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雍正王朝》中九門提督隆科多為何會幫老八對雍正進行逼宮?

秋泓月


電視劇《雍正王朝》有一條很明顯的主線,就是改革,整部電視劇的劇情都是圍繞改革展開的,雍正為代表的改革派和守舊派之間的矛盾在推動著劇情。隆科多在劇中的面貌偏向守舊派。隆科多作為既得利益集團,最後倒向八阿哥胤禩是很自然的事情。

劇中雍正改革主要有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個主題,四個階段主題分別為:清查虧空、火耗歸公、攤丁入畝、整頓旗務。我們可以結合雍正改革的不同階段來分析隆科多的立場變化。

一、清查虧空

清查虧空其實在雍正繼位前就開始了,後來由於涉及面非常廣,遭到集體反對,甚至引發魏東亭自盡,清查虧空不得不暫停。隆科多也欠了國庫的錢,找佟國維幫忙,佟國維沒有搭理他,只是給了他五百兩銀子打發了。隆科多後來不得不把康熙賜給他的寶刀賣了還債,可見所欠數目不小。遭到這種羞辱,隆科多心裡不可能沒想法,他必然會恨清查虧空的主持人雍正。由此可以證明一點,隆科多此時的政治面目就是守舊派。

佟國維當時權勢很大,而且有結黨的嫌疑。推舉太子一事,佟國維遭到沉重打擊,當然了八阿哥胤禩遭到的打擊更大。作為補償或者是政治交易,隆科多上位了,這屬於康熙的帝王心術,駕馭權力的手腕。康熙在世時,隆科多戰戰兢兢,最終確保了雍正順利繼位。因為這個功勞,雍正繼位後,隆科多位列核心領導層。但是我們別忘了,這個時候八阿哥胤禩同樣在這個核心領導層裡。說明雍正不見得真的信任隆科多,只不過是暫時的拉攏。

雍正上臺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繼續清查國庫虧空,但是他太心急了,以致於發生了諾敏欺騙事件。諾敏是隆科多舉薦的,諾敏的所謂功勞也是隆科多向雍正吹噓的,諾敏還送了很多銀子給隆科多。如果說隆科多不知道諾敏在作假,鬼才會信。隆科多幫著諾敏作假,說明隆科多反對改革。案發後,隆科多就被冷落了,不過職權還在。這個階段,雍正打擊的是老賴集團。而這個集團的頭兒就是隆科多。隆科多被打擊後,清查虧空的事情進展順利了許多,曹雪芹家直接被抄家抵債了。

二、火耗歸公

清繳的欠款大多充作了西北的軍費,養肥了年羹堯,青海也得以大捷。青海大捷後,雍正開始推行第二項改革,火耗歸公。第一個試點的地方就是年羹堯所在的西北大營。不過年羹堯這個曾經的心腹,此時居然佔到了改革的對立面。

年羹堯不僅抗拒改革,還殺了孫嘉誠。雍正震怒之下,將年羹堯一貶再貶,直至逼迫年羹堯自盡。這個階段隆科多沒出現,但是我們可以推測,雍正通過殺年羹堯這件事,震懾了那些守舊派。我們的隆中堂估計此時也戰戰兢兢,不過死的是年羹堯,火耗歸公這項改革也沒有觸及到隆科多的根本利益,他暫時還能忍。

三、攤丁入畝

攤丁入畝這項改革,得罪的是官僚集團背後的士紳集團,也就是廣大的讀書人和退休的官員。他們的特權被取消了,因為雍正要求士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士紳們覺得這個做法有辱“斯文”,因而激烈反對改革。朝中反對最激烈的就是那幫清流,以李紱為首。

科舉形成之後,皇帝依靠士紳統治百姓,便給了士紳大量特權。到了雍正時期,這些特權已經維持了數百年了。現在雍正要廢除特權,士紳們當然不同意。最後以李紱被殺,改革得以順利推進。維持了幾百年的士紳特權一夜之間失去,他們必然懷恨在心。士紳們口裡喊著聖人之道,骨子裡卻極為自私自利,心中根本就沒有天下,沒有百姓。明朝的皇帝們跟士人鬥了一輩子都沒能鬥得過,雍正現在又把他們推向了自己的對立面,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表面上看,隆科多跟這件事沒啥關係。我們細想一下,就會發現,現在反對改革的老賴和反對改革的士紳已經有了共同的敵人,那就是新政。那麼這項改革,其實就是一個鋪墊,守舊派開始沆瀣一氣。

四、整頓旗務

前面三項順利推行後,現在改革進入“深水區”了。整頓旗務的主要內容是“旗人自食其力”。大清自立國開始,旗人不事生產,由國家供養。初期人口不多,還能勉強負擔。到了雍正年間,已經過了將近百年。旗人人丁滋生,人口有上百萬,全部依靠國家供養,已經成為朝廷的一大負擔。辛辛苦苦攢的錢,大部分都拿去養了寄生蟲,實在是心有不甘。前面三項改革是開源,這一項改革就是節流。但是這個節流,節的是旗人的流,旗人是大清最核心的統治階層。八阿哥等人作為皇帝的家人,其實就是旗人的代表。這是最難啃的一塊骨頭。

