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刘峙有“逃跑将军”之称,为何蒋仍重用他?

渭水一青萍


刘峙和蒋鼎文一样,他们在成长的路上遇到了国军的高速成长,自然会走得太快。在面临新的大的战争的时候自然难以适应。他们更多是为形势所推动,并非推动形势的人。

1、南下广州寻真理

刘峙、蒋鼎文、卫立煌都一样,从参加辛亥革命学生军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

刘峙参加了江西督军李烈钧的“二次革命”。后南下护国,护法,参加南方军阀混战。

在1924年,何应钦引荐其进入黄埔做战术教官,这应该是其命运的转折点。当然这和之间在大元帅府的履历也有关系。

在年底组建教导团,起步就是一团一营营长,同僚有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等。东征后,接任何应钦为团长。

在1926年扩编后,任师参谋长兼旅长,很快就任师长。北伐前到了师长,那注定是方面大员。要知道薛岳此时只是一个团长。蒋鼎文、陈继承都是刘峙下面的团长。

2、北伐的升迁

南昌战役,王柏龄基本退出了军界,刘峙接替了他的职务,负责指挥一二师作战。

在龙潭之役结束后,刘峙已经升任种子军第一军军长。

在二次北伐中,刘峙为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长,下辖杨胜治第一军、缪培南第四军、顾祝同第九军。已经承担起方面作战。

(龙潭之役立功)

在新军阀混战中,刘峙不负众望,为蒋介石立下了赫赫战功。

1935年,刘峙晋升上将,还兼河南省主席。文武通吃。

在之前的鄂豫皖作战、之后的讨伐军东路军,其都已经荣升战略方面作战。是国军里面最耀眼的星。

3、为何成为“逃跑将军”?

抗战初期,刘峙负责平汉线方面作战,保定、石家庄一路溃败。和在山西作战的卫立煌形成鲜明对比。

(平汉线作战)

其不利原因在于:

一、成长太快,缺乏战争历练,在风口上猪都会飞,五年内从低级军官到方面大员,很大程度上不是军功,而是来于形势与人事。

二、向下经营不足,没有自己的小派系。在蒋介石五虎上将中,有自己派系的也就陈诚,在战争中,自然如臂指使,且有源源不断升起来的将才。

三、平汉线的准备确实仓促,兵力不足。郑洞国在回忆录中就明确写这个。

总结:

刘峙像一个职业军官,他有自己的理想,也为之奋斗过。在遇上贵人,努力奋斗,成为方面大员。他缺乏经营派系的能力与心,在对日与解放战争中难以如臂指使,且久疏战阵,自然显得作战不行。

参考文献:

黄道炫.密县故事:民国时代的地方、人情与政治[J].近代史研究,2017(04):4-23+160.

张小波.刘峙主豫时期治理匪患的策略[J].兰台世界,2015(22):159-160.

胡若晨. 论抗日战争四次襄阳会战[D].武汉理工大学,2014.

崔跃峰.刘峙主豫时期县长管理制度探析[J].史学月刊,2013(07):77-87.

郭昌文. 蒋介石对地方实力派的策略研究(1928-1936)[D].浙江大学,2011.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刘峙是江西吉安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二期步兵科。幼年丧父,跟随母亲寄人篱下,在童年的阴影下养成了胆小、谨慎、畏缩和善于忍耐的性格。不过据我所知,刘峙早年还是比较能打的,比如第一次东征进攻淡水城之战,团长王柏龄表现惊慌失色,多亏营长刘峙亲率所部勇敢反击,才把军阀洪兆麟的队伍压下去。

担任营长的时候,刘峙手下几位连长背地里喊他“菜包子”,他听到了也不怎么发脾气,只说“看到官长来了,还说菜包子、菜包子,这是什么话啊”。由此可见,刘峙为人确实宽厚、老实,吃点亏也无所谓。他总是提醒自己和身边朋友,人生在世没有不散的场面,给人过得去,给人以生路,就不致招怨于前,还可以投报将来。



(青年时期的刘峙)

刘峙当上师长、河南省主席后,同辈的顾祝同、蒋鼎文、钱大钧、陈继承等人生活腐化不堪。1932年6月,蒋介石曾经电责顾、蒋、钱、陈四人,“除刘主席外,四兄犹皆狂嫖滥赌,人格扫地殆尽”。言下之意,你们整天光知道吃喝嫖赌,太令我失望了,还是刘峙正派一点。


(刘峙与韩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合影)

至于“长腿将军”之说,实际上是出自当代的一些纪实文学作品,主要讽刺刘峙在全面抗战第一年没有打好平汉路北段战役,接连丢失保定、石家庄等地。如同有人说陈诚是“三昌将军”,先后失守武昌、南昌、宜昌,实属无能。其实这些文人骚客也就图个嘴快、顺口溜。苏联军事总顾问崔可夫、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都夸陈诚是国军最优秀的将领,你们怎么不说了?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想拨高刘峙,论军事指挥能力,这个人的确平淡无奇。


(刘峙字迹)

蒋介石之所以重用刘峙,一来刘峙属于黄埔最早的军事班子成员之一,二来刘峙为人老成听话,调他工作从不讨价还价,挑肥拣瘦。尽管刘峙有时候显得十分笨拙,比如有一次蒋介石去开封召集军事会议,刘峙问底下幕僚,委员长亲临开封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安保工作?有人出了一个主意,那还不容易吗,等委员长飞机来了,拉响防空警报,老百姓去躲防空洞,路上也就没人了。结果刘峙稀里糊涂,忘记通知高射炮部队是拉假警报,高射炮部队以为敌机轰炸,差点击中蒋介石的座机。


(刘峙回忆录封面)

