常住人口達2418.33萬人,城市人口位居全國第一。地鐵運營總里程666公里,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地鐵第一城,平均每個工作日約1100萬人流動於地鐵輕軌。

從主政省域到執掌直轄市,如何治理超大城市,是李強長考的一個課題。他在履新之初,即已給出了自己的“解題”思路。

2017年11月14日,他在赴徐彙區調研時說,要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線,持續用力解決城市管理中的突出短板問題,大力推進城市智能化服務管理。次日,李強主持召開他上任後的第一次區、大口黨委書記季度工作會議。會上,他劃出了當前工作的重點,其中之一是高度重視做好超大城市的安全工作。

“城市安全是必須時時放在心上、緊緊抓在手裡的工作。”他說,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把防範工作做在前面,把責任真正落下去。工作要做到全覆蓋,前提是摸清底數。他要求各區、各部門要認真開展一次大排查,把各類風險點和安全隱患的底數弄清楚,把責任分清楚,對於排摸發現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及時抓好整改,確保安全監管更加有的放矢。

地鐵的安全運行無疑是上海城市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李強在一次會議上特別強調城市運行安全問題時,曾坦言自己“最擔心地鐵”。他為此在不到2個月內,兩次調研軌道交通運行建設情況。在第一次調研時,李強說,超大城市安全是第一位的,必須始終繃緊安全這根弦,“安全是‘1’,其他工作是‘0’,沒有安全,後面的‘0’再多也無用”。

李强首次以这个组长身份主持召开会议:科技创新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大力突破!

2017年12月16日,李強調研上海市軌道交通運行建設情況

對於城市治理,李強給出的另一個答案是“精細化管理”。“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的要求。而對城市管理精細化,李強也早有深刻領會和思考。

在他擔任江蘇省委書記期間,江蘇省委機關報《新華日報》曾開設了一個“辛蘇”專欄,被外界認為是李強有關經濟發展觀點的闡述。“辛蘇”發表過多篇有關城市建設和管理的文章,其中一篇題為《以繡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質》。

文中,“辛蘇”認為,“城市治理與服務是一門精細活。只有迴歸城市日常生活,關注細節、重視細節、完善細節,才能不斷提升城市品質,讓城市生活更美好”;“只有精心管理、細緻服務,城市才會更顯溫度,更有吸引力”;“城市治理與服務,要特別強調細節決定成敗,捨得下一番繡花的精深功夫”。

履新上海市委書記後,李強赴各區和部門調研,也多次談及精細化管理問題。“要進一步提升城市服務管理水平,關注每個細節、關注一草一木,努力把精細化管理做到最好。”他說。

今年1月15日,上海市委、市政府舉行《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實施動員大會。會上,李強說,要以更加強烈的使命擔當,在新的起點充分展示作為排頭兵、先行者的創造性,為城市多留一些為人稱道的讚歎、不留被人詬病的遺憾。

他表示,唯有城市特色是競爭卓越全球城市不可複製的籌碼,上海的特色不僅體現在浦江兩岸的摩天大樓上,更體現在十里洋場、萬國建築上,體現在梧桐樹下的小洋房、里弄小巷的石庫門。要從城市基礎設施細節入手,在精細化管理上下繡花功夫,使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乾淨、更有溫度。要加強城市設計,重視城市色彩,讓城市少一些鋼筋水泥色調,多一些溫暖、時尚和富有吸引力的色調。

半個月後的1月31日,針對加強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上海又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召開推進大會,公佈《關於加強本市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的實施意見》三年行動計劃。“要像重視城市建設一樣重視現階段的城市管理,用當年搞城市建設的勁頭來抓好精細化管理,使上海這座城市更有溫度、更富魅力、更具吸引力。”

李強說。

“哪個老百姓早上眼睛一睜開第一句話會問GDP?大家關心的,都是空氣好不好,樓下有沒有地方買早飯,上班路上堵不堵,地鐵擠不擠得上……”李強表示,“這些問題解決不好,城市治理就不能說是有效的。”他提出,要致力打造高品質生活,讓所有工作生活在上海的人們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帶來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使上海成為具有國際吸引力的宜居之都。

生於浙江溫州、曾先後在浙江和江蘇工作的他,在會上特地談起了蘇繡、甌繡,並以其中的針法和竅門來類比城市管理的“三心一針”——要有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和卓越心,要像繡花般用好一根針。

“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必須下繡花功夫,‘繡’出城市管理精細化的品牌。”他說,細節決定成敗,城市服務管理必須在細微處見功夫、見質量、見情懷,“這遠比多造幾棟樓來得重要”。

除了城市管理,鄉村治理亦是李強高度關注的問題。

在上海,郊區鄉村面積佔陸域總面積約85%,綠地面積佔了全市大頭,不僅承擔著生態屏障功能,也是城市的農產品“供給站”:全市每天90%的綠葉菜、70%的鮮奶和20%的水產品,以及飲用水和市區河道,均來自郊區。李強在赴松江、崇明、青浦、奉賢等郊區調研時表示,郊區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要著眼大局、立足優勢、突出重點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

李强首次以这个组长身份主持召开会议:科技创新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大力突破!

2018年2月22日,春節後的首個工作日,李強調研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

去年12月28日至29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部署。5天后,李強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他提醒,城鄉一體化不是城鄉一樣化,要著力凸顯鄉村特色,不搞簡單複製,下決心研究、提煉、展現好上海農村的建築和文化特色,注重保留歷史形成的鄉村肌理、水鄉韻味,在發展郊區農村特色產業下功夫。

今年4月4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會議,全面推進上海鄉村振興工作。在將近1個半小時的講話裡,李強分享了他對鄉村振興的所思所悟。

他再次強調,城鄉一體化不是城鄉一樣化,農村要有農村的特色,不能簡單複製城市建設形態,“要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保留保護村莊肌理、自然水系,粉牆黛瓦、小橋流水、枕水而居,體現江南特色”;“要把體現上海鄉村文化特色的符號和元素提煉出來,形成村莊規劃和農房設計的管控導則,有風貌更要有韻味,有顏值更要有氣質,有入眼的景觀更要有走心的文化

”。

“鄉村振興事關上海城市發展全局,是上海必須做好的一篇大文章。全市上下要統一思想,重新認識和發現鄉村的價值。”李強說,上海的發展離不開鄉村,正是有了鄉村的滋養,城市才能生生不息、持續發展。

半年前履新上海時,李強曾如此表達心聲:“我將在歷屆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礎上,緊緊依靠市委班子和全市廣大幹部群眾,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以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為遵循,改革創新、真抓實幹,奮力推動上海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決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上海的殷切期望,決不辜負歷史和人民對上海的美好期待。”

從“改革高地”浙江,到“開放高地”江蘇,再到“改革開放排頭兵”上海;從以“壯觀天下無”的大潮名揚天下的錢塘江畔,到萬里長江奔騰入海最後一程的揚子江邊,再到海闊天空的太平洋西岸黃金中心地帶,施政足跡輾轉於中國經濟最發達區域的李強,所帶來的江浙兩省“特色基因”,正與上海這座承載著中央厚望和重託的城市“本土基因”,發生著令人期待的“化學反應”。

資料來源:新華社、人民日報、人民網、解放日報、新華日報、上觀新聞、澎湃新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