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毛主席的这六首豪放词,气吞山河,不输古人!

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近代以来,唯有毛泽东主席能够把古诗词写到比肩古人的水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的这六首豪放词。

毛主席的这六首豪放词,气吞山河,不输古人!

毛主席雕像

第六首:《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创作于1935年10月,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这首词是红军在1935年长征胜利会师后,决定把革命落脚点点放在陕北的根据地上,红军翻越六盘山时,主席站在山顶上,展望未来,感慨革命何时才能够成功。

整首词斗志昂扬,革命豪情喷薄而出,即使是在艰苦的困境中,主席的浪漫主义精神也不会随之减弱,反而更加强烈,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成为多少人的振奋之词。

毛主席的这六首豪放词,气吞山河,不输古人!

第五首:《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首词创作于1928年秋,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这是1928年国民党令湘赣两省的军队对共产党进行了第一次、第二次围剿,最终共产党的军队取得了胜利,毛主席写下了这首词。

这种词风一直是毛主席的特点,即便是“敌军围困万千重”,主席也依旧“我自岿然不动”,能够做到如此镇定自若的,试问古今几人?记得我以前喜欢和同学们下象棋,每当我被对手围困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时候,我总会微微一笑,说出“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尽管我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常常输掉,可是如果怕了对手难道就会赢吗?还不如傲视天下,活得自如一点。

毛主席的这六首豪放词,气吞山河,不输古人!

第四首:《采桑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词创作于1929年10月,最早在《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上发表。

1929年的五六月间,红四军攻克红岩。蒋介石组织了赣闽粤三省的兵力围剿红军,红四军展开游击战,到了这年的9月21日,红军攻占上杭,使国民党的计划落空。因为红军内部认识难以统一,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在闽西养病。重阳节这天,毛主席来到闽西的上杭县,看到满山的菊花竞相开放,一时豪情大作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词的大意是:人容易老去,但是天却从来不老,年年岁岁的重阳节呀!今年的重阳节又到了,我只觉得那满地黄色的菊花是格外的芳香馥郁。每年的这个时候,秋风劲吹,这可不像春光那么和煦和美好。但是在我看来,即便是在这满地黄花盛开的秋天它也胜过那春光融融的春天,那辽阔的江面和填空泛着白霜。

这是一种怎样的革命豪情啊!自古中国人就有伤春悲秋的情结,但是在主席那儿的秋天却是“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越是到了艰苦的困境,就越是激发主席的革命豪情,主席就越是格外的斗志高昂,这就是主席作为一个政治家和一个领袖的气魄。

毛主席的这六首豪放词,气吞山河,不输古人!

雪梅

第三首:《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这首词创作于1961年12月,最早发表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1960年6月,罗马尼亚首都加勒斯特召开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苏共代表团和中共代表团在这次会议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之后,苏联把在华的专家全部撤走,而且此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又一直对华实施经济封锁,在这种国内外的强大压力下,毛主席体现了他中华民族英勇无畏的气概,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从修辞格上看,第一二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是对偶格,“送春”和“迎春”相对。这里的“春”可能暗指国家的未来的光明,因为当时国际政治局势复杂而严峻,但是这种复杂严峻的局势对于毛主席而言,只不过是通往黎明前的考验而已,最终一定会战胜困难的,所以这里连续用了两个“春”字,意味着我们国家一定会客服眼前的困难。

第三四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则写出了梅花傲然不屈的品格,即使是在“悬崖百丈冰”这样严寒的环境中,梅花也依然花枝俏丽。毛主席表面上是写梅花的高尚品格,其实是写我们民族和国家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撤走专家又怎么样?经济封锁又怎么样?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从来就不会屈服。

下片的第一二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不会去和百花争奇斗艳,只会去向人间报道春天来了,这其实梅花不爱慕虚荣的一种表现。毛主席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他对梅花这样高洁的品格也十分赞赏。

最后两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梅花当作人来写。全词短短的几句就把梅花高尚的品质完全展现了出来,但是作者不是单纯地去写梅花,他真正想写的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以及革命者的精神。

毛主席的这六首豪放词,气吞山河,不输古人!

雪梅

第二首:《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这首词创作于1925年,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1925年的春节过后,毛主席因病回乡调养,与杨开慧带了毛岸英、毛岸青回到韶山,住到8月,并已经养好,他漫步于长沙的橘子洲头,作了这首词。上阕开篇即点明了时间地点,写了山之景、江之景,万物各得自由,最后发问“谁主沉浮?”下阙回忆了自己当年学生时代的峥嵘岁月,表达了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

毛主席的这六首豪放词,气吞山河,不输古人!

第一首:《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这首词创作于1936年2月,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长达43天的谈判。在此期间,柳亚子先生有诗送给毛主席,毛主席用这首词来赠答,这首词从此开始在各种报纸上发表。

1936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东征,毛主席和彭德怀到了黄河左岸,指挥渡河准备工作。看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和千里冰封的江山,大笔一挥,创作了这首词。

这首词写得极有气魄,上阕把北国冰封雪飘的景象和黄河滔滔东流的气势一览无余地写了出来,下阙先是发出对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接着引发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批评,即便是那蒙古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只知道引弓射雕而已,穷兵黩武,没有文治。最后发出论数英雄人物,还得看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豪言壮志。

这首词是主席政治家的风采、革命家的气魄、文人的气概的集中表现,一经发表,在社会各界尤其是国民党就引发了轩然大波。国民党曾经组织大批文人创作《沁园春》,想把毛主席的这首词比下去,结果当然未能如愿,由此可见这首词的影响,因此把这首词作为毛主席最优秀的诗歌作品应当没有争议。

毛主席的这六首豪放词,气吞山河,不输古人!

长城的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