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邪不压正》:屋顶上的民国往事,浪得理直气壮!

《邪不压正》:屋顶上的民国往事,浪得理直气壮!

作为民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邪不压正》,用最简单的评语评价的话,就是恣意飞扬,荷尔蒙的爆棚有点《当太阳照常升起》的那种感觉,故事没有《让子弹飞》、《一步之遥》复杂,简单的说就是报仇,但是中间的支线也不少,导演埋了不少民国轶事的梗,和彭于晏穿梭于屋顶帅到飞起的身影一轻一重,相映成趣。

《邪不压正》:屋顶上的民国往事,浪得理直气壮!

比较有趣的是原著《侠隐》中所表达的对于老北京生活方式的那种滋味的咂摸,在《邪不压正》中并没有保留多少。但是民国时期的奇人轶事在《邪不压正》里却是旁支溢出,周韵的角色在原著中只是一个普通人,在电影中其实是按照民国奇女子施剑翘为原型改的,这个角色的存在对彭于晏演的李天然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施剑翘的故事是姜文一开始想拍的,传奇性完全不亚于片中李天然的经历。片中她对于李天然来说像缪斯也好精神指引也好,帮助他完成了报仇大业。

《邪不压正》:屋顶上的民国往事,浪得理直气壮!

李天然回国以后当大夫宣誓时对着一颗肾宣誓,他问为什么要对着肾宣誓,这个情节对应的应该是梁启超与协和之间传说割错了一个肾的“百年公案”。还有李天然和蓝爸爸救出来的将军,周韵家的华北第一影评人……将军可能是指张自忠,影评人不一定有原型,姜文老师和影评人的公案可能就让他很想皮一下,真真假假的各种民国人物、事件穿插在李天然的报仇大业里,增添了许多趣味。

《邪不压正》:屋顶上的民国往事,浪得理直气壮!

在真人物、假细节,或者是真细节、假人物的营造过程中,姜文的作品经常带出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荒诞感,有一点库斯图里卡的味道,不过他的讽刺感更强,男性的进攻性、攻击感更强。《邪不压正》也是荒诞感依旧很强的一部作品,每个人物都带着一种浪得理直气壮的感觉出现。你会感到他们和你平常所见的人截然不同,但你也不会觉得这些人物不成立,反而被新鲜感裹挟到故事的洪流里。

《邪不压正》:屋顶上的民国往事,浪得理直气壮!

比如许晴演的爱打不老针的美人,保持女性的吸引力对她来说就是一切,而她和廖凡演的师兄之间的爱情也非常的令类,难以用言语形容。她和周韵的角色对于李天然就像是两方面的启蒙,一个是性一个是情,李天然当然选择了情,她也没有怎样还给周韵通风报信,一个活得非常通透痛快的女子。廖凡被李天然杀了后,她突然就万念俱灰地自杀了,奇人的结局也是难以言喻。

《邪不压正》:屋顶上的民国往事,浪得理直气壮!

廖凡扮演的师兄是个十恶不赦之徒,弑师灭祖,当汉奸求富贵,但奇特的是你也不是很讨厌他,原因在于荒诞感把喜欢和讨厌都扭曲了一些,你只会觉得这些人很逗。师兄欺师灭祖,却醉心于找到自己的祖上,蓝爸爸替他找到血脉说他是朱元璋的后人,活生生的讽刺感扑面而来。

《邪不压正》:屋顶上的民国往事,浪得理直气壮!

主角李天然是角色中不怎么太荒诞的一个,因为他背负血海深仇,太沉重,又帅,一个活活的罗密欧,只是没有朱丽叶来配。应该说李天然穿梭在屋顶上的那些画面是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常常让我想起一部叫《屋顶上的骑兵》的电影,那部电影说的是爱情,这部电影说的是一个城市的往事。

《邪不压正》:屋顶上的民国往事,浪得理直气壮!

姜文太喜欢屋顶的视角,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邪不压正》,屋顶似乎是一个乌托邦一样的存在,可以容纳青春,爱情,纯真,希望。也就是说,我比较喜欢姜文不讽刺别人不荒诞的时候,就是北京人一贫你就没法和他说正事的感觉,不贫的时候可能还能找到一点了解他的秘密途径的可能,其他贫的时候全是他和整个世界打的马虎眼。

《邪不压正》:屋顶上的民国往事,浪得理直气壮!

一部《邪不压正》,容纳了太多的传奇,想要找到其中的主线,很难。就像蓝爸爸反复问李天然的那句话,你真的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吗?寻找到真正的自己永远是最难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