怎么说呢?身为重要领导干部,刘峙凡事都想着做老好人,不得罪人,终究还是有所不妥的,虽然收买了人心,但往往造成不肯负责,大事请示上级,小事推给部下,处处小心翼翼,不能独当一面。不过作为一个统治集团,蒋介石既需要像陈诚那样做事雷厉风行之人,也需要像刘峙那样乖乖听话之人,有什么尴尬事情好歹有个“好人”圆个场。


冯杰


站在不同角度看一个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站在不同时点看一个人,同样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尤其遇到命运像抛物线的历史人物,更是如此。

客观地说,说刘峙是逃跑将军,这是一个特定角度的看法,也是一个特定时点的嘲讽,算不上公正理性的盖棺之论。

事实上,这位国军“五虎上将”之首在历史待遇上有些憋屈,这种憋屈还不是后来我们强加给他的,抗战后,他就戴上了这顶不堪的帽子。

人的命运有时候就是如此残酷,两三个污点就能把之前所有的“闪光点”全部抹杀。

刘峙,字经扶,小名蠢子,听这小名就不难想像,打小他要么是真傻,要么大智若愚。

当然,这样一位民国军界的风云人物是不可能真傻的。

1892年出生的刘峙是悲惨人家的穷孩子,老爹死的很早,老娘屡次改嫁,他自己就像个拖油瓶。因为这些,7岁读私塾的时候,刘峙就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贫穷才知道,知识也是需要花钱买的。”

读了一段时间的私塾后,刘峙曾幸运地被人带去日本留学,不走运的是,在日本屁股还没坐热,他就被迫卷铺盖回来了,倒不是他不想在日本用功,是当时的清廷要强制取缔留学生。

从日本回来后,刘峙先上湖南陆军小学,再上武昌陆军中学,1913年又上了河北保定军官学校,但直到1924年进入黄埔,之前他的运气始终不好。

在那十几年时间里,刘峙最大的“收获”就是四处碰壁。当连长遇到过无粮无饷,当中校副团长遇到过冷遇羞辱,更遇到过身染瘟疫、生命垂危以及遭敌兵追击、死里逃生的危险,尤其在从军途中几易其主,一会在滇军,一会在粤军,起起落落,进进退退,混乱不堪。

但这段漫长的碰壁经历也造就了刘峙性情上最大的一个特质——浑厚容物。

但自进入黄埔之后,属于刘峙的运气就来了,而且来的还很凶猛。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官学校举行盛大开学典礼,因为资历在那里摆着,又和蒋介石有粤军共事的渊源,所以他很顺利地谋到了战术教官以及参谋处科长的职位。黄埔成立教导1团、2团后,凭借综合条件,刘峙又顺利地干上了教导1团第2营的营长。

在后来的排资论辈中,这个占位无疑是很重要的。

大半年之后,属于一代黄埔军人的铁血征战到来了,置身其中,这时候的刘峙几乎可以这么形容,能力没得说,运气好到爆!

所谓“福将”之名就是从这阶段来的。

1925年2月,刘峙率部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在淡水、棉湖两战中战绩显著,接着又在平定刘震寰和杨希闵的叛乱中建立战功,因为战场表现很拔尖,是年8月他接替何应钦升为了第1团上校团长。

9月二次东征开始。刘峙的表现更牛,华阳一战苦战大胜,为此蒋介石赞赏他说:“华阳一役,为成败最大关键,其重要性不下于棉湖之役,今刘团长能出奇制胜,转危为安,诚革命前途之大幸也。”

就此,升为第1军第2师师长的刘峙成了蒋介石的嫡系大将。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刘峙作为打手,将对老蒋的忠诚呈现的很坚决、很彻底。

接下来就是北伐,刘峙的人生抛物线仍在朝上猛抛。众多旧军阀将领纷纷败在刘峙脚下,其中包括孙传芳。

屡战屡胜,逢凶必化吉,在蒋介石眼中,这阶段的刘峙绝对是一员悍将、福将。

在随后的蒋桂战争、中原大战以及讨伐唐生智、石友三的战场上,刘峙的表现依旧在线开挂,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的事在他那里几乎就是家常便饭。

基本平息新军阀间的争斗后,蒋介石的枪口随即转向红军。1932年6月,蒋介石发动对鄂豫皖的第四次围剿,刘峙指挥中路军7个纵队采用并列推进、纵深配备、步步为营、边进边剿的战术相继攻占大别山根据地中心新集、金家寨,迫使红四方面军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离开根据地。

对此,蒋介石这么嘉奖刘峙,将河南新集命名为经扶县,这可不是一般的待遇。

1935年4月,刘峙升为二级陆军上将,兼河南省政府主席。对于43岁的刘峙而言,这算是他人生抛物线的顶点了,蒋介石、何应钦之下,五虎上将之首,这几乎就是国军第三人的概念。

不过,盛极之后,刘峙很快就迎来了他人生抛物线的下坠时刻。

西安事变就是那个分界点。

因为在西安事变中露骨地紧随何应钦,事后刘峙遭到了蒋介石的猜忌。有些人的命运就是这么奇怪,就像一个气球,一旦被刺出一个孔洞,剩下的就是持续漏气,直接干瘪难堪为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司令的刘峙,在平汉路战役中被日军打的一溃千里,从此长腿将军、逃跑将军的称号就扣在了他的脑门上。

是锐气勇气没了?是真的江郎才尽了?是真的遇强敌就没戏了?