這時候,此前雍正得罪過的所有守舊派都聚集到了一塊兒,沆瀣一氣,他們決定採用逼宮的方法,直接廢掉雍正,換一個不改革的皇帝。隆科多在此時出現了,他支持雍正的三皇子弘時。不過,皇帝由誰來當,是八阿哥胤禩,還是弘時,這時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須先把雍正搞下去。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那樣一幕,在朝會上,當胤禩逼宮時,整個朝堂上只有張廷玉和那個新科狀元站在雍正一邊,只有這兩人是真正的心繫天下。而朝堂中其他所有人都是既得利益者。

改革是一場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會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對。這也是歷史上絕大多數改革最終失敗的原因。而當矛盾積累到無法調和的階段,人們對改革失去信心時,革命就會發生了。


江蝶夢


老八去找隆科多時,隆科多說了兩句話。第一句,我保的是弘時;第二句,之前保錯了,這次不希望再錯了。

第一句話,意思是並非幫助老八叛亂,而是要讓雍正的兒子弘時提前繼位。

隆科多為什麼非要讓雍正下臺呢?

第二句話給出了答案。他覺得之前保雍正繼位,是保錯了。

問題又來了,隆科多為何覺得保雍正是保錯了呢?

當初雍正繼位時,各位阿哥虎視眈眈。當時的隆科多是九門提督,手中握著3萬兵馬。坦白說,如果隆科多扶助老八,雍正根本沒法順利繼位,甚至可能死無葬身之處。但隆科多保了雍正,堅定地站在雍正一邊,保證了雍正順利繼位。

隆科多因此覺得自己是大功臣,理應獲得雍正的信賴和重用。

剛開始,雍正對隆科多確實寵幸有加,甚至公開稱呼他為“舅舅”(隆科多的姐姐是雍正的養母)。要知道,當年的佟國維可是康熙的老丈人,可是他在康熙面前也要自稱奴才,而康熙也從來沒有以親戚關係來稱呼他。

但好景不長,後來,隆科多漸漸失去了雍正的信賴。

雍正登基之初,便決心清理各地虧空的庫銀,他選擇以山西為突破口。隆科多推薦了諾敏去做山西巡撫。

諾敏確實能幹,半年就填補了虧空。雍正當然很高興啊,把他立為榜樣,還賜了他“天下第一巡撫”的匾額。可後來發現,這都是假的,諾敏是從民間財主的手中借來了銀子,假裝填補了虧空。這是欺君之罪。

雍正殺了諾敏。隆科多感覺被打臉。

隆科多的兒子不成器,與新科的探花劉墨林在妓院裡爭風吃醋。後來他以科考的舉子不能進妓院為由,舉報了劉墨林。本已考中的劉墨林因此被除名。但雍正卻不顧這些,恢復了劉墨林的探花身份。

為了兒子的事情,隆科多去求見雍正,結果跪在殿門外半天,還是吃了閉門羹。

隆科多第二次被打臉。

此後,遇到大事,雍正一般和十三爺、張廷玉商量,冷落了隆科多、老八。有一次,隆科多和老八去見雍正,結果被告知:皇帝累了,不想見任何人。結果隆科多說,十三爺和張廷玉不是在裡面嗎?

但太監還是讓他們回去了。

這讓以功臣自居的隆科多,感受到了巨大的失落感。

再加上後來雍正整頓旗務,觸及了隆科多等旗人的利益,讓隆科多最終下定決心,幫助老八逼宮雍正皇帝。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隆科多覺得此次老八聯合關外的四大鐵帽子王,勝算很大。他便把寶押到了老八身上。

可惜,這次押寶,他押錯了,滿盤皆輸。


趣談國史



在雍正王朝世界之中!隆科多是雍正順利登基的主要功臣之一,可以說僅次於十三爺。而且按輩分雍正要叫他舅舅,早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時他就是雍正陣營之人,可以說是雍正的心腹。

隆科多在雍正登基坐穩皇位以後,也得到了優待,首先以武臣九門提督而進入上書房,次序僅次於張廷玉比之馬齊還要靠前。雍正成立軍機處以後隆科多也進入軍機處共同處理國家大事,可以說是功成名就身居高位。

雍正待隆科多也不薄啊!

但老八胤禩發動八王議政意圖逼宮時,隆科多卻選擇支持了老八。(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放著好好榮華富貴不享,差不多達到臣子的頂級,隆科多卻還要冒險這是為什麼呢?

下面宋安之來為大家分析一番。

首先隆科多加入老八的陣營條件是扶持皇三子弘時上位。

也就是說隆科多並非支持老八,只不過想借老八之手或者說兩方達成政治同盟,來扶持弘時上位。


至於隆科多的動機在哪裡呢。

主要在於隆科多在雍正王朝世界中就是一個政治投機者,他並非像李衛那樣死心塌地的忠於雍正的,其次當時隆科多已經有點失勢了,而且雍正的新政觸犯了旗人的整體利益,隆科多屬於旗人,又是政治投機者,見老八發動八王議政自然想搭個順風車扶持弘時上位,自己再政治投機一把了!

為何說隆科多是政治投機者呢?

