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央视主持人肖晓琳患癌离世,吃什么最容易患肠癌?如何预防?


2017年7月央视主持人肖晓琳由于直肠癌不幸离世,不仅仅是名人,每年也有很多普普通通的人因为肠癌而离开这个世界,所以,对于如何预防这种疾病是我们大家都比较关心的。肠癌一般指大肠癌,其中包含结肠癌和直肠癌,它的发病率在世界的各个地方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与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有密切关系。我国相对于西方国家发病率还是较低的,发病的年龄大部分集中在55-80岁,男性多于女性。

大肠癌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方式:长期食用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动物的内脏等,低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蛋类、奶制品、海鲜、酒精饮料等,低钙的食物像小米、淀粉类、肉串等可能会促使人类的大肠细胞处于极度增生的状态,形成腺瘤样息肉,最终发展为恶性肿瘤。

2.遗传因素:现代研究表明遗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等都与我们的家族密切相关,若家族中有大肠癌的患者,我们应高度注意。

3.高危因素:一般认为一些癌前病变如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胆囊切除术后、情绪因素、大便不正常以及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类化合物等属于大肠癌的危险因素。

因此,生活中我们应注意少吃大鱼大肉,少喝酒,少吃垃圾食品,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养成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及规律的排便习惯,调节好情绪,提高机体应对各种疾病的能力,总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预防大肠癌发生的重要手段,值得我们注意。

本期答主:陈泳淼,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小李今年26岁,是一名白领。因为工作的缘故,他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动,吃饭也没有规律,但一直以来,身体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因此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

直到某天,小李下班回到家后,突然肚子痛得不行,家里人一看情况不对,就赶紧将他送往医院。

↑ 无故腹痛腹胀是什么原因?点击图片查看 ↑

随后的检查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小李的肚子里布满了结节,这极有可能是肠道恶性肿瘤!最终,小李被确诊为结直肠癌,并且已经到了晚期,手术也没能有什么效果,只能放化疗。

什么原因让一个年轻小伙患上肠癌,并且发现时已是晚期?医生经过检查和询问后,发现小李的父亲和姐姐都有慢性肠胃炎

而据小李回忆,他经常会肚子痛,因为只是偶尔疼一下,就一直没放在心上。这四个月痛得稍微有点厉害,但也没有想太多,没想到这一疏忽,直接把自己送到了死神面前。

↑ 如何预防和发现结直肠癌?点击图片查看 ↑

肠癌来势汹汹,1.2亿中国人都是高危人群

结直肠癌是一种典型的“富贵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我国每1.5分钟就有1人确诊为结直肠癌,每3分钟就有1人死于结直肠癌,每年结直肠癌新发近40万例,发病率已高居世界第一。

中国40~74岁的人群中,约有1.2亿人都属于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2013年,一项73.8万上海居民参与的结直肠癌筛查活动,共发现结直肠癌高危对象12.1万人,阳性率达16.4%!

↑ 如何预防和发现结直肠癌?点击图片查看 ↑

不仅发病率持续增高,中国的肠癌死亡率也非常高。《新闻联播》主持人肖晓琳、35亿的商人王均瑶等均因肠癌去世。

一旦患上结直肠癌,痛苦便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

化疗、放疗且不说,结直肠癌最令人痛苦的,是手术后很多患者都失去了肛门,需要在腹部造瘘(挂一个粪袋)解决大便问题,造口周边皮肤红肿疼痛,每次排便都需要换粪袋,生活质量很差,遭遇身心的双重折磨。

↑ 如何预防和发现结直肠癌?点击图片查看 ↑

五个症状提醒你,必须警惕肠癌的发生

结直肠癌早期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仍会隐约释放一些信号,提醒你癌症的存在。如果出现了如下症状,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是痔疮,需要立即重视起来!

