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我們研究了100家餐飲網紅後,發現了一個規律

2015年,餐飲創業者:非網紅,不成活。

2018年,餐飲創業者:你才是網紅,你全家都是網紅。

趙小姐不等位、雕爺牛腩、黃太吉,從走紅到落寞只消3年;

很高興遇見你、小豬豬、水貨,2年;

一籠小確幸,1年;

Remicone烏雲冰淇淋,半年……

網紅餐飲品牌關門越來越快。

這讓餐飲界陷入到深深的惶恐之中,從趨之如鶩,到談之色變,“網紅”正在成為餐飲界的一個敏感詞。

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網紅之名到底是光環,還是詛咒?

內功不足,大熱必死

誰先沸騰誰先死,在互聯網熱點快速滾動的時代,這似乎是所有類型網紅的宿命。但是,網紅餐飲是個例外。

比如“趙小姐不等位”的倒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內部管理出現了問題,導致菜難吃、分量少、服務差。“徹思叔叔”被眾多模仿者跟風,產品單一等 “死因”使得品牌淡出消費者視野,留下的是深深嘆息。

我們研究了100家餐飲網紅後,發現了一個規律

由“國民岳父”韓寒投資的“很高興遇見你”,上海、蘇州、西安、杭州等地門店接連關門,則是因為加盟商管理混亂、拖欠員工工資、無證經營、食品安全不達標等問題。

就連一度被認為是風口式餐飲品類代表的潮汕牛肉火鍋,也不是因為潮流轉向,才高開低走的。

癥結在供應鏈上:原來做牛肉火鍋最好的黃牛肉是秦川牛肉,而2017年全國一下子開出了1萬多家潮汕牛肉火鍋店,貨源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

被模仿被抄襲:不少網紅店紅的只是創意,產品並沒有太大的獨特性,消費者的喜歡只是暫時對“流行”的一種跟風。

而流行的事物最易形成模仿,一旦一個創意變火,就很快引起抄襲風,餐飲也是如此。例如,徹思叔叔利用飢餓營銷變火,不久就出現了許多類似的營銷品牌,徹思叔叔則在抄襲風中倒下。

這些“網紅店”都轟轟烈烈地誕生,然後又在短時間內迅速衰敗。“排隊”策略或許加速了小店“從小做大”。

但是這種加速也讓很多店更快走完生命週期,能抗住衰退並且持續良性發展的的確不多。歸根結底,就是“口碑”與期待值巨大的反差所導致。

原本沒有那麼高的期待值,一旦你鋪天蓋地把所有人的胃口吊起來了,用戶的期待值會遠遠超出你實際產品能提供的滿足感。火起來容易,掉下去會更快。

網紅店的“紅”並不一定代表其出品的品質就一定上乘。相反,有一些“網紅店”把所謂的“預算”都花在“刷”口碑和做營銷上了,其出品價格必定包含了這一部分的營銷成本在裡面。

羊毛出在羊身上。店家要麼通過抬高價格讓消費者為此買單,要麼降低成本導致品質降低。久而久之,當真正的消費者發現“網紅店”的出品並沒有相應“價值”,就會迴歸理性。

所以,人們常說的大熱必死,背後的含義其實是,某事物透支了自己的能量,或者得到了自己難以承受的名聲。這一解釋放在那些落寞的網紅餐飲品牌身上,再合適不過。

而網紅餐飲各種短板中,最棘手的就是供應鏈和品控。

乘勢發力,補齊“短板”才能走的穩

我們研究了100家餐飲網紅後,發現了一個規律

過去幾年裡,喜茶是餐飲界炙手可熱的網紅。關於它的營銷策略,輿論中充斥著各種或正面或負面的討論。

然而一個經常被忽略的話題是,當喜茶大規模擴張的時候,它的供應鏈正在經受怎樣的衝擊?

其實,這也正是創始人聶雲宸的壓力所在。畢竟喜茶只是名氣大,在供應鏈上遠沒有老牌餐飲企業介入得那麼深。

所以,成名後的喜茶除了發力互聯網營銷,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上游跟進。

如今的喜茶不僅有自己的茶園,還整合了上游供應商。茶葉、水果受氣候和種植環境影響大,需要從源頭進行品控,喜茶就和上游種植園簽訂獨家協議,出資改良土壤、改進種植和製茶工藝。

我們研究了100家餐飲網紅後,發現了一個規律

和喜茶一樣,長沙蛙來噠早年也是先一步在本省內成為網紅,隨後才拓展至全國的,至今已有100餘家門店。

一開始,憑藉著豐富的菜品和口味上的特色,其不到 200平方米的門店每天都能實現3 萬元的流水。

然而,隨著市場需求越來越旺盛,豐富的菜品和口味特色卻成為企業擴張過程中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

