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全國第二例人體冷凍全紀實!“起死回生”未來可期?

近日,山東泰安72歲的劉愛慧患肺癌死亡後,被轉入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罐中。這是繼展文蓮之後,我國第二例人體冷凍,為未來科技發展“起死回生”保留了可能。家屬說,患者生前希望嘗試探索如何能夠延續生命,為社會做貢獻。

全國第二例人體冷凍全紀實!“起死回生”未來可期?

全國第二例人體冷凍全紀實!“起死回生”未來可期?

2018年6月19日下午14:30分,在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一場特殊的離別探望是隔著玻璃窗匆匆看上一眼,然後再目送一位慈祥的老人被轉移到-196℃的液氮罐中。來探望她的是至親家屬——有與她相守相愛53年的丈夫,有她含辛茹苦養大成才的四個兒女,還有她視若珍寶的小孫女等十幾人。

全國第二例人體冷凍全紀實!“起死回生”未來可期?

家屬探望被低溫保存的劉愛慧

這位被深低溫保存的老人叫劉愛慧,今年72歲。她的丈夫周老先生今年73歲,在看到剛剛程序降溫結束、安詳躺在睡袋中即將被液氮保存的妻子時,周老泣咽難抑,“老伴兒,你的願望實現了”。

這是今年3月28日獲得山東省衛計委批覆的遺體接受站資質後,銀豐研究院第一次應用“ECMO”技術完成捐獻志願者異地轉運,並實現人體低溫保存的成功案例,是生命延續研究計劃中最完整、最全面、最具挑戰性的典型案例。

全國第二例人體冷凍全紀實!“起死回生”未來可期?

全國第二例人體冷凍全紀實!“起死回生”未來可期?

2017年夏天,劉愛慧的小兒子從網上看到了“山東銀豐完成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的消息,然後告訴了父親周老先生——他和父親都知道,已經罹患肺癌多年的母親,一直唸叨想捐獻遺體,供醫學研究。

同年11月,劉愛慧老人的小女兒聯繫到該研究院,通過現場參觀和諮詢瞭解了人體低溫保存研究計劃、參與條件和法律程序等;隨後,小女兒又陪同周老先生和哥哥來到銀豐研究院進一步溝通具體實施的步驟和細節,簽署了參與研究計劃的相關文件。

“我和老伴生活了五十多年,她曾是個普通工人,一輩子不講吃不講穿,樸實善良”,周老先生說,在他們居住的區域,提及老伴的名字,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很多人都知道那個樂於幫助別人的“劉大辮子”。

全國第二例人體冷凍全紀實!“起死回生”未來可期?

劉愛慧和她的愛人周先生

“她一直樂於助人,懂得奉獻,做善事,捐獻遺體用於科學研究是她想做的一件善事”,周老先生表示。妻子一直有這個想法,曾與他商量,“我也和孩子們商量了,一致支持這個重要的決定”。“老人對生命科學有信仰,也有信心”,小女兒說,

“我們幾個孩子都非常孝順,老人的意願,也是我們全家人的意願”

全國第二例人體冷凍全紀實!“起死回生”未來可期?

全國第二例人體冷凍全紀實!“起死回生”未來可期?

進行病情評估後的半年來,老人的各項生理指標一直相對穩定。直到2018年6月13日,老人的個別生理指標出現異常。當天下午,專家趕赴泰安市中心醫院進行臨床病情評估,綜合主治醫生的病情介紹,專家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進行評估後,準備啟動臨床響應。

與“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展女士情況不同,劉愛慧老人一直在泰安市中心醫院ICU病房進行救治,若想實現生前轉院,涉及捐獻程序、病情穩定、出入院條件和家屬接受等複雜因素。經過深入討論,專家決定志願者臨床死亡後應用“ECMO”技術進行異地轉運,這需要嚴密的計劃和準確的實施,容不得一點差錯。