可能都有。

因为在第一战区的掉链子表现,刘峙随后遭到了蒋介石的降级任用,这位曾经的统兵大员变成了后方的一个勤杂工,美其名曰请负责汉江两河警备,把收容残兵、抢运物资、构筑工事、封锁河道的工作做好。

为此,刘峙曾感慨:“保定战败后,由洛阳到宜昌,手中无权,我任人在蒋公面前摆布,备受欺凌,但总是以忍让为先。毕竟,我们都不过是中国历史过程中的一分一秒,又何必如此认真,自寻烦恼。”

从这感慨其实能看出来了,刘峙颓了。

之后,刘峙改任重庆卫戍总司令,什么样的表现呢?

庸得很,贪得很。

在这有必要提一句,刘峙的大老婆是个悍妇,没少仗着刘峙的名号贪污受贿。

解放战争期间,处处被动挨打下的蒋介石还是在老圈子里找人撑局面,这里有气魄的问题,更是惯性使然。

就这样,刘峙复出了,但很像赶鸭子上架。

1946年,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军发动进攻,刘峙率部到驻马店、南阳围攻中原解放军。

结果,李先念突出重围;刘部赵锡田第3师被刘邓大军全歼。

得知这一消息,蒋介石一怒之下又撸了刘峙。

1948年5月,坐镇徐州的剿总司令顾祝同升任国防部长兼参谋总长,剿总一职难以兼顾,没有办法,老蒋又想到了刘峙。

结果一上任,刘峙即遭到了部下暗地嘲讽:“徐州乃南京大门,应该派一员虎将把守。不派虎将,也应该派一狗看门。今天却派了一只猪,大门如何还能守得住?”

话音刚落没几天,河南开封就丢了。

接下来就是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杜聿明所部悉数被歼——

被解放军全歼22个军、56个师,共计55万人后,刘峙从蚌埠逃到南京,责任虽不能由刘峙一个人负,但锅他必须背着。

值得一说的说,刘峙在背锅的时候还特意来了个剃光头明志,但卵用没有。

之后这个已经彻底衰了的人就逃向了九龙。在九龙,刘峙因遭土匪抢劫,十分狼狈,差点连跑路盘缠都没了。

随后,刘峙“流浪”去了印尼,当了两三年的中小学教员,直到1953年才等到蒋介石的示谕:即速携家眷返台。

到了台湾,刘峙不再有所求,安心当了一名寓公,直到1971年去世。

人生低谷时,刘峙有句座右铭:“智者劳,而仁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在人生抛物线一路向下的时候,他或许认为自己就是那个无所求的无能者。

最后说重用的问题,改成老蒋其实是在抛着用可能更准确。


黑句本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五:国军五虎上将、著名“长腿将军”、“猪将军”,二级上将、第5战区司令长官、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

刘峙,字经扶,江西吉安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学校。刘峙是国军早期名将,号称五虎上将中的福将,打仗运气非常好,中原大战每每一出马就旗开得胜。也是著名的逃跑将军、草包将军。

刘峙个性忍耐、随和,对部属很和善,极其爱财。蒋介石早期非常扶持刘峙,但在西安事变中,刘峙充当武力进攻西安的西路军总司令,逐被冷落。后因定陶战役整编第3师被歼灭,将其免职。

作为国军高级将领,刘峙没有属于自己的派系,不恋权,只对蒋介石唯命是从。这在派系林立的国军中是非常罕见的,这也是蒋看重刘峙的原因。

48年蒋介石放弃白崇禧、薛岳,再次重用刘峙,任命其为徐州剿总司令官,被国军内部戏谑为“猪将军看门”。刘福将再次以敛财为重,临战改变第7兵团编制,导致淮海首战失利、处处被动。

解放后最后逃亡到香港,遭抢劫后一无所有,流落到马来西亚担任小学老师。后多方托人,1954年才被批准前往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著有《我的回忆》。1971年病逝于台北。


被誉为猪的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

刘峙幼年丧父,继父将其抚养长大,并一直供养他读完保定陆军学校。刘峙自小寄人篱下,养成忍耐宽容的性格。

刘峙(1892-1971年),字经扶,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庙背村的农户家庭。父亲在他不满周岁时,与邻村地主因稻田放水发生争执,被殴死。其母胡氏改嫁统带黄小山。

黄小山和的部队移防时,刘母死活不愿意离开吉安老家。黄小山只带走了这个继子刘峙,回到自己家乡湖南泸溪,并供他念书。1905年冬,他随继父赴日,接触到反日活动,开阔了眼界。

1907年,刘峙决定投笔从戎,考入湖南陆军小学第三期。因是外乡人,刘峙备受同学的嘲弄和欺没。刘峙建立了自己忍耐、宽厚的处世哲学。以至后来将自己书房取名“浑容轩”。

小学毕业后,刘峙考入武昌陆军中学3期,武昌革命中加入学生军,后又请假南下参加2次革命。1913年考入保定陆军学校第二期步兵科,期间认真学习军事,关心政治。
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


刘峙毕业后在粤军发展,后投奔何应钦担任黄埔教官、革命军将领。在东征北伐、中原大战中好运连连,不断立功升官,成为福将。

刘峙毕业后南下投奔革命,在粤军任职发展,一路做到团副。第一次北伐北伐,任游击第1支队队长,竟连战皆捷一直攻到江西吉安。后刘峙回广东粤军任职,后遭排挤,改任军事参议。

1924年夏,刘峙由何应钦介绍,出任黄埔军校战术教官。年底军校成立了教导团,何应钦任第1团团长,刘峙任该团第2营营长。从此刘峙与顾祝同、钱大钧等结团,成为日后何应钦系统大将。


1925年8月,刘峙因东征、平定刘杨叛乱中建立战功,升为第1团上校团长。教导团扩编为第2师后,刘任副师长兼参谋长、旋即升任师长,驻防广州。

1926年第二次北伐,刘峙第2师担任总预备队。攻打南昌时刘峙代总指挥,有如神助,击溃孙传芳部,攻下杭州、上海、苏南,又击退孙传芳龙潭反扑。擢升第1军军长,率部驻防上海。

