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福尔曼密码:八路军工(2)

说八路军炮兵团火炮种类庞杂并不是夸张之辞。在美国记者拍摄的照片中,一门造型独特的火炮非常显眼,第一眼看上去,这不是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中几乎只有最精锐的德械师才装备的德国PAK 36反坦克炮么,口径37毫米。这种口径不大的火炮却被日军列入了中国军队最有威胁的三种武器之一(另外两种是ZB-26捷克造轻机枪和大口径迫击炮),它可以发射钨芯穿甲弹,打起日军的薄铁皮坦克来仿佛开罐头一样。日军装甲部队的创建者之一百武俊吉少佐,便是被这种火炮连人带车消灭在进攻太原的战斗中。图中这门炮出现在延安,便令也算熟悉八路军的笔者十分吃惊。难道八路军当时还装备了德械武器?这可与我们印象中小米加步枪的八路不太一样。

福尔曼密码:八路军工(2)

不过,国民党军显然不会把这种自己都不够用的重要装备和八路军分享,难道土八路与德国人拉上了关系?虽然马克思是德国人,但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红色军队在抗战中的确不曾从德国获得过什么帮助。

这门炮并非来自德国,而是来自苏联,它的型号是M1932,1938年苏联对中国提供了2.5亿美金的低息贷款用于购买苏联军用物资,这批军用物资中便包括至少380门这种火炮。两者外观的确有些相似,不过仔细看其结构,比如炮管的构造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对此,彭德怀元帅和叶剑英元帅都有回忆,这应该属于苏联援华物资的一部分,虽然其绝大部分被交给国民党军队,但仍有6门反坦克炮和120挺转盘机枪被移交给八路军,算是抗日统一战线的一种象征,这门炮大约就是其中之一。实际上八路军中装备的苏式武器很少,这是因为为了确保和国民政府之间的同盟关系不受影响,苏联在抗战时期没有向中共大量提供武器弹药。

要说这种火炮为何与德国的PAK 36型如此相似,那只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一种武器。1926年,德国开始开发PAK 36反坦克炮,但仍受制于凡尔赛和约,不被允许研制和生产反坦克武器,于是德国与苏联签订了一个联合开发合同,共同进行武器研制,其中成果之一便是这种1930年定型的M1930型火炮,两国对它各有编号,产品却是相同的。此后,苏联人又在M1930反坦克炮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其口径由37毫米加至45毫米,称为M1932型反坦克炮。

耐人寻味的是,苏联使用德国技术,共生产了764门这种火炮,但因为其工艺技术与德国存在差异,致使直接报废的便达255门,其余509门也多用于训练。中国获得的380门,便是从这些已经用于训练多年的火炮中挑选的,大部分膛线磨损严重,只能勉强使用。抗战中,无论美国还是苏联援助中国的物资,特别是对提高战斗力极有帮助的火炮,国民党方面基本不会让共产党方面分享,唯独这6门炮被交给了延安,推测也是因为它们实在不堪使用,这样做正好买个好名声。在装备上穷惯了的土八路,整个战史上也不曾见用这种炮打掉日军坦克的战绩,倒是将其当成了教具。由于只有6门,而且弹药不足,所以这几门反坦克炮除一部据说被120师带到敌后作战用于打碉堡外,主要留在延安八路军总部炮兵团作为训练器材使用,美国记者们到达延安后,被安排到炮兵团参观,便是在那里目睹了这种火炮。

不过,在兵工方面,八路军的确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虽然不是十分成功,毕竟我们是去做了,不做,梦想便没有一个起步的机会。

福尔曼密码:八路军工(2)

在一幅1938年绘制的“第八路军山西奋战图”中,八路军被描述成拥有飞机,重型榴弹炮,高射炮,差不多全军头戴钢盔的军队,带有明显夸张。这种宣传画中的美好和强大只能是一种幻想,让人们感到一丝时代的无奈。然而,延安炮兵团的存在,尽管它与世界当时先进国家的炮兵在装备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差距,却让我们感到幻想有可能变为现实。中国的强大,正在被那个时代的人们,一步一步走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