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考研這件事,不是誰都能承擔的

“準備考研以後,作息規律了,錢也花的少了。”

一個學長正在和我“分享”考研的好處,或者說是備考的好處。

現在身邊備戰考研的人很多,他們每天三點一線:寢室、考研教室,以及離教室最近的食堂。

每天離下課時間還有十五分鐘,大家就像是約定好一樣開始往食堂走,因為要和下課錯開可以減少排隊的時間。

有一個學姐說自己家離學校只有兩小時的高鐵,但備研以後她也一次都沒有回家,因為捨不得把時間浪費在交通上。

我在圖書館的電梯裡曾經聽到過這麼一段對話:

“如果這一次沒考上我就真的找工作了。”

“我也是,誰能經得起三戰。”

這是第一次知道真實地感受到了考研的壓力。

考研這件事,不是誰都能承擔的

考研其實對很多本科學校不算很好的同學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你想去一個更好的學校,換一個不一樣的城市。

在考研的時間表上,每三個月是一條分割線。

每年七八月的這個時間點,會有一批選擇考研的學長學姐留在學校附近,獨自租房複習,甚至有的報名了北上廣考研名師衝刺班,隻身一人前往一座陌生的城市。

九月份開學的時候,又會來一批人,他們加入了考研大軍,聽一些之前都懶得去的講座,找出很久沒看的專業書,然後頭疼血流地去圖書館佔位置,從天亮到天黑。

十二月,考研黨如臨大敵,但每個人都已經顧不上有任何想法,只求奮力一博,拿出高三時候那股衝勁,然後像高考結束選志願一樣小心地盯著一個個高校的錄取分數線。

第二年的三月份會走一批人,因為他們落榜了,只能去尋求另外的出路比如考公務員或者是找實習,還有的人可能會在考完的這段時間裡發現自己其實並不適合讀研,或者是單純地感覺到了累,於是選擇放棄。

然後六月份又會走一批人,在臨近畢業的時候有的人可能找到了還不錯的工作,當然也會有人選擇二戰考研。

就這樣完成了一年考研週期的循環。

但不是誰都可以承擔考研這件事的。

高中的時候是全班30多個人一起做一份卷子,聽一堂課,歸一個老師管,有同一個遠大的目標。

但考研不是,考研總是孤獨的。

因為你很難找到想和你考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專業並且有同樣想法的人,因為和你同行的每個人也都在猶豫著。

在這段時間會時不時有人退出,也會有人加入。

考研這件事,不是誰都能承擔的

考研同時是糾結的。

樂樂學姐去年說想跨專業考研,糾結了大半天才決定要考廣告學,隨後她在考廈大還是中傳的廣告學問題上繼續糾結。

過了半個學期,她又說自己要考香港的學校,在準備雅思。因為這樣考研只要花一年,讀完研就可以早點工作。

這個學期開始,她就去廣告公司實習了。

期中在學校遇到,和她聊了幾句,她說自己的三個月實習期滿就回來了,工作的時候發現自己英語太差,就想回學校學英語。

現在她又陷入了要不要考廣告學的糾結之中。

她說,“我去了廣告公司實習才知道原來廣告學和我想的不一樣,現在學的金融嘛,也還不錯,是個萬金油專業”。

而轉眼現在已經是七月份了,她連第一個要不要考研的選擇都沒法確定。

每件事情都是有機會成本的。

選擇考研就意味著當朋友們一個個開始工作,體驗著成為社會人的新鮮感的時候,你需要在教室或者圖書館裡讀書刷題。

一天天過去,有時候也會忍不住問自己:“這樣真的有離夢想近一點嗎”。

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並不瞭解考研的專業和學校,就把考研塑造成一個美好的精神世界。

曾經也有人問我要不要考研,我馬上說了要。

但他問我要考什麼學校,我卻說不出來。

我只知道自己要考研,要去一個想去的城市。

因為,如果以一個學生的身份去,那個城市說不定可以對我寬容一點。

學生的身份多好啊,比如半價的學生優惠,比如社會對學生的寬容和讓步……很多都是社會上的人沒有的。

“大學生”這三個字一聽好像就帶著未來的希望。

那你究竟是要考研,還是要一個學生的身份呢?

考研這件事,不是誰都能承擔的

相比於一個研究生的學歷,那段備考時光的鍛鍊可能更加珍貴。

堅持早起,堅持走出寢室,堅持丟掉包袱,堅持調整好心態,堅持好好對待每一天的時間……

所有的事情都不簡單,有的人可以在摸索中找到方向,找對了,可以慢慢地接近終點。

也有人找錯了,哪怕跑的再快,也是漸行漸遠。

最後,我想告訴你,如果你可以克服偷懶早起,可以減去化妝的時間,可以保持三個月以上的專注,那麼你可以選擇考研。

如果你想要的只是一個學生的身份,為了逃避眼下畢業後的巨大壓力,那麼請慎重考慮,因為研究生總有畢業的那一天,你總有成為社會人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