隆科多政治投機想法還是源於他的家族佟家的。

最早在隆科多任九門提督時,他的六叔佟國維就說過之所以佟家可以長盛不衰就是因為不會一條道走到黑,要在各位皇子中下注,所以佟國維下注八爺黨,隆科多下注老四陣營。

佟國維當時感覺自己要失勢了,甚至與隆科多合演了一出苦肉計。使隆科多來出賣佟國維用以換取康熙信任,坐穩九門提督的位子。


這個苦肉計我在前幾期具體分析過,有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

之後康熙快行將就木時,隆科多身為老四陣營之人也沒有力挺老四。反而去六叔佟國維哪裡取經,最後接受佟國維建議,決定看康熙意思行事,康熙選誰他就支持誰。

康熙駕崩後隆科多負責取遺詔宣讀,但他的出場時間很詭異。在老十三被放出來奪取了豐臺大營兵權來到暢春園保護雍正,大局已定時。隆科多才巧合的出來宣讀康熙遺詔。


可見隆科多就是一個政治投機者,指望這種人忠心耿耿是不可能的。

而且隆科多雖然在雍正繼位後身居高位,但也遇到不少挫折。

雍正繼位之初,山西巡撫諾敏是隆科多推薦的,但諾敏卻欺騙了雍正最後被砍了頭,隆科多身為推薦人,雖然因為是功臣沒什麼事,但多多少少受到了波及。之後隆科多的大兒子在京城飛揚跋扈,支持青樓胡作非為,最後被老十三的門人撞見,雍正因此發現,隆科多驚慌之下面見雍正,跪倒手腳發麻也沒有見到雍正。

雍正繼位後的大手筆就是推行新政,而新政觸動了一批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尤其是要整頓旗務,而隆科多身為旗人自然是有意無意的反對。

雍正推行新政造成根基不穩,使老八趁機發動八王議政。隆科多本身就是一個政治投機者,身為旗人也反對新政,加上之前的事情有點失勢,所以老八發動八王議政拉攏他的時候,他自然想著再次政治投機,於是以扶弘時上位,並且說哪怕再扶錯一個呢的代價來支持老八發動八王議政。


第53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下期再見!


宋安之


雖然真實的歷史和故事不能混為一談,但是《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卻將康熙晚期到雍正年間,吏治腐敗,九子奪嫡,雍正和胤禩一黨的政治鬥爭,雍正推行新政等內容刻畫的十分詳細。

在這部電視劇中,隆科多這個角色比較特殊,總是在重要的時候發揮特殊的作用。雖然他從頭到尾就是一個利益至上的人,最開始的時候隆科多可以說不溫不火,甚至是仕途不順,所以才時不時去找佟國維要官,要錢。從他要官上可以看出來,他還是有野心的,在電視劇中我們知道,原來最後一直壓著隆科多的並不是佟國維,而是康熙皇帝。隆科多在關鍵時刻把佟國維出賣了,雖然這在表面看來是對家族利益的最大化,但本質還是隆科多自保的選擇。

隆科多在九子奪嫡期間,一直都沒選邊站,所以康熙皇帝在最後時刻重用了他,讓其擔任九門提督,將京城防務全交在隆科多手上,還把傳位聖旨也交給了他,康熙皇帝的態度也明顯偏向胤禛,胤禛外面還有年羹堯,張廷玉的支持,很顯然在這個時候,就算第一次賭博的人也知道押寶在誰的身上,另外胤禛一直都對隆科多十分客氣,敬重,也不像其他皇子,所以在最關鍵的時候,隆科多選擇了胤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突然駕崩,理藩院尚書兼步軍統領隆科多宣佈:“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在雍正皇帝登基不久,隆科多也因為擁立有功,被加封一等公,總理事務,授吏部尚書一職。因為和雍正皇帝是親戚,雍正皇帝不直呼其名,而是直接叫他舅舅,可見隆科多最鼎盛的時候有多受寵。那麼為什麼在電視劇中八爺一黨把鐵帽子王帶入京中,對雍正逼宮的時候,隆科多卻突然變節支持八爺一黨呢?

最主要還是因為隆科多在雍正登基之後,心境逐漸產生了變化,隆科多雖然受到雍正皇帝的重用,但是相較於年羹堯,張廷玉這些人。他始終算不上是雍正皇帝的心腹,但是前面兩個人下場如何呢,一個被賜死,另外一位的弟弟被斬首,這也讓隆科多意識到,雍正皇帝雖然表面上對自己是龍恩浩蕩,但是說不定哪天自己就會和年羹堯一樣,身敗名裂。

雍正皇帝繼位之後,國庫虧空,想打仗都沒錢,所以他開始向大臣們追繳國庫欠款,得找個官員來專辦此事,這個時候十分受寵的隆科多就給雍正推薦了山西巡撫諾敏,諾敏雖然也算清廉,但是搞不定這些欠款的官員啊,總不能明搶吧,錢收不上來,諾敏沒法只能去找提拔了自己的隆科多想辦法,隆科多也盡心盡力的給雍正辦事,但是面對鉅額的欠款,他也意識到這可不是個美差,但是總要給雍正一個交代,他就給諾敏出了個損招,做假賬,結果東窗事發,雍正皇帝可不管諾敏是不是清官,就把諾敏給殺了,即便隆科多等人求情,但是雍正皇帝一點面子不給,這也讓隆科多深受觸動。

