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古时候的“滴血认亲”有什么依据吗?按现代科学来看,是否靠谱?

哥哥杜蕾斯


古代滴血认亲实际上分为两种,最早的称为滴骨法,我们现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叫做合血法,要到明代才开始出现。

滴骨法最早出现于三国时期,方法是将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头上,如果能渗入就表示有血统关系。

滴骨认亲最著名的案例记载在《南史》中,传说萧综之母吴淑媛原是前朝萧宝卷的妃子,传说怀了萧综之后才嫁给梁武帝萧衍的。入宫7个月便生下了萧综,因此宫里人都说萧综不是萧衍的儿子。萧综长大后,挖开了东昏候萧宝卷的墓,将血滴在其骨头上,结果血果然渗了进去,于是开始相信。之后他杀了一个亲身儿子,依法尝试,血还是渗了进去,于是便深信不疑。最后萧综叛逃到北魏 ,改名萧缵。

实际上如果是骨骼时间比较长,表面的软组织已经被破坏,滴任何人的血进去都会渗入,而新鲜的骨骼,由于表面软组织存在,任何血也不会渗入。民间也有“保七不保八”的说法,7个月出生并存活下来的早产儿并不少,至于萧综道地是谁的儿子,现在其实不得而知了。

关于这种方法,在宋朝法医著作《洗冤录》中也有记载:

检滴骨亲法,谓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俗云“滴骨亲”,盖谓此也。

到了明朝,合血法开始出现,这种方法是两个活人,各刺出血在容器中,看血是否融合一体,融合一起即是亲人。

其实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两个人的血融在一起,只是同型血想容,异型血凝集而已。即使是亲人,如父亲是A型血,母亲是B型血,那么子女血型可能是A、B、AB、O型,如果子女是B型,那么也和亲生父亲不相容。而陌生人如果是B型血,却可能相容。

所以有些电视剧中,因车祸后不能给子女输血,就揭发出一场惊天大案那是非常荒谬的。

另外,电视剧中都是将血滴在清水中,实际上血细胞没有细胞壁,非常的脆弱。如滴在清水中,由于渗透压的作用,细胞膜就会破裂,血很快就会化开,任何人的血,就是鸡血,鸭血,猪血都会溶在一起。


潘不安讲究史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滴血验亲,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这是古代戏剧和武侠小说里经常的套路,想要判断是否亲生骨肉,或者要是感觉头上有点颜色,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验证一下。其中甄嬛传里,滴血验亲就是最精彩的一幕,简直就是一场心理大战。

古代“滴血认亲”的方法,有点类似需要现在的验血,对检验亲缘关系的大活人可以各自取血,然后把各自取血一滴滴加入到大碗里,观察期是否能够相溶,能融合的就算是一家人,不融合当然不算数。更高级的玩法就是,验证已经逝去人的亲缘关系,就是所谓的滴骨法,血液滴在骨头上,能渗透进去就可以验证。

这种一本正经的玩法就连《洗冤录》这样号称法医专业书籍里也有记载,通过对这本法医著作学习的各类仵作们,当然也是把滴血验亲当成了法宝,在很多公案小说里都有记载。这在当时,就是像两个铁球会同时落地一样的真理。

到了现代,人类已经了解到血液的各种知识,以及ABO血型的遗传方式。血型是遗传的,父母的血型会影响子女的血型。这时就可以通过血型来粗略判断亲自关系,例如父母都是O型,当然不会出现AB型的孩子。

当然,更准确的判断方法就是DNA鉴定了,DNA具有指纹性和稳定的遗传性,可以通过血液,毛发等方便的鉴定,对于DNA做十几个位点检测,如果都符合,则可以确定亲缘。用DNA来判断不是亲生的,准确率几乎100%。

当然,DNA鉴定结果也会受一些外在影响,比如某人检测完了,孩子的DNA和他不符,他老婆告诉他,这是吃转基因食品吃的,然后他就信了,没文化真可怕。


量子实验室


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都滴到清水中

滴血验亲说白了就是把两个人的血滴进到一个碗里,看他们是不是融合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就是有亲缘关系的,反之就是毫无关系。

实际上,这个办法一点都不靠谱,如果实验用的是清水,并且只滴一两滴,当血红细胞进入到水中,会因为渗透压往细胞内部吸水,导致细胞膜被涨破,血就会散出来,这时候看起来就是融合在一起了。所以,不管是不是亲缘关系,用这个招是根本没有用的。

