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玉米一次性施肥不追肥,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增产?

乡间一抹阳光


玉米一次性施肥不追肥,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增产?

在农妹子的家乡,很多的农民都是在玉米下播的时候一次性的把化肥施入完了,在我们那里农民称之为一炮轰,从播种到收玉米就施入一次化肥,中间不追肥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炮轰的施肥法确实会造成玉米减产的,但是不明显,减产量在百分之七八左右,也就是说肉眼看不出来,称量上也不现实,都是 望天收的粮食作物,每年的产量,同一块田亩产量也是忽高忽低不稳定的。不过在施肥使用一次洗一炮轰的施肥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使用玉米专用的复合肥。

也就是我们说的一炮轰玉米专用控释肥,而不是普通的三元复合肥。普通的三元复合肥满足不了玉米整个生长期的需要,往往在抽穗期以后肥效就消耗掉很多了,对后期的玉米灌浆影响很大。所以要选用专业的玉米控释肥。

但是农民不可能一直呆在家里等候追肥的,因为除了种地,还要外出打工赚钱养家,于是对玉米专用肥的需求很大。但是现在市场上很多厂家宣传的玉米控释肥除了噱头之外,没有什么跟先进的控释肥制造办法,主要就是化肥的包膜技术不过关。所以农民在选玉米控释肥的时候,一定要检验化肥包膜的好坏,有很多粉末状化肥的,就不是好的控释肥。

好的控释肥标准是颗粒均匀干燥,破碎的程度很少,比较坚硬耐水浸,粉末比较少的控释肥,要到正规的单位购买大牌子的控释肥。不要贪图便宜,后果是玉米减产得不偿失的。

玉米控释肥的好处就是一次施入节省人力,同时减少化肥的施入量,玉米在苗期也不会出现旺长,后期也不会缺肥,从而避免了玉米出现倒伏减产的情况。

所以农民玉米施肥,出于节省人力和财力的考虑,还是要购买好的玉米专用控释肥,而不要用常规的三元复合肥,那样的话中间还是要追肥的。

控释肥包括有控释剂和复合肥,在玉米的百天生长期,会根据苗期的变化而释放肥效。应该说好的控释肥是可以满足玉米整个生长期需要的。

玉米采用控释肥一炮轰的施肥法,注意要用机耕耧,化肥和玉米种子分离,间隔在6公分左右,施肥深度在15公分左右,避免肥种接触,造成抑制玉米生长和烧苗烂根现象。


农村老俗话


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玉米一次性施肥而不追肥,有没有办法可增产?农业生产上所采用的一次性施肥方式,也就是俗称的一炮轰,该方法相对于追肥的农作物来说,普遍减产5-10%,不过如果家里实在因为过忙或者别的原因而无法中耕追肥的话,也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来增产。下面且听科学兴农为您道来。

采用缓释复合肥

正所谓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由于普通化肥肥效短,肥力释放快,只施一次肥的话,难免中间玉米营养供给不足而造成减产。而今新型的玉米缓释专用复合肥,通过缓慢释放肥效来达到为玉米持续供给营养的目的。在提供玉米产量的同时,还能够减少玉米追肥次数,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一次施肥,保障玉米营养需求。

去雄增产

关于去雄能够增产的说法,也是有专门的研究报道的,由于玉米生殖生长阶段集中发育玉米穗部,而雄蕊来说消费的营养完全可以节省下来,田间可以隔行去掉一半的雄蕊,保留一般雄蕊即可。田间能够增产5%的样子,不过该方法来说也必将耗费人力,目前生产上也大都不采用该种方法了。

应该说上面两种方法算是能够做到的最大努力了,毕竟不追肥的话营养供给还是一大难题的,另外生产上也可以在种植之际多施用有机肥,利用有机肥肥效长、营养全面的特点来保障玉米生育期对于肥料的需求。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科学兴农


说实话,玉米一次性施肥不追肥而获得增产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土壤贫瘠的旱田。对于任何一种土壤质地好的还是水浇田的玉米地,是不可能达到增产效果的。因为这严重违反玉米营养吸收的特性,不减产就是烧高香了。

