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曾为贡品的临武龙须草席 一床最少要6000根草耗时15天


2018年7月11日报道,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一张清凉的草席成为度夏的必需品,让人惬意入梦。

在湖南南部山区的临武县,出产一种独有的传统手工龙须草席。它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清朝时曾被作为贡品,又称“龙须贡席”。 1951年,宋庆龄盛赞道:“该产品工艺精致,所织文字也深具政治意义,为开展妇女生产途径以改善妇女生活,希望能设法大量产销。” 1954年,参加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世界工艺品博览会,被誉为“世界独有的手工艺品”。

上可为国礼,下可为民榻。如今,机械早已替代手工,草席更是多样化,手编龙须草席日渐式微,编织技艺面临濒临失传的窘境,曾经的“草席村”如今仅剩几人在坚守。


“六月,是采摘龙须草的最佳季节。龙须草席以野生龙须草编织而成,该草为细长空心叶茎,多蓬生于南方高山峻岭陡壁上。龙须草生长时为绿色,成熟后草杆表面呈黄白色,草芯为天然的海棉状,有弹性,有较好的柔软性和抗拉强度,有着天然的本草香味。是中草药,有预防风湿病的特点。” 临武龙须草席传承人胡晓琴介绍说。

胡晓琴介绍:龙须草席的生产工艺十分讲究,有采草、煮草、晒草、配料、修剪、清洗、晾干、锤草、刀刮草、编席等十几道工序,编织一床龙须草席最少要用6000根龙须草,需耗时15天左右,如编错一根,就会前功尽弃。编织的花纹有波状及人字纹、棱字纹等式样,编成后用湿毛巾擦去污迹即可使用。

胡晓琴10岁就跟着奶奶、妈妈学编龙须草席。1988年,她作为中国代表,派往非洲传授草编技艺。然而,手工草席早已在市场失去了优势,编织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因为工艺复杂,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目前,只有村里几个60多岁的老人会编织。


近年来,该县加大了对龙须草席编织技艺的传承和保护,2014年列入郴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6年,龙须草编织技能培训纳入了湖南省郴州市巾帼脱贫“双万”工程。以此为契机,胡晓琴成立了湘菲编织工艺品有限公司,组织村民免费参加培训,编织的成品由公司统一收购销售,带动100多名农村贫困妇女和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

目前,为适应市场需要,除了龙须草席,她还开发了龙须草编篮子、扇子、手提包、太阳帽和坐垫等20多个品种。“虽然现在的创业很困难,但是一定会坚持。祖辈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期盼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守住这门老手艺,并将它传承下去”胡晓琴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