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畫事君說

淺 顯 有 趣 的 深 度 藝 術 美 學 幹 貨


我們這個時代,已經沒有多少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人物了。

不信你回想一下,提到“中國文人”,你腦海中回想起來的都是哪些名字?

是狂放不羈的竹林七賢?萬古流傳的李杜詩篇?還是灑脫豪放的東坡居士?

狂妄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清新如“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

飽含思慮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及時行樂如“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這樣的文采風流,現在別說寫出來,在這個永遠完不成KPI的時代,在這個被快手和抖音佔據的泛娛樂時代,還有多少人會專門閒來讀一讀?

文化的淪喪,總讓我們禁不住去回望從前,想回到那個“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的時代。

《中國詩詞大會》的火爆,就印證了人們渴望迴歸傳統文化生活的精神需求。雖說解讀詩詞的方式仍然非常娛樂化。

“新中式傢俱”的流行,也是為了滿足大家在這方面的物質需求。

然而現在實在有太多人,住在擺滿中式傢俱的房子裡,詩書畫印樣樣不精通,假裝詩情畫意歲月靜好的朋友圈倒是沒少發,點贊數比到底是不是真有文化重要多了。

我們呼喚傳統文化生活的迴歸,卻很少有人知道傳統文化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

1940年代出生的董橋和趙珩兩位老先生,是如今能夠帶領我們回到過去的中國當代文人的代表。

董橋與趙珩,一位76歲,一位70歲,生於同一時代,卻因為一南一北,經歷的人生軌跡也大不相同,聽他們講著各種南北往事,一幕一幕,就如同老電影般精彩而富有質感,讓我們能夠窺見中國當代文化人物的精神和風骨。

有鑑於此,我們民國畫事與松蔭藝術合作,聯合為董橋和趙珩先生舉辦線上展覽《南北往事》,希望用書畫文字的方式,為大家呈現他們的人生經歷。

本期的作品都可以銷售,這是董橋獨家代理提供的參展作品,董橋本人會參加開幕式,真品保障。2017年董橋一張橫匾書“舊香”二字,拍出近11萬元的高價,而在香港嘉德五週年的慈善拍賣上,董橋書法更是拍出20多萬港幣的高價。2017年四月,董橋在蘇富比空間的展覽尚未開展就銷售80%,可見市場的認可程度,相比之下,我們提供的這些作品價格,是要用搶的才合理。


董橋:一生眷戀舊時月色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董橋先生

董橋先生,是當代為數不多的“真正古到骨子裡的文人”。你讀他的文字,滿是舊時風物,文人逸事,閒情雅物。這不是他故作矯情,而是他就在這樣的傳統文化環境中成長起來。

董橋自稱文化移民,他祖籍福建,生於印尼,17歲踏上臺灣的土地,後來在英國、香港工作生活,一生輾轉,董橋始終抱著遊子的心態,眷戀著舊時月色。

別的男孩子小時候,趁父母不在家,不是自己偷偷溜出去瘋跑瘋鬧,就是把家裡折騰得天翻地覆,但董橋說“小時候,父親一出門,我總是偷偷翻遍櫥裡的舊書和藏畫。宋代花鳥、明人山水、清朝碑帖,自忖都可以閉著眼睛臨出來。”

被舊書畫浸潤著長大的董橋,如同一卷溫雅雋細的宣紙,紋理之中都散發著古意。

到現在,董橋老先生寫文章還用稿紙,用筆將方格子一個一個填滿,再逐字逐句修改。

不僅文字清新雅緻,他的書法也沉靜內斂,一筆一劃,認認真真,從不怠慢,讓看得人也慢慢靜下心來,如沐微雨春風。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董橋

節錄《清白家風》

陳如冬畫箋

46x20cm

紙本水墨 紙本設色

2018

松蔭藝術的潘敦先生,去過董橋先生家裡,所見皆是古韻:

“飯後顧小姐硬要我們都上研香樓喝咖啡,送了我一把吳湖帆山水成扇,背面是葉遐庵的行書。”

——節選自 董橋 “研香樓”,《從前》

董府那件明代黃花梨畫箱真漂亮,紋理柔美,包漿柔潤,董先生會養木器,每天用乾布輕輕擦一遍,隔幾個月上一層薄蠟,英國的老牌子,市面上找不到了。

畫箱裡藏的那些扇子我都看過,記得有張大千,有齊白石,有周煉霞,不記得有吳湖帆葉遐庵,最喜歡的那件是定遠齋舊藏的伊秉綬墨梅,“一枝乍放雪初晴,不負明月有幾人。”