之後隆科多也和眾多位高權重的大臣一樣,幹了皇帝最反感的一件事,結黨營私,這其實也不能全怪隆科多,他曾任職吏部尚書,說誇張點,這個職務你關上門還有人翻牆來巴結你,時間長了誰沒點問題呢,雍正也意識到了隆科多權勢日盛,開始有意的打壓隆科多,這也引起了隆科多的恐慌,年羹堯被審判,隆科多也被順帶批評,而自己兒子整天混在青樓裡坑爹,還被十三爺等人撞見,隆科多感受到了雍正皇帝已經不在信任自己,甚至自己隨時會變成第二個年羹堯。

在電視中,八爺逼宮的導火索是雍正新政的推行,這也直接導致旗人的利益會受到嚴重影響,隆科多是鑲黃旗旗人,自然他的利益也受到影響,而胤禩奪嫡失敗主要原因是沒有軍權,這時他找到了隆科多,想要拉攏他,胤禩也不是要自己當皇帝,而是立弘時,從隆科多說的“這次就是再扶錯了一個人,我也認了!”我們也可以看出來,隆科多對雍正皇帝早有不滿,立弘時,這也符合了隆科多的預期,新君上位也防止了以後雍正皇帝弄死自己,於是兩人一拍即合,同關外四位鐵帽子王一同策劃了逼宮。


玄坤文史


在真實的歷史上,並沒有發生八王議政的逼宮事件,隆科多和胤禩都不敢這麼做。不過,電視劇虛構的這一情節非常精彩,進一步點明瞭電視劇的主題。

首先要解答一個問題:隆科多是雍正的心腹嗎?

雖然隆科多支持雍正登上皇位,但並非雍正的心腹。他支持雍正,只是聽從了康熙的指示辦事。在康熙臨終前,隆科多曾向叔叔佟國維問計,佟國維說:只有康熙選中的新君,才是鐵穩的新君,言下之意是,只有聽從康熙的指示,才能保證自己的地位穩固。

所以隆科多並非雍正心腹,他的唯一身份是佟氏家族的頂樑柱,代表著佟氏家族的利益。當年佟國維在八爺和四爺之間兩面下注,正是為了維持佟家的地位不倒。後來佟國維在推舉新太子時看走了眼,失了足,不得已提前推出隆科多,繼續支撐著佟家的地位。


那麼,隆科多為什麼要倒向八爺呢?

隆科多因為支持雍正繼位,立下擁立之功,得到了雍正的寵信。此時他可稱是位極人臣,恩寵正隆,為什麼還要幫八爺發動政變呢?就算政變成功,隆科多的地位也不可能再上升了,他是不是傻?

這就要說到電視劇的主題了。康熙晚年,因為皇帝寬仁,所以吏治腐敗,國庫空虛。雍正上臺後,大力整頓吏治,推行的一系列舉措,如:攤丁入畝、火耗歸公、清查虧空等等,無不損害了官僚階級的利益,而整頓旗務還動了八旗貴族的奶酪。因此,雍正受到大部分官僚和讀書人的反對。

隆科多是佟氏家族的代表,佟氏家族是劇中最顯赫的一個官僚家族,他們的利益自然也受到了損失。因此隆科多自然要反對雍正,他從一開始就不支持新政,對推行新政陽奉陰違。

而八王爺胤禩,效仿康熙的寬仁,他自然要籠絡官僚階級,反對新政。所以隆科多追隨胤禩搞逼宮政變,就是為了廢除雍正的新政。



夢露居士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個人物非常引人注意,這就是隆科多。

隆科多從一個碌碌無為的人,依靠其六叔佟國維,在九子奪嫡的關鍵時刻上演了一場苦肉計,最終獲得康熙帝的信賴。後來又在緊要關頭支持老四胤禛走上皇位,以九門提督的職位進入上書房,成為雍正一朝地位僅次於張廷玉的重臣,也是雍正帝十分信任的手下之一。

可是明明九子奪嫡的大局已定,雍正帝也早已坐穩了皇位,為什麼隆科多偏偏放著好日子不過,跟老八胤禩他們攪合在一起,玩了一場逼宮大戲呢?

要解釋清楚他的這個荒唐行為,我們還得從他的六叔佟國維說起。

《雍正王朝》前期,隆科多也是一個遊手好閒的公子,沒事就跑到自己六叔府上要銀子,要差事。佟國維一直沒有給予他支持,但是有些教導的話是經常跟他說的。這種狀況持續到了太子第一次被廢后的某一夜,佟國維找到了隆科多,那一天他們聊了很多,從此以後,佟國維退出歷史舞臺,隆科多登上了歷史舞臺。

關於這裡面發生的事,在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7期有詳細的闡述,總之佟國維通過言傳身教告訴了隆科多一個道理:

要想確保佟家長盛不衰,有一點要牢記,那就是做事不要一條路走到黑,該出手時就出手!

隆科多謹遵六叔的話,甚至還給他發揚光大了,關鍵時刻叔侄倆押寶不同的陣營,隆科多取勝。

也就是說,隆科多是投機取巧分子,是靠押寶支持老四胤禛才獲得的雍正帝的信任。相對於老四胤禛從府邸帶出來的手下,隆科多心裡清楚得很,雖然自己位列高官,雖然也受雍正帝信任,但是卻不是雍正帝的心腹!

換句話說,就是隆科多跟雍正帝的關係並不親密。隆科多也是謹慎的做事,盡力處理好跟雍正帝的關係,並倚仗康熙帝臨終前的傳位詔書宣讀者,維護著自己的地位。

但有一個細節需要深思,那就是隆科多宣讀傳位詔書的時候,是在老十三奪取了豐臺大營的軍權後,確保老四胤禛毫無後顧之憂後才宣讀的。他取回詔書的時間剛剛好在這之間,如果老十三沒有奪取軍權,隆科多會宣佈誰繼位呢?

