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晚清最后20年老照片 第5张不好理解


晚清福建一对夫妇的户外合影,墙壁上挂着国画和对联,完全模拟室内的场景。这些照片来自威廉姆·班尼斯特的收藏,拍摄时间大约在1890年-1911年之间。班尼斯特是晚清福建省一家教会的传教士,照片展示的主题也大多跟传教士的活动有关。

这是一名完全入乡随俗的外国传教士,他穿着晚清男子的服装,甚至剃光前额,留了晚清男子的发型。他这种情况,晚清在华外国人群体中非常流行。外国传教士为了拉近与中国百姓的距离,便于传播基督教,他们往往在形象上“中国化”,学习汉语,借用孔子的语言传播教义。

福建某地的村民,其中有几位麻风病人。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性皮肤病,造成病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历史上对这种病一直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病人非常痛苦。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日益发达,防治水平不断提升,麻风病才得到有效的控制。


一群女性合影,后排中间有一位外国人,很可能是在某次宗教活动上拍摄的。晚清的传教士干过一些干预地方司法、强租地界的勾当,但也从事了不少公益慈善活动,比较开设医院和学校。

这张照片的拍摄背景不详,他们手里拿着用来惩罚犯人的刑具,可能是官府的衙役。但他们戴的帽子镂空竹编,造型奇特,不知有何用意。

福建多位男子合影,照片上印着“耶稣圣诞日”,显然是一群基督教信徒在某一年圣诞节的留影。

三位年轻女性合影。通过查看大量晚清照片可以发现,福建的女性大多为客家人,不用裹“三寸金莲”,所以相比北方汉族女性,她们身材比较挺拔,户外活动较多,可以干体力活,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不错。

居民在河边洗衣服、洗菜。很多人以为以前工业不发达,河里的水很清洁。其实,两岸的百姓都是把生活垃圾直接往河里扔,河里的粪便、牲畜尸体并不少见。据记载,城镇周边的河道往往遭受严重污染。

一位本土的传教士和妇女合影。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福建的福州、厦门成为第一批开埠的城市,福建也成为最早迎来基督教传教士的省份之一。这些照片反映出,基督教对当地百姓的生活影响很深。

撑船的女孩,小小年纪要为家庭分担生活的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