那陣子南來香港的遺老遺少遺孀遺孤散出來的骨董字畫真多,晉唐寶帖宋元名繪最貴,北京派專人撥專款收購,明清雜玩民國故紙更多,荷里活道摩羅上街的冷攤裡隨處可見,便宜極了。

有一年董老太爺到香港小住,小董先生陪著老董先生逛遍了上環中環相熟的骨董鋪,三百港幣買豐子愷,六百港幣買李叔同,八百港幣買到陸小曼,附送翁瑞午,顏文樑畫的復興公園是油畫,明信片那麼大小也比國畫金貴,一千二百塊成交!

去年董先生翻出幾十件壓箱底的陳年舊藏交給譚然拍賣,近現代名家小品居多,起拍價訂的很低,他說當初買的隨意,太便宜也就不留意真假,其實我們今天說的近現代在六十年代還是當代,哪來的假貨?

董橋雕琢文字,熱愛書畫,追求古意的同時,他心裡也有一把尺:

“溥先生說:‘做人第一,讀書第二,書畫只是遊藝,我們不能捨本而求末。’”

——節選自 董橋 “憶王孫”,《夜望》

大稻埕下車,十二月淡水河邊沒下雨也沒太陽,些許涼意,從民生西路轉進迪化街,過南京西路是塔城街,穿過郵政總局門前的廣場我終於找到博愛路。

張桉說他看董先生的書最留意老師在何處得寶,到哪裡撿漏,博愛路上的臺陽畫廊是福地,煉出不少仙丹!

門面不大,店堂很深,新舊雜陳,一張半尺大小的溥心畬畫兩棵松樹,題了上款,老闆鄭先生說那是冊頁中的一開,另有五頁尺寸一樣,上款相同,都是渡海小名家的小品,不拆開單賣,我悄悄問了價錢,太貴,沒要。溥心畬畫的松樹我早有了,這兩年聽董先生的教誨我更留意舊王孫楷書行書的墨跡,我猜董先生買溥儒、買胡適、買俞平伯、買張充和看重的是字裡字外的人格和學問,讀書人有了這兩樣寫出來的字怎麼看都舒心,都安靜。

董先生自己的字也一樣,有人崇拜,也有人說那不是書法,我不意外,我知道董先生更不會在意,就好像從前有人勸“你一定要讀董橋”,也有人勸“你一定不要讀董橋”,看明白董先生文章裡傲慢的清愁,自然會珍惜他花箋上情懷的筆墨,“做人第一,讀書第二”,記住溥先生的話,我們才不會走偏,才不會捨本求末。

趙珩:老北京的“城會玩”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先生

而北京人趙珩,則是文人裡的“任性遊俠”。

趙珩先生出身名門,曾祖父趙爾豐清末曾任署理四川總督兼駐藏大臣,曾伯祖趙爾巽民國期間曾任清史館館長,領修過《清史稿》。

父親在中華書局加班點校《二十四史》時,他就一個人溜到父親的大書房裡,挑書架上自己喜歡的書來讀。

雖然經史子集沒少讀,《論語》《古文觀止》也是張口就能背誦,但趙珩一直覺得自己讀書算不上很用功,也一直沒有什麼讀書計劃,或者想成為什麼“家”。

他從小在故紙堆中長大,讀書對他來說就是享受,好玩。

“好玩”這個詞,一直貫穿於趙珩的人生。

自古中國文人除了吟風弄月,懷古追思之外,文人情趣也是必不可少。

像王世襄先生一樣,趙珩在老北京長大,是老一輩“城會玩”的典範。

書畫碑帖,梨園戲曲,美食風俗,無論你跟他聊什麼,他都能頭頭是道,而且是內行的門道。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節錄《彀外譚屑》舊夜-叫賣

陳如冬畫箋

20x46cm

紙本水墨紙本設色

2018

淵博的學識,不僅是從父親書架上得來,更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潘敦聽趙珩先生講,他年輕時,正趕上文革學生“大串聯”,他從學校弄了張串聯證明,就一個人遊山玩水去了:

“所以串聯的時候,我從學校弄了張串聯證明,一個人遊山玩水去了。”