1928年1月继续北伐。刘峙任第第1军团总指挥,攻克济南。北伐完成后部队缩编,刘峙任第1师师长。此后,刘峙在蒋桂战争、蒋冯阎中原大战屡屡在不利局面中转危为安,反败为胜。成为人人羡慕的福将。



刘峙为五虎上将之首,43岁已是二级上将、省政府主席,风头一时无两。西安事变中不懂政治,从此跌落高坛。

1933年,刘峙任赣粤闽湘鄂北路军总司令,战无不胜,高居五虎上将之首,名声一时无二。1935年4月,43岁的刘峙升为二级陆军上将、河南省主席。一时风光无人出其右。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军委会主席蒋介石。全国上下一致要求解决,而代总司令何应钦坚持使用武力,命顾祝同为东路军总司令,刘峙为西路军总司令,兵发西安。

刘峙见是老长官何应钦命令,立马领兵进军西安。宋美龄、宋子文做顾祝同工作,顾祝同颇有政治头脑,立即表示忠于蒋介石,绝不就任东路军总司令。

就在何应钦准备换将时,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到南京。之前蒋介石一向打压顾祝同、扶持刘峙,现在倒了个个,顾祝同成了蒋的心腹,升任陆军总司令,而刘峙派往西北管理张杨的西北军了。
刘峙与徐州剿总副司令、前进所主任杜聿明。

抗战中刘峙被讥笑为长腿将军,基本没做过贡献。战后又因定陶失败免去郑州绥靖公署总司令。1948年再次启用,出任徐州剿总总司令,被国军内部称为猪将军看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峙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2集团军总司令。在平汉路战役被日军打的一溃千里,被讥笑为长腿将军。

1939年,刘峙出任重庆卫戍总司令。1945年2月,刘峙调任国民党第5战区司令,接替李宗仁。抗日胜利后,刘峙居然获得获得青天白日勋章,看来蒋对他还是重情义的。

1948年国军节节败退,从重点进攻转入了重点防御。唯独华东国军编有大量机动野战兵团,有强大作战能力,蒋介石寄希望在华东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但是指挥官人选是个头痛的事。


徐州剿总序列: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

华东、华中国军作战力量分为三支:一是邱清泉、黄维、李弥兵团等中央军嫡系;二是白崇禧指挥的张淦、宋希濂兵团;三是杂牌军或属地方部队的黄百韬、孙元良、李延年、刘汝明兵团。

而部队又分属华中、华东两个剿总司令部,一开始蒋介石希望白崇禧统一指挥,但白认为只能在蚌埠设立一个总司令部,而蒋坚持要设徐州司令部。于是白崇禧坚辞不受。

不得已蒋介石重新启用刘峙为徐州剿总总司令、杜聿明为副总司令、前进指挥所主任。一时间国军将领戏言:徐州是南京门户,应当派一员虎将镇守,不派一虎,也得派一只狗看门,今派一只猪,眼看大门守不住。


淮海战败突围的第12兵团副司令官胡琏。

蒋介石不听白崇禧必须统一指挥华中、华东国军,在蚌埠设立总司令部的意见,坚持使用长腿将军将军刘峙出任徐州剿总司令官,是以下原因:

一是无人可用:国军历来讲资历和出身,华东几个兵团司令均是骄兵悍将,一般人压制不了。最合适的白崇禧又甩手不干。有资历(上将,保定军校或黄埔一期)也就那么几个。

二是刘峙是员福将:刘峙作战指挥没有特别之处,但是从北伐开始,刘峙一直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个中原因不明了,但是你若身边有个办事吉利的手下,说不定也会重用,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三是刘峙绝对忠诚和听话:与何应钦、陈诚、白崇禧、傅作义不同,刘峙没有野心。以上将之尊在军队没有派系,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基干部队,这是国军中极其罕见。刘峙对蒋介石决定衷心、唯命是从,不会出现卫立煌那样的指挥不动。
淮海战役中化装逃跑的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

淮海战役猪将军刘峙无能第一步:大战在即,推说副司令不在,20多天里没有收拢部队,尽失先机。

淮海战役前,蒋介石让参谋部制定了在徐州蚌埠一带与华野决战的计划。杜聿明看过后认为没有问题,时国军各兵团分布在南北两条大十字架上。杜聿明要求刘峙下令各兵团向靠拢,进入作战位置。

随后东北战时吃紧,蒋介石紧急命杜聿明任东北剿总前进总指挥,飞往葫芦岛指挥东进兵团救援锦州。20多天里,刘峙没有下令各兵团集结,反而说:杜副总司令不在家,等他回来再说。

徐州战斗序列部队此时分散的七零八落:黄百韬兵团在西北的新安镇、黄维兵团在河南、孙元良兵团在宿县、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在蚌埠、只有李弥兵团在徐州附近的曹八集。



淮海战役猪将军刘峙无能第二步:为敛财临时改变黄百韬兵团撤退和建制,致使主力兵团遇险。

黄百韬第7兵团,原本驻扎在新安镇,辖第25、63、64、100军,是徐州作战主力。驻扎海州的第44军原本定于从海路南撤,该军一直为刘峙贩卖私盐。刘峙为自己敛财,临时改变撤退计划。

刘峙下令:海州第44军划归黄百韬第7兵团建制,从陆路撤往新安镇,并要求黄百韬暂停向徐州靠拢,在原地等2天。不料徐州北面的第3绥靖区起义,华野迅速南下,直指新安镇。

