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紅軍時期著名的“蘇區五老”“長征四老”“延安五老”分別是誰?

在我黨的近百年發展歷史中,誕生過許多傑出的英雄團體,他們信仰堅定、勇於擔當、毅力堅韌、思想深邃,他們功勳卓著,且對於後世的人們具有深遠的激勵與教育意義。其中在紅軍時期就有著名的“蘇區五老”“長征四老”“延安五老”,那這些相似的名字背後又有著哪些聯繫與區別呢?

紅軍時期著名的“蘇區五老”“長征四老”“延安五老”分別是誰?

何叔衡

蘇區五老,指在中央蘇區時期,五位年齡較大,資歷較深且德高望重的老黨員即何叔衡、徐特立、謝覺哉、林伯渠、董必武,當時蘇區的人們尊稱他們為“五老”,這個稱號最早由董必武在1936年8月在題為《長征紀事》的文章正式提及。

紅軍時期著名的“蘇區五老”“長征四老”“延安五老”分別是誰?

長征四老

1934年10月,原蘇區五老在中央紅軍生死存亡之際,堅決擁護中央決定,除五老之首的何叔衡被迫留在蘇區繼續戰鬥外,其他“四老”緊隨中央紅軍走過了萬里長征的漫漫征程。他們被人們稱作“長征四老”。而何叔衡在接下來的南方游擊戰中,不幸壯烈犧牲。

紅軍時期著名的“蘇區五老”“長征四老”“延安五老”分別是誰?

國畫--延安五老

朱德總司令1942年寫的《遊南泥灣》一詩,詩中有“輕車出延安,共載有五老”等句。後來黨中央駐於延安時,中央領導和全體機關幹部藉此詩,將、林伯渠、徐特立、謝覺哉、吳玉章五位老同志尊稱為“延安五老”。這正是由“長征四老”加上了從國外工作學習歸來的吳玉章組成。想一想,如果原“蘇區五老”之首的何叔衡也能順利逃過敵人的圍追堵截抵達延安,那他們必將成為我黨歷史中毫無爭議的“黨內六老”,這不得不令人唏噓。

紅軍時期著名的“蘇區五老”“長征四老”“延安五老”分別是誰?

以“蘇區五老”、“延安五老”為代表的我黨那一時期的老同志們總是站在革命的最前線,堪稱“堅強的老戰士”、“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中國共產黨的光榮”、“人民之光、我黨之榮”。新中國建立後,他們以年近古稀之高齡朝氣蓬勃地投入新中國的建設事業。

紅軍時期著名的“蘇區五老”“長征四老”“延安五老”分別是誰?

董必武在大會講話

董必武先後任政務院副總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黨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職。

紅軍時期著名的“蘇區五老”“長征四老”“延安五老”分別是誰?

林伯渠(左一)在開國大典

林伯渠先後任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等職。

紅軍時期著名的“蘇區五老”“長征四老”“延安五老”分別是誰?

徐特立回長沙師範

徐特立先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共第七、八屆中央委員,致力於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

紅軍時期著名的“蘇區五老”“長征四老”“延安五老”分別是誰?

謝覺哉與兒子謝飛在河北平山

謝覺哉先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紅軍時期著名的“蘇區五老”“長征四老”“延安五老”分別是誰?

吳玉章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

吳玉章先後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等職。他在88歲高齡時,還登講臺給人大師生講黨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