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鍋盔饃夾滷豬肉

鍋盔饃,俗稱"牛舌頭鍋盔",不僅是汝州老百姓十分喜愛的主要食品,更得全國各地遊客的青睞。

在汝州街頭,炕制鍋盔饃的攤位隨處可見,深受當地居民歡迎。炕制鍋盔饃,憑得全是一把子力氣,大多由男性勞動力製作。最費氣力的是和麵,面和得好壞,決定著鍋盔饃的質量。一大袋麵粉,全靠用手工在一個碩大的瓷盆裡和成硬硬的面塊,然後放進容器中醒一醒,再拿出來放案板上反覆搓揉。搓揉的過程相當艱鉅,不能使假勁,更不能偷工減料,否則弄巧成拙,砸了自己的牌子。直到把面塊揉到柔軟堅韌,才能分劑製作饃坯。饃坯製成後,要先放在熱鏊子上烙一烙,然後才能放進爐膛裡烘烤。由於在製作饃坯的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食用油,還加有精鹽和調料,所以在炕制的時候,就香氣四溢,引入駐足。鍋盔饃在鏊子上烙起花後,還要放到爐膛中,用文火烤熟,製作的工序流水作業,出爐一個,再放進去一個,做工十分考究。剛出爐的鍋盔饃呈渾圓狀,金黃可眼,外焦裡嫩,拿刀打中間切開,但見饃腔裡油層疊疊,面香撲鼻,令人胃口大開。

滷豬肉也是汝州一大美食,多以豬下水為主,有滷豬頭肉、豬耳朵、口條、滷肝、滷肺、滷大腸、滷豬蹄等等。經營者大多都是老商戶,家存數十年的滷湯,滷出的肉製品靠色香味佔領市場。經營滷肉的商家要靠全家人齊心協力,一般是早晨外出採買,白天清洗加工,到傍晚時分,才能出攤銷售。推出來的滷肉食品車,擺放著的彷彿就是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頭蹄雜碎各具姿態,紅潤晶瑩,寶色誘人,忍不住就要買上一件,以飽口福。

在賣滷豬肉的攤位旁,大多都配有炕制鍋盔饃的爐灶,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原因是剛出爐的鍋盔饃,只有夾上鮮嫩可口的豬頭肉,才能吃出人間真味。鍋盔饃外焦,中空,邊厚,吸汁,不漏湯,把切碎的豬頭肉裝填其中,咬上一口,美妙無比。熱騰騰的面香飽和著肉香,烘托到了極致,而豬頭肉的油膩又被鍋盔的吸納化作無形,又焦,又香,又軟,可謂天下第一美食

有外地學者曾對汝州的鍋盔饃夾滷豬肉進行過考究,大加讚賞,稱之為汝州的"三明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