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东石古岩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东部,海拔175~220米,村落沿永定河西侧呈矩形分布,史称石骨崖、石窟崖。东石古岩村明代成村,但这里早有人类活动,留存的遗迹有汉代遗址,石佛岭古道等。村前永定河像护城河一样绕村而过,河对岸石灰岩山像一条滕飞的巨龙蜿蜒在河道上。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古道驿站—东石古岩村

东石古岩村是京西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是京西古道进入大山的起点,从这里开始一路向西便进入了莽莽的太行山里至达山西、陕西和内蒙,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过往马帮驼队客商饮食住宿的地方。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价格公道,待客热情的张家店了。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村后的石佛岭是古代军事要冲,这里曾建有烽火台,设有关口,驻有军队,站在山岭的古道上,仿佛看见了古战场的滚滚狼烟。石佛岭古道是京西古道上最险要,最壮观,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古道,它建在石佛岭悬崖峭壁上,故有 “空中栈道”之称。经历千年风雨的古道石板光滑圆润,蹄窝遍地,最深的蹄窝足有10厘米,可见当年古道上过往成群商队的繁忙与拥挤。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石佛岭古道穿村而过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蹄窝遍古道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蹄窝

在石佛岭古道上,有明万历年间明安禅师募捐修路于万历六年(1578年)完工并留碑纪念——摩崖碑,碑文记录了当年修路的情况,以及为修路而捐资的众多募捐者。佛像和碑文共有4块,下有莲座,高3.5米,宽3.3米,全部佛像完整,字迹清晰可辨,成为古道的一大奇观。其中一碑额上有三尊石雕佛像,于是后人根据石刻佛像,把这段天险古道称为“石佛岭”。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随着时代的变迁,沉寂的石佛岭古道早已荒废,古道所承载的贸易也被现代化的公路和铁路网所取代,留下的只有一路厚重的人文历史和古道上马帮驼队的动人故事。现在的东石古岩村仍然是交通要道,站在古道边俯瞰下去,公路、铁路通达四方,永定河水奔流不息,有门板铁路、下安公路、永定河道、丰沙铁路在此经过,像是古今交通道路的“博物馆”,这样的地理位置极其少见。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古道西望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天净沙.秋思》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在京西古道上有感而发,苍凉景象就在东石古岩村一带。马老先生的故居就坐落在古道附近的落坡西村。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这个古村落马致远曾来过,在这里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佳作

2016年,东石古岩村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规划和保护正在进行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