症状一:排便习惯发生改变

如果原来规律的排便习惯发生了改变,经常排便次数增多或者便秘,甚至有时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就一定要警惕肠癌了。

↑ 发现疑似结直肠癌怎么办?点击图片查看 ↑

这多是由于肿瘤堵塞肠道,肠道变得狭窄,粪便不易通过,便秘就发生了。

此时,还可能伴随着肛门下坠和肛门不适感。

症状二:出现血便

便血是肠癌早期最明显的症状,便血量一般不多,主要呈暗红色。可与大便同时出现或在便后出现,同时伴有黏液。

痔疮和肠癌导致便血最大的区别就是:痔疮导致的便血呈喷射状或滴状鲜血,而肠癌引发的便血则为暗红色,还伴有黏液,一定要学会区分。

↑ 发现疑似结直肠癌怎么办?点击图片查看 ↑

症状三:疼痛、腹胀、消化不良

肠癌所引起的消化系统症状一般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等,疼痛的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有轻有重,主要是肠梗阻造成的。

而腹痛或者是腹胀前期表现为间歇性疼痛,后期逐渐转变为持续腹痛和腹胀。

↑ 发现疑似结直肠癌怎么办?点击图片查看 ↑

症状四:便便变形

肠癌还会引起大便变形,可呈细杆形、扁带形或茶褐色的大便

如果平时的便便很粗,突然间变成了铅笔一般细,也有可能是结直肠癌出现了。肿瘤变大,就会影响便便排出,所以会变细。

因此,上完厕所后要自己时常看一眼,对及时发现病情很重要。

↑ 发现疑似结直肠癌怎么办?点击图片查看 ↑

症状五:出现里急后重

肠癌会引起排便次数增多,还会出现排便不尽里急后重的感觉,所谓“里急后重”,就是指自己肠道不舒服,还想要再去厕所,却拉不出来东西、下身坠胀的感觉。

↑ 发现疑似结直肠癌怎么办?点击图片查看 ↑

不光是出现了这些疑似肠癌的症状要小心,如果你具有以下高危人群的一种或者多种特征,那么,过了30岁就应该警惕结直肠癌了。

1. 中老年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结直肠癌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高。

2. 喜不良饮食

高热量、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极易诱发结直肠癌。因此,“无肉不欢”和不喜蔬果的人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 高危人群如何避免结直肠癌?点击图片查看 ↑

3. 有结直肠癌家族史

兄弟姐妹和父母等一级亲属中有人罹患胃肠道肿瘤的,都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4. 吸烟、饮酒

研究表明,吸烟者比非吸烟者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更高。有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家族史的人每日摄入酒精大于等于30克,将增加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 高危人群如何避免结直肠癌?点击图片查看 ↑

5. 有结肠息肉病史

有结直肠息肉的患者也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因此,为防止癌变,应定期行结肠镜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及时处理。

6. 有炎症性肠病

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同样容易发生结直肠癌。

早筛就是救命!这些肠癌筛查手段你得知道

据统计,早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可达70%-90%,而到了晚期,这个生存率只有20%-30%。

临床上,医生特别强调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结直肠癌也是如此,越早发现,生存时间越长。

那么,如何能在早期发现结直肠癌?这些筛查方法你得知道。

↑ 如何预防和发现结直肠癌?点击图片查看 ↑

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是将纤维结肠镜伸入到结肠起始部位回盲部,检查结肠和直肠肠腔,并在检查过程中进行活检和治疗。

肠镜检查是最准确的结直肠癌筛查手段,尤其对于结肠小息肉,可以通过肠镜摘除并行病理学确诊。

↑ 如何预防和发现结直肠癌?点击图片查看 ↑

但是,肠镜的缺点在于操作麻烦、成本较高,最重要的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适。

粪便潜血试验

粪便潜血试验一般用化学试验来检测粪便中微量的、肉眼看不到的血液。由于大肠癌常因粘膜糜烂溃疡而呈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因此可利用简便易行的便潜血试验监测大肠癌。

但由于便潜血试验并不能区分癌性和非癌性出血,故目前多用于作为大规模人群大肠癌普查的初筛手段。但少数早期癌亦可呈假阴性结果而致漏诊。

↑ 如何预防和发现结直肠癌?点击图片查看 ↑

指捡

在中国,约75%的结直肠癌发生在直肠,而其中又有2/3发生在低位直肠,是可以通过直肠指捡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检查方式发现,直肠指捡又叫肛门指检。

直肠指捡大致可以确定距肛缘7~10cm的肛门、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还可以发现肿瘤、炎症以及各种损伤。

因此,指捡是一种很好的结直肠癌筛查手段,千万不要过于害羞而放弃这种检查。

↑ 直肠指检怎么做?点击图片查看 ↑

肿瘤标志物测定

肿瘤标志物是能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通过抽血化验即可检测。

肿瘤标志物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具有广谱性标志意义的是血清癌胚抗原(CEA),数据显示,约70%的结肠癌患者、60%的胃癌患者、50%的肺癌患者和40%的乳腺癌患者,都会呈现CEA阳性