一、玉米一次性施肥不追肥的来路

大约在2005年左右,当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逐渐进入农人视野的时候,一些化肥生产企业也根据国家大势进行了肥料配方改革。主要是根据当地土壤状况和作物种植情况进行了专门的配方配置。总体上讲,就是保证了作物营养需求的情况下,将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进行了利用,而不至于使肥料过量地施用。也不再象原来似的进行平衡肥的施用,比如3个15的肥料。

当时就提出来一个一次性施肥不追肥的理论,主要针对旱田,而对于高水肥田则继续没用底肥+追肥的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土壤,同时不影响作物的产量,可以说是一种稳产的办法。而关于增产则理论上在于吸收了土壤中的积存营养,而使土壤透气性增强,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几年的一次性施肥不追肥的试用,在旱田中确实起到了相应的效果,但通过土壤的不断改良,现在再进行一次性施肥显然与实情就不符了。而现在仍有一些山区或者是一年两季三季作物在进行“一炮轰”,是因为时间关系与投入产出比的关系而来的。

二、为什么要进行玉米底肥+追肥

玉米底肥+追肥的方式是根据作物吸肥特性而来的,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底肥主要是大量元素,再加上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完全可以满足作物中前期的用肥需求。而对于玉米中后期的氮素需求则一定需要追施。这又是因为氮素,比如尿素的最长肥效期为45天,当玉米生长超过45天时,氮素被吸收的可能性减小或者没有了。这就需要补充了。

对于玉米中后期追肥,理论上讲需要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授粉后进行几次,但从农民的时间和常规经验看,至少要在大喇叭口期进行一次,以满足玉米授粉后的玉米粒形成及灌浆完成。没有营养的玉米是长不大的、长不充实的,也就会影响玉米产量。

三、如何实现玉米增产

实现玉米增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玉米种选择、播种时间、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控旺、授粉、水肥等,这些因素各自交叉影响,直到玉米灌浆,都有与水肥、温度、气候有关系。当这些因素都得到了相应补充及控制后,玉米增产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有人讲,他们只施底肥不追肥,照样产量不小,这是短期内,如果长期这样,一定是减产的。

所以,在现代的玉米种植过程中,只是施底肥而不追肥,一定得不到高产,即使其它因素都很好,也不会得到高产。没有营养的玉米怎么会得到产量,这是得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故而,我们别再做白日梦了,做好肥水管理,按照规律办事,才会让您的玉米得到高产 。


农资人实录


玉米一次性施肥,而不追肥,现在我们这里基本普及了,“一炮轰”式的施肥方式虽然可以节省人力物力,但是效果却是差强人意的。

所有的“一炮轰式”施肥用户基本都反映,增产?有点难。基本会有少许的减产,不过不明显。也是的,原本2次甚至3次的追肥,只剩下了一次,如果撒施的是普通尿素,根本无法满足玉米整个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供给。会给玉米发育带来影响。

那么既然想要采用“一炮轰”式的施肥方式,而且想要有所增产,使用的肥料就要考虑一下了。我们可以选择玉米专用化肥,可用缓控释复合肥,在各个阶段合理控释肥效,来保证玉米各生长阶段的营养供给,争取达到有所增产的目的。

玉米最佳施肥期是大喇叭口期,在这个时期,玉米生长迅速,需要的养分日益增多,选择此时施肥,可缓解玉米生长带来的不足,我们会根据墒情不同,决定施肥的次数及用量。毕竟,一次施肥要想有所增产,还是比较难得。

现在考虑农民不再以种植业为主,农业收入不再是主要收入,采取“一炮轰式”是顺应了潮流的发展,我们不可能为了一次追肥从外地赶回来,为了一次浇水,来来回回的跑,浪费了人力物力,不划算哪!加上玉米本身价格不高,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施一次肥,还能勉强,多了没有价值了。

一次施肥,虽然增产很难,但是不会有明显的减产,我们可以在有价值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稳产!