把两滴血滴到一起

可能你看到这会想,那就不要用水了呗。如果是这样,这种情况是不是会融合在一起和血型有关系。

人类的血液可以根据不同的物质分为不同种类,具体的分法其实还蛮多的。我们最熟悉的就是ABO型。

ABO其实指的是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特质。

血型A:红细胞上有抗A抗原,血清里有B抗体

血型B:和血型A正好反过来,红细胞上是B抗原,血清里有抗A抗体。

AB型就是:全都有

O型就是:细胞上都没有,血清里全有。

当同抗体和抗原相遇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生凝聚反应。

举个栗子,A和B滴在一起,就是同一抗原抗体相遇,就会凝聚。

所以,并不是说只要是有亲缘关系,血液就会融合到一起的。

也就是说,不要认为孩子和父母血型不一样,这孩子就不是亲生的。实际上,要确认是不是亲生的,最好还是去测测DNA更靠谱一些。


钟铭聊科学


“滴血认亲”的依据就是古代人对大自然的简陋认知,在现代科学看来没有任何靠谱的成分。

古代人觉得滴血认亲靠谱,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朴素的观点:既然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血肉,那么再把两个人的血放一起可能又能融到一起。这个观点看起来有道理,实际上一点儿都不靠谱。

首先,如果你把血滴到水里,那么因为渗透压改变的缘故,血里面的红细胞会被涨破,你能看到的现象就是血液滴到水里面之后彻底“散开来了”,别说不同人了,随便什么动物的血液都会毫无障碍地混成一团。

其次,如果你滴到生理盐水之类的液体里,或者直接把两个人的血液混合在一起,那么血液会不会融合在一起,完全取决于血液的血型。

简单来说,大部分人的血型分为A、B、AB和O型血,如果血型不相容,那么血液就会发生互相之间的排斥反应,最终红细胞会凝结成一团,所以输血之前一定要分清楚血型,不然会有生命危险【输血的规律如下图所示】。

但是问题是,人类基本上就是四种血型,比如说像AB型血的人,其他所有人都可以给他输血——难不成世界上所有人都是AB型血的人的亲戚?相反,父母生下来的孩子的血型还真的不一定跟父母相容【如下图所示】,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间直接互相输血是不行的,也要先检查血型。

所以说,通过血液互相融合与否的方式来判断是不是子女根本就是一点儿都不靠谱。现在的亲子鉴定都是要提取DNA才行。

当然,你要硬说滴血认亲有用也是可以的,比如说“滴血认亲”可以作为心理攻势,不管滴血认亲有用没用,到时候看看嫌疑人脸上有什么反应,万一对方心理防线崩溃全招了呢?

总之,古代的“滴血”肯定是不能“认亲”,这个确实是一点儿都没有疑问的。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滴血认亲是古人的迷信,没有任何科学依据,随便两个人血液直接滴近清水中,最终溶成一片,不会出现两团血液相互排斥的情况。

滴血认亲是古代人自以为是的一种做法,认为父子(父女)两人存在血缘关系,血液就会相融。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都将血液滴入同义碗清水中,血液相融证明有亲缘关系,古称“合血法”;当长辈去世后,想要验证血缘关系,就扒开坟墓找出尸骨,将血液滴在尸骨上,如果血液能够渗入骨头,则认为有血缘关系。

人体血液内的液体很有很多蛋白等有机物,还含有一些矿物质盐离子,使得血液渗透压比较高。存在于此种环境中的血细胞,细胞膜是允许水分自由通过的,细胞内部也维持一定的渗透压,当然也是靠有机物和矿物质。细胞内外渗透压不同的时候,水就会向渗透压低的方向流动,只有当血细胞内部渗透压与血液差不多,细胞才不会失水,也不会因为吸水而破裂。

不管哪种滴血方式,都不可能认亲,更多的是心理安慰作用。像宋代宋慈的《洗冤集录》中也保留了这样的方式,而洗冤集是世界第一部法医专著,可见古代人断案还是会出现很多失误的。


来看世界呀


我们知道,人的血型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血型是遗传的,要么遗传父亲,要么遗传母亲的血型。古代搞滴血认清,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一是因为滴血认亲的时候都是把血滴到清水里,而血红细胞只有一层薄薄的细胞膜,一旦滴入水里,红细胞就会吸水而将细胞膜撑破,所以通常滴进去的血都是融合的。

二是因为血型的遗传关系,要么随父要么随母,一般来讲相同血型的血,其中的抗原和抗体是相同型号的,相遇时不发生凝集反应,可直接融合;如果父母的血型不同,那么孩子的血型肯定跟其中一个不一致,如果这俩人的血滴到一起,不同的的抗原和抗体,会产生凝集反应,血就不会融合。

现代科学的进步,可以用DNA检测很准确的作出亲自鉴定。



善德丽真


在古代,一言不合就滴血认亲。那么,古代的滴血认亲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就是古代的滴血认亲真的科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古代滴血认亲的前世今生,并且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小秘密。

滴血认亲创立于三国时期,一直被古人奉为认亲的不二法宝,并且一直都没有人怀疑,甚至在我国宋代的法医著作里面就记载了这种古老的亲子认定办法。实际上,古代的滴血认亲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叫滴骨法,另一种叫合血法。