這事已經成為既定事實,但是雍正即位後接連發生的幾件事,深深觸動了隆科多,使得隆科多錯誤的判斷了形勢,走上了不歸路,那麼是哪幾件事觸動了隆科多呢?

第一件事,則是諾敏的死!

雍正一即位,馬上繼續康熙帝沒有完成的事,那就是追繳國庫欠款。隆科多推薦了一個人,這個人是山西巡撫諾敏,諾敏其實是一個清官,面對皇帝追繳欠款一事,他曾經求助隆科多,是隆科多給他出的主意欺騙了雍正帝。

當然,最後諾敏自己承擔了責任,被雍正帝砍了頭!

此事對隆科多觸動很大,原來即使是清官,讓雍正帝丟了面子,欺騙了群眾,也是會掉頭的。

而作為推薦人,又是出主意的幕後主使,隆科多自然會受到牽連,即使雍正帝不說責備的話,隆科多自己心裡也膈應的慌。

這是其一!

第二件事,則是年羹堯的死!

年羹堯是雍正帝府邸出來的包衣,是雍正帝最信任的手下之一,而且替雍正帝還是四阿哥的時候做了很多秘密事情。

最重要的是年羹堯打贏了仗,穩住了西北,對於搖搖欲墜的大清朝是大功臣,這個功勞可比隆科多當年的擁立之功還要大!

但是,結局呢?

通過《雍正王朝》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年羹堯絕對沒有造反之心,之所以最後被雍正帝處死。一方面也跟年羹堯的飛揚跋扈有關,另一方面,則是得罪了眾多大臣,大家接連的上書,上奏摺,最後逼得雍正帝處死了年羹堯。

此事對隆科多觸動也是相當的大,原來雍正帝會殺功臣的,即使這個人曾經有恩於他。最重要的是,絕對不能得罪眾多大臣,因為眾大臣聯名上奏摺,是會要了被彈劾的人的命的!

此時由於雍正帝新政的推行,朝廷裡反對的大臣不是少數,隆科多吸取年羹堯得罪眾大臣的教訓,主動向那些人靠攏,其實就是在向老八他們靠攏。

第三件事,則是隆科多本身不乾淨!

這一點上是非常好理解的,諾敏清官一個,沒有貪過一兩銀子,尚且不能自保。隆科多還是一個貪腐的官,自己的生活尚能注意著點,但是自己的公子就太過分了。

眼下新政在執行,其中一條重點也是查貪腐,從抄了幾個大臣的家就能看出來(曹雪芹家也是那時候被抄家的)。尤其是兒子在京城胡作非為,跟青樓攪合在一起,而且還被老十三的人看到了。

隆科多不止一次說到,自己早晚毀在這個兒子手上!可是說歸說,自己的腦袋也得保,於是在獲知兒子一事暴露以後,他主動跑雍正帝處請罪,可惜即使跪到手腳都不聽使喚,也沒有見到雍正帝。

這也就給了隆科多一個錯誤的信號:雍正帝已經不信任自己了,說不定哪一天就這件事就要動手!

第四件事,新政的推行影響了旗人的利益!

這也是最終的八王議政逼宮的導火索,雍正帝有兩個最信任的大臣,一個田文鏡在河南搞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一個李衛在江蘇搞攤丁入畝、火耗歸公。這幾項政策,都觸犯到了旗人身份的隆科多利益。

同時也造成眾多大臣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出現了眾人參田文鏡的聯名上書事件。最後的結局也讓隆科多大失所望,本來他以為這次眾人參田文鏡,會像當初眾人參年羹堯一樣,雍正帝會妥協。可是雍正帝偏偏沒有妥協,不僅砍了幾個大臣,還貶了李桴的職位。

也就是說,此時的雍正帝更加的嚴酷無情,而且還找不到規律,想殺誰就殺誰,這讓隆科多非常的沒有安全感。

於是這四件事以後,隆科多想起了六叔佟國維的話,不要一條路走到黑,既然自己可以預料到不久的將來會喪命於此,不如再賭一把,反正不賭也是死,萬一賭贏了,那麼佟氏家族繼續繁榮下去!

後來他跟老八他們說的一句話,徹底暴露了他的心思,他說的是:

“這次就是再扶錯了一個人,我也認了!”

意思再明顯不過了,扶老四胤禛,我扶錯了人啊!

所以,擁立雍正帝有功的投機分子隆科多,對當今局勢權衡再三以後還是走向了老八的陣營,最終也為自己愚蠢的行為付出了嚴重的代價!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上期回答回顧:康熙第六次南巡,太子胤礽跪拜時掉了帽子,這到底是何意呢?


楊角風發作


根本原因是利益上的驅使!

雍正如願繼承皇位之後,對於功臣和心腹也大加封賞,年羹堯如願成為西北大將軍,李衛成為江蘇巡撫,後來又晉升兩江總督,田文鏡也成為河南巡撫,隆科多更在北京權傾一時!這些人都因為支持雍正而得到了回報。

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隆科多是不同於其他功臣的!



