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何明朝政治並不清明卻還有人反清復明?

希程c


我們應當確信任何事物只因有用而存在,當然也包括口號——反清復明。


實際上,稍微懂點歷史的人都知道,清和明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連接關係,推翻明王朝的是李自成的大順政權,隨即,大順政權又被清打敗並滅亡,但世上並未出現反清復順的口號,儘管大順政權的政治要比明優越的多(闖王來了不納糧),那麼所謂的明朝政治不清明怎麼會成為沒有反清復明這種口號的理由呢?


所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這句話最能反映明末清初的動盪。在當時看,清政權只是爭奪中原的力量之一,也沒有人能看出她就是將來中國的政權,除此以外,還有農民軍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四川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南明政權等等各種勢力,甚至海盜都能來插一腿(鄭成功的爹鄭芝龍被招安)。

而清是所有這些勢力中最為厲害,最為有上升朝氣的一個,其次就是已經滅亡的明王朝在各地的勢力,再次才是農民軍的勢力。實際上沒有根基的農民軍已經被清打擊的差不多了,奪取明政權的他們迅速腐化蛻變,完全沒了打天下時的朝氣。



此時能夠匯聚人心,與清橫向爭奪天下的就剩下明這個旗幟,雖然很不能被理解,但在政治上,這種口號對於想奪得天下的眾英雄豪傑(野心家)來說,卻是十分必要的。


從以往的歷史不難看出,口號就是個口號,朱元璋打天下不還擁立小明王呢嗎?你真以為大家是為了恢復明?就好比你費盡一生氣力買了一套房子,卻讓外人住裡面,原因只是你出於自身利益打了他的口號,這可能嗎?你願意嗎?這不成傻子啦!

所以反清復明只是一種冠冕堂皇的政治宣傳,裡面暗流湧動的是天下人為了天下事,也不是要針對清,誰讓清也跑出來爭奪天下,還那樣的咄咄逼人,槍打出頭鳥,所以反清就成了共識,復明就成了旗幟,反清復明自然就叫的響亮了,這跟明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還管他什麼政治清明,老百姓有幾個懂政治清明?只要能匯聚人氣就行了,是吧。

感謝您的閱覽,喜歡本蛇回答的請記得點贊和關注哦!


史書上冬眠的蛇


在中國的歷史上,明朝的皇帝各個性格迥異,政治並不清明,但是此時的中國卻站在世界的頂端。大家心裡對清朝的前期印象都是皇帝勵精圖治,締造了空前的康乾盛世,天下太平,相比較明朝的黑暗,為什麼在崇禎皇帝吊死煤山之後,大家都主張反清復明呢,其實這個也不難理解。

縱觀整個歷史,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人民,是普通的百姓,反清復明的主張之鮮明,說明什麼,說明滿清入關對中原的百姓並不是很好,導致百姓思念前朝從而引起反清復明,我們看一下清軍入關的表現就會懂了。

1.滿清在攻打揚州時,傷亡慘重,所以在佔領揚州城之後,清軍將領多鐸命令士兵屠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此次屠城持續了整整十日,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屠殺中原百姓八十餘萬人,史稱“揚州十日”,隨後又在嘉定進行三次屠殺,殺害軍民三萬餘人,史稱“嘉定三屠”。

2.逼迫漢人剃髮易服,在漢族一貫的思想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滿清卻要求漢人剃髮以彰顯其征服感,讓一個人強制放棄從小就信仰的東西,誰人能服。

3.清朝的奪權具有一定的投機成分,趁著大明王朝內亂,又加上出了個吳三桂這樣的大漢奸,輕易的奪取了李自成打下的江山,這樣的政權,誰服?

但是歷史終究為歷史,反清復明雖然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從中體現出的龍之子孫的愛國情懷卻迴盪在每個人的心中,愛國是無條件的,它不應該因祖國的貧富強弱而有所差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要抱著振興祖國的堅定不移的信念。保持著赤子的一片丹心,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程希C


在清康熙年間,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幾個神色凝重的人在一個犄角旮旯遇見了,氣氛頓時緊張起來,不知道來人是敵是友。其中一人朗聲說道:“地鎮高崗,一派溪山千古秀!”另外一人回道:“門朝大海,三河峽水萬年流!”

