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泸沽湖两省界湖

丽江泸沽湖景区

湖南卫视新综艺 “亲爱的客栈”于2017年8月初期成功立项,计划接档《中餐厅》。亲爱的客栈播出时间拟定于2017年10月7日起每周六晚22:00播出,第一季节目共计划12期,由陈歆宇团队打造。湖南卫视亲爱的客栈嘉宾目前确认的有刘涛和王珂夫妇,阚清子和纪凌尘夫妇,而易烊千玺、陈翔则作为飞行嘉宾参加。

从官方爆料的内容来看,湖南卫视亲爱的客栈录制地点位于丽江泸沽湖景区,易烊千玺作为飞行嘉宾也在日前现身宁蒗机场,并获得粉丝的接机欢迎,同时也有不少现场的录制路透照曝光。当然,湖南卫视亲爱的客栈录制地点能设在美丽的泸沽湖,也一定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风景体验。

泸沽湖,俗称左所海,古名勒得海、鲁枯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为川滇共辖。 泸沽湖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是中国第三大深水湖泊。泸沽湖周边主要居住着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沿岸居住有蒙古族7种民族,约1.3万人。

在泸沽湖景区有神山“格姆女神山”;也有黑瓦吾岛、里务比岛和里格岛等岛屿;当然还有达祖湖湾、鸟觉湖湾、洼垮湖湾等美丽湖湾;最后面积广域的草海也是泸沽湖景区的风景之一

泸沽湖两省界湖

泸沽湖两省界湖

泸沽湖两省界湖

泸沽湖两省界湖

泸沽湖

(川滇两省界湖)

泸沽湖,俗称左所海,古名勒得海、鲁枯湖,纳西族摩梭语“泸”为山沟,“沽”为里,意即山沟里的湖,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为川滇共辖,湖东为盐源县泸沽湖镇(原左所区),湖西为宁蒗县永宁乡。[1]

湖泊略呈北西一东南走向,南北长9.5公里,东西宽5.2公里,湖岸线长约44公里,湖泊面积50.1平方公里,集水面积247.6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05.3米,平均水深为40.3米,湖水库容量为22.52亿立方米,湖水最大透明度达12米,湖面海拔2685米。[1-2]

泸沽湖属高原断层溶蚀陷落湖泊,由一个西北东南向的断层和两个东西向的断层共同构成。属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支流雅砻江支流理塘河水系。泸沽湖入湖河流共18条(云南部分11条,四川部分7条),湖水经东侧的大草海注入盐源县境内前所河,再注入盖祖河(下游称永宁河),再注入卧龙河(又名卧落河、盐源河),入流理塘河,最后排入长江上游干流段金沙江的支流雅砻江。[3]

泸沽湖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是中国第三大深水湖泊。泸沽湖周边主要居住着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沿岸居住有蒙古族7种民族,约1.3万人。[4]

地理环境

  • 位置境域

泸沽湖,因西岸盐源县元、明、清三代设左所土司千户

所,解放后设左所自治区,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之间,是高原断层溶蚀陷落湖泊,为四川、云南两省共有,但四川的湖岸线比云南的湖岸线长,约占2/3,湖东为盐源县泸沽湖镇(原左所区),湖西为宁蒗县永宁区,区域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7°36′55′′-27°47′2′′,东经100°43′36′′-100°54′20′′之间[5]

,中心坐标为东经100°45′~100°51′,北纬27°41′~27°45′。[6]

[2]

[1]

泸沽湖是中国第三深的淡水湖,湖泊略呈北西一东南走向,南北长9.5公里,东西宽5.2公里,湖岸线长约44公里,四川部分20公里。湖泊面积50.1平方公里,其中四川部分31.2平方公里。湖泊集水面积247.6平方公里,四川部分140.6平方公里。泸沽湖最大水深105.3米,水深超过50米的湖区约占全湖面积的一半,平均水深为40.3米,湖水库容量为22.52亿立方米,湖水最大透明度达12米,湖面海拔2685米。[6]

[1]