比起其他人,年羹堯和李衛是雍正的死黨,只要自己不犯錯誤就很難得到打壓甚至不斷得到重用,田文鏡不但是雍正的死黨,更是一心為公的官員,在雍正選擇大力推行新政的背景下,他更會得到重用!但隆科多比較特殊,他並不屬於雍正的死黨,只是自己佔對的位置,選對了陣營才得到了大力封賞,但這也意味著他的位置並不穩定。

由於當年隆科多控制著北京的軍權,在雍正爭奪皇位的背景下,隆科多是必須要拉攏的人員,而隆科多也恰到好處的在這一環節向雍正主動靠攏,所以在繼承皇位之後隆科多也受到了封賞,但畢竟這層關係只屬於合作關係,當雍正的地位穩定後,雍正與隆科多的關係必然走向鬆散。

而且隆科多當年向雍正靠攏的直接原因就是為了家族利益,自己權傾一時的同時自然也會設法為整個家族謀取利益,但作為統治者的雍正,是不會容忍朝中有地方勢力做大,所以雍正與隆科多的矛盾在未來必然爆發。



例如雍正繼承皇位之後,隆科多就迫不及待的推薦自己的部下諾敏擔任山西巡府,結果由諾敏導演的追繳庫銀舞弊案發生,事後為了減輕自己利益的損失,又暗中恐嚇圖裡琛不要嚴格追查;京城科考,隆科多兒子與考生髮生衝突,就私下舉報企圖取消當事考生功名;看見年羹堯不斷建立功勳,就去過繼年羹堯的兒子建立聯合勢力。。。這些舉動實際上已經引起了雍正極大的不滿,只是暫時因為利益需要,還沒到與隆科多完全撕破臉的地步,因此隆科多仍然身居高位。

但隨著諾敏被處斬,科考舉報被雍正否決並口頭批示隆科多管的太多,以及年羹堯的落馬,種種跡象表明隆科多的位置雖然沒有變動,但他在雍正心中的地位已經開始變化,未來被打壓限制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已,尤其是以後推行的新政改革,讓龐大的佟氏家族損失慘重,作為佟氏家族最高代理人的隆科多,在家族利益受損的這一環節也自然要考慮自己是否重新需要佔隊。

在這樣的背景下,扶植新的代理人重新找靠山的念頭自然就產生了。


遼寧資深球迷


就電視劇本身來講,不摻雜真實歷史,隆科多至少有以下幾種考慮才答應了老八胤禩的關於八王議政的合謀。

一、隆科多與雍正格格不入。隆科多是擁立雍正的功臣,但是他擁立雍正並不是他看好這個主子,更多的是為他們佟家著想,在這點上,他繼承了他六叔的作用,成為佟家的頂樑柱,他的選擇必須考慮到整個佟家的利益。



但實際上,隆科多並非能做雍正的賢臣。雍正對於執政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尤其對於刷新吏治,更是不遺餘力,一絲一毫馬虎眼也不會打。而隆科多是被打壓很多年的這麼一個主,多年來生活的窘迫,讓他對財富有著常人都難以理解的執著追求,登上高位以後,他斂財的手段和方式觸目驚心,從山西官員對他的賄賂和他家裡管家的賬本以及兒子的奢靡就可窺見一斑。


所以他對雍正這個皇帝並不是很滿意,也害怕哪天自己這點功勞用完了,遭到這個刻薄的主子的清算,這使他整日生活在命懸一線的壓力之下,八爺要推翻雍正,可以說正符合隆科多的心理。

二、年羹堯的死對隆科多也是觸動。可以這樣說,年羹堯和隆科多是雍正上位的內外兩個重要的擁立之臣,並且都是有軍權的武將。年羹堯西北立了大功,飛揚跋扈,包括隆科多在內的群臣都看不慣。



但是有個細節也許大家沒有注意到,那就是封賞年羹堯的大典上,隆科多卻將年羹堯的兒子過繼給自己,還在宗人府造冊,改名隆德助。很多人都不清楚這是為啥,實際上,這是表明隆科多與年羹堯同是雍正信用的武將,兩家的結親就是給雍正看的,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便是如此。


但年羹堯被賜死了,雖然這事沒有波及到隆科多,但是殺雞駭猴,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還是清楚的,隆科多這時候更像是驚弓之鳥,他內心無時不希望雍正的倒臺。

三、八爺的實力。即便隆科多內心有反雍正的心思,但是以他的那點實力這隻能是痴心妄想。如果八爺以外的人去找他商量此事,他肯定會把此人扭送雍正那裡,明正典刑,如果是八爺,這事情就當別論了。



八爺胤禩素有賢名,忠於他的文臣武將遍佈朝野,只要是八爺想做倒雍正這件事,成功率還是有的,至少要比別人靠譜。這也是隆科多唯一能信的過的人,八爺去找他商量倒雍正的事,讓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壓抑的陰霾一掃而空,他答應了配合八爺的行動。


四、繼位人的更加可怕。其實不說也好,秘密立儲也罷,大家都知道雍正立的那個儲君是誰!就是曾在山東辦差,一口氣殺了幾十名省級官員的寶親王弘曆!這是康熙時代就大放異彩的一個主。現在長大,並沒有江郎才盡,而是向著賢君一類闊步前行,殺的就是貪官。

如果想保持富貴,保持對財富的追求,就必須把弘曆拉下神壇,否則自己不死在雍正手上,也會死在弘曆手上,而弘曆是唯一能把雍正新政維護下去的人,就更可怕了!但是他哥哥弘時便不同,弘時自己都是個極不乾淨的主(科場舞弊案主謀),他要是上臺了,自己自然無憂,所以在答應八爺的同時,他著重點出了讓弘時繼位這個條件的重要性。



綜合以上四點,基本再現了電視劇對隆科多在雍正朝的整體內心世界,那麼他同意老八一起倒雍正就不足為奇了。

感謝您的閱覽,喜歡本蛇回答的請記得點贊和關注哦!