第44军携着大量商人、地主、官员走了2天。加上黄百韬忘记在运河上架设浮桥,十万大军只靠一座铁路桥渡河,结果被解放军追上,第7兵团损失3万多人。


淮海战败兵败身亡的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

淮海战役猪将军刘峙无能之三:担心害怕自己和徐州安危,临时将接应部队李弥兵团撤离,导致黄百韬第7兵团被围。

损失巨大的黄伯滔第7兵团好不容易渡过运河,逃过解放军追击,终于到达徐州西边50公里曹八集、碾庄。按计划,李弥第13兵团在此掩护黄百韬撤退。

这时候得知解放军南下的刘峙惊慌失措,以为是冲着徐州来的,急命李弥兵团改变部署,转进到徐州北面的不老河。黄百韬闻讯,赶到李弥司令部请求晚一天再走,等他收拢部队一起走。

谁知李弥说军情紧急,需马上开拔。黄百韬召开兵团紧急会议,认为虽然失去李弥掩护,但已离徐州不远,用一天时间收拢部队,第2天再走也应该没有大问题。


淮海战役猪将军刘峙无能之四:缺乏军事常识,误导作战方向,浪费救援时间。

刚指挥结束葫芦岛撤军的杜聿明,在黄百韬兵团被围当天飞赴南京,得知刘峙没有在徐州集结部队,大吃一惊,第2天一早紧急赶回徐州,指挥救援行动。

刘峙、杜聿明召开各部紧急会议。杜聿明认为解放军作战目的就是要吃掉黄百韬兵团,应当天由李弥兵团展开救援作战;孙元良兵团守徐州、邱清泉兵团第2天到达作战位置、黄维兵团向宿县前进,向徐州靠拢。

刘峙认为解放军目标是攻占徐州,以徐州安全为由反对杜聿明计划,直吵到半夜惊动蒋介石。蒋介石支持杜聿明计划,刘峙这才让步,但浪费了一天,被华野3个纵队赶到建立了防御阵地。

淮海被俘的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

淮海战役猪将军刘峙无能之五:打仗没有自己敛财重要,军事计划泄露造成溃乱。

黄伯滔第7兵团在碾庄被歼灭后,黄维兵团在双堆集被围。杜聿明坚持要求徐州三个兵团撤退,提出撤就不能打,打就不能撤。最终顾祝同批准11月30日撤退。

27日刘峙将计划提早泄露给经商的侄子,让他转移自己的资产,消息迅速扩散,结果造成徐州大乱,市民和各部队争先逃命乱成一团。撤退变成了溃乱。



淮海战役扔下部队逃跑的第16兵团司令官孙元良。

刘峙兵败后跑去香港,遭匪徒劫财后身无分文,流落到印尼教书糊口。后遭人说情才获受批准赴台。

刘峙自顾自己发财和安全,不顾部下死活,指挥无能之极。1949年刘峙先跑去香港,遭遇九龙土匪抢劫,沦落到无法生存地步。

而台湾以刘峙迟迟不报道理由,取消其总统府战略顾问资格。10月刘峙夫妇流浪印尼,以堂堂陆军上将身份,做了个小学教师糊口,多年贪污走私的钱财一文不剩。

1953年经何应钦等说情,终于拿到台湾出入证,任国策顾问虚职,从此深居简出,过上隐士生活。1971年1月15日,刘峙病逝台北,终年71岁。


烟酒阁大学士


刘峙!知道国军将领的朋友,没有不知道这货的,他的外号多了去了。其实我们从他的外号多少都能窥探他那戏剧性的一生。

我们来看一下,“刘婆婆”“菜包子”“福将”“常胜将军”“长腿将军”“逃跑将军”“猪将军”“不倒翁”指的的都是他。

一个人居然有这么多的外号,而且这些外号的差异性也忒大点了,这刘峙也不枉此生了。

那么,我们就从这些外号来了解一下,刘峙本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接着再来总结一下为何蒋介石重用他。

(哈哈!请允许我在这里先笑两声!)

“刘婆婆”和“菜包子”

刘峙这一生,气运也是好到了极点。当年,刘峙可是被蒋介石请到黄埔军校担任战术教官的人物。

他这人说好听一点,性格宽厚,但没有才能,所以他对上下级都是尽量的拉拢,就想一个家婆一样,所以就得了这么一个外号“刘婆婆”,你就是当面喊他“刘婆婆”他都不会生气。

在北伐的时候,因为是黄埔的战术教官,所以担任营长,他的战术才能实在是臭,被蒋介石逮住机会是一顿臭骂,而他却掉这个脑袋,连连成是,连个解释都没有。

刘峙的这帮子手下,也是无语了又给他起了个“菜包子”的外号。有一次,他召集全营集合准备训话,他手底下的军官,打着哈哈说道:“这不是菜包子吗?来了!”

刘峙也打着哈哈,这个时候负责集合的长官看不下去了:“什么他娘的“菜包子”,说长官!”

这事也是不了了之了,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刘峙这不就是邻居家的二大爷的性格,还带兵,能指挥的动就奇了怪了。

所以他的军事才能可见一斑。

“福将”和“常胜将军”

刘峙可是国军中“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将才”,他说第二,没人敢认第一的。

那我们就说说他内战内行:你不得不承认,这家伙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中原大战的时候,指挥张治中,陈诚等等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将领讨伐冯玉祥,阎锡山。

这些将领摆着那都是杠杠的帅才,这不刷了一波资历,之后讨伐石友三,将石友三的部队全歼,你看看他的搭档——张学良(东北军就没有几个孬种的好吧!)

说道这里,有些人就要说了:“和孙传芳龙潭那一仗,假不了吧!”