如果CEA明显偏高,甚至达到正常值的五倍、十倍不等,就很有理由怀疑该患者有肿瘤,必须进行复查;

如果CEA只是稍微超标一点,可能是身体某个部位产生炎症,也可能是癌症早期。曾经有一位50多岁的肠癌患者,只是因为体检发现CEA高了一点,就做了胃镜肠镜检查,结果发现了早期肠癌。

↑ 肿瘤标志物如何检测?点击图片查看 ↑

目前,我国结直肠癌早期确诊的仅有5%~10%,60%~70%的患者发现时已是二期或晚期

无故失去了生命,只因体检做得太晚!

更多养生、健康知识请关注我,我是轻松e保孙小喵


轻松e保孙小喵


肠癌的发病率真是逐年增加,从最早我们熟悉的王均瑶开始。据说还有一个真实的段子,说王均瑶去世之后,其妻子嫁给了他生前的司机,司机说,原来我一直在给老板打工,哪知道是老板在给我打工!虽然是玩笑,但足以说明预防癌症的重要性。

肠癌是消化道癌症的一种,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先说说吃什么容易得肠癌,看看那些癌症患者就知道了,他们的饮食特点通常是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质,低膳食纤维。这类人大部分是超重或肥胖的!他们喜欢吃油炸、过油食品,还有吃很多很多肉,包括肥肉;饮食吃的过于精细,比如全都吃精米精白面粉,从来不吃粗粮,不喜欢吃蔬菜,尤其是绿叶菜,不爱吃水果…

是不是有人对号入座了,事实上,人群中的这一类并不占少数。我在写这篇的时候发现我身边就有几个。那对于有这样饮食习惯的人,应该如何有效预防肠癌呢?

当然首先就是纠正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增加益生元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比如大豆,新鲜蔬菜,粗粮,薯类等食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

其次,多喝水,增加粪便的体积和重量,有助于粪便排出,而不至于污染内环境;

第三,增加运动量,每天进行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30分钟以上;

第四,定期做肠镜,筛查。密切关注自身的感受及大便的颜色,如果发现腹痛、大便不成形、大便带血等,都要马上做检查,尤其针对曾经患过息肉的人群。

作者:左晓晶,医学学士,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中国营养学会会员,辽宁营养师事务所首席营养师。


营养百事通


肠癌在影响中国居民健康的癌症中,发病率排第三位,死亡率排第五位。45岁开始进入肠癌的高发年龄段,而且这个年龄在逐年降低。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肠癌的发生,我们要改正这些生活习惯,同时积极做预防。

吃什么容易患肠癌

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进入肠道,本身比较难消化,消化吸收不完全会造成肠道富营养化,此时就会产生胺类致癌物。并且高脂高蛋白的食物本身水分含量少,过多的摄入导致肠道运动不畅,造成食物残渣在肠道中停留、发酵,进而损害肠道健康。


如何预防肠癌

1、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少吃高脂高蛋白为主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粗杂粮。

2、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现在很多人都没有时间运动,选择提前两站下车,走回家;或者不要坐电梯,走楼梯上下楼。

3、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是肠癌的发病风险上升。

4、定期做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提高5年存活率,如果在良性阶段发现,还可以避免肠癌的发生。


史睿营养师



直肠癌是由直肠组织细胞发生恶变而形成的。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有报道大肠癌(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率位列第三位。

直肠癌的病因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

直肠息肉也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

高脂肪、高蛋白动物、精制碳水化合物以及低纤维饮食,促进了肠癌的发展。


此外,喜食熏腌、烧烤、油炸食品,经常饮用烈性酒,并且,长期很少运动、便秘、超重、肥胖等,更增加了肠癌的患病风险。

饮食调整

①减少能量摄入:能量摄入与肠癌发生有关。大部分的研究表明,减少蛋白质、脂肪还是碳水化合物等能量的摄入有可能降低肠癌的发病率。

②减少脂肪与红肉摄入:肠癌的发生与动物脂肪和肉类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高脂摄入者结直肠癌发生风险是低脂者的3.26倍。 

③增加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纤维素能增加粪便量,稀释结肠内的致癌剂,吸附胆汁酸盐,从而能减少肠癌的发生。因此在平时的饮食,应该尽量多摄入蔬菜、水果、纤维素,合理饮食,减少肠癌的发生。  