关注【云朵儿】,等你留言!


云朵在乡村


玉米一次性施肥不追肥,还保持玉米增产,这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已是成型技术,那就是玉米旱作节水滴灌覆膜一次性施肥管理技术。

选择缓控释三元复混肥,养分含量在48~52%,其中氮一磷一钾为26~28一10~12一10~12。亩用量在40~45公斤,机械播种施肥,种肥间隔7~10公分。

选择肥料要选大厂家,大经销商经营的肥料,以脲甲醛缓控释肥或树脂包衣、硫包衣肥为首选,这几种肥技术过关,口碑较好,氮肥释放期长约110一120天,避免后期脱肥。

其次,选密植玉米品种,亩保苗4000~4500株。

三是播种时喷施除草剂,同时覆盖地膜,增温保墒。


轻轻走过风景区66999


玉米一次性施肥的技术不是什么新技术,我没记错的话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出现所谓的“一炮轰”的复合肥了,只不过效果有些差强人意。这些肥料基本都是缓释或者控释的复合肥,但是因为国内的肥料工艺水平和土地情况来说,很难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

1、国内的肥料工艺水平。国内现在的肥料工艺水平和发达国家的肥料工艺水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最简单的就是水稻生产上用的侧深施肥,日本和韩国方面远比国内做的好。据我所知,国内的第一款复合肥肥料还是国人从外国偷回来的几粒复合肥,在经过化学分析才逐渐发展了国内的复合肥产业。所以,从肥料工艺和科研水平方面就要有一定的差距。

2、国内的耕地情况。自从化肥在国内推广以来,农家肥就渐渐的退出中国农业的舞台了。这样做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壤有机质的连年缺失,同时这也和国内农民为了生存对土地的过分攫取有关系。常年的过量施用化肥,土壤板结、黏重、保肥水能力变差。这样的土地情况,怎么能够保证“一炮轰”的效果呢?

所以,目前在国内使用“一炮轰”的施肥技术,基本都是减产的,但是不会太过于明显。只不过,对于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来说,10%的产量损失也是挺肉疼的。但是现在国内的大部分农民的收入中,农业种植的收入占的比重越来越低了,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情况。

我个人建议,使用“一炮轰”的技术不是不可以,只不过如果您还追求产量的话最好还是在后期追肥,来保证合理的产量和利润。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世上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踏踏实实,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做事,才有可能取的好效果。种玉米同样也的按照玉米生长的规律来进行管理施肥。玉米也是有生命的东西,如同人一样肚子饿了就的吃饭,如果不吃恐怕肚子饿的咕咕直叫很难受。吃饱了,有了精神,该干么干么去。玉米一生需肥每个阶段都不同,必须按照它的生长规律来施肥,满足它需要的各种营养才能取的丰产丰收。



现在农村人依靠种地不能发家致富奔小康。必须出外打工挣钱才能养家糊口。所以种地就成了一种捎带,种玉米时总想一次性把玉米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全部上齐,让玉米自己按照需要慢慢来吸收吧。农民工在外打工不可能经常回来照顾你玉米。一来时间紧,二来花费大,三来玉米也不值个钱,在外打工时间就是金钱。往往都采取"一炮轰‘’的办法,种玉米时一次性把肥料上足。玉米一次性实施底肥不追肥,从实施效果来看并不理想。所谓的缓释肥,控释肥我也用过,和实施追肥的玉米对比看差如人意,由于买化肥钱没少花,增产效果不明显,近几年我们这里没人用缓控释肥了。


缓释肥,控释肥施入土中受不确定的因素影响有许多,并不能按照玉米生长期需要的营份合理释放,所以玉米的生长就受到了影响,增产就受到了限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有效手段,能完美解决一次施肥不追肥这一问题。如果有时间还是底肥,追肥分开用,这样增产效果显著。如果打工没时间那就采取"一炮轰‘’,管它增产不增产。省的来回跑,安心打工挣钱好了,反正玉米不值钱。


三农孺子牛


玉米一次性施肥不追肥,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增产?