史書上冬眠的蛇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個出場不多,卻至關重要的人物,他便是隆科多,在康熙雍正時期兩場最為重要的政變中,都充斥著他的身影。

九子奪嫡之爭與八王逼宮中隆科多的重要性

在《雍正王朝》中,有兩場至關重要的,影響朝中格局的政變,分別是九子奪嫡之爭中的康熙傳位與末期的八王逼宮,而在這兩場政變中,隆科多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康熙傳位

康熙駕崩前,命隆科多為九門提督,掌管著整個北京城的安保工作,要知道在這個時候,這個位置可是重中之重,因為這時只有隆科多行為不受限,而無論你是皇子還是巨官,想要有所動作都要在隆科多的允許下才可以施展,因此誇張點說,此時在眾多皇子之中,隆科多保誰,誰便會多了三層的勝率。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隆科多最後選擇了皇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也因此,在雍正繼位之初,對隆科多無比的信任,隆科多也因護駕有功,風光無限,位高權重。



二、八王逼宮

《雍正王朝》中,第二場政變便是八王逼宮,而此時的隆科多已經投入到了老八的陣營,與老八聯合關外的眾多王爺,對雍正進行逼宮。以恢復八王議政為名,搶奪雍正的實權,從而逼迫雍正下臺,再推舉雍正的兒子弘時登基,以此來達到自己陣營的政治目的。但是結果最後卻是被老十三所化解,八爺一黨徹底的被清除,隆科多也因此而身死。


朝中重臣隆科多為何要背叛已是皇帝的雍正而去幫助八王爺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有疑問,扶持雍正繼位的大功臣,權傾朝野的重臣隆科多為什麼要背叛雍正呢,他又能得到什麼呢?下面我們從雍正繼位後發生的幾件事來分析一下。

一、諾敏一案

雍正當了太多年的王爺,早已對整個國家判斷的極為準確,雍正也一個有所作為的心,因此雍正一上臺便大刀闊斧的準備大幹一場。而要做成一個事業,必然要先從一小方面開刀而,雍正的開刀對象就是山西的虧空案。


就在這是隆科多出面了,為雍正介紹了一個人,他便是諾敏,隆科多極力的保證,此人定能辦好此差事,雍正見此,那便用此人吧。但是最後的結果是諾敏不僅僅沒用辦好這個差事,反而犯了欺君之罪,被雍正殺了頭。此事雖然隆科多沒有直接的犯什麼大錯,但是此事的結果也令隆科多很是尷尬,雍正也很是埋怨隆科多。

二、劉墨林一事

雍正為了尋找人才,開榜納賢,其中有一個考生叫做劉墨林,在開榜前劉墨林與眾多考生一起來到青樓裡找樂子放鬆,而此時卻遇到了隆科多的大公子,並且與其爭風吃醋。事後,隆科多知道了此事,就以考生生活作風問題而不錄用,但是雍正知道了此事後卻絲毫沒有追究,反而覺得劉墨林是可用之才,直接給了他一個探花,這個行為讓隆科多很是尷尬,有些下不來臺,也因此內心對雍正多少有了些埋怨。


三、雍正的新政

雍正上臺後,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而隆科多卻是守舊派,因此雍正的很多的新政都觸及到了隆科多的利益,因此,長久以往二人的矛盾日漸加深,雍正也有逐漸的將其排斥在外的意圖,起初雍正身邊的核心人物是四人,分別是雍正、十三爺、張廷玉、隆科多,而在後來卻僅剩雍正、十三爺、張廷玉,隆科多逐漸的被排除在外,變得可有可無。

因此,曾經身處權力最中心,體驗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隆科多對此很是不服,於是隆科多想盡辦法,想要再重新回來權力的巔峰,他的辦法就是幫助八爺党進行逼宮,扶持皇子弘時上位,自己再次成為開國功臣,成為新皇弘時身邊的核心人物。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不喜歡吃白菜


《雍正王朝》中的隆科多,在康熙皇帝臨終之前委以了重任,不僅將其提拔成為了上書房大臣,躋身內閣,更是將宣讀遺詔的重要職責交付於他,而這其中除了康熙與隆科多之間親情的牽絆,留給張廷玉的那兩道聖旨,更是成為了制衡隆科多的工具。

在驚心動魄的“奪嫡之夜”,隆科多的表現也沒有讓康熙皇帝失望,儘管面對“八爺黨”眾位皇子們的不斷拉攏,儘管自己又是手握京城衛戍的關鍵力量,但是隆科多依然恪盡職守的完成了康熙的囑託,扶保雍正,進而成為了雍正能夠順利登上皇位的重要功臣。也正是因為如此,雍正朝初年,雍正皇帝對於隆科多還是給予了足夠的信任與器重,不僅遵照康熙的旨意將其委以重任,在成立軍機處的時候,也將其安排在內。

