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小小三個千分點,卻讓京東迎來穩定發展期

在全球中概股哀鳴遍野的大氣氛中,京東於8月16日發佈了2018年第二季度的財報,不出意外,財報數據引發了行業內外觀點鮮明的爭議。

京東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淨收入為122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1.2%,其中淨服務收入為11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1%,雖然這些數據談不上多亮眼,但另外一個指標還是給市場以信心。

財報顯示,京東商城的經營利潤率在第二季度達到了1.1%,較去年同期的0.8%提升了0.3個百分點,可謂是大幅提升,這也標誌著曾經被長期質疑的京東盈利能力問題得到了初步緩解。

小小三個千分點,卻讓京東迎來穩定發展期

有人說,從0.8%到1.1%只是三個千分點的提升,有多值得欣喜呢?實際上,零售是一個錙銖必較的行業,所有的盈利都來自一點一滴的積累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行業中,沃爾瑪一直是標杆式的存在。沃爾瑪的創始人就說過,“我們賺的錢就是用給用戶包裝時那個塑料袋的錢”,高效的管理和極快的資金週轉讓沃爾瑪幹掉了大多數競爭對手。

作為一家建立在互聯網技術之上的電子商務企業,京東的淨利潤率一直很低,但這種情況在近期得到了緩解。財報數據可以看到,京東已經是連續第9個季度實現了盈利。行業很多專家認為,這宣告京東步入了穩定的盈利期。

京東在盈利上的一小步,卻是其發展中的關鍵步驟,因為,只有盈利,才能有更多的資金投入技術研發,也才能對外有相應的投資跨界合作的能力。財報數據顯示,京東用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已經達到了27.8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9.8%,這樣的連續投入必須有利潤的支撐,也只有這樣形成良性循環,京東才有可能持續穩定向前發展。

一般來講,電子商務企業在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都會因為大促投入增加的原因而影響利潤率,而隨著競爭的逐漸加劇,各方的投入都在持續增加,京東能在這個季度實現利潤率的提升,確實難能可貴。

結合多方面的數據來看,京東能夠實現利潤率的提升,主要應該得益於兩個方面:

1、京東在不斷地向更多的創新品類拓展,一些高毛利率的商品品類佔比在提升,利潤率提升是必然

京東商城本來是以電子產品為主,這絕對是一個單價高卻利潤率極低的品類,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拖累了京東的利潤率,而隨著京東在產品品類上的拓展,如今,化妝品、時尚家居、母嬰用品以及其他高毛利的商品比重增加,京東的利潤率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從原理上看,京東作為電商企業,需要低毛利以維持其競爭力,所以提高商品的售價是不可持續的,只有增加高毛利率的商品比重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利潤率問題,京東也是這樣做的,雖然步履艱難,但堅持就是勝利,可以逐漸達成目標。

2、智能物流和智能供應鏈技術的不斷成熟,使得京東商城本身的管理和運營效率在提升

零售就是一個必須靠管理提升效益的行業,電子商務企業根本上的就是在比拼管理水平和履約成本。京東此前多年不盈利,一方面是因為大量的基礎設施在建設過程中,需要達到規模以後才能完成自身成本的降低,才能轉化為盈利來源,另一方面也是在摸索著尋找適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總結管理經驗,然後向精益化的管理要效益。

目前來看,京東的基礎設施包括物流、倉儲以及支付、廣告等等都已經日漸完善,步入到了收穫期,而多年的摸爬滾打更是鍛煉出了一支富有經驗的管理團隊,具備了行業裡領先的零售管理水平,盈利也就是水到渠成,且這樣的盈利可持續。

大環境是我們改變不了的,但企業的小環境卻是事在人為。面對電子商務市場變局,京東也在積極佈局和調整,前期搭建的具有競爭力的基礎設施也將發揮更大的作用,穩定的盈利預期可以實現,京東也正在從探索性創業階段進入到更穩定的持續發展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