對完暗號,雙方立馬緩和起來,還有說有笑!“大家一起匡扶大明,今年中秋之夜,就潛入宮去,宰了韃子的皇帝。”

《鹿鼎記》片段

這一幕,大家想必耳熟能詳了,很快就能聯想到金庸先生的《鹿鼎記》,而其中的暗號正是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天地會的“摩斯密碼”,用來聯絡同志,分辨敵我的。

金庸先生的其他作品《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都有反清復明的情節。要說金庸有著鮮明的“華夷之辨”,卻也是站不住腳的。《天龍八部》裡面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喬峰是契丹人,而且《天龍八部》的背景是宋朝,漢人文明的巔峰,金庸並沒有褒宋貶遼。在《倚天屠龍記》裡,也沒有特殊寫漢人反元復宋。

這種現象,不能以狹隘的觀點看待,需要從元、清兩朝的制度以及背景入手。

反清復明如火如荼

1644年滿清入關之後,南明小朝廷,原先的李自成、張獻忠的餘部,據守臺灣堅持抗清的鄭氏父子,再到“三藩之亂”的發起人吳三桂和“金粉”們耳熟能詳的天地會,乃至於遠在朝鮮半島的李朝孝宗,都先後或明或暗地進行著抗清活動,而且——口號還全都是“反清復明”。

影視劇中的吳三桂形象

甚至在清末,朝鮮民間文人的文學作品中,還出現過“崇禎二百六十五年”字樣。

清朝激起這麼大規模的反抗,主要是因為其統治方式的簡單粗暴。

在全國各地推行剃髮易服,使得華夏衣冠絕於世間。行跪拜禮、八旗制度等又讓漢人感覺到較之明朝,這是大大的退步。

當時的漢人為抵制滿清的這些舉措,發動的反抗,又遭到了當局殘酷鎮壓。江南地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都是血淋淋的事實。

反元復宋的曇花一現

滿清與蒙元,都是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且完成大一統的朝代。不同於反清復明的此起彼伏,反元復宋運動卻寥寥無幾。

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在元朝末年,開河變鈔,民怨沸騰,引發了紅巾軍起義,紅巾軍領袖韓山童自稱宋徽宗八世孫,起義軍骨幹劉福通自稱南宋名將劉光世後人。起義軍甚至打出了“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的旗號。

但韓山童又自稱明王,起義軍的宗教色彩也很濃厚,起義發動後,就不再提“反元復宋”了,而是“以明鬥暗”,很明顯,紅巾軍高層認識到,利用宗教號召信徒,相比利用所謂的故國情懷,有更大的號召力和吸引力。

元清與宋明的迭代背景

按說,宋朝最為富庶,百姓生活最為安定,士大夫的地位也最高。宋朝的影響力不弱於明朝,為何很少見反元復宋的活動?

影視劇中的蒙古軍隊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既要從蒙元和滿清比較,又要考慮到宋與明的不同。

首先,滿清取代的明朝,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在整個中國都有影響力,蒙元取代的南宋,則是一個偏安於江南的政權,當時的北方是女真建立的金國,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

其次,明朝滅亡的時候,崇禎帝吊死煤山,死得很悲慘,宋朝的末代帝王和大臣陸秀夫一起投江,也足夠壯烈。但不同的是,忽必烈禮遇在臨安主動投降的宋恭帝,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拉攏漢人士大夫的一個很強烈的信號。明朝帝王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崇禎死後,南明的帝王下場一個比一個悽慘,朱三太子一直是困擾康熙皇帝的夢魘。

影視劇中的崇禎帝

與宋朝皇室趙孟頫(fǔ)在元朝初年出仕不同,滿清則因為自己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因此對明朝宗室怕得要命,所以清初對明朝宗室實行血腥的屠殺政策,朱明皇室哪怕是出於自保,也得與滿清對抗。

在古代,皇帝不僅僅是一個人,更是一個符號,這背後的號召力是很大的。朱明皇室成員就是“反清復明”的精神領袖,趙宋皇室則很早就被元朝統戰,你即使喊“反元復宋”,人家也不會跟著你起鬨。

滿清與蒙元的統治方式

與滿清幾乎是將自己的影響力滲透入漢人社會的各個層面不同,蒙元並沒有做太多的嘗試。

雖然在近百年的元朝,傳統漢族士子賴以晉升的科舉只舉行了十六次,而且錄取的士子在官場上也得不到重用,但是蒙元時期,商業環境較好,廣大漢族百姓依然可以保持舊有的風俗和生活習慣。