顧及到周老先生的情緒和心理,小兒子一直不忍心同意專家團隊提前進入醫院進行準備。專家一面與醫院ICU病房醫生密切溝通,適時關注病人各項指標的變化,一面討論擬定詳細步驟和手術方案。

6月15日,包括人體低溫保存專家阿倫·德雷克(Aaron Drake)、心外科專家孫文宇、麻醉專家侯躍東、體外循環師趙芬和其他成員在內的臨床響應團隊集結完畢,進入“24小時”臨床待命階段。

目的地銀豐研究院距離高速公路入口僅僅3公里,距離泰安市中心醫院100公里,臨床響應團隊決定在研究院待命,這樣可以快速出發並最快到達病人所在醫院。

“集合,出發!”6月16日晚22點40分,銀豐研究院臨床響應微信群裡突然彈出一條大家“一直等待卻又不願意接到”的信息。這是團隊負責人根據泰安市中心醫院ICU病房醫生告知的最新生命指徵數據,發出的緊急指令。

幾分鐘後,包括救護車在內的臨床響應車隊載著專家和各種儀器設備快速駛出,直奔泰安市中心醫院。6月17日零時整到達醫院,專家團隊還來不及與家屬進一步交談,病房就傳來病人血壓迅速下降的急迫呼救電話。阿倫·德雷克和侯躍東等第一時間奔向ICU病房,其他團隊成員則快速地搬運各種儀器設備。此時,病人的生命指標正在逐一歸零、消失。

7分鐘後,主管醫生宣佈病人臨床死亡,專家就在醫院的ICU病房開始展開一次特殊的手術。銀豐臨床專家迅速向其體內注射各種藥物並採取降溫措施,進行人工心肺支持以維持病人的血液循環,通過股動靜脈建立“ECMO”體外循環。凌晨3:30分,在生命支持系統的保護下,其身體被小心地轉移到救護車上,並趕赴濟南。

全國第二例人體冷凍全紀實!“起死回生”未來可期?

專家為劉愛慧進行手術

全國第二例人體冷凍全紀實!“起死回生”未來可期?

全國第二例人體冷凍全紀實!“起死回生”未來可期?

隨後的數十個小時中,專家先後進行了血液置換、冷凍保護劑灌注和程序降溫等步驟。19日下午14:30分,是劉愛慧老人被轉移到液氮罐中的最後程序,十餘位家屬隔著玻璃窗見證她被轉移到-196℃的液氮罐中的過程。

周老先生雙手撐住玻璃流著淚輕聲呼喚老伴的名字;小兒子顫抖著手,用手機記錄下這短暫的瞬間。多年為媽媽求醫問藥四處奔波的大女兒流著熱淚說“媽媽,您永遠和我們在一起!”,

“這是她最好的歸宿,我還可以再看到她”,周老先生喃喃自語。

平復了情緒,周老先生回憶起劉愛慧此前常對他說的話,面對在場的媒體記者說,“人走了,一把灰兒,也就那樣了。如果對科學、醫學有貢獻有好處,才更有意義。不管什麼事兒,總得有人走到前面去,你也不走,我也不走,科學是不會發展的。失去了她,我很悲痛,同時我也佩服她、崇敬她,更想念她。”周老先生在向專家團隊表示感謝的時候說,“既然老伴來了,將來我也會選擇這條路。”

小女兒說,“我們對低溫醫學研究取得巨大的進步和人體組織器官低溫保存與復甦研究很認同,科學有成熟的一面,有不確定的一面,有人投入進去,才有發展。母親愛我們的這個家庭,是小愛。如果(現在做的)對科學有幫助,這是大愛。”

“您永遠不會忘記我們,但因為腦放療的原因,你有時也忘事,我還是提醒您一下”,母子情深,滴血為約,小兒子為了不讓母親忘卻現在的記憶,含淚寫下期盼喚醒母親未來記憶的信,信中寫道,“家裡一切如常,您的手機,我一直交著費呢……”

備註:劉愛慧和周老先生育有兩兒兩女,應家屬要求,隱去其真實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