泸沽湖在行政区划上,隶属四川省盐源县和云南省宁蒗县共同管辖,其中四川省盐源县管辖东部的29.6平方公里(含沼泽湿地5.8平方公里),云南省宁蒗县管辖西部的27.0平方公里。[7]

泸沽湖中有5个全岛,4个半岛,一个长岛,14个湖湾,湖中散布5个全岛、3个半岛、1个海堤连岛,一般高出水面15至30公尺,湖周群山环抱,格姆女神山高踞湖畔,后龙山楔入湖心,构成形如马蹄的泸沽湖。[8]

  • 地质地貌

泸沽湖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横断山块断带和康滇台北斜交界地带,形成时期较新,为第四纪中期新构造运动和外力溶蚀作用而形成。泸沽湖是一个高原断层溶蚀陷落湖泊,由一个西北东南向的断层和两个东西向的断层共 同构成。泸沽湖流域属巴颜喀拉地槽区,金沙江褶皱系,湖区古生代及中生代地层发育,第四纪地层仅见湖边之砂砾层,无典型的湖相沉淀,湖周断崖三角面及U型冰川谷地型到处可见,湖盆系由断陷及冰川作用形成,由于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湖盆四周群山环抱,湖岸多半岛、岬湾。[9]

泸沽湖在横断山脉地区属于相对低洼的盆地,在地质构造上属断层结构,是由地壳运动而形成的高原溶蚀断陷湖盆,这种构造同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北面的赛里木湖类似。整个湖盆质地为岩石,内壁非常陡峭,但四川一侧因在地质史上有大量山脉泥沙冲积入湖,其内壁陡峭程度较云南一侧轻一些,云南这侧的山脉几乎是直插湖底。泸沽湖属溶蚀地质,沿岸多岩溶发育,如地面工程对地下水处置不当,容易诱发地陷。[10]

泸沽湖在地貌区划上属横断山系切割山地峡谷区,横断山北段高山峡谷亚区和 滇东盆地山原区,滇西北中山山源亚区交界地带。泸沽湖湖岸多弯曲,形成 深渊的小港湾,湖中有大小岛屿七个,都是石灰岩残丘。沿湖有四个较大的半岛伸入湖中,其中由东至西伸到湖中的长岛长达四公里,面积六平方公里,把湖面阻隔成马蹄形。东部湖底有长形深槽,北部和长岛两侧的湖坡陡峻。湖北面有狮子山高3754.7米,东北面有肖家火山高3737米,西南为海拔3400米高的狗钻洞山地,最高点为湖西南面牦牛坪附近的主峰高4200米,形成相对高差1500米的壮观景象,泸沽湖如明镜镶嵌于高源群山之中。周围群山主要岩石为志留系下统石灰岩和页岩,分布于狮子山一带,湖西岸分布着三迭系下统泥岩、砂岩夹少量泥灰岩,南岸及西南岸由二迭系上统砂页岩、硅质岩、凝灰角砾岩、凝灰岩、砂页岩夹少量灰岩组成。[9]

水文特征

泸沽湖是一个外流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集水面积与湖泊面积的比值(即湖泊补给系数)仅为3.82,这在中国其他地区的湖泊中尚属罕见。[9]

泸沽湖出湖流量汛期达3-5立方米/秒。10月份以后排流量甚小,每年1~5月湖水基本没有外泄。该湖是一个产流条件较好、湖水补给比较充沛,而水量损耗又相对较小的一个半封闭湖泊。泸沽湖是一个高源深水湖泊。最大水深93.5米,水深超过50米的湖区约占全湖面积的一半,平均水深为40.3米,居中国深水湖的第三位,仅次于天池和抚仙湖。湖水库容量为22.52亿立方米,超过滇池次于洱海。湖水最大透明度为12米,PH值在7.7~8.6之间,矿化度0.54毫克/升,淡水总硬度5.5,属软水[11]

。湖水水质达国家地面水I类标准。[9]

[2]