同時,雖然當時漢族社會地位低下,但是階級差異依然還是最主要的——漢族地主的社會地位絕對遠高於各族奴僕;此外,各個階層的民族之間文化融合的程度不好,相比後世的清朝,文化衝突沒有那麼激烈。

《竇娥冤》劇照

比如著名的元代雜劇家關漢卿在《竇娥冤》中,塑造了欺男霸女的流氓張驢兒形象。張驢兒這個名字,在元朝是典型的蒙古族或色目人的起名風格。

關漢卿敢於這麼寫,頗有種“我罵你你也聽不懂”的意思;而這種事在清朝,似乎是不大可能的。

滿清皇帝雖然漢文化水平很高,但這卻成了他們揣測漢人士大夫心理活動,動輒以“文字獄”迫害文人的手段。

即便進入上層建築的漢人士大夫,地位一般也在滿族官員之下,地方督撫一類的封疆大吏,清一色全是滿族人,直到太平天國時期,胡林翼才成為了第一位漢人巡撫。

這種與漢人社會格格不入的統治方式,導致了“反清復明”運動的興起。

滿清還修改塗抹歷代古書。凡是反對封建禮教、反抗滿人統治,甚至不利於清朝形象的書籍都被徹底刪改。

例如,在《四庫全書》中,岳飛的《滿江紅》名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就被改成了“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

影視劇中的岳飛形象

究其原因是因為岳飛跟滿人的同族——女真建立的金是敵對關係,又在其詩詞中明顯表達出了蔑視的態度,不可以被清朝樹立為正面形象。

與蒙元幾乎撒手不管不同,滿清的統治方式毫無疑問更容易引起漢人的反抗。

蒙元存在時間較短,拒絕漢化的同時,又懶得在全國施加自己的影響力,所以很痛快地就被明朝取代;滿清在部分漢化的同時,延長了自己的統治時間,又由於漢化不徹底,所以激起了此起彼伏的反抗。

相比元朝的“呼喇喇似大廈傾”,清朝更像是得了慢性病一般,連拐帶喘地拖了二百餘年。

既然如此,反清組織不斷在民間施加影響,也就不奇怪了。


看鑑


明朝政治並不清明,但為什麼還有不少人要反清復明呢?簡單說幾點原因。

第一,清王朝當時是以異族身份入主中原,按傳統的華夷之辨,明王朝儘管不堪,卻是華夏正統;清王朝則是狄夷。這是古人的觀念。所以清初的一些抵抗運動都是打著華夷有別之旗號的。到了清末,民族主義崛起,“反清反覆”又被注入了民族主義的涵義,成為革命黨人推翻清廷的動員口號。

第二,明朝的政治確實並不清明,貪官橫行,不過,在中晚明之後,朱元璋模式的嚴酷統治已經過去,對士大夫而言,至少可以大膽言政了。而到了清初,政治又趨於嚴酷,文字獄十分慘烈,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一系列事件都說明了清廷的殘暴,這當然讓人懷念故國明王朝,“反清復明”的口號也獲得了吸引力,至少對一部分人是這樣。

第三,傳統的忠君、愛國、講氣節的思想觀念,也讓一部分士大夫在改朝換代之後,不願意效忠清朝,而甘願當寂寞、孤憤的遺民。每一個王朝結束之後,都會有這樣一批遺民,清初當然也有明遺民。他們一般也會或明或暗主張“反清復明”。


吳鉤的鉤沉


不請自來!

寫在前面:請理智看待民族問題,切勿影響民族團結和國家穩定統一!

