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秦朝二世而亡,那麼他們之前的800年都幹了些什麼?

今天聽到《夢迴大秦》的美女講解員講到了秦國奮鬥的八百年宏偉歷史,在一個個排位面前懵逼的我們只有嘖嘖嘆息。這時旁邊一位大叔說話了“秦國幾十代君王,奮鬥幾百年,到頭來還不是到二世就滅了,這樣的奮鬥有什麼意義!”我望了望這位滿臉油膩的大叔,內心泛起無邊思緒。


秦朝二世而亡,那麼他們之前的800年都幹了些什麼?

那麼秦朝八百餘年的奮鬥真如這位油膩大叔所說的毫無意義嗎?我們先了解一下整個秦朝的發家史。

小編總結了一下,秦朝能從一個小小的遊牧部落到統一天下的大秦帝國主要經歷了五個重要的階段:

一、秦非子獲邑

秦本為一個遊牧部落,地處偏僻遠離中原,周孝王時期為了防戎狄侵擾決定大肆繁殖馬匹,非子正是在這時受到舉薦。非子在接受了王命之後盡職盡責,對於馬匹的調養、訓練、繁殖等都有一套高超的辦法,他也因此得到了周王賞識。周王為了讓非子世世代代能為王室養馬於是封了一塊地給了非子。更是賜姓秦,號稱秦嬴。這塊地就像是播種在廣袤大地上的一顆種子,從此生根發芽,這也是整個秦朝的開始。

秦朝二世而亡,那麼他們之前的800年都幹了些什麼?

二、秦襄公立國

西周末年,奇葩君主周幽王豪賭天下,為博美人褒姒一笑,上演了一出“烽火戲諸侯”的鬧劇,西戎犬戎和申侯伐周,周幽王在無人來救的情況下被殺與驪山之下。秦襄公正是在此時發兵救周,屢立戰功才使周朝免受戎狄之難,平王在遷都洛陽之後,念秦襄公的功勞,封其為諸侯,賜岐山以西的土地。秦自此才算有了自己的國家。

秦朝二世而亡,那麼他們之前的800年都幹了些什麼?

三、秦穆公稱霸

自秦襄公立國之後,往後七代皆無名君。這時候的天下已到春秋時期,各路諸侯相繼圈地發展勢力。秦穆公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拉攏當時的晉國,協助秦文公奪得王位結成“秦晉之好“。在治國方面更是任人唯賢,重用百里奚等人、發展軍事、稱霸西戎。一舉提高了秦國在各路諸侯中的地位。被公認為“春秋五霸”之一。

秦朝二世而亡,那麼他們之前的800年都幹了些什麼?

四、秦孝公變法

戰國時期,魏國一度為七雄之霸,先是吳起為魏國訓練出所向披靡的魏武卒,之後龐涓下山投魏,魏國更是如虎添翼。因為秦魏相鄰,於是秦國受盡了魏國的欺負。秦孝公立在圖治,向山東六國廣發求賢令,求得商鞅為其變法。商鞅先後進行了以“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耕織與戰鬥、施行連坐、推行郡縣制”等變法,為秦國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更是訓練出一支新軍一舉收復河西之地。從此秦國在六國的眼中從之前的弱秦搖身一變成為強秦,成為虎狼之國。

秦朝二世而亡,那麼他們之前的800年都幹了些什麼?

五、秦始皇統一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在22歲親政後不久,重用李斯、尉繚,便開始了自己的滅國大計。自公元前230年開始,僅僅用了十年時間便一舉滅掉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而在當時不過只有39歲。秦國由此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政治王權——秦朝。自此,從一個小小部落開始的奮鬥在這裡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秦朝二世而亡,那麼他們之前的800年都幹了些什麼?

漫漫八百載,寫出來超不過千字,秦朝從給周天子養馬的一個小部落到領兵勤王大敗戎狄受封立國,從偏處西陲備受冷落到穆公自強躋身春秋五霸,從飽受魏國欺辱割地求和到商鞅變法收復河西,從六國合縱謀秦畏其東出到一統六國結束百年征戰。 每一代的秦人都在用生命追求著一個目標,這其中有無數的金戈鐵馬、鮮血榮耀,有無數的仁人志士貢獻了畢生的心血和智慧。直到統一,一改歷史格局。這豈不是最崇高的意義。

我們都太聰明瞭,聰明到眼光太遠,聰明到看破紅塵。聰明到只想富貴卻不願辛苦。

有多少人心懷大志,妄圖改變世界,但又有多少人真正願意為自己的志向付出哪怕一刻的努力。

看見別人的成就,就是“非正常途徑的獲取”,看到自己的失敗,就是“天妒英才的嘆息”。

在茶餘飯後的時候,品評別人的成績,總是能輕描淡寫的說著“這有什麼意義?”

然而沒有出發的放棄和到達頂峰之後的失敗終究不是一個意義。

如果赫赫大秦朝,無數英雄史都沒有意義,那窮此一生,什麼還能有意義呢?


我是秦人,我叫枯榮。

我會寫一些有關秦朝的故事。

我會一直寫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