創始人羅清和羅浩為此大刀闊斧地砍掉了許多與牛蛙無關的產品。它們其中有不少都是店中的明星菜品。目的就是將主要精力放在單品口味的標準化上。

這些基因修復工作,或許不如互聯網營銷能夠產生即時的效用,但是一個不能不及時修復短板的“水桶”,遲早都會在高強度的工作中整體垮掉。

死磕一個方向,不如自我顛覆

網紅餐飲是這兩年火起來的詞彙,它覆蓋了幾乎所有經由互聯網傳播一炮走紅的餐飲形態。

我們研究了100家餐飲網紅後,發現了一個規律

一、黃太吉黃了

不過,在早期,它僅侷限於一幫互聯網人,用互聯網模式打造的餐飲品牌,比如黃太吉。

2012年7月,時年31歲的百度前員工赫暢創辦了黃太吉。那是一個互聯網思維剛剛起勢的年份。

赫暢用互聯網的營銷手法就讓一個只有13個座位的煎餅鋪子黃太吉俘獲了CBD的白領們。這也啟蒙了後來許多的網紅餐飲操盤手。

然而高昂的營銷、門店成本,拉低了煎餅果子這一平民點心的性價比,沒過多久黃太吉的經營就陷入了困局。

赫暢無奈轉型,從煎餅店到餐飲平臺,再到餐飲供應鏈平臺,用他的話說就是“用互聯網思維打造一個餐飲生態圈。”

夢想很美好,但是到目前為止,黃太吉仍然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因為眼前是一條比經營餐廳更艱難的道路。

我們研究了100家餐飲網紅後,發現了一個規律

二、霸蠻實現了轉型,電商業務佔80%

事實上,霸蠻(原名伏牛堂)就依此邏輯,實現了成功轉型。

在餐飲零售化的趨勢下,霸蠻利用了自身互聯網品牌的優勢,正在從餐飲向新零售延展。如今的霸蠻有20餘家門店,和大熱的盒馬鮮生一樣,它們不僅是一個個堂食餐廳,更是一個個配送中心、體驗中心。

目前,霸蠻已整體盈利,電商業務(含外賣)銷售額遠遠超過堂食,佔比將近80%,真正成為了一個“零售+餐飲”品牌。

我們研究了100家餐飲網紅後,發現了一個規律

三、“不方便麵館”變身互聯網公司

與霸蠻的新零售身份相比,廣州“不方便麵館”的另一重身份則更具顛覆性。

這是一家融合了大量潮流元素,專門賣泡麵的麵館,是許多年輕人慕名而來的“網紅打卡聖地”。

同時,它也是一家專門打造網紅餐飲品牌的營銷公司,有一個自帶傳播屬性的名字——亞洲吃麵公司。

除了發揮自己擅長的潮流設計之外,亞洲吃麵公司還運營著一個粉絲社群,不時舉辦吃麵派對、音樂狂歡節等活動,讓各個網紅餐飲品牌的粉絲實現互動,甚至還在廣州289創意園區開設了“吃麵中心”。

在這個3000多平方米的空間裡,有三分之一是出租給各類麵館的;三分之一用來做活動;還有三分之一用來做類似“前店後廠”的工作室。

也就是說,胡傳建基於互聯網的跨界思維,打造了一家集網紅餐飲、營銷公司、社群和孵化器為一體的互聯網企業。

所以,對那些積澱不深的網紅餐飲品牌而言,死磕一個方向,有時真的不如自我顛覆,更有可能迎來新生。

搭上資本快車,飛速發展

在網紅餐飲界有這一類品牌,它們出身草根,模式傳統,只是因為恰好趕上了某種消費潮流,或被大V、大號發現,帶了一波“節奏”,而意外成了網紅。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從此一步登天。因為危機往往也在隨後降臨,比如被“山寨”。

我們研究了100家餐飲網紅後,發現了一個規律

喜茶用1億元搶佔窗口期

廣東地區以外的消費者瞭解喜茶是在2016年之後,而在此之前,它其實已經在省內家喻戶曉。只不過,那時它還叫皇茶。

事實上,直到今天,廣東的街頭巷尾依然隨處可見皇茶的招牌。只不過,它們全部是“山寨貨”。在成為本土網紅後,皇茶一度遭遇了嚴重的被“山寨”問題。

假貨不除,皇茶必亡。然而打假既消耗成本,又耽擱精力,這是創業公司難以承受之重。為此,聶雲宸只好將“皇茶”更名為“喜茶”。

為了避免再度被大規模“山寨”,他引入了投資人何伯權的1億元投資,並藉此搶佔窗口期,快速實現擴張和市場教育。

大多數傳統餐飲無論是品牌和規模,都是靠滾雪球的方式慢慢積累的。但是對網紅品牌來說,突然爆紅打破了既定的節奏。

如果繼續步步為營,就會錯過業務擴張的最佳時機,而藉助資本則可以乘勢加快擴張,並抵禦山寨品牌的絞殺。

網紅餐飲創業者們需要儘快找到那把打開未來的鑰匙,它在互聯網,不在餐飲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