需要說明的是,反清復明,更大的意義和追求是情懷和文化氣節:

1、民族情節——外族入侵

滿清入主中原,在漢人和中原大地上,是屬於外族入侵。在民族情節上,漢族為主的大江南北,接受不了,藉此希冀推翻滿清的異族統治,重建一個漢人王朝。

2、剃髮易服令

漢家自古有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輕損;衣冠出於禮制,不可易改。

清廷的剃髮易服令,留髮不留頭,強制執行,被殺者甚多,加大了滿漢矛盾對立。

3、屠城

以揚州十日慘案為代表的清軍屠城,然而清廷並沒有追究統軍將領的責任,在政策上失誤,讓漢人民心大失。急劇加深對立情緒。

4、滿漢民族等級制度

整個清朝,滿漢族的地位都不平等。滿人高出漢人一個級。特別是官員中,滿臣掌實權,漢臣多為虛職。並且同官不同銜。

5、清初八旗圈地運動

滿清入關後,在京師附近及河北大規模實行圈地。圈地內的土地、人口、牲畜等,都歸旗主所有,導致圈地地區民怨載道,生產受到破壞,仇恨情緒升級。

6、駐防各地的八旗欺壓百姓

為鞏固全國,清廷將八旗分駐各地,由駐地供養。造成八旗兵丁、子弟高人一等,隨意欺壓駐地百姓。

7、民間江湖組織的宣傳口號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天地會。

民間江湖組織為了壯大勢力,鼓動更多的百姓加入組織,以對抗政府,於是在輿論宣傳上藉助明朝,於是就有了著名的“反清復明”。

總而言之,並不是一定要回到明朝,而是表達對清朝的不滿。


志軍翔宇


反清復明跟明朝政治清明不清明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

類似天地會、白蓮教這種秘密組織,其實歷朝歷代都有,比如當年發動黃巾起義的太平道。之所以大家對天地會這些更熟悉,不過是因為它們離我們更近而已。青幫洪門這些組織甚至今天都有。

想搞事的人永遠都有,但是搞事需要一個由頭,不能出師無名。既然底層人民想造反,那就必定是上面讓他們過不上好日子。最簡單直白的口號,當然是吃飽飯有地種之類的,比如李自成的所謂“闖王來了不納糧”。

但是在統治集團佔據正統地位的情況下,不管怎麼說造反總是不佔理。想要佔理,最好的辦法就是抬出一尊有合法地位的菩薩來。

故而,陳勝吳廣起義,口號是恢復楚國,替慘死他鄉的楚懷王報仇。曹操想要成事,則要奉天子以令不臣。而劉備就必須高舉興復漢室的旗幟。第一個想要入主中原的異族劉淵,打出的旗號也是興復漢室。

盛唐之後的中後唐實在不堪,所以宋朝雖然起義不斷,倒還沒出什麼反宋復唐的口號。但是等到元朝滅宋之後,漢人第一次集體淪為被統治者,那這時候,重建漢人政權就是很有理的造反理由了。於是,元末紅巾起義打出了復宋的口號。其實宋朝值得懷念嗎?這個無能的王朝要是真的值得懷念,就不會讓各種農民起義貫穿始終了。

同理,明朝要是真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也就不會被農民起義推翻了。所謂反清復明,不過是打個旗號而已。明朝本來就是失了民心才被推翻,更何況到乾隆時明朝已經滅亡近百年,明朝時生活究竟如何哪裡還會有人記得。但既然清朝是異族統治,造反時把明朝這尊菩薩抬出來就總是好用的嘛。


攸揚拾羽


兩權相害取其輕,因為清朝有著先天不足,就因為有人只要一提到清朝,不管說什麼第一反應就是反感,所以就只能喜歡明朝了,雖然同樣是政治黑暗,但至少明朝根正苗紅,說起來也是有些讓人驕傲的成績的,雖然這些驕傲早就被清朝超越,但明粉一直都是選擇性失明。

明朝是權力怪獸朱元璋建立的,建立之初就透露著流氓氣息和屌絲文化,整個明朝從根上就是野蠻和殘忍的,朱元璋受的苦太多,所以完全不懂得寬容和和諧。明朝要做的,就是把人民死死的按在土地上一動不動,世世代代給老朱家打工。

中國有二十四史,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清朝也是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點是無論如何都否定不了的,清朝的功業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並不是單獨一個什麼民族建立的。所以討論看待清朝的時候,並不適合把民族情緒放在第一位。應該公平公正的看待清朝。


昭烈名臣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917500065273215a46e3\

太極雲飛揚


作為漢人統治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明王朝對於漢人來說有著不一樣的感情,在滿清的統治下,漢人的地位得不到保障,矛盾產生,如果想推翻清朝的統治,自然需要一個口號,而反清復明作為一個口號是非常不錯的!