是!假不了!我们看看经过,当时在南昌城下,夜里,孙传芳组织敢死队冲击刘峙,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到了天亮刘峙这才稳住了阵脚。

查了一下损失,我去,部队损失大半,军备物质都不知道丢哪去了,两团长阵亡。但蒋介石只是将同样惨败的王柏龄骂的直不起腰来。

刘峙屁事没有,还将最后的预备队交给了他带,结果这货戴着部队坐火车,你说巧不巧,两列火车撞了,死了200多,刘峙本人只是轻伤。按理说这不是个好兆头,可是接下来你就不得不承认刘峙的运气。

部队到达地点,杠杆布置好,孙传芳又来搞他,就在刘峙抗不下去的时候,桂永清赶到,帮忙揍跑了孙传芳。

接着由于通信不畅,别人都撤退了,刘峙硬着头皮,冲到了前面和张宗昌的残部遭遇(什么是残部,被击溃了的部队),将其一举击溃。

就这运气,羡慕的何应钦都竖大拇哥“福将”,就此他又得了个“常胜将军”的名号。

至此刘峙彻底进入了蒋介石的法眼,都称他是“福将”

之后基本上就没他什么事了,那叫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百折不挠。

“长腿将军”和“逃跑将军”

战场上的运气不可能老围着你转吧。

全面抗战爆发,刘峙和小日本对上了,从地图上看,一路从向着西南方向狂奔,石家庄,开封,这一路别人还打两枪,他到好基本是长着两条大长腿,就剩下跑了。

此后,他的声誉一落千丈,被人叫做“长腿将军”“逃跑将军”

“猪将军”和“不倒翁”

在全面抗战爆发的时候,刘峙被蒋介石雪藏了好久。不久就被蒋介石提为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可是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

但邱清泉却说“徐州是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指薛岳)把守。不派一虎,也应派一狗(指顾祝同)看门。今派一只猪,眼看大门守不住。”

结果大家也是知道的,这不“猪将军”的外号就这么来了。

“不倒翁”

这就和本问题有关了。蒋介石特别注意培养军队对自己的忠诚,他对忠诚痴迷到了什么程度呢?

“忽视能力,只看中心”蒋介石将第一军视为嫡系中的嫡系,这支部队忠诚度极高,他的前身就是黄埔军校教导团。

这支部队前期牛,确实牛。但后期就不行了,第一军的位置据说差点,被孙立人的新一军捞走。所以第一军的称号其实和战斗力是无关的,倒是和忠诚度有关,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刘峙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那么刘峙之所以能够得到蒋介石的青睐,就是因为他对蒋介石的忠诚,蒋介石指哪打哪,从来都没有自己的意见,按照他本人的话说:“校长命令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举个例子:当年,蒋介石准备在开封开会,刘峙负责警戒。

大街上熙熙攘攘都是人,看着不舒服,得,有人给他出一主意。让他拉响空袭警报,大街上的人群一准躲入防空洞,这不就清场了吗?

想的确实挺好,可这货忘记了通知防空部队,蒋介石座驾来的时候,空袭警报一响,防空部队对着蒋介石的座驾就是一通乱轰。

等蒋介石下了飞机,看到是大脸蛋子刘峙,摇了摇头送了两字:“糊涂”。我去,这可是掉脑袋的罪啊,没事啦。

所以,刘峙被称为“不倒翁”和蒋介石信任的忠诚不无关系,这也就是蒋介石为何重用他的原因。


梁老师说历史


刘峙乃蒋介石心腹,号称北伐战争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中的“长腿将军”,解放战争中的“猪头将军”,还被称为“敛钱司令”,军事水平可见一斑。

蒋介石的用人原则是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

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蒋介石为巩固地位无所不用,最重要的一招便是“任人唯亲”。他麾下亲信众多,有所谓五虎将、八大金刚、十三太保,其中刘峙既是“五虎将”之一,又是“八大金刚”之一,不可不谓深受器重。

蒋介石利用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之机会大肆收买人心,培植个人势力,很多黄埔军校的教官和学生都拜入他门下,但后来是否受到重用且掌握实权,跟能力没有必然关系,关键要看是否忠于蒋介石倡导的所谓“黄埔精神”,即“服从校长、尽忠党国、精诚团结、成功成仁”。

这种任人唯亲的模式必定导致一些无能之辈,靠着对蒋介石的忠诚窃取高位,手握重权,最后成功“坑校长”,刘峙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

凭借两次忠心的卖力表演,刘峙成为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

刘峙毕业于河北保定军官学校,又到黄埔军校当教官,有一定理论功底,国民政府东征和北伐战争中,他所部也曾屡立战功,后来的两次忠心表现更是让他赢得了蒋介石的信任。

1926年3月的“中山舰事件”中,刘峙忠实地执行蒋介石的命令,率部扣押第二师和海军中的所有党代表及党员。1927年4月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刘峙充当了蒋介石的帮凶,镇压革命运动,杀害共产党人。

凭借军阀混战中的抢眼表现,刘峙成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首

后来的军阀混战中,无论是在蒋桂战争,还是中原大战中,刘峙都竭尽全力,为蒋介石卖命,立下赫赫战功,蒋介石甚至把河南新集命名为经扶县(刘峙字经扶)以示表彰。

刘峙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晋升二级陆军上将,兼河南省政府主席,高居“五虎上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之首,登上人生巅峰。

人到巅峰,必定滑落,刘峙很快开始了自己的“坑蒋”生涯

抗日战争中,刘峙被委任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司令,率部进驻保定,防守平汉路沿线,结果日军大举进攻,只用1天便突破防线,直插保定。

刘峙惊慌失措,率军沿平汉线不战而逃,一口气逃到石家庄,把兵权交给商震、黄绍竑。事后,刘峙因不战而逃,一溃千里的表现,人送外号“长腿将军”,讥笑他擅长逃跑。


解放战争中,刘峙曾因指挥失误被蒋介石撤职,但在极为关键的淮海战役中,再度被蒋介石委以重任,出任徐州剿总司令,负责全权指挥徐蚌会战。

刘峙当即表示对党国的忠心:“要我做官,不能奉命;要我拼命,义不容辞!”