④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有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A、C、E能使腺瘤患者的结肠上皮过度增生转化为正常。  

⑤膳食抗致癌原:膳食中的大蒜、洋葱、韭菜、葱中含有的硫醚;柑桔类含有的萜;葡萄、草莓、苹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萝卜、薯蓣类,西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都被认为是能够抑制突变,具有抗癌作用。 

改变生活习惯

①运动: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体力活动过少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减肥和锻炼能起到预防结直肠癌的作用。  

②按时排便,最好一日1-2次:粪便中含有机体的代谢废物,如果不能按时排出,这些毒素在体内会被再吸收,如果在肠腔里还伴有结肠息肉,受毒素刺激会诱发其癌变。

③戒酒和戒烟


n绿皮猪p


丁香医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结直肠癌也叫大肠癌,指的是来源于结肠和直肠黏膜的恶性肿瘤。目前,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50 岁以上的中年人,尤其高发。结直肠癌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许多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治疗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

预防结直肠癌,早发现最重要!!!

通过肠镜检查及时发现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所以,丁香医生建议: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和一般危险人群,都应该进行肠镜检查。


一、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和一般危险人群呢?

高危人群:

1. 年龄:50 ~ 75 岁;

2. 家族史:有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有结直肠癌;

3. 有肠道症状(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等)者;

4. 有癌前病变(大肠腺瘤)者;

5. 以前患过肠癌者;

6.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

7.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

8. 盆腔接受过放疗者;

9. 接受过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者;

10. 肥胖、吸烟、糖尿病、免疫缺陷者等。

建议及时进行肠镜检查。如无异常,每 3~5 年检查一次结肠镜;如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一般危险人群:

50 岁以上,但是无肠道症状、肠癌家族史、炎症性肠病、腺瘤性息肉、肠癌病史者等。

建议进行肠镜检查。如无异常,每 10 年检查一次结肠镜;如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二、肠镜检查为什么能发现癌症?

理想情况下,肠镜可以看到整个大肠的粘膜表面,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可以直接取异常部位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判断是否存在癌变。

大部分肠癌是从最初的腺瘤发展而来,这个过程可能要经历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能在暂未癌变或者早期癌变的时候,通过肠镜检查发现患者的腺瘤,并实施经内镜切除治疗,可以有效地阻止大肠癌的发生。

大肠癌的发展过程:1. 癌症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腺瘤;2~4. 经过数年的发展,腺瘤发生癌变,并不断生长,最终出现转移


三、肠镜检查痛苦吗?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肠镜检查的不适感已大大降低。检查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胀痛或牵拉的感觉,但只要能够放松、并按照医生的指示积极配合,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这种不适感,并完成检查。

如果对疼痛十分敏感、不能耐受,也可以选择在麻醉的状态下接受无痛肠镜检查。


四、肠镜前的准备

肠镜检查前准备工作的好坏,对于检查的准确性影响巨大。进行检查前,有以下注意事项:

1. 检查前一天吃流质少渣食物;

2. 检查前一天的晚上或者检查前 6~8 小时开始服用泻药,经过数次腹泻,一直拉到水样便没有食物残渣;

3. 如果平时有便秘,泻药排不干净,那么最好在检查前 3 天开始吃少渣食物;

4. 非麻醉肠镜检查前可以喝水,但最好不要再进食流质或有渣食物。


五、检查后应该注意什么?

有些人检查完毕后有腹痛、腹胀等感觉,不必过于紧张,可以轻揉腹部、轻微走动,待肛门排气(也就是放屁)后,即可缓解。检查完,休息半小时再离开医院更稳妥。

做活组织病理检查或息肉摘除治疗的患者,术后可能有少量大便带血的现象。这种情况,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假如出血较多,或出现持续腹痛,建议到医院进一步处理。

只要能早发现、早治疗,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肠镜就是早发现、早治疗大肠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希望有患病危险因素的朋友,都能为了自己的健康,尽早去做一个肠镜检查。


内容参考丁香医生科普文章:《人到中年怕肠癌?快去查个肠镜吧!》


丁香医生


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不仅决定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一人受病,可能全家遭殃”。沈忠提醒,直肠癌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科学的饮食结构,合理的饮食习惯对预防大肠癌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应适当多使用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尽量少吃油炸、熏制、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吃有可能腐败的水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戒烟戒酒,控制体重。