然而,就是受到如此器重,並且位高權重的隆科多,竟然在“八爺黨逼宮”事件中,成為了八阿哥胤禩等人的重要幫兇,利用自己的職權接管了皇宮內外的防禦,讓雍正失去了最後一道防衛屏障,更是將雍正拖入了不利的境地。

只是最終,十三阿哥胤祥拖著病體,重新奪回了豐臺大營的兵權,這才幫助雍正解決了這場政治危機,而伴隨著八爺黨的倒臺,隆科多也迎來了自己政治生命的終結。


事實上,隆科多對於雍正的“背叛”,看似偶然,實則是一種必然。

前文中也說道了,隆科多作為扶保雍正順利登基的大功臣,受到了雍正皇帝的器重,但是隆科多在雍正朝的表現卻是不盡如人意的。

首先,就是薦人不當,而他向雍正推薦的人正是諾敏。

雍正登基之後,想要儘快解決國庫虧空的問題以解決當前朝廷的燃眉之急,畢竟,這對於雍正來說是一樁“舊恥”,早在康熙朝時期,這就是雍正想要完成但是未能完成的事情,自己也在此事上跌了跟頭,受到了康熙皇帝的處罰,於是對於此雍正是高度的重視。在這樣的情況下,隆科多向雍正舉薦的諾敏出任山西巡撫,並將山西作為清理戶部欠款的試點。

然而這個諾敏雖然是個清官不貪財,但是貪的卻是名。諾敏用向山西的富商借錢的方式,僅用半年時間就填補了此前幾十年的虧空,令朝野上下頗為震驚,雍正皇帝更是欣喜至極,於是將“天下第一巡撫”的匾額送給了諾敏。

只不過,伴隨著田文鏡在李衛和鄔思道的幫助下,與圖裡琛聯手揭開了“山西藩庫弊案”的內幕,諾敏也因此倒臺。

而作為諾敏的舉薦人,隆科多沒有做到知人善任,必然是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再加上朝中官員藉著“維護隆中堂的顏面”為由,力保諾敏,這就更增加了雍正對於隆科多的反感和厭惡。

其次,隆科多治家不嚴。

此時的隆科多可以說是被自己的大兒子隆大公子結結實實的給“坑”了一把。

隆大公子仗著自己父親隆科多的威名,喝花酒、逛青樓,花錢大手大腳,甚至還與考生劉墨林為了爭奪青樓女子而爭風吃醋,弄得滿城風雨,成為笑柄。更有甚者,與十三阿哥胤祥的手下發生了直接的衝突。

而最讓雍正氣憤的是,朝中的大臣為了討好隆科多,竟然想要以此取消劉墨林的功名,這就就更加讓雍正對於隆科多不滿。

再次,就是隆科多的辦事能力上,相較於其他內閣大臣,確實有些差距。

前文中說的選才薦才的能力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同時在朝堂的會議和探討中,隆科多既沒有像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那樣的真知灼見,也沒有如同張廷玉、馬齊這樣老臣的沉穩與全面,往往是處於隨聲附和的局面,可以說在政見上的表現確實是乏善可陳。

而在隆科多表現平淡,愈發對不起上書房大臣的頭銜的同時,他的地位也開始變得尷尬起來,原因就在於一批新進官員的崛起。

雍正為了推行新政,除了重用康熙朝時期遺留的官員外,還培養了一大批對自己忠心耿耿,唯命是從,且絕對服從支持他推行新政的官員。這其中包括了雍正在潛邸時的舊人,包括了李衛、田文鏡等,也包括了在雍正朝通過科舉新進的官員,包括王文昭、尹繼善、劉墨林等人。雍正在科舉場上為王文昭掌燈,力排眾議破格錄取劉墨林,尹繼善考中探花沒有幾年就做到了一省的藩臺,田文鏡、李衛更是成為了一介封疆大吏,這都體現了雍正對於他們的器重。

也正是由於雍正對於這些官員的重用,不僅威脅到的是隆科多的地位,同時也讓隆科多產生了深深的危機之感,而隆科多參與“八爺黨逼宮”也是為了能夠保存自己的權勢地位。

所以,面對雍正對於自己愈發的不滿,同時又在培養器重其他官員的情況下,隆科多如此鋌而走險的行為,也就成為了必然。


而讓隆科多如此行事,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佟國維的離世。

在此之前,隆科多的每一次重要的決策或者行動開始前,佟國維都要為隆科多進行謀劃和預演。

當隆科多想要參與到“九子奪嫡”之中的時候,是佟國維喝止了隆科多的想法,並將他按在了理藩院,遠離了這場政治風波。

當隆科多有機會獲得更好的官位的時候,又是佟國維用“苦肉計”的方式,讓隆科多告發自己,使得其能夠更加名正言順的做到九門提督的位置。

也正是當隆科多在康熙彌留之際選擇站隊的迷茫時刻,又是佟國維告誡隆科多站在康熙一邊,擁護康熙選定的新君,這才讓隆科多有了雍正朝時期顯赫的權勢地位。

然而,失去了佟國維支持和指點的隆科多,也就如同沒有風帆的小船,既沒有的前進的動力,也沒有了對方向的把控,於是最終才犯下了如此的大錯,遺憾終身,也辜負了佟國維的期望和重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