--趙珩 “談襄平趙家”,《百年斯文》

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蒸騰歲月裡萬馬齊喑,莫說秦淮,大江南北的笙歌都成了絕響。一九六六年十八歲的趙珩先生唸完高一,學校不再開課,驚天動地的政治運動他不喜歡也不在意,暗地裡不用再學三角、不用再學代數的慶幸還是有的。別人串聯成群結隊浩浩蕩蕩,趙先生卻單槍匹馬江湖獨闖,十一月頭上先赴泰安,登泰山,看日出,接著到濟南,再遊蘇州,從蘇州去杭州趙先生棄車搭船,為的是夜半經過寒山寺外聽一聽前朝的鐘聲,可惜那條船不是客船,又髒又破,幾位鄉下孃姨趕著一船的雞鴨,雞鳴鴨噪,馬達隆隆,霜天漁火,對愁不眠。拱宸橋碼頭上岸,到杭州大學借宿,身上的盤纏只剩下一角五分,學校的食堂裡糙米飯白蘿蔔免費,趙先生拍電報回家請款,兩天後四十元人民幣電匯到學校的郵局,趙先生取了錢先上樓外樓點一尾西湖醋魚打打牙祭。吃完飯,遊湖的雅興忽起,西湖邊的碼頭那時候系舟不少,遊客寥寥,冷清的要命,趙先生僱了一條木舟,船孃盪開槳去,十一月的西湖沒有下雪,卻一樣是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輕舟一介,舟中人兩三粒,那麼的設身處地,那麼的不合時宜。

趙珩後來寫了很多書,《老饕漫筆》《舊時風物》裡,不僅有各式各樣讓人食指大動的美食,尺牘書香、文玩雅趣、老北京的眾生百態,也盡在其中。

大概因為常年研究食材與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組合,他筆下的文化,也有了一種煙火家常的滋味。

“每到夏天,馮奇總愛烙些家常餅,那餅烙的又酥又軟,色澤金黃,不用說吃,就是聞聞,也讓人流口水。”

——節選自 趙珩 “家廚漫憶”,《老饕漫筆》

聊天聊到六點半,房裡的電話鈴響了一聲,沒響第二聲,趙先生說那不是真有電話,是樓下餐廳通知開飯的暗號,北京城東面那幢老公寓的四樓是趙先生的住所,三樓另有一個套間是廚房,也是餐廳,還住著趙家的保姆。

這半年多我上趙府三、四次,每次都蒙趙先生殷勤留飯,最近那回是元宵節後,趙先生說過完年油水太重,不如請我吃些“粗食”,趙家保姆自己做的春餅,先烙後蒸,桌上八九個碟子,燻雞、醬肉、黃瓜條、攤雞蛋、炒菠菜、炒掐菜、肉末粉絲、肉絲韭菜,再配上自制麵醬,六寸碟大小的春餅裡每樣菜都要放一點,包得緊實,才圓滿,才富貴。

那天譚然也在,那麼紮實的春餅我包了四個他包了五個,吃完趙先生再賞每人一碗自家手工湯圓,“那樣才落胃!”我記得《老饕漫筆》裡趙先生說他從出生一直到十四五歲,家裡陸續用過四位家廚,擅長淮揚菜的許文濤,會做日本飯的馮奇,如今趙府上下好幾道看家菜點都是當年大師傅的真傳。

《老饕漫筆》那本書二零零一年七月我買到第一版卻一直沒看,去年正月聽陸灝重提,找出來一氣讀完,早知道讀完書才有緣坐上趙府的餐桌,我一定不等十六年那麼久遠!

除了以上文字,大家還可通過董橋與趙珩先生的書畫,進一步瞭解他們。

下面為大家奉上本次《南北往事》線上展覽的作品。

董橋作品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董橋

節錄《保住那一發青山》

陳如冬畫箋

20x46cm

紙本水墨 紙本設色

2018

“一九六零年夏天,興安丸郵輪開抵基隆港的時候天色灰濛,細雨霏霏......”