沪沽湖表层水温受外界气候因素影响较大,7月和10月水温变化明显,其变化范围为17.1~22.0℃。但在深水层(40米以下),全年基本保持恒定,均维持在9.5~10℃。在全年中,泸沽湖北部表层水温均比南部低。在春、夏、秋季,泸沽湖南北部水体存在热力分层现象,且以夏、秋季尤为明显,水体温度在垂直断面上分为3层:变温层、温跃层、均温层。4月北部水体在25米水层处出现温跃层; 南部水体在21米水层处出现温跃层。7月,南北水体的温跃层均出现在10米水层处。10月下旬,南北水体的温跃层均出现在20米水层处。[12]

生物资源

  • 植物

据历史资料记载和2010年的调查,泸沽湖流域有种子植物784种,隶属378属,114科。其中有11个亚种,34个变种,4个变型。[13]

①水生植物:泸沽湖的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之丰富在全国高源湖泊中是少见的。据统计,水生维管束植物丰富,计有42种,其中,蕨类植物3种,双子叶植物14种,单子叶植物25种。按照生活型分,挺水植物12种,浮叶和漂浮植物10种,沉水植物20种。[11]

②陆生植物:陆生种子植物有记载的有104科,近650种。其中裸子植物有5科18种;被子植物99科近630种。由于自然条件优厚,人为影响相对较小,从湖滨向四周山地到最高点海拔3870米的地带,都分布有森林。其中云南松、丽江云杉、黄背高山栎数量最多,所占面积也最大;其次为红桦、苍山冷杉、大果红杉、华山松、山杨;另外分布有较小面积的原生小果垂枝柏。灌丛层中以杜鹃、矮刺栎、榛子等为多,此外有茂密的箭竹,林下草类有龙胆、马先蒿、菊、玄参花、蝶形花等。

文献记载泸沽湖共有水生植物42种,隶属23科32属,共计分为20种大型水生植物群落,其中挺水植物群落有水葱群落、芦苇群落、香蒲群落、茭草群落、杉叶藻群落、黑三棱群落和禾稗群落等7个群落类型,浮叶植物群落有青萍群落、眼子菜群落、野菱群落和荇菜群落等5个群落类型,沉水植物群落有波叶海菜花群落、穗状狐尾藻群落、红线草群落、亮叶眼子菜群落、丝状绿藻群落和轮藻、丽藻植物群落等8个群落类型。挺水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水深0.3 ~1米的河口两侧或湖湾、浅滩及沼泽的洼地中,一般底质有较厚的淤泥;浮叶植物群落在泸沽湖很不发达,仅在湖湾或湖区局部水域零星分布;沉水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水深为1~10米的湖湾及村庄附近水域,分布最深的为轮藻属和丽藻属植物。沉水植物群落在泸沽湖非常发达,不但种类多,生物量大,而且分布宽度也远大于浮水和挺水群落类型,占绝对优势。[14]

[15-18]

2013年7月和2014年4月的调查结果表明,泸沽湖水陆交错带大型水生植物较为丰富,共计39种,隶属24科,其中包括蕨类植物2种,占总种类的5.3%;单子叶植物29种,占74.4%;双子叶植物7种,占18.9%;以及轮藻类植物( 包括轮藻和丽藻)。按照水生植物的生活型,挺水植物为13种,占33.3%,分属于禾本科、莎草科等7科;漂浮植物为2种,占5.1%,分属于浮萍科和满江红科;浮叶植物6种,占15.4%,分属于龙胆科、眼子菜科等6 科;沉水植物18种,占46.2%,分属于轮藻科、眼子菜科、茨藻科和水鳖科等9科。[14]

泸沽湖大型水生植物沿湖岸带呈环带状分布,面积约为824.47公顷,占湖泊总面积的14.7%,若去除草海部分,大型水生植物分布面积约为263.26公顷,占湖泊总面积的4.7%。从三大类植物群落类型来看,沉水植物分布面积占96.1%,浮叶和漂浮植物分布面积占2.7%,挺水植物分布面积占1.2%。[14]

  • 动物

泸沽湖水圈属半封闭生态环境,动物种类多样。泸沽湖保护区鱼类组成为3目4科12种,4种是泸沽湖的原生种:厚唇裂腹鱼、宁蒗裂腹鱼、泸沽湖裂腹鱼、泥鳅,特有种3种:厚唇裂腹鱼、宁蒗裂腹鱼、小口裂腹鱼,其他8种为次生的鲤鱼、草鱼、麦穗鱼、银鱼、鲫鱼等[19]

