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既有“滿漢平等”和“康乾盛世”,為何大夥還想著反清復明?

相信各位朋友對“反清復明”這詞應該相當熟悉,有關清代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都對此有所涉及,例如周星馳主演的《鹿鼎記》、《神龍教》,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系列,等等。事實也是如此,清代兩廣地區的天地會、三合會、哥老會,以及海外的洪門組織等無不是打著“反清復明”大旗在活動。至於為何這幫會黨分子要堅持“反清復明”,其中既有民族矛盾,更有因生活艱難而被迫起來反抗剝削和壓迫。

有意思的是,清朝歷來都標榜“滿漢平等”,中央機構的官職更是滿漢對分,一個崗位上既有滿族代表,也有漢族代表,乾隆甚至還聲稱“如今滿漢一家”。在經濟上,清朝時期有一個與文景之治、開元盛世相媲美的“康乾盛世”,為眾多歷史學家所認可。那麼,既然政治上有了“滿漢平等”,經濟上還處在“康乾盛世”,為何還是有許多人在打著“反清復明”之旗號搞活動呢?

既有“滿漢平等”和“康乾盛世”,為何大夥還想著反清復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清朝自我標榜的“滿漢平等”和“康乾盛世”這兩個概念,看看是否如實所言。先來看看“滿漢平等”之說。

努爾哈赤在寧遠被袁崇煥炮擊不久便撒手人寰,四爺皇太極眾望所歸,順利繼承後金大汗之位。皇太極即位之後,為了打壓女真貴族勢力,強化皇權,他便著手使用漢人,一改其父親對漢人之屠殺政策。例如,二貝勒阿敏在永平城大肆屠殺漢人,皇太極直接將其囚禁致死,一點都不顧兄弟情面。後來,皇太極還在滿洲八旗之外令組建“漢八旗”,將漢人納入清朝統治權力中心,這明顯是在打壓女真貴族,當然,也是他搞“滿漢平等”政策之體現。清軍入關之後,面對人口占絕對多數的漢族,順治皇帝曾說:“朕不分滿漢,一體眷遇”,看樣子就是把漢族人當作自己人了。康熙時期,皇帝親自拜會孔廟以及明孝陵,標榜繼承大明王朝之正統,也就是所謂的“漢族政權”。乾隆時,“滿漢一家親”成為統治者常掛嘴邊之口頭禪。

既有“滿漢平等”和“康乾盛世”,為何大夥還想著反清復明?

話雖如此,但事實卻未必是,在太平天國運動之前,滿漢之間很難做到平等;太平天國運動後,漢人地位提高,這是滿洲貴族沒落,漢人自我爭取之結果,而非清王朝所給予。終清268年,朝廷“首崇滿洲”之政策基本上沒改變,漢人很難在政治地位上取得與滿人一樣的權利,民族歧視現象貫穿清朝始終。例如,官員的選缺制度,滿族官員可以補“漢缺”,但漢人卻不能補“滿缺”。乾隆時期,各省巡撫以上的封疆大吏,滿族佔百分之八十,漢人僅為百分之二十左右,這一現象直到清末漢族勢力崛起才有所改變。

既有“滿漢平等”和“康乾盛世”,為何大夥還想著反清復明?

在官職中無法做到平等,在社會生活中亦是如此。為了保持滿洲人之特性,清朝入關以後便嚴禁旗人從事農業、商業、手工業,而是讓他們每天專練騎射功夫,以便隨時上陣殺敵。旗人所需一切開支均由財政負責,並且每年還給予他們專項經費開支,他們不用工作也不愁吃穿,這是漢人所不能比擬的。為了保持旗人的純潔性,清朝在有旗人駐防之大城市實行“內外城制”,旗人住內城,漢人住外城,並且雙方不能相互往來,更不允許通婚以免血統不正。在司法上滿漢也無法做到平等,旗人犯罪地方官無權過問,他們只歸各旗統領管,一般以罰俸處理;漢人則要按《大清律例》論處,該怎樣就怎樣。此外,旗人即使犯了重罪也不用流放外地,漢人就只能去冰冷的寧古塔了。所以,“滿漢平等”之說,有名無實。

既有“滿漢平等”和“康乾盛世”,為何大夥還想著反清復明?

那麼,大清自我標榜的“康乾盛世”究竟如何呢?康熙皇帝:“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乾隆皇帝:“比年以來西域大奏膚功,國家勢當全盛”,“方今國家全盛,府庫充盈。”儼然一派繁榮富庶之景象。可實際呢?康乾時期國家的棉花和鋼鐵產量這兩項工業指標都還比不上明朝。乾隆後期又大搞閉關鎖國政策,國內經濟發展陷入停頓,人民生活十分貧困,京城裡居然出現乞丐遍地之情況,這實在不是“盛世”所應該出現之景象。魏來朋《鬻子行》寫道:“濰北邑當丁丑年,沿海村落少炊煙。無麥無禾空赤地,家家真乃如磬懸。”英國使者馬戛爾尼:“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裡,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

既有“滿漢平等”和“康乾盛世”,為何大夥還想著反清復明?

綜上所述,清朝自我標榜的“滿漢平等”和“康乾盛世”與事實相距甚遠,民族歧視、人民貧困、軍備廢弛等一直都伴隨著清王朝。此外,清朝統治者鉗制人民思想,大興文字獄,迫害知識分子,以致晚清思想界死氣沉沉,萬馬齊喑。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清朝268年的歷史會有這麼多人打著“反清復明”之旗號進行活動了。各位,你們又是如何看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