——節選自 董橋 “國民黨往事只能回味”,《保住那一發青山》

從雅加達到臺北,搭船要九天八夜,中間停新加坡,停西貢,停香港,郵輪需要補給,水手可以尋歡,旅客不許上岸。一九六零年代在鐵幕和對抗中徐徐登場,南洋那邊幾個國家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剛剛塵埃落定,老歐洲夕陽西下的餘暉還來不及映紅天邊幾朵晚霞,反華排華的烏雲又夾風帶雨滾滾而來,轉眼間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老人家捨不得那一份賺來的家當借來的鄉愁,欲走還留,結局慘淡的很多;年輕人沒那些負累,收拾行囊投奔祖國,船票上的目的地無非是紅色的大陸,藍色的島嶼,命運自此成了輪盤臺上的賭注。

十八歲的董橋先生那年九月在基隆上岸,到板橋投宿,那板橋在臺北郊外不在秦淮河畔,在芭蕉影裡不在楊柳煙中,時而有雄壯的軍樂,聽不見曼妙的笙歌。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董橋

節錄《從前》

陳如冬畫箋

20x46cm

紙本水墨 紙本設色

2018

“石初先生輾轉知道了我的境遇,有一天約我到蓮香樓喝早茶,是農曆臘月,天剛亮......”

——節選自 董橋 “南山雨”,《從前》

正月初十那天我飛去香港,第二天一早先到荷里活道上的文武廟進香,吃過午飯再上半山給董先生拜年,陪他寫字,喝茶。

七點半到威靈頓街上的“鏞記”晚餐,六、七十年的老餐廳了,近年彷彿又煥發些容光,燒鵝、油雞、雲吞都出色,一道清湯牛腩更是入口驚豔,董先生一邊勸我多吃菜,一邊和我聊些書裡書外的往事。

我想起威靈頓街那頭比”鏞記”還要老的“蓮香樓”,想起《南山雨》裡請董先生喝茶,送他詩抄的石初先生。

董先生說他剛來香港的那兩年很辛苦,工作不好找,中國人在英國人的地盤上靠英文吃飯更難,文章裡十拿九穩又失之交臂的差事其實是到《讀者文摘》中文版應徵編輯,連過三關,學歷資歷都夠了,最後還是總編輯林太乙把他擋在門外,那是林語堂先生的女公子,林二小姐問董先生是否和那時流寓香港的作家徐訏相熟,董先生不明就裡,點頭說是,二小姐臉色一沉,打幾句官腔,起身送客。

一頭霧水的董先生經人指點才知道他是為上一代的江湖恩怨埋單,當年徐訏和林語堂在上海打過筆墨官司,很是糾纏。

又過了二十多年,董先生還是進了《讀者文摘》,這回林太乙不是面試官是推薦人,推薦董先生補自己的缺,客氣的很。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董橋

節錄《從前》

陳如冬畫箋

20x46cm

紙本水墨 紙本設色

2018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董橋

節錄《故事》

陳如冬畫箋

20x46cm

紙本水墨 紙本設色

2018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董橋

節錄《從前》

陳如冬畫箋

20x46cm

紙本水墨 紙本設色

2018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董橋

珍重

24x55cm

灑金蠟箋

2017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董橋

佳且吉兮

18x58cm

灑金蠟箋

2018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董橋

庭桂香中無一事

20x68cm

灑金蠟箋

2018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董橋

只有青山無古今

18x69cm

灑金蠟箋

2018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董橋

南山雨

陳如冬畫箋

25x67cm

紙本水墨 紙本設色

2018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董橋

海棠開後燕子來時黃昏庭院 紅粉墻頭鞦韆影裡臨水人家

83x12cmx2

灑金蠟箋

2018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董橋

明月也知千里共 夕陽親送六朝來

68x13cmx2

灑金蠟箋

2018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董橋

微雨池塘見 好風襟袖知

陳如冬畫箋

103x16cmx2

紙本水墨 紙本設色

2017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董橋

錄唐寅《尋花》

顧靜畫箋

32x19cm

絹本水墨 絹本設色

2018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董橋

《這一代的事》

85x20cm

絹本水墨

2017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董橋

節錄《這一代的事》說品味

85x20cm

絹本水墨

2017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董橋

錄賀鑄《青玉案》

陳如冬畫箋

75x17cm

灑金蠟箋

2018

趙珩作品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雪夜故人來

16x57cm

灑金蠟箋

2018

“晚飯後,我請他看了一些我家舊藏的書畫碑帖,記得那天晚上朱先生非常高興。”

——節選自 趙珩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懷念朱家溍先生”,《逝者如斯》

書房兼做客廳,南窗靠著陽臺,窗下襬一張紅木書桌,書桌內外各有一張椅子,看東西的時候趙先生總請人坐在書桌的裡面,自己則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側身從背後靠牆的疊架箱櫃裡一件件取出家藏的寶貝。