。关于泸沽湖鱼类问题,就裂腹鱼而言,过去尚有“白条子”、“白砸嘴’’、“厚大嘴巴鱼”、“薄大嘴巴鱼”、“蛇鱼’’、 “青鱼”、“吃草细鳞鱼”等六、七个品种,据描述在食性、水域、体型、肤色、个体重量等方面均有差别。[9]

3种裂腹鱼经济价值较高[20]

,但年产量急剧下降,20世纪50年代年捕捞量为300吨,80年代下降到30吨,90年代降至2吨左右[21]

。 泸沽湖鱼类组成情况是:泸沽湖鱼类有15种,隶属5目6科,2004年泸沽湖鱼类外来物种为8种,到2014年泸沽湖鱼类外来物种增加到11种。由于11个鱼类外来物种逐步进入了泸沽湖,湖中鱼类区系已由外来物种控制,3种特有的裂腹鱼种濒临商业灭绝。综观泸沽湖鱼类区系的特点是:种类贫乏,个体较小,生长稍慢,这也是云贵高原湖泊的共同特点。泸沽湖流域自然环境适宜,水量充沛、水质极好、发展渔业有一定的有利条件。泸沽湖鱼类区系的特点具有种类贫乏,个体较小,生长稍慢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湖泊渔产的低下性能,基本上泸沽湖年鱼产量都在百吨左右。泸沽湖鱼类饵料生物组成及生物量也决定了渔产量不高,通过泸沽湖主要鱼类生物学的分析表明,低产原因除了鱼类本身固有的属性外,还有鱼类饵料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及其再生产的能力不相适应的因素。[6]

水系构成

  • 上游水系

泸沽湖入湖河流共18条(云南部分11条,四川部分7条),其中常流河共9条(云南部分5条,四川 部分4条),分别为大渔坝河、乌马河、幽谷河、王家湾河、蒗放河、凹垮河、蒙垮河、大嘴河、八大队河。 流入湖的山泉主要有三家村附近山溪、小鱼坝山溪、洛水行政村附近大鱼坝山溪等。泸沽湖,流入湖的山泉主要有三家村附近山溪、小鱼坝山溪、洛水行政村附近大鱼坝山溪等。除上 述泉水外,湖水主要靠雨水补给。泸沽湖流域的降水量略高于该湖流域的外围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其中全年降水量的89%集中在6~10五个月。由于泸沽湖的集水面积不大,故入湖河道都十分短小,较大的有由东岸汇入的山垮河和南岸汇入的三家村河。临时性的沟溪汇水和区间坡面漫流是湖水补给的一种主要形式。[9]

[6]

湖水补给除雨量和四川泉水外,主要在于泸沽湖自身的地下水。泸源崖就是泸沽湖地下水的出水口所在地。[22]

  • 下游水系

泸沽湖湖水的出口在东岸,每年6~10月份,湖水经东侧的大草海注入前所河,再注入盖祖河(下游称永宁河),再注入卧龙河(又名卧落河、盐源河),入流理塘河,最后排入长江上游干流段金沙江的支流雅砻江。[9]

泸沽湖为海陆水循环,属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水系,路径是:降水(地表和地下径流)≥泸沽湖≥湖水出口(位于湖泊东南面的草海)≥盖祖河≥雅砻江≥金沙江≥长江≥东海(太平洋)。泸沽湖的丰水期集中在每年的6至10月,只有丰水期湖水才会由地表河道将水排出湖外,其他时间排水河道流量很小甚至无流量。除地表江河出水外,泸沽湖的溶蚀断层构造,也会导致湖水从湖盆内壁的溶洞向外流出。

卧龙河,又名卧落河、盐源河,为理塘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盐源县卫城镇东后龙山,由东向西穿过盐源盆地,折北流至木里县麦地,入理塘河,河长167公里,流域面积8482平方公里,约占理塘河流域面积的44%,落差1632米,干流水能理论蕴藏量39万千瓦,可能开发容量30万千瓦,流域内多山,河道呈半圆形弯曲,支流发育,主要支流有前所河、宁蒗河等。[23]