合血法这个方法,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见到,也就是滴血认亲的双方都是活人,将两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内,看是否融为一体,若融为一体就说明存在血缘关系。在古代,简单易行,最为常见。然而,真相是血液中的红细胞只有细胞膜,由于渗透压的关系,红细胞在清水中会吸水而胀破,从而用肉眼看它们融为了一体,实则它们只是因为红细胞破碎而混在了一起,并非是真正的融为一体了。所以用这种方法,不管有没有血缘关系,滴在水中的血滴看上去在水里都是融合的。



而滴骨法更坑,是指将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头上,观察是否渗入,如能渗入则表示活人与死者存在血缘关系。然而,真相是骨骼不管保存在露天,还是埋在泥里,它的软组织都会腐败,然后溶解消失。没有皮肉等软组织的保护,骨骼表面就腐蚀发酥,血也好,水也好,尿也好,都能滴进。因此,古代的滴骨法更是不科学。

据《南史》记载了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子萧综就干过滴骨认亲的事。这个萧综的母亲原为齐宫东昏侯的妃子,后来就被梁武帝看上克,没想到刚入宫7个月就生下了萧综,宫中一直都认为萧综并非是梁武帝亲生的。在萧综长大后,他扒了东昏侯的墓,采用了滴骨认亲,果不其然他的血渗入了东昏侯的骨头里。对此,他还有一点半信半疑,就狠心杀了自己的儿子,将自己的血滴到儿子的尸骨上,这次仍然渗了进去,于是他深信不疑。后来萧综投奔北魏,改名萧缵,并表示要为东昏侯服丧三年。而萧综到底是不是为东昏侯的亲生子,一直都是个谜。

总之,古代的滴血认亲根本就不靠谱。在古代,这真的是不知道产生了多少的冤案,也不知道放过了多少的真凶呢?


密探零零发


您好,“滴血认亲”纯属就是为了剧情需要而编排的,这个桥段也一直被人们扎根于心!

从医学生理学角度分析,血液由血浆、血细胞组成,略有粘稠性,可溶于水的红色液体!

血浆中大部分是水,少部分是蛋白质和小分子有机物、电解质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根据物理学液体的溶解性,血液浓度比水大,当一滴血滴入一碗水中时,会自然扩散开,与水混合在一起,就算是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度增高的人,血滴到水里也会溶解散开,不可能出现古装剧“滴血认亲”桥段中像糖浆一样聚在一起。

再者,别说是亲子关系,就算是其他动物的血,跟人的血滴在同一个装了水的碗里也会混在一起,变成一碗血水!

所以,电视剧出现的“滴血认亲”先后滴下去的两滴血像巨噬细胞吞噬衰老的红细胞一样合并在一块,或者像两滴糖浆是毫无科学依据的!

希望我对这个话题的否定回答您能接受,谢谢!


客家中医林裕华


我认为这是不靠谱的!首先古代的滴血认亲有两种:一种是合血法;一种是滴骨法。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的滴骨法是指将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头上:血液沁入骨头里就是血亲,反之就不是。这个方法就最不靠谱了,人死后软组织会腐烂,骨头上没有软组织,骨头腐蚀发酥,任何人的血都可以沁进去。有软组织的呢,任何人的血都沁不进去。合血法出现在明代:将两人的血滴在清水中,两滴血相融合就是亲生的,反之就不是。血滴在水中会发生扩散,都会融合在一起的!也没有可信度!即使是现在的DNA亲子鉴定都可能说是百分之百!何况是古代呢!




无限大自然


滴血认亲没有任何根据,是完全不可靠的。所谓的滴血认亲是明朝出现的,除此之外,三国时期的人还发明了滴骨认亲,也就是把血滴在死人的遗骨上看能否渗进去,但这种方法同样不靠谱。

滴血认亲到底是怎么出现的,现在已经不可考,不过古人却很相信这个。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讲,把两滴血都滴到水里,它们都会溶到水里,不管任何人的血都会溶到一起。就算把一个人的血跟一个动物的血滴到一起,它们也依然会溶到一起。

而所谓的滴骨认亲,遗骸埋葬时间久了,只剩下骨头的时候,骨头的表面会出现很多细小的裂缝,不管滴什么上去都是会渗进去的,更加没有科学根据,更不靠谱了。

那为什么古人还那么相信呢?其实古代官府里的很多人也都知道这个是不靠谱的,有些明白人会把这个手段当成了“测谎仪”来用的。用这个方法来观看测试者的反应来判断真假。

有时候还可以收好处,人为的控制检测结果,古人有一些办法可以控制血能不能溶到一起,比如在水里添加一起东西。他们会暗示测试者,让他们掏钱,谁给好处就帮谁控制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