“那天朱先生就坐在這兒。”趙先生指著我坐的椅子,趙府的宋拓歐陽詢《九成宮》朱家溍先生一定看過,聽說和故宮那件北宋早年的“李祺本”不相上下;還有董其昌季子董祖源的山水冊頁,那是萬曆四十四年董家松江大宅劫後餘生的孤品,趙先生的祖父叔彥公偶爾得之,題了長跋,我見過那段跋文的相片,相片上叔彥公的小楷骨勻肌潤,像是顏真卿《麻姑仙壇記》的底子。

朱家和趙家的祖上在清代都是名宦,朱先生長趙先生三十多歲,算是世伯。

趙先生說他和朱先生相交近二十年最佩服朱先生的為人,永遠是謙謙君子,永遠的從容氣度,“他總是把自己的心捧得高高的”。這樣的評價我聽董先生也說過,八十年代中朱家溍和王世襄同遊香港,董先生陪他們吃飯,也請二位到家中做客,聊到故宮生涯,朱先生說:“我大半輩子耗在了故宮!”一個“耗”字,自得自適,也帶點自嘲。

趙先生書裡說二零零三年朱先生查出肺癌住在北京三零五醫院,醫院的樓道很長,最東頭的窗戶可以俯瞰故宮和北海,朱先生常坐著輪椅請護士推他到東窗下,久久佇望故宮,那年秋天,朱先生在醫院走了。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清芬雅韻

16x51cm

灑金蠟箋

2018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高文典冊玄義 醇酒金樽美食

67x14cm

灑金蠟箋

2017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備幾箇時蔬常菜 邀來些舊雨相知

66x13cm

灑金蠟箋

2017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懸嚴千尺俯看一江煙雨 危堐百尺仰觀萬傾雲天

67x10cm

紙本水墨

2017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月寮煙閣標清興 文府書城縱古今

66x13cm

灑金蠟箋

2017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晴久未嘗雷後菌 春歸才試雨前茶

66x13cm

灑金蠟箋

2017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錄楊敬亭《都門雜詠》二則並跋

28x15.5cm

紙本水墨

2017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錄舊作七絕(三)並跋

28x16cm

紙本水墨

2017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錄俞陛雲 詩並跋

28x15.5cm

紙本水墨

2017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錄黃庭堅《滿庭芳》並跋

28x16cm

紙本水墨

2017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錄辛棄疾《摸魚兒》

28x18cm

紙本水墨

2017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錄邱逢甲《香港書懷》二首

28x15cm

紙本水墨

2018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錄《棗花軒詩稿》 中詩《鴻雁》並跋

28x16cm

紙本水墨

2017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錄《棗花軒詩稿》中詩《燕語》並跋

28x16cm

紙本水墨

2017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錄李振聲《竹枝詞》二首並跋

30x18.5cm

灑金蠟箋

2017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錄張岱《西湖七月半》 (1)(2) (3)

32x75cm

紙本水墨

2017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節錄蘇軾《老饕賦》(1)(2)

27x34cm

紙本水墨

2017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節錄《舊時風物》圓明園被焚燒劫掠之後

陳如冬畫箋

20x46cm

紙本水墨 紙本設色

2018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節錄《宸垣識略》並跋

陳如冬畫箋

20x46cm

紙本水墨 紙本設色

2018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頤和園憶往之一

陳如冬畫箋

46x20cm

紙本水墨 紙本設色

2018

以下為已售作品

若喜歡可諮詢客服定製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董橋 南無阿彌陀佛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董橋 似水流年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錄舊作七絕(一)並跋

老電影般的南北往事,帶你看中國文人的似水流年|畫事

趙珩 錄晏幾道《臨江仙》

正文中所有藝術家作品均可出售

微信號:minguohuashi001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於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民國畫事更多精彩內容

這樣的老太太世間不會再有——張大千傳奇女弟子方召麐

畫出倫勃朗之後,人工智能會不會超越趙孟頫和王羲之?丨畫事

抽根菸冷靜一下,猜猜這幅達芬奇能賣多少億?丨畫事

看完這些不說人話的藝術評論,感覺說都不會話了丨畫事

他活了九十多歲,一心一意當了一輩子“花痴”|畫事

這兒有一片拍賣的藍海,最最適合撿漏!|畫事

魯迅筆下,阿Q打進尼姑庵沒搶到的宣德爐,有啥好?丨畫事

評論區留言,和畫事君聊天兒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