理塘河,一名无量河,又有勒曲、木里河之称。该河发源于理塘县沙鲁里山系夏塞雪山垭口( 海拔5838米) ,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小、大毛垭坝,过理塘县以后河道作“S”型弯曲,经濯桑至木拉西转向东南流进入高山峡谷,经木里县又急转东南,右岸有卧龙河汇入,河道忽又急转东北,在洼里以南几成相反方向注入雅砻江。理塘河在理塘县境内河段称勒曲;在木里县境内河段又称木里河、小金河。在理塘县濯桑( 雄坝) 及木里县呷姑设有水文站。理塘河河长516公里,落差3050米,流域面积19114平方公里,河口流量约268米/秒,水能蕴藏量222.2万千瓦。可能开发容量64.5万千瓦。该河中、上段地处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辽阔坦荡的高原,河道迂回曲折,切割甚浅,沼泽发育,湖泊成群,水草茂盛;下段属横断山区,河流下切渐深,坡陡流急。[23]

流域概况

  • 生物分布

泸沽湖的土壤随海拔高度的不同呈现明显差异,由低到高依次出现红壤、棕壤、暗棕壤的特征,并呈现垂直的植被特征。

泸沽湖流域地带性植被是云、冷杉林以及少量残留的高山栎类林。流域内地形复杂,小生境变化较大,各垂直带间镶嵌现象突出,垂直带谱不明显。基带植被类型是硬叶常绿阔叶林和暖温性针叶林(云南松林); 华山松与云南铁杉林处于暖温性针叶林到寒温性针叶林的过渡带。 寒温性针叶林是流域内第二大植被类型,同时是海拔最高的分布类型。 高山栎类林以森林或灌丛形式镶嵌于各带中的阳坡或岩石裸露较多的地段。[24]

流域内主要禽类有:红嘴鸥、野鸭、黑颈鹤、天鹅、鸬鹚、斑头雁、鸳鸯、岩鸽、画眉等;兽类有:青羊、猕猴、赤鹿、林麝、穿山甲、红腹松鼠、灰腹松鼠、狐等;两栖动物有:水獭、虎纹蛙、棘腹蛙等。

根据《云南植被》的分类系统,泸沽湖流域内出现的陆生自然植被类型可划分为5个植被亚型,5个群系组,12个群系,14个群落。[24-25]

[26]

民族文化

泸沽湖畔居住着众多民族,以蒙古族为主(注:不是“摩梭族”,中国56个民族中没有“摩梭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民委等部门在第一次民族识别中,将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识别为纳西族,而四川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则为蒙古族)[33]

,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语摩梭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与盐源县的其他地区的蒙古族语言相通,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为达巴文化,信奉藏传佛教。摩梭人是中国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走婚的男女双方分别叫“阿注”、“阿夏”,故称“阿夏婚”。

泸沽湖沿岸居住有蒙古族和彝、汉、纳西、藏、普米、白、壮等7种民族,约1.3万人,其中蒙古族约6000人(四川泸沽湖沿岸摩梭人5000

余人,云南四川差不多各3000)。风景区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34]

泸沽湖民房大多为方木垛成的井干式木楞子房,以木板当瓦,每块长约1米,宽0.17至0.26米不等。内部结构为适应其母系原则而组成家庭特点,有火塘所在的正室,为全家的中心。旁有老人及未成年孩子住的地方;另一幢二层楼房为“客房”,上为青壮年妇女与他们的“阿注”的居室,保留着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一些特点。[35-36]

泸沽湖摩梭人仍保留着母权制家庭形式,被称之为“神秘的女儿国”,母系家庭中母亲主宰一切,女性在家庭中有着崇高的地位[37]

摩梭人几乎全民信教,除了信奉自己的原始宗教“达巴教”外,还信仰喇嘛教[38]

。[39-41]

泸沽湖两省界湖

泸沽湖两省界湖

泸沽湖两省界湖

泸沽湖两省界湖

泸沽湖两省界湖

泸沽湖两省界湖

泸沽湖两省界湖

泸沽湖两省界湖

泸沽湖两省界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