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保水与富民,一个都不能少……

一大早,高岭镇瑶亭村甘薯地里一派忙碌景象,村民李秋红说,现在正值甘薯栽秧季节,村民们都在地里忙活着。原来这片地上种植的是传统玉米,为了保护水库水质安全,近年来,区镇两级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引导农民转产,村里成立了甘薯种植合作社,租用村民们的土地,发展甘薯种植。

保水与富民,一个都不能少……

保水与富民,一个都不能少……

不光是发展甘薯产业,高岭镇通过政策引导和党建引领,积极争取区直部门的政策支持,还带动村民发展养蜂及种植木耳等产业,帮助村民增收。

据小编了解,高岭镇现在养蜂户大概是发展了60多户,3500群左右,木耳产业大概头年发展了20户左右,都是低收入户,发展了30亩,总体来说应该是通过产业的扶持和带动,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收入。为提高水库周边群众就业能力,区财政出资免费为符合相应条件且顺利通过考核的库区农民进行定向、定岗培训,已开展技能培训40余期,受益农民达2000余人次,一大批农民通过发展不同产业增加了收入。

保水与富民,一个都不能少……

保水与富民,一个都不能少……

为进一步促进保水与富民的双赢,我区积极争取市级财政支持,累计向库区农民兑现土地清理费、生态恢复费、退耕禁种综合管护费、养殖退出补助等1.84亿元,使库区农民退出后得到了合理补偿。充分考虑一级保护区群众收入水平和物价状况,经市政府批准,自2016年起,将生产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从现行的每人每年910元提高到1157元。将精准扶贫与保水就业相结合,拓宽就业新途径,结合水库管护工作,开发综合公益性岗位1600多个。通过政策补贴和产业引导有力促进了库区农民增收,实现了保水、富民的有机统一。

保水与富民,一个都不能少……

保护水源安全是目标,增加农民收入是根本,在保水和富民这条道路上,区委区政府深入研究、不断探索,通过产业帮扶、政策帮扶、就业帮扶等多种手段,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脸上笑了,生活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