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空降古北水镇,撒贝宁李思思一日体验“匠心精神”

我可不是来游玩的

而是带着任务来的哦

空降古北水镇,撒贝宁李思思一日体验“匠心精神”

你看,咱有证的人(假装央视记者10秒)

再看看这摄像组的阵势

空降古北水镇,撒贝宁李思思一日体验“匠心精神”

这还只是其中一组

想必大家也猜到了

今天有大咖来咱密云古北水镇

空降古北水镇,撒贝宁李思思一日体验“匠心精神”

嗯嗯,没毛病,还真是明星来了

既然是明星

这几个人应该就不用介绍啦

你们自己看吧

空降古北水镇,撒贝宁李思思一日体验“匠心精神”

黄小蕾,撒贝宁,梁静

空降古北水镇,撒贝宁李思思一日体验“匠心精神”

刘语熙,李思思,程龄漫

空降古北水镇,撒贝宁李思思一日体验“匠心精神”

他们突然空降密云古北水镇

这是来做什么?

空降古北水镇,撒贝宁李思思一日体验“匠心精神”

原来,他们正在录制一档跨屏互动旅拍服务类节目《视界看中国》

《视界看中国》作为中国首档跨屏互动旅拍服务类节目,意在“用照片讲述城市故事,用镜头成像大美中国。”

《视界看中国》由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尼格买提分别带队,与各界成功人士组成三对三经典战队。节目以城市旅游为具体切口,用手机拍摄照片为分享主题。同时,采用跨屏互动为操作方式,运用融媒体思维掀起一场全民旅行拍照分享的狂潮,引导全民去发现美,创造美,分享美,用“照片”彰显大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提高全民视觉文化素养,助力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4月26日,节目第五站“中场特别篇”在北京密云区古北水镇开录,撒贝宁“开嗓”献声“皮影戏”,李思思挑战改刀“密云烧肉”秒变“切墩”;此外,在这座充满浪漫色彩的北方风情度假小镇上,作为队长的小撒和思思也将迎来专属赛制下的“特殊任务”,他们能否顺利完成?古北水镇“城市名片”又将花落谁家?

一言不合就“battle”

特殊任务花絮“糗照”曝光 开启回忆之旅

四期节目四段旅程,每一张照片背后都记录着不同的故事和感动,也见证着城市的今昔变迁。《视界看中国》秉承初心,以跨屏互动的操作方式,去引导全民发现美,创造美,分享美。本次录制地点选在具有北方风情的度假小镇——古北水镇,旨在以水镇风貌、民俗体验、文旅相融为切入点,在进行“手拍”创作的同时,增加两队相互PK的竞争感。此外,作为本季节目的“中场特别篇”,两队在拍摄城市名片的同时也将接受收集花絮“糗照”的“隐藏任务”。

空降古北水镇,撒贝宁李思思一日体验“匠心精神”

也就是说,本次录制中小撒和思思所在队伍将会有更多碰面的机会,双方除了要在“手拍”作品上下功夫,还要谨防对方一言不合就“battle”。

在此前节目中一直担任队长的小撒,在录制前就表示自己早已驾轻就熟,“赢定了”;而高颜值队长李思思也称“绝不认输”,尽管自己拍照技术欠佳,但有实力队友助攻,相信能拍摄出古北水镇最佳的“城市名片”,同时抢到更多花絮“糗照”,让小撒输得心服口服。

一场“时光之旅”即将展开。

空降古北水镇,撒贝宁李思思一日体验“匠心精神”

古北水镇“一日体验”

老手艺人十年如一日 匠心精神感动人心

古北水镇背靠中国最美、最险的司马台长城,坐拥鸳鸯湖水库;这里既有北方的山水,又有江南的烟雨,既有世代传承的手艺人,也有令人心驰神往的美食。面对本期任务主题“一日之体验”,小撒队和思思队将如何解题?

小撒在与网友们的互动中迅速锁定了关键词“手艺人”,在小撒看来,手艺人也是守艺人,必须找到与古北水镇相关的手工铺子。

“永顺染坊”作为古北水镇传统手工印染技艺的传承点,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小撒队顺利找到了永顺染房,并在丁子泉老师傅的帮助下亲手体验了一次扎染制作,同时也获得了本场录制的第一张花絮照片。

空降古北水镇,撒贝宁李思思一日体验“匠心精神”

空降古北水镇,撒贝宁李思思一日体验“匠心精神”

除了扎染工艺外,“皮影戏”也是古北水镇传统技艺的又一代表。古北水镇的皮影表演队在当地名气颇高,团长叫李海奎,54岁,已演了二十几年皮影戏。

在《视界看中国》第五站节目录制中,李海奎不仅向前来探寻传统技艺的小撒组介绍了皮影工艺,教授了简单的上色制作,还热情地邀请大家体验皮影戏的配音和操作。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有着“名嘴”之称的小撒能否把皮影戏的配音配好?且待节目播出时寻找答案。

而另一边的思思队则认为古北水镇有别于南方水乡的地方在于北方特色,寻找北方水镇的特色和北方手工艺的特点才是古北水镇的独特所在。

空降古北水镇,撒贝宁李思思一日体验“匠心精神”

空降古北水镇,撒贝宁李思思一日体验“匠心精神”