防治直肠癌,不止管住嘴,早期筛查很重要

医生常说大肠癌是可防范的癌,是因为由正常粘膜变化为大肠癌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

健康的肠道是光滑的,早期病变往往是在肠道黏膜上突起来一小块,这种突起70%-80%会变成息肉,然后再慢慢恶变成癌。期间每一次变化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早期发现手术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即便如此,大肠癌早期发现和治疗率却极低,究其原因,“无症状”和"不重视“是关键。

“无症状”是大肠癌的隐身衣,早期便血症状与痔疮有些相似,很容易忽视诊治。市三医院肛肠科提醒,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请务必重视:

1.出现大便性状的改变:出现粪便形态异常、”便中带血“黏液血便”等情况。2.出现阵发性腹痛,早期早期疼痛不明显或有隐痛,在排便市疼痛加重。3.排便习惯突然改变:排便次数上升、排便不尽。尤其老年人突发“便秘”,尤为需要注意。4:肛门肿物脱出肛缘有肿物隆起或肛管直肠内肿物脱出。

沈忠主任介绍道,由于80%~90%的肠癌发生在直肠中下段,发现可疑症状后,只要做一次肛门指诊,大部分肠癌可被及时发现,加上肠镜检查及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一般都可以确诊。所以,有便血、肛门疼痛、肿物脱出、便秘等高危症状,尤其是35岁以上人群,请务必重视早期筛查。


浙江新闻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攀升,而且有年轻化趋势。一旦患上结直肠癌,可能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重大影响。



为什么结直肠癌发病率高了?结直肠癌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不合理的饮食是一个诱因,例如长期吃较多的肉类,主食吃得过于精细,蔬菜水果摄入太少,导致饱和脂肪摄入多而膳食纤维摄入少久而久之,肠道的健康受到伤害,可能就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因此,为了预防结直肠癌,我们需要合理安排饮食,主食增加全谷类食物摄入,主食至少要吃1/3的全谷类或杂豆,做成杂粮粥、杂粮饭,或者冲燕麦片作为早餐;每天摄入1-2斤蔬菜,尤其注意摄入深绿色蔬菜,每天最好有半斤绿叶蔬菜;每天300克左右的水果,如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苹果,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鲜枣、橘子等都不错,贵在坚持吃。如果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还可以补充益生元,有利于呵护肠道益生菌,维护肠道健康!

除了注意饮食还需要坚持每天保持30分钟的运动量,充足的睡眠,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利于身体健康包括肠道健康!另外,还要注意体检,发现自己肠道有异常例如大便带血,持续腹痛等注意看医生!


作者介绍:刘长伟,南京市儿童医院营养医师,注册营养师,科普作者,编著《辅食每周吃什么》、《不挑食长得高》、《宝宝分龄喂养指导》、《母乳喂养到辅食添加》等。2016年江苏十大微博自媒体之一。

儿童营养师刘长伟


肖晓琳,是我们熟知的央视著名主持人、制片人。


先后主持过央视《观察与思考》、《焦点访谈》、《半边天》、《社会经纬》等栏目;


其中,由她担任主持人和分制片人的普法栏目《今日说法》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和追捧。


但天妒英才,肖晓琳于2017年7月因患直肠癌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5岁。



我们的老祖宗发明“癌”这个字,一个病字旁和三个口字,暗示了病从口入这个道理。


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那么吃什么容易患肠癌呢?


1.高脂肪高蛋白食物


现如今,外卖小哥满街跑,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很多年轻人,一日三餐很少下厨房,习惯了叫外卖吃盒饭,隔三差五下馆子,吃的多是大鱼大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很少做到膳食均衡。


营养学家指出,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在人体内分解后,会产生较多的致癌物质。



在缺乏膳食纤维的情况下,这些致癌物质会长时间地蓄积在结肠黏膜上,从而可诱发结肠癌。


尤其有些不良商家,用变质的食物和地沟油制作盒饭,用废塑料加工的饭盒盛装食物,如果长期吃这样的盒饭,极易出现便秘、胃胀、消化不良、痔疮等肠胃疾病,容易诱发直肠癌。


2.烟熏烧烤的食物


经常食用明火烧烤类食物容易致癌,在烧烤过程中产生的苯并芘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明确列为一级致癌物。



