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刘邦出川仅用1月,为何诸葛亮7年却原地踏步?

随风126535195


完全不一样。秦始皇以后,统一已经是趋势了,而项羽却开倒车,又玩起了周朝的分封制,自封为西楚霸王,还封了刘邦汉王,还有什么赵王、魏王等。

这些王有自己的军队,项羽也有自己的军队,他们互相不隶属,其它的王表面听从项羽的,但实际上是互相提防的,比如章邯作为原秦朝将领,带领秦军投降项羽,结果投降的秦兵几乎被项羽杀光了,秦地老百姓都恨死了章邯,结果项羽把章邯的封地放在了秦地,目的就是章邯在秦地不得人心,限制章邯。

所以章邯在秦地就是为了看着刘邦,平时就养养猪,没有多少强兵。而项羽的精兵强将却在千里之外的徐州,根本没有主力能防止刘邦,再加上韩信的诡计,项羽连调兵的时间都没有。

但诸葛亮面对的曹魏,是统一的封建制度,曹操、曹丕可以控制一切经济和军事资源,所以精兵都放在前线,诸葛亮面临的困难要比刘邦大太多。


刘权林


刘邦出川和诸葛亮出祁山不一样。


首先,来看刘邦出川。项羽挟巨鹿之战大胜之余威入咸阳后,天下诸侯莫不唯他是尊。项羽为了打压刘邦把他分封到蜀川这不毛之地。而刘邦入川前听取张良的建议,火烧了栈道,表示"不归"的决心。项羽被迷惑了,于是,把重心放在平定齐国的内乱上。


而刘邦拜军事天才韩信为大将军后,磨刀霍霍,伺机东归。经过半年的准备,刘邦率军出关。他听从了韩信的妙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结果守三秦之地的章邯等人被迷惑而上当,让刘邦率大军轻而易举出川,并很快攻占三秦之地,随及和项羽展开楚汉争霸。

其次,来看诸葛亮的出川。当时,刘备早死,诸葛亮为不负刘备临终重托而选择出祁山伐魏。以当时蜀国国力和兵力情况,自然是很难憾动强魏的。同时魏国还有司马懿这样的超级谋士,诸葛亮六出祁山几乎是不可能会成功的。



诸葛亮之所以还这么乐此不彼,穷七年之时间,举蜀国之力伐魏,只是一种战术:以攻为守、以进为退。只是一种责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是一种担当,一种情怀罢了。七出祁山无功而返也就不足为奇了。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诸葛亮没有成功,刘邦成功了主要原因是天时不同,所以二人的结局不同:

有句话叫: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一个人一统天下最重要的因素,拥有天时者顺应天时,能成就霸业,当世诸葛亮和刘邦就是因为天时不同,刘邦拥有天时地利人和,诸葛亮一样也不具备,诸葛亮能跟魏国抗衡,已经是超出了人的极限,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胜利都会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中任意一个因为才能取得胜利。

刘邦出汉中,地势难行,不占有地利,但是却占有天时和人和两个要素,项羽得天下,暴政,天下大乱,诸侯称王这是刘邦的天时,项羽军队不稳,百姓怨这是刘邦占有人和。人和可以简单理解为人力资源。百姓都站在刘邦这边,项羽失去百姓的支持,就是必败之军,加上刘邦拥有萧何,韩信,张良辅佐,项羽匹夫之勇,除了勇猛,一无是处,刘邦岂能不胜?

反观诸葛亮,诸葛亮北伐时,没有韩信,也没有萧何,诸葛亮一人充当三人角色,又不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如何能成功,能打成平手已经是逆天,成功了还得了?曹家经历四代君主个个有能,把魏国治理如此之好,到诸葛亮死都没有等到他说的天下有变,魏国发生重大内乱,民心军心不稳,这是天时,蜀国出军困难,运粮困难这是不占地利,魏国上下团结一致,国力强大这是人和。诸葛亮不占有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一项,如何能成功,能打成平手已经不得了,更何况诸葛亮打的魏国只能自保,这也是诸葛亮为何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我国任何朝代变更都是由于君主昏庸无能,造成民乱,失去天时,而灭国,这也就是历史规律,一个君主有能,天下归心,社稷就能长存。


汐水柔情


难道没有听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邦去汉中的时候,完全属于流放性质,汉中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北面的几位封王根本看不上那点力量。刘邦出兵,假装修建栈道,突袭成功。这是其一。

其二,刘邦入关中,号令严明,约法三章。故秦百姓很留念。而三秦封王以前是秦将,投降项羽结果导致士兵被活埋,秦地百姓当然痛恨项羽及三秦封王。刘邦突袭成功,秦地百姓立即给予充分支持。尤其后面刘邦多次对阵项羽失败,但秦地百姓依旧大力支持钱粮兵员,就是证明。


四川達州


呢就说两句,诸葛亮和当时的刘邦出川两个战略

方向目的对手都不一样,就不要生拉硬靠了。刘邦是创业群雄割据可以大鱼吃,诸葛亮是守业三国鼎立。刘邦可以越大越多,而留给诸葛亮时间不多了。失锦州败夷陵留得家当有限,从风险角度来讲诸葛亮的风险规避也做的超好。运气也是个很大的问题一把火烧不死司马懿,所以从实力来聊诸葛亮真的很强👍不比萧何张良战略差不比韩信用兵弱。没有一个好主子,没有一帮好战将。曾经可能很大但~~夷陵之败也就是蜀国之亡的前兆,可惜可惜



mr大白


诸葛亮六伐中原,死在五丈原,终其一生仍未兴复汉室。而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统中原,建立大汉政权。这样的结果,本人认为有几个原因。

1历史潮流,大汉接近400年王朝,滚滚历史长河不会让汉朝再兴,改朝换代是大势所趋。

2实力,魏朝地广兵足,人才济济,常备兵力40万,而蜀国以一州之地,诸葛亮苦心经营才10万。将领方面,蜀中无将。刘邦手下将军,谋士如云。

3刘邦是主,诸葛亮是臣,虽然军政在手,但刘禅在后方捣乱。孔明难以得伸。刘邦则不然。

4两人性格,孔明谨慎打正面战,刘邦机谋权变,不拘一格。在冷兵器时代,战机稍纵既失,以孔明性格,不善变通,不采纳魏延子午谷奇计,则是一例。

我们有时对当时孔明末成大业,不免哀叹,但站在今天角度来看,那只是历史的一个小插曲。


诗书学者


关于历史的解读,吾輩见解有限,不能说三道四。也没有这个能力,评论解答纯属个人观点。刘邦,诸葛亮俩位历史上有点人物,我认为,成主事者,主:一个观念,而相则另一个观念,其二人主观意识却不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