以往种植玉米,多是采用分次追肥的办法。春玉米播种时还可以施底肥及农家肥,然后在生长期再追施一次肥料。稍后几年,采用种肥同播(由于播种机的功能,肥料的播量有限),仍在生长期追1~2次肥料。2000年以来,随着化工业的改革提高,缓/控释肥相继问世投入使用。这种化肥理论上说,就是一次性施肥可满足玉米整个生长期的匀衡肥力供应需求,大大减缓解放了,管理程序和劳动力。深受部分农民的喜欢。(尤其是一些懒人的喜欢)。


播种机也不断的改进,功能提高,确实能做到一次性足量施肥。但是,个人看法,我总觉得这种“一炮轰”的施肥办法,不如施一定量的底肥、分次追肥的办法靠谱。可是也没有做过精细的对比试验。

虽说相信科学,但我总觉得这缓释效果有点蹊跷,缓释或控释肥,真能把肥料的分解吸收拿捏的那么准确?真能保证整个生长期的匀衡?肥效不挥发分解损失?我认为未必真能百分百的做到。我是这样认为的,可能不正确,一顿饭吃的很饱,一天就一顿饭,不如一日三餐都吃点饭得劲。



经过粗略的观察,农民种植中,有采用“一炮轰”的办法的,多数农户仍按传统的底肥+追肥办法的。最后亩产量也没有觉出有什么大的差距。说了半天,就是说怎么施肥差距不大。根据各人爱好吧!但整个玉米生长期,一定要保证水肥供应,这是玉米增产丰收的必需。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玉米一次性施肥,其实就是玉米专用肥。厂家把玉米所需要的氮、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配好后,再加入了缓移因子,其目的就是缓慢释放肥效,达到玉米生长前期控旺,增加后期肥效的作用。在整地起垄时,按照场家推荐的使用量,一次性在沟内施入。玉米专用肥的使用,免去了玉米在生长中期追肥的环节,即方便又省工省力,产量也稳。

那么玉米长效专用肥,怎样使用能够增加产量呢?由于玉米长效专用肥控制了前期的生长,使一些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地,苗期生长太弱。即使后期营养充足,也难达到高产。因此,地力较差的地块,在整地时要增施农家肥,提高土地有机质的含量,满足苗期生长需求。

有不少种地人,没有能力增施农加肥,只靠化肥自己当家。由于大量的使用化肥,使土地盐碱度增高。造成烧苗现象。严重的地块玉米苗被盐死,苗的根系呈枯黄色。稍微干旱,叶片就会打焉。只有在雨水充足情况下,才能显出生机。针对这类种地朋友,在选择玉米专用肥时,要选择硫酸钾性化肥,不要使用氯化钾以及氯化氨等。也就是说不使用含氯(L )的化肥。

在雨水较多的年月,有些沙质土地,以及土地不平的地块,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保肥水能力较差,造成了玉米后期营养不足,叶片发黄现象,俗称脱肥,影响了玉米产量。因此要给这些叶片发黄的玉米及时追施一次尿素。除此以外,要及时铲除杂草,防治玉米虫。


山野50


玉米一次性施肥在我们这里叫“一炮轰”的追肥,对于想在后期的时候不再给玉米追肥而实现增产效果!我觉得应该可以这样做效果比较好一些!

首先既然决定在播种玉米的时候种肥一起播,就应该选择控释复合肥这样的话就能够起到一次施肥就能够增产增收的目的。但是这样施肥的投资成本比较高。

其次就是我们可以选择在玉米大喇叭口的时候一次施肥也可以实现增产效果。同时也要根据自己家地里的玉米苗情来进行追肥,如果说玉米苗期不是太好的话可以先追施尿素再隔7天左右的时间追施一遍玉米专用复合肥即可。

总的来说一次施肥想要玉米高产其实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玉米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内,面对的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是肥料的挥发性在高温的时候又比较强,这样的话肥料的利用率不是太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喷施叶面肥,中微量元素肥和芸苔素内酯来补充营养,这样也能够有效的提高玉米的产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