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这位太监不经意间创了“记录”!赵高自叹不如,魏忠贤甘拜下风

太监干政乱国,古即有之。秦朝时就有赵高指鹿为马,权倾朝野,手操废立大权,逼杀秦二世,另立秦王子婴;明朝时又有魏忠贤独揽大权,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忠贤,而不知有皇上”。然而北魏时则出现了一位更加不可一世的宦官,其在一年内连杀两位皇帝一位王爷,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弑杀两位皇帝,第一个封王的宦官,创了史上记录。

这位创纪录的宦官名叫宗爱。宗爱出身低微,早期经历史书上语焉不详,只知他因犯罪而遭阉割,入宫当了宦官。刚开始只是一个负责做些杂事的低级宦官,后因做事周密、做人机灵在因缘际会下得到了太武帝拓跋焘的赏识,很快就被提拔升为了中常侍,深得太武帝宠信。正平元年(451年)正月,太武帝在瓜步长江边颁赏群臣,宗爱被封为了秦郡公。

这位太监不经意间创了“记录”!赵高自叹不如,魏忠贤甘拜下风

在太武帝南征刘宋时,太子拓跋晃被留平城监国摄政。太子为政精明且嫉恶如仇,宗爱平时又依恃宠信多有不法行为,因此拓跋晃对宗爱多有愤恨不满。拓跋晃的亲信给事中仇尼道盛、侍郎任平成两人又握有纠察弹劾的权力,宗爱和他们也有嫌隙。因此宗爱时常担恐太子党们先向他下手,于是便在太武帝前先行诬告仇尼道盛、任平成两人有“不轨”之心,太武帝大怒,将抽仇尼道盛两人斩首,东宫部属因此被牵连获罪的众多。

宗爱见已得罪太子,索性将矛头直指拓跋晃本人,时常在太武帝前进谗。太武帝因此常常斥责太子,拓跋晃极其忧恐、寝食难安,不久就“以忧卒”了。太武帝逼死太子后,逐渐了解到太子并无犯法,又常常后悔,性情变得喜怒无常。宗爱担心太武帝会把逼死太子之事怪罪到自己头上,于是便趁着太武帝酒醉之际,杀死了太武帝。

这位太监不经意间创了“记录”!赵高自叹不如,魏忠贤甘拜下风

由于宗爱颇有权势,群臣们对太武帝之死也不敢深究,只是在究竟是立拓跋晃子拓跋濬为帝,还是立东平王拓跋翰为帝上展开争论。宗爱由于和拓跋晃之死离不开关系,自然不敢让拓跋濬继位,和拓跋翰平时也不和睦,因此也不想立。于是就先派人杀害了拓跋翰,并把反对的群臣也一并清洗,另拥立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南安王拓跋余为帝。

拓跋余登基后,出于对宗爱的感激,任命他为太师、大司马、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兼任中秘书,让他身居宰相高位,总管三省政务,一时间权势无人能及。但不久拓跋余就发现宗爱专权跋扈,自己的权力逐渐被架空了,遂开始有意的削弱宗爱权力,这引起了宗爱的不满和震怒。于是利用拓跋余祭祀宗庙、守备松弛之际,派人杀死了拓跋余。这时离拓跋余即位还不到7个月。不到一年内,连杀两位皇帝一位王爷,宗爱由此创造了宦官专权擅政的“记录”!

这位太监不经意间创了“记录”!赵高自叹不如,魏忠贤甘拜下风

拓跋余死后,殿中尚书长孙渴候与尚书陆丽立即采取行动,拥立拓跋濬为帝,是为文成帝。文成帝即位后,立即派刘尼统帅御林军逮捕宗爱及其党羽,并动用五刑,灭其三族。权势熏天的一代宦官,最终身死族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