这一任命遭到国军将帅强烈反对,邱清泉公然说:“徐州乃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把守。不派一虎,也该派一狗看门,今派一只猪,眼看大门会守不住”,这里的猪指的便是刘峙,因其长相肥头大耳,屡战屡败,因此得名。

但对老蒋来说,能不能打仗是次要的,必须要用对自己绝对忠心的人

这一举动却受到人民解放军的热烈欢迎,解放军发出动员:“打到徐州去杀猪”!

不出意料的是,刘峙到任后不到1个月,国军就全线垮台,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刘峙早早逃跑,留下杜聿明兵团全歼,杜聿明被活捉,有力加速了解放战争进程,功劳可比刘伯承。

刘峙的成败折射了蒋介石毕生如一的用人理念——任人唯亲,他宁用忠心听话的怂包,也不用能打的“贰臣”,像卫立煌、薛岳、白崇禧、孙立人这类当世名将,都不为他真正重用。如此任人唯亲,最终的失败结局也就不难预料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熟悉历史的网友都知道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经历了军阀混战等大大小小的无数场战斗,蒋介石手底下也有几位久经沙场磨砺的所谓五虎上将,其中有一个号称北伐战争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中的“长腿将军”以及国共内战中的“猪将军”之称,他就是名将刘峙,那么为什么以他为首的很多军阀时代名将在国共内战中却变成了战斗力仅为五的猪将军了呢?今天虎哥就带一探究竟。

首先虎哥还是要为“猪将军”刘峙说几句公道话,他虽被誉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但在抗战和后来国共内战中的表现的机会其实很少,77事变后由于日军大规模的总攻,3天就攻陷了平津地区。这留给刘峙在保定布防、调动部队的时间太少,在加上华北平原本身就是日军的优势战场,日军的机动、火力优势得以全面发挥,这一仗换了老蒋自己上都是打不好的,只不过刘峙很不巧的撞上了这个风口浪尖。加上蒋介石特别注重表面成败,对于吃过败仗的刘峙来说,基本指挥作战的机会就丧失了,直至抗战快结束时才接替李宗仁出任五战区司令。这个经历,跟张治中很相似,只不过张治中的际遇更加倒霉而已。

后来在国共内战中,刘峙虽说官不小,但是国民党军的整个体系都混乱不堪,在战争中解放军的指挥体系十分清晰,你可以明确知道最高负责的指挥官是谁,而国民党军队在很多时候都是懵逼的状态,你只知道参战的军长是谁、整编师师长是谁,但谁来指挥军长就模糊不清了,这都是老蒋自己瞎捣鼓出来的恶果。这时部下邱清泉就将其称为“猪”,其实刘峙也很无奈,十年没指挥过军队打大战了,突然让你上,而且各个部队之间还勾心斗角,加上一帮子黄埔的骄兵悍将,这个活给谁谁都怕。

类似的还有名将蒋鼎文,这可是军阀混战时期的名将啊。号称飞将军。在中原大战中以行动果断高效出名,但是后来这位名将一直被仍在洛阳不管不问,也没什么硬仗大活可干,一天就狂嫖滥赌,娶了20几个姨太太,最后惹上了一身的梅毒,所以被称为杨梅将军。可见不是说国民党将领不能打仗,而是整个军队体系就已经腐朽不堪,所以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不是没有原因的。


迷彩虎军事


经过北伐和中原大战,蒋介石嫡系中涌现出“五虎上将”,分别是: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刘峙名列第一,自然是最得蒋介石信任的人。然而,作为蒋介石最信任的将军,刘峙后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却得了两个极为搞笑的外号,一为“逃跑将军”,一为“猪将军”。对于这样一个被人们看笑话的将军,蒋介石为何屡屡重用呢?

刘峙的逃跑将军,主要指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在与日军作战的糟糕。全面抗战爆发后,刘峙为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坐镇保定,防守平汉路沿线。当时,刘峙加紧构筑工事,准备阻拦日军,但由于战术上没有创新,消极防御,结果,日军避开正面守军,直插保定,当刘峙准备阻击日军时,又由于决策失误,坐失战机,直接导致保定失守。随后,刘峙率部沿平汉线向西南狂逃,先逃到石家庄,后逃到开封,因此落下“逃跑将军”的绰号。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时,刘峙出任徐州“剿总”司令。淮海战役结束时,刘峙指挥下的22个军全部被解放军歼灭,刘峙又落下一个“猪将军”的绰号。

不可否认,刘峙曾经有过辉煌的的战绩,例如,1930年,中原大战时,刘峙作为蒋介石的嫡系,曾率讨逆军第二军团,指挥顾况同、蒋鼎文、朱绍良、张治中、陈诚等部,讨伐冯玉祥、阎锡山联军,在作战中多次取得胜利。1931年,石友三反蒋,刘峙与张学良一起,将石友三的部队6万多人全部消灭,刘峙也因此得了个“常胜将军”的名号。

然而,军阀混战毕竟不同于与配备精良的对日作战,也不同于与解放军作战,刘峙后来之所以成为“逃跑将军”和“猪将军”,一是自己不能在战略战术上灵活,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二是后来的对象不同了,时势也不同了,而不能与时俱进,所以屡战屡败。然而,他却被蒋介石多次降职,又多次启用,堪称蒋家门下的不倒翁。