如果经常食用被苯并芘污染的烤牛肉、烤鸭、烤羊肉、烤鹅、烤鱼、烤羊肉串、熏肉、熏肝、熏鱼、熏蛋、熏豆腐干等烧烤食品,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有诱发胃癌、肠癌的危险。


3、麻辣烫食物


喜欢吃麻辣烫的人,认为越辣越烫越刺激越过瘾。


麻辣烫中的过于强烈的香辛料,吃下肚会刺激胃肠道粘膜,胃肠道的不规律蠕动,极易导致腹泻、腹痛、胃肠出血和炎症。



加上麻辣烫的汤底很少更换,有大量的亚硝胺在里面,继而产生亚硝酸盐,这也能诱发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


4、剩菜剩饭和腌制食品


剩菜剩饭和腌制食品如咸鱼、咸蛋、腌菜等含有致癌物亚硝酸盐,长期食用在人体内极易形成致癌物。增加消化系统癌症的患病几率。


5.霉变食物


存放不当或受潮霉变的米、麦、豆、玉米、花生等食物,被霉菌污染后会产生致癌物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一种致癌性很强的毒素,是肝癌、直肠癌、乳腺癌、胃癌和小肠癌的诱因。


肠癌的预防重在平时,如何预防可以参照以下几点:


1.高危人群:


亲属中有肠癌患者,本人发生肠癌的风险会比一般人高,应每隔3至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有家族病史的人,平时要注意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排便习惯的改变等肠癌早期症状。


2.饮食习惯:


不要摄入过多高动物脂肪(如肥肉、猪油)和蛋白质(如猪牛羊等红肉),多摄入膳食纤维(粗粮、蔬菜、水果等)。



忌食或少食麻辣烫、剩菜剩饭、烧烤、烟熏、腌制、霉变类等食物,注重膳食营养和平衡。


3.生活习惯:


不要久坐不起、多运动,增强免疫功能;戒烟少饮酒、忌熬夜;保证规律生活和平和心态


现如今,很多白领和金领拥有外面光鲜的职业,背后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造成非常不规律的作息生活习惯,这给健康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肖晓琳在遗言中说道:“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你们!”爱惜自己的身体,才是我们本该就有的健康方式。


有书课堂


腌菜

  腌菜也不是说不能吃,只是需要少吃。有研究者解释,腌渍、豆类发酵、盐渍的食物的某些成分,会与亚硝酸盐一起作用,形成致癌物;而且这些食物通常很咸,高盐食物也是癌细胞的促进因子。而且有数据证明,40岁以上每周至少吃一次臭豆腐、豆腐乳、味噌的人,罹癌的风险是不吃的人的3.6倍。

煎炸食物

  同样属于中医热性食物的还有煎炸、熏烤的食物,这类食物因经过高温的油炸和烤制,亦随之变为热性食品。经研究证实,长期食用此类食品,易于导致胃癌、肠癌、肝癌等。

腌制、霉变、刺激性、过冷、过热的食物,包括烟酒都是致癌的。

霉变物质:米、麦、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霉变,被霉菌污染后会产生致癌毒草素---黄曲霉菌素。  

咸鱼:咸鱼产生的二甲基亚硝酸盐,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致癌物质二甲基亚硝酸胺。虾酱、咸蛋、咸菜、腊肠、火腿、熏猪肉同样含有致癌物质,应尽量少吃。

  反复烧开的水:反复烧开的水含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生成致癌的亚硝酸胺。  火腿+乳酸饮料:三明治中的火腿、培根等和乳酸饮料一起食用易致癌。为了保存肉制品,食品制造商会添加硝酸盐来防止食物腐败及肉毒杆菌生长。当硝酸盐碰上有机酸时,会转变为一种致癌物质亚硝酸胺。

  烧烤食物:烤牛肉、烤鸭、烤羊肉、烤鹅、烤乳猪、烤羊肉串等,因含有强致癌物不宜多吃。

  熏制食品:如熏肉、熏肝、熏鱼、熏蛋、熏豆腐干等含苯并芘致癌物,常食易患食道癌和胃癌。

  槟榔:嚼食槟榔是引起口腔癌的一个因素。

  油炸食品:煎炸过焦后,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咖啡烧焦后,苯并芘会增加20倍。油煎饼、臭豆腐、煎炸芋角、油条等,因多数是使用重复多次的油,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

  隔夜熟白菜和酸菜:会产生亚硝酸盐,在体内会转化为亚硝酸胺致癌物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