清朝時滿族人統治大批的漢人,而滿族人作為統治階級壓榨漢人,漢人對於這種現狀的不滿,肯定會引發革命,而明朝作為滿清前一個朝代,對於革命者來說,以重建大明王朝來號召感懷大明的子民這樣可以更加低成本的推動自己的革命運動,心懷大明的人肯定有不少,畢竟大明王朝存在近300年,大批出錢出力的人可以使革命隊伍更加龐大。正確的政治口號可以有效的加強各個階級和廣大民眾為了同一個目標奮鬥!

而我個人覺得星爺的鹿鼎記中陳近南說:“反清復明只是個口號,是用類似於宗教的形態去麻痺人民,而我們反清復明根本目的是為了搶回錢和女人。”

發個圖,致敬星爺


Sylar弈



有清一代的反清復明活動可以說是歷朝歷代延綿最久的恢復前朝活動,一直持續到清亡,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至於為何會如此,原因簡單來說有兩點。

一是清朝所造成的民族隔離制度帶來的民族情節二是天下烏鴉一般黑,任何王朝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候很多人就會認為沒有經歷的前朝好,而且清朝大興的文字獄輿論控制嚴格可是歷代之最。

一、首先說說民族情節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少數民族所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清初的民族隔離政策是極其嚴重的,早在清太祖努爾哈赤在關外時就建立起了民族隔離性質的八旗制,又大肆屠殺漢人。(來自今日頭條宋安之原創)皇太極時代雖然為了奪取天下,並沒有繼續屠殺漢人的政策,但也經常入關掠奪人口。

清軍入關以後更是進一步施行剃髮易服的民族隔離性質政策。要知道古人對於衣冠髮式可是看的比命還重要。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甚至一些人還將掉下的指甲之類收藏起來死後一起下葬。在當時傳統觀念之中,元朝統治中國時都沒有剃髮易服的事情清朝幹了,因此引發全國大規模抵抗,甚至南方被大規模屠城。

雖然清朝官方記載對於剃髮易服和南方大規模屠城事件淡化記載甚至不記載。但在百姓代代相傳之下,當時人口數量龐大的漢人當然對於清朝統治者不喜歡了。

清入關以後雖然為了穩固全國統治,提高漢人地位,並且說什麼滿漢一家的話,但一直是滿洲獨尊的主體思想。

所以在滿漢之分很明顯的年代裡,民族情節濃重。反清復明的活動自然是源源不斷。


二、天下烏鴉一般黑,但清朝這個好像更黑點

同時借用當下的話來說:人總是在失去以後才知道珍惜。

歷朝歷代不只是明朝政治不清明。(來自今日頭條宋安之原創)任何朝代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都會政治不清明的。

而且明朝被黑的有點嚴重,以明太祖朱元璋來說很多人認為他殘暴不仁,其實他的苛刻只是針對於飛揚跋扈的功勳集團,他對於老百姓特別好,明朝自朱元璋起建立起了相當完善的全民福利制度。

還有雖然很多影視劇中錦衣衛和東廠之類的禍國殃民。其實真實歷史中,他們監督管轄的範圍是百官,沒有魚肉百姓或者說不屑於對平民百姓下手,並沒有影視劇中那麼黑暗。

不說明末亂世,因為任何朝代末世百姓基本上都是民不聊生的。整體來說明朝的百姓生活還不錯。甚至根據一些活到清初康熙年間的明遺民零星記載來看,清初的百姓生活水平是不如萬曆晚期的百姓生活水平的。

而且清朝大興文字獄,波及範圍甚大,牽扯到整體文人範圍,諸如一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就敢叫人身死族滅。而且這種白色恐怖並非只是在開國初期,反而延綿了整個康乾盛世一百多年,直到清仁宗嘉慶帝時期才徹底取消了文字獄。

像明朝雖然官場上亂糟糟,但是對於輿論導向並沒有嚴格把控。像四大名著其三就出自明朝,其中的西遊記諷刺朝廷也並沒有成為禁書。

清朝這種輿論嚴格管控下,自然讓人無比懷念明朝。而且最重要的是人們往往對沒有經歷過的過去懷念,對於未來充滿希望。像清朝時漢人整體過的一般般甚至不好,自然是對沒有經歷過的前明無比懷念。這樣一來反清復明的活動能少了嗎?

所以在這兩種情況綜合之下,自然有源源不斷的漢人進行著前赴後繼的反清復明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