蒋介石之所以信任他,主要是因为刘峙对蒋介石的忠心耿耿。比如,1926年蒋介石发动的中山舰事件中,作为第二师师长的刘峙充当马前卒,扣押第二师各级党代表,收缴海军局和罢工委员会自卫队的枪械。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刘峙充当打手,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9年的蒋桂战争,1930年的中原大战,刘峙都是蒋介石的核心力量,为蒋介石赴汤蹈火,冲锋在前。

可以说,刘峙之所以在声名狼藉的情况下,还始终得到蒋介石的重用,是因为一方面,刘峙是蒋介石的嫡系,另一方面,刘峙对蒋介石忠心不二。


帝国的脸谱


刘峙,1892年生于普通农民家庭,江西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蒋介石是同学,曾任黄埔军校的教官、河南省的主席、第五战区的司令、徐州 “剿总”的总司令等职,国军二级上将。
1911年,刘峙在武昌陆军中学学习,参加武昌起义。后期分别在陆军第一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参加了护国军。在征讨袁世凯期间,刘峙任大本营第一支队的队长,立了不少战功。
黄埔军校成立后,刘峙任战术教官。黄埔学校成立教导团时,刘峙任营长。因战功卓著,不久便任国长。黄埔学生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时,蒋介石为军长,何应钦与刘峙分别为两个师的师长。在北伐和东征时,刘峙身先士卒,作战英勇,打了不少胜仗、硬仗,屡立战功,被誉为“福将”。
抗战时期,刘峙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在与日寇作战时成绩不佳,特别是在保定地区与日寇作战时,指挥不利,导致保定失守。刘峙一夜间跑到开封,被称为“长腿将军”,为此,刘峙被撤职。
抗战胜利后,国共和谈破裂,蒋介石欲六个月内消灭解放军,首先将矛头指向中原解放区。刘峙作为先锋,率二十四个师及十多个保安团试图一举消灭中原解放军。中原解放军在司令员李先念的带领下,打破了围剿,突破了重围,使刘峙的围剿失败。刘峙后又率军在晋冀鲁豫与解放军作战,损兵折将,常常受到蒋介石的训斥。
1948年,刘峙再度出山,任国民党徐州“剿总”总司令。此时,有的国军将领就说:徐州是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在此把守。就是不派一只虎,也应派一条狗看守,现在却派了一头猪去。从此,刘峙便有“猪将”的雅号。淮海战役,解放军六十万消灭国民党军八十万,震惊世界。徐州城破前,刘峙借口离开,逃脱了被俘或被毙的命运。
纵观刘峙的军旅生涯,其指挥大兵团的能力较差。那么,蒋介石为何还地选用他呢?主要原因是:
  • 刘峙曾是蒋介石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时的同学,特别是在北伐、东征期间,是属于一起打天下的人。
  • 刘峙资格老,担任要职是必然。特别是他所打的败仗中,责任不完全归他,这其中很多都是蒋介石从中指挥的。
  • 最重要的原因是,刘峙对蒋非常忠诚,唯令是从。薛岳将军曾说:蒋先生只用奴才,不用人才。一语道破其中玄机。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如果你当过领导,你就知道,用人第一位是忠诚(和你娶老婆一样),第二位才是能力(姿色),刘其实一开始表现不错的,后来对日本表现很差,但是面对强敌日本陆军,谁能表现太好呢?所以刘能力在前期OK,没问题,甚至勇猛能打,后期对日实在差,但是听话啊,所以还是在老蒋手下当到上将(不佣兵自重抗上),还是蛮厉害的。卫立煌,傅作义,白崇禧哪个能力不强,不还是被我军军灭了?到战略层面,军官的素质不是第一位,只考虑落子。

如果你说刘军事才能不行,你要看和谁比,同比当年其他国军将领,他在北伐战争中是“福将”,在中原大战中“常胜”,还是很厉害的,但是到了抗日战争这种真刀真枪的对敌作战就成了“长腿将军”!随便举一些他以前的战例,在关乎黄埔学生军生死存亡的棉湖之战中,最危急时候刘峙赤膊上阵手擎军旗身先士卒带头冲锋,一举击败陈炯明部队,立下头功。在龙潭战役,刘峙也立下大功,此役是孙传芳与北伐军之间进行的一场著名战役,也是北伐战争中最激烈、最具决定性的一场战役,龙潭战役奠定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基业。

而在1932年6月,对鄂豫皖的第四次围剿中,刘峙指挥中路军7个纵队采用并列推进、纵深配备、步步为营、边进边剿的战术攻占大别山根据地中心新集、金家寨,迫使红四方面军撤离根据地开始长征,因此受到蒋介石的嘉奖。蒋兴奋不已,特别褒奖刘峙,破天荒地将新集以刘峙的字命名,改为经扶县(刘峙字经扶)。但是到了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刘峙出任为第一战区第2集团军总司令,日军从北平、天津分三路展开进攻。良乡、固安两道防线先后被日军突破,刘峙却惊慌失措,率总部南逃一口气逃到石家庄。其不战而逃,致使华北的大地国土沦陷,引起国人极大不满,当时就被人叫做“长跑将军”。


但是他受重用的一大原因是对蒋介石极其忠诚。早在大革命时期他就积极追随蒋介石,有”校长命令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的话。只是后来淮海战役中国军精锐(主要的几个美械部队)丧失殆尽,刘峙终于丧失了蒋介石的信任,终于打入冷宫。晚年的刘峙当起了小学教书先生,还游历了美国日本,也算是善终了,和比他更有能力的人比,这是不是老天的玩笑呢?!而且他的后代不错,在美国西点军校很优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