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劉邦出川僅用1月,為何諸葛亮7年卻原地踏步?

隨風126535195


完全不一樣。秦始皇以後,統一已經是趨勢了,而項羽卻開倒車,又玩起了周朝的分封制,自封為西楚霸王,還封了劉邦漢王,還有什麼趙王、魏王等。

這些王有自己的軍隊,項羽也有自己的軍隊,他們互相不隸屬,其它的王表面聽從項羽的,但實際上是互相提防的,比如章邯作為原秦朝將領,帶領秦軍投降項羽,結果投降的秦兵幾乎被項羽殺光了,秦地老百姓都恨死了章邯,結果項羽把章邯的封地放在了秦地,目的就是章邯在秦地不得人心,限制章邯。

所以章邯在秦地就是為了看著劉邦,平時就養養豬,沒有多少強兵。而項羽的精兵強將卻在千里之外的徐州,根本沒有主力能防止劉邦,再加上韓信的詭計,項羽連調兵的時間都沒有。

但諸葛亮面對的曹魏,是統一的封建制度,曹操、曹丕可以控制一切經濟和軍事資源,所以精兵都放在前線,諸葛亮面臨的困難要比劉邦大太多。


劉權林


劉邦出川和諸葛亮出祁山不一樣。


首先,來看劉邦出川。項羽挾鉅鹿之戰大勝之餘威入咸陽後,天下諸侯莫不唯他是尊。項羽為了打壓劉邦把他分封到蜀川這不毛之地。而劉邦入川前聽取張良的建議,火燒了棧道,表示"不歸"的決心。項羽被迷惑了,於是,把重心放在平定齊國的內亂上。


而劉邦拜軍事天才韓信為大將軍後,磨刀霍霍,伺機東歸。經過半年的準備,劉邦率軍出關。他聽從了韓信的妙計: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結果守三秦之地的章邯等人被迷惑而上當,讓劉邦率大軍輕而易舉出川,並很快攻佔三秦之地,隨及和項羽展開楚漢爭霸。

其次,來看諸葛亮的出川。當時,劉備早死,諸葛亮為不負劉備臨終重託而選擇出祁山伐魏。以當時蜀國國力和兵力情況,自然是很難憾動強魏的。同時魏國還有司馬懿這樣的超級謀士,諸葛亮六出祁山幾乎是不可能會成功的。



諸葛亮之所以還這麼樂此不彼,窮七年之時間,舉蜀國之力伐魏,只是一種戰術:以攻為守、以進為退。只是一種責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只是一種擔當,一種情懷罷了。七出祁山無功而返也就不足為奇了。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諸葛亮沒有成功,劉邦成功了主要原因是天時不同,所以二人的結局不同:

有句話叫: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一個人一統天下最重要的因素,擁有天時者順應天時,能成就霸業,當世諸葛亮和劉邦就是因為天時不同,劉邦擁有天時地利人和,諸葛亮一樣也不具備,諸葛亮能跟魏國抗衡,已經是超出了人的極限,歷史上任何一場戰爭勝利都會佔有天時地利人和中任意一個因為才能取得勝利。

劉邦出漢中,地勢難行,不佔有地利,但是卻佔有天時和人和兩個要素,項羽得天下,暴政,天下大亂,諸侯稱王這是劉邦的天時,項羽軍隊不穩,百姓怨這是劉邦佔有人和。人和可以簡單理解為人力資源。百姓都站在劉邦這邊,項羽失去百姓的支持,就是必敗之軍,加上劉邦擁有蕭何,韓信,張良輔佐,項羽匹夫之勇,除了勇猛,一無是處,劉邦豈能不勝?

反觀諸葛亮,諸葛亮北伐時,沒有韓信,也沒有蕭何,諸葛亮一人充當三人角色,又不具備天時地利人和,如何能成功,能打成平手已經是逆天,成功了還得了?曹家經歷四代君主個個有能,把魏國治理如此之好,到諸葛亮死都沒有等到他說的天下有變,魏國發生重大內亂,民心軍心不穩,這是天時,蜀國出軍困難,運糧困難這是不佔地利,魏國上下團結一致,國力強大這是人和。諸葛亮不佔有天時地利人和其中一項,如何能成功,能打成平手已經不得了,更何況諸葛亮打的魏國只能自保,這也是諸葛亮為何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

我國任何朝代變更都是由於君主昏庸無能,造成民亂,失去天時,而滅國,這也就是歷史規律,一個君主有能,天下歸心,社稷就能長存。


汐水柔情


難道沒有聽說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劉邦去漢中的時候,完全屬於流放性質,漢中人口稀少,經濟落後。北面的幾位封王根本看不上那點力量。劉邦出兵,假裝修建棧道,突襲成功。這是其一。

其二,劉邦入關中,號令嚴明,約法三章。故秦百姓很留念。而三秦封王以前是秦將,投降項羽結果導致士兵被活埋,秦地百姓當然痛恨項羽及三秦封王。劉邦突襲成功,秦地百姓立即給予充分支持。尤其後面劉邦多次對陣項羽失敗,但秦地百姓依舊大力支持錢糧兵員,就是證明。


四川達州


呢就說兩句,諸葛亮和當時的劉邦出川兩個戰略

方向目的對手都不一樣,就不要生拉硬靠了。劉邦是創業群雄割據可以大魚吃,諸葛亮是守業三國鼎立。劉邦可以越大越多,而留給諸葛亮時間不多了。失錦州敗夷陵留得家當有限,從風險角度來講諸葛亮的風險規避也做的超好。運氣也是個很大的問題一把火燒不死司馬懿,所以從實力來聊諸葛亮真的很強👍不比蕭何張良戰略差不比韓信用兵弱。沒有一個好主子,沒有一幫好戰將。曾經可能很大但~~夷陵之敗也就是蜀國之亡的前兆,可惜可惜



mr大白


諸葛亮六伐中原,死在五丈原,終其一生仍未興復漢室。而劉邦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統中原,建立大漢政權。這樣的結果,本人認為有幾個原因。

1歷史潮流,大漢接近400年王朝,滾滾歷史長河不會讓漢朝再興,改朝換代是大勢所趨。

2實力,魏朝地廣兵足,人才濟濟,常備兵力40萬,而蜀國以一州之地,諸葛亮苦心經營才10萬。將領方面,蜀中無將。劉邦手下將軍,謀士如雲。

3劉邦是主,諸葛亮是臣,雖然軍政在手,但劉禪在後方搗亂。孔明難以得伸。劉邦則不然。

4兩人性格,孔明謹慎打正面戰,劉邦機謀權變,不拘一格。在冷兵器時代,戰機稍縱既失,以孔明性格,不善變通,不採納魏延子午谷奇計,則是一例。

我們有時對當時孔明末成大業,不免哀嘆,但站在今天角度來看,那只是歷史的一個小插曲。


詩書學者


關於歷史的解讀,吾輩見解有限,不能說三道四。也沒有這個能力,評論解答純屬個人觀點。劉邦,諸葛亮倆位歷史上有點人物,我認為,成主事者,主:一個觀念,而相則另一個觀念,其二人主觀意識卻不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