思思队继续循着任务线索来到建坤灯笼铺寻访“守艺人”,建坤灯笼铺的灯笼在古北水镇算的上“一绝”,做灯笼的师傅是个北方人,从小学习北方传统灯笼制作,曾为了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而四处奔波,直至几年前来到古北水镇,发现在这里可以把传统手艺教给各地的孩子、大人、甚至外国友人,这才使他重拾技艺传承的信心。

建坤灯笼铺里各式各样的手制灯笼激起了思思一行人的创作灵感,纷纷拿出手机取景拍摄,而灯笼师傅也不吝赐教,教授了关于传统灯笼架的制作技艺以及传统兔爷灯的灯笼面制作方法。在这里,思思“小姐姐”也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一张节目的花絮照片。

空降古北水镇,撒贝宁李思思一日体验“匠心精神”

空降古北水镇,撒贝宁李思思一日体验“匠心精神”

有美食更有情怀

撒贝宁化身“厨神”制作招牌菜 李思思刘语熙一展刀工

《视界看中国》第五站录制选择落地在北京密云区古北水镇,“美食”自然成了绕不开的话题。“水库鱼贴饼”和“三烧”作为当地美食的代表,当然逃不过小撒和思思的“火眼金睛”。在众网友的合力推荐下,小撒队决定前往目的地“英华客栈”一试招牌菜“水库鱼贴饼”;而李思思和刘语熙这对“吃货小姐妹”则瞄准了当地名菜“密云烧肉”;一场美食家PK一触即发!

英华客栈的房东张国利夫妇可谓是一对羡煞旁人的“模范夫妻”,幸福生活的背后,是他们风雨患难对“家”的坚守。

空降古北水镇,撒贝宁李思思一日体验“匠心精神”

“我们夫妻二人本来是周边的普通村民,16岁就开始学厨,一直东奔西跑四处打工,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一家人在一块儿。”张国利夫妇向前来“取经”的小撒队介绍,“在我们小的时候这一片儿就非常贫困,根本没想过要来这里。多亏了后来古北水镇的的建成,我们才有机会应聘上客栈的房东,加上还能炒上几个拿手菜,生活和工作的问题都迎刃而解!”而对于客栈里的菜品为何大受欢迎,张国利夫妇也透露出了自己的“法宝”:因为父母在老家务农,种了很多原生态的蔬菜,同时全家也经常一起去山上挖野菜,所以二人做的食物食材很新鲜,而野菜更为英华客栈的美食增添了几分特色。

小撒一行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为张国利夫妇的淳朴善良所打动;小撒更化身“厨神”表示要亲自上灶“偷师学艺”,挑战学做张国利师傅的这道招牌菜。

空降古北水镇,撒贝宁李思思一日体验“匠心精神”

相信“吃货”朋友都对“密云三烧”并不陌生,烧饼、烧肉、烧酒,那叫一个痛快!思思队经过商量后决定前往八旗会馆,向这里的主厨王福斌师傅请教这道密云烧肉的制作方法。烧肉虽小,学问却多;密云烧肉之所以能成为一道精品美食,离不开精细的制作工序和纯熟精妙的刀工,它要求每块肉必须切成9cm*9cm的烧肉块,手起刀落、分毫不差;而本次李思思就将挑战这“手上的真功夫”;面对主厨“用尺子精量”的严格考察,她能否顺利完成任务、获取更多花絮照片?

空降古北水镇,撒贝宁李思思一日体验“匠心精神”

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创作照片,思思也不忘与王师傅聊起他与这座小镇的缘分。在王福斌看来,一块小小的烧肉,所呈现的不仅是厨师对菜品的严格要求,更是对传统技艺心怀敬畏的态度;古北水镇不仅是自己奋斗的地方,也是自己的家之所在。“我学厨十几年了,虽然我来古北水镇这地儿时间不长,但在这里我成了家,也实现了当年做烧肉馆主厨的梦想,我很满意,觉得很幸福。”王福斌说。“这里的年轻人很有上进心,也迫使我也更加踏实、勤奋、努力,从基本的刀工练起,稳扎稳打,最后方能打磨出招牌菜色。”

空降古北水镇,撒贝宁李思思一日体验“匠心精神”

竞争依旧激烈

创新“手拍”助力精彩看点,引导全民审美新风尚

一生坚持一件事,古北水镇手艺人们所展示的,正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下社会不可或缺的“匠人精神”。烧肉馆的主厨能够把每一块烧肉切割得不差分毫;建坤灯笼铺的师傅能在颠沛流离中坚持初心;剪纸皮影店的老板日复一日为皮影上色;传统技艺传承人们,克服着种种困难,坚守着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瑰宝;从匠人精神的薪火相传到提高全民审美、全民视觉文化素养,照片背后所呈现的诚意和坚守,是这一档节目的初心。

做一天的守艺人、做一天的美食家、做一天的戏韵梦;本次古北水镇旅拍之行不仅聚焦传统手工艺、地方特色美食,两队还汇聚密云大戏台,观看了震撼人心的京韵大鼓和河西大鼓。想知道前四期节目录制中还有哪些有趣感人的花絮?究竟是什么照片能让两位队长激动不已?更多精彩内容请大家持续关注CCTV2《视界看中国》相关全媒体平台。

摄:郝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