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红军时期著名的“苏区五老”“长征四老”“延安五老”分别是谁?

在我党的近百年发展历史中,诞生过许多杰出的英雄团体,他们信仰坚定、勇于担当、毅力坚韧、思想深邃,他们功勋卓著,且对于后世的人们具有深远的激励与教育意义。其中在红军时期就有著名的“苏区五老”“长征四老”“延安五老”,那这些相似的名字背后又有着哪些联系与区别呢?

红军时期著名的“苏区五老”“长征四老”“延安五老”分别是谁?

何叔衡

苏区五老,指在中央苏区时期,五位年龄较大,资历较深且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即何叔衡、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当时苏区的人们尊称他们为“五老”,这个称号最早由董必武在1936年8月在题为《长征纪事》的文章正式提及。

红军时期著名的“苏区五老”“长征四老”“延安五老”分别是谁?

长征四老

1934年10月,原苏区五老在中央红军生死存亡之际,坚决拥护中央决定,除五老之首的何叔衡被迫留在苏区继续战斗外,其他“四老”紧随中央红军走过了万里长征的漫漫征程。他们被人们称作“长征四老”。而何叔衡在接下来的南方游击战中,不幸壮烈牺牲。

红军时期著名的“苏区五老”“长征四老”“延安五老”分别是谁?

国画--延安五老

朱德总司令1942年写的《游南泥湾》一诗,诗中有“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等句。后来党中央驻于延安时,中央领导和全体机关干部借此诗,将、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五位老同志尊称为“延安五老”。这正是由“长征四老”加上了从国外工作学习归来的吴玉章组成。想一想,如果原“苏区五老”之首的何叔衡也能顺利逃过敌人的围追堵截抵达延安,那他们必将成为我党历史中毫无争议的“党内六老”,这不得不令人唏嘘。

红军时期著名的“苏区五老”“长征四老”“延安五老”分别是谁?

以“苏区五老”、“延安五老”为代表的我党那一时期的老同志们总是站在革命的最前线,堪称“坚强的老战士”、“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人民之光、我党之荣”。新中国建立后,他们以年近古稀之高龄朝气蓬勃地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红军时期著名的“苏区五老”“长征四老”“延安五老”分别是谁?

董必武在大会讲话

董必武先后任政务院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党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职。

红军时期著名的“苏区五老”“长征四老”“延安五老”分别是谁?

林伯渠(左一)在开国大典

林伯渠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红军时期著名的“苏区五老”“长征四老”“延安五老”分别是谁?

徐特立回长沙师范

徐特立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致力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红军时期著名的“苏区五老”“长征四老”“延安五老”分别是谁?

谢觉哉与儿子谢飞在河北平山

谢觉哉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红军时期著名的“苏区五老”“长征四老”“延安五老”分别是谁?

吴玉章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吴玉章先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等职。他在88岁高